皇宋锦绣-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一旦这些完全贯通,北宋大部分的道,跟京城之间的联系,就逐步紧密了,最多就是两三天的时间,这对于北宋,对于中枢的管理,简直是太重要了。
正因为如此,叶清臣在之后的一系列计划之中,还是要跟丁海军合作,甚至会拿出种种的条件,增加中枢和三司的话语权,当然了,钱方面,还是丁海军多出一点。
叶清臣的想法,赵信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铁路对于一个王朝的整合,是巨大的,他会让偏远的地方,叛乱再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了,就算是叶清臣不提出,未来赵信也会努力的做到,甚至就算他没有控制北宋,也会有直接的好处,工业化生产的庞大物资,将会倾销到北宋,这对于扩大工业化,并且招募人口,都有巨大的作用。
在所有人都争吵不休,甚至胡说八道的时候,叶清臣看时机已经到来了,拿出了他的奏折。
先声夺人,首先就提到了铁路的造价,当100里,30万贯的造价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堂上面,鸦雀无声。
北宋也是近两年,才有点好日子,之前别说30万贯,3万贯的支出,都可以上大朝会了,一些重点的项目,因为没钱,而被推迟,甚至引发了非常惨烈的后果,现在,一个百里30万贯,一条贯通的汴梁和京兆的铁路,千里多的话,岂不是要300万贯。
一些本来只想挣一争便宜的,基本上都偃旗息鼓了,这个数字之下,不是下面的部门能够争夺了。
昂贵的造价出来,一部分老学究们,立刻提出了反对,这个劳民伤财的项目,应该废止,不应该兴建下去。
这一点,叶清臣也有准备,他根据赵信的提点,加上铁路运转的实际情况,讲述了铁路货运可能获得的收益,只要火车能够运转30%,这一条铁路每年的收益,就高达18万贯。
5年回本,还是投入巨大的,这门生意绝对是值得做的,虽然对于民间而言,高利贷的收益很高,可是那不适合政府的行为,更别说,这个铁路对于北宋在运输上面的重要作用。
当叶清臣一条条的把所有的东西,都给讲述出来,枢密院和户部都知道,他们没有机会了,无论是准备,投资,还是计划上面,三司都拥有天然的优势,这一点,不是他们能够左右,同样的,收益上面说,这一条铁路也必须要并入三司。
朝会就这么的结束了,铁路最终归属于三司,不过,在户部和枢密院需要的时候,可以协调,优先保证军方和户部的需求,而不是赚钱。
这一点,叶清臣代表了新成立的铁路司决定了,然后仁宗定下调子,给三司一段时间,确定接下来铁路修建的计划,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在大朝会上面讨论决定。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平铁路
在那一次火车实验之中,赵信没用多说什么,只是默默计算了一些东西,在结束之后,赵信也没有回归的丁海军,接下来,几乎肯定,铁路会引起一些注意,并且,对于整个北宋的铁路建设,也会提到定的程度上面。(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果然,接下来朝会的情况,很快就被赵信知道了,2年的时间,不但让赵信,为丁海军打下了一个可怕的基础,也同样的,让丁海军的情报网络,遍布到了北宋各地。
有什么比金钱开路更容易的,赵信本身,也没有过多的培养间谍,可是在遍布在北宋的各个商会,还有因此而收买的一些人员,已经让赵信对于北宋的绝大部分的事物都知道,更别说是朝堂上面。
枢密院介入到铁路的争夺之中,赵信早有预料,铁路这么一个东西,本身就是军民两用的,在战争时代,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极大。
事情的发展,也没有超乎他的预料之外,叶清臣凭借着对铁路的深入了解,最终拿下了铁路的管辖权,接下来,就肯定是要商讨铁路的修建问题。
果然,没有等几天,叶清臣就找上门来,他的准备也相对比较的完整,提出了三司出资300万,丁海军出资1200万,共同修建接下来的几条铁路。
赵信简单的看了一下的,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分别是通往大名府,河南府,还有江宁的铁路,这不是单线铁路,全部是复线铁路,同样的,在修建的同时,也会修建汴梁到应天府的复线。
这三个地方,除了江宁之外,其他的两个都是四京之一,战略的地位非常的重要,而江宁,伴随着江南的开发,粮食的重要作用,还有各种的发达的经济,也成为了必然发展的重点。
这些铁路,并不是不重要,无论是城市的地位,还是经济上面,修建他们,必然会获得足够的收益,可是现在却不是必要的。
赵信没有直接否决叶清臣的要求,这三条铁路未来一定会修,可是现在修,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资金和人员有限,目前就算是丁海军再怎么扩张,也只能够拥有修建一条2000里以上铁路的能力。
汴梁到河南府,到大名府,他们之间的距离都不长,四五百里左右,到江宁就有些远了,最少也在1200里。
三条铁路加在一起,差不多2000多一点,用于复线的话,1200万有些勉强,不过只要节约一点,还有未来,从州府之中补贴一点,也就够了。
总长2000多里,也就是说,几乎参考着丁海军的生产能力来的,也就是说,修建了这三条铁路的话,就没有能力修建其他的铁路了,相对而言,那一条铁路更加重要一点。
赵信把早已经准备好的计划书交给了叶清臣,叶清臣差异了一下,然后打开计划书。
跟之前见过的,定海军风格的计划书一样,这个计划书,果然是偏向于实际的数据,这中间,详细列举了众多的东西,而最终的目标直指西北。
一条连接西北西平府和汴梁之间的铁路,中间会经过河南府,京兆,最终抵达西平府。
全长2000多公里,穿越河南府,途经关中,然后在西北出关,抵达韩琦从西夏手中拿下的西平府。
如果换成2年前,在西夏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叶清臣每每都不得不为西北而头疼的时候,这么一条铁路,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投入。
一条效率比起运河更加高的铁路,对于切实解决西北的问题,有巨大的帮助。
现在,时机已经不同了,西夏已经灭亡了,辽国在占据了西夏之后,看起来,实力大大的增加,可是实际上面,辽国占据的西夏,对于北宋的威胁在减少。
棱堡和长弓的出现,也让边军的战斗力,显著的增加,此消彼长之下,边军的数目在降低,陆续有禁军从西北回归,一些弓箭手,幡子,也都解散,保持着相对较低的军队。
目前,整个西北的军队,总共加起来,也就是40万左右,比起北宋的其他地方,已经多了,可是相对于之前,接近百万,撤回了太多了。
同样的,韩琦在西北开挖的工程,经过了一年的发酵,已经开始显现威力了,一季的夏粮,已经让西北缺粮的历史改变,这种时候,做这么一条铁路,不是浪费么?
赵信不会随随便便的提出,这么一个,容易被诟病的方案,按照丁海军的行文方法,后面会有一系列的说明。
果然从第二页开始,就是整个说明的部分,首先是军事上面。
西北有多重要,一条铁路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叶清臣非常了解,如果全部的军队,都能够以八百里,甚至六百里加急的方法前进,节约的钱粮不知道多少,而援军将会源源不断,就算是派遣数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西夏已经灭亡了,有必要这么做么,虽然辽国也应该防备,可是辽国不从河北出兵,转而从西北,那就正中了北宋的下怀,这也是西夏一直都袭扰,却一直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西夏就算胜利了,也不过是袭扰一下西北,连京兆,他都不可能达到,可是辽国却是威胁,一旦突破了三关,将会直面河北,一旦突破河北,那就是澶渊之盟的旧事了。
军事上面的用途,哪怕是写的花团锦绣,也不会让叶清臣多重视,他更关注着后面,果然,在之后发现了经济上面的作用。
这中间,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西北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继续的扩张。
之前是干线的流域的建设,主要是用黄河水,还有其他的水,来浇灌土地。
这一点,已经展现了作用,西北开辟了无数土地,并且收获了海量的粮食,这成为了西北的立身之本的。
继续深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继续的做细微的工作,让水充足,并且让田地更多。
预计到今年年底,耕地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增加3倍。
3倍!这个数字吓住叶清臣了,叶清臣知道目前西北的土地的总量,单独西北,或者是某一个地方而言,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衡量到整个西北,甚至北宋的程度,这已经非常大了。
西北的耕地,甚至可以达到河南的程度,可是现在,3倍的结果是什么概念,河南和关中,再加上北方河北的一部分,也才这么多。
西北才多少人口,哪怕是韩琦用了种种手段,为西北增加的人口,他们的人口也只有河南的五分之一,这么多的粮食,足以支撑西北的军队,同时向外辐射。
3倍之后,就更多了,计算下来,3倍的话,会开发出2000万亩的土地,按照2石来算,可以出产4000万石的粮食。
这个粮食非常的可怕,按照一人一年4石粮食来计算的话,单纯这些粮食,就足以养活1000万人了。
也就是说,这里变成了一个粮仓,这一点,就算是叶清臣也没有想到,他以为,西北能够支撑几十万大军的花费,再支援整个边区就可以了,没想到,他甚至可以辐射整个关中和河北,甚至一部分汴梁的消耗,也可以兼顾。
东京有百万人口,也因此,粮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每年,从江南运送的粮食,高达数百万石,如果这笔粮食,从西北运输,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之后的一个数据,再一次的让叶清臣双眼一抽,在预计的产量之中,并不是4000万石,而是9000万石。也就是说,这些土地的产量高达4。5石。
叶清臣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是多年涉足实物,也让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三司说白了,掌管着整个北宋的财务,有些像是财政部,粮食局,税务局的,还有计划委员会的结合体。
每年北宋的赋税有多少的,而4石的产量是什么样的土地拥有的,就算是江南,也只有很少数的土地拥有这么的产量。
叶清臣向赵信提出了疑问,赵信也简单的进行了解答。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产量,丁海军农业技术的支持,是不可或缺。
跟整个北宋的农田土地状况相比,河套盆地的那些土地,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土地的面积够大,同样的,拥有大量的畜力。
赵信知道,在古代,曾经有一种八牛犁,可以集中八头牛来犁地,只不过那种犁,限制性很强,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起的。
在后世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参考了牲口的使用,赵信做出了16牛犁,这种犁可以16头牛并排的使用,一次性可以耕种相当庞大的面积,效率极高。
这个研究,正好在西北用上了,西北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曾经是西夏的土地,不存在小部分的使用,在村庄的基础上,假设了大规模的建设农场,一个农场拥有万亩,甚至更多的土地。
地多人少的前提下,这些大型的牛犁正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这也是韩琦使用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却耕种了比中原更多的土地的根本所在的。
八牛犁适合提高效率,却不足以提升亩产,真正提升亩产的,是丁海军的农业技术,无论是种子,还有耕种的栽培技术,这些得到了的丁海军的帮助之后,韩琦就照搬的使用了,效果不错。
这些技术,提升的幅度并不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真正有效,并且显示威力的,是肥料。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勤劳的中国人,早就知道粪便的作用,甚至唐朝还有一个人,因此而发家的。
可是这种东西,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臭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去研究。
这一点,跟后世截然不同,赵信清楚农家肥的作用,也知道一些发酵和混合的技巧,在农业之中早早的就使用了的,特别是西北,因为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容易书画,同时,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