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736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736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就是张松向刘备献的地形图,最终成就了刘备的蜀汉霸业。对于巴蜀的地形,张松可谓了如指掌,自然是乐得做这向导,当即跟着徐晃、傅友德等人一起动身。

    临走之前,刘辩再次叮嘱:“刘裕、赵匡胤用兵能力不俗,想来一定会在绵竹、涪县等地增派守军,保证退路。所以你们要夜行昼宿,尽量保持行踪隐蔽,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就算拿不下这两座关卡,也可以打草惊蛇,让刘裕、赵匡胤分兵增援,那时候朕再率大军强攻雒县,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法正琢磨着刘辩跟前有孙宾、孙吴、陈评三大谋士,一个个都跟人精似得,自己留在这里也没有出头的机会,还不如跟着徐晃出去转转,说不定还能捞点功绩。

    打定主意之后,法正拱手请求:“陛下,微臣曾经在阆中治理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论熟悉地形,臣不在张子乔之下。愿追随徐公明将军,助他一臂之力!”

    刘辩的想法与法正大同小异,反正自己跟前有孙膑、孙武、陈平这三大谋士,就连自己都拥有98的智力,再把法正留在身边有些浪费人才,不如让他追随徐晃出谋划策,这样才能发挥出本方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萧瑟的秋风之中,徐晃、傅友德、张宪三将精挑细选了三万善于攀爬的精兵,在张松、法正的向导之下,人缄口马摘铃,悄悄离开汉军大营,向东北方向潜行而去。

    徐晃等人走了之后,刘辩继续与众文武商议破敌之策,孙武提出建议:“关将军已经来了成都半月有余,汉中群将无首。听说那朱棣、李文忠在雍凉地区用兵了得,数次大破羌胡,只怕张文远、甘兴霸两位将军不是对手,故此窃以为关将军应该早回汉中坐镇!”

    关羽抚须道:“我与文远同为并州人士,性格还算投缘。相处这一年多来,对他的本事还算了解,论用兵能力不在关某之下。因此羽选择信任文远,让他继续统率队伍。关某誓要斩了巨毋霸给三弟报仇,让翼翼看看我关云长并没有忘记桃园之义!”

    既然关羽执意不肯动身,刘辩也不好强迫,趁着孙武与关羽辩论之际,悄悄拿出自己的爆表手册翻了一下,查看朱棣、李文忠的四维能力。

    “朱棣——统率96,武力87,智力91,政治101。”

    “李文忠——统率95,武力96,智力73,政治63。”

    “嗯……明成祖的用兵能力不俗啊,虽然赶不上朱元璋,但却比孙十万强了许多,放在三国时期绝对是前十的水平。这李保儿也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既能统兵又能冲阵,光看数据几乎就是孙策的翻版啊!”

    刘辩盯着自己的爆表手册在心中暗自思忖,张辽93的统率,甘宁89的统率,若是公平对决的话,怕是占不到任何便宜。

    但好在张、甘有徐庶帮着出谋划策,还有关铃、关平兄弟助阵,在武将数量上略占优势。在双方兵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应该分不出胜负,况且有阮翁仲与巨毋霸搭档,要想在武将方面压制刘赵联军,也需要借助关羽的力量,所以刘辩也就不再勉强关羽,同意他留下来助战。

    次日清晨,守门的军候突然来报:“启奏陛下,门外有位壮士自称虞齐,说是虞夫人的兄长,特来从军。”

    “快宣!”

    虽然刘辩决定纳虞芷若入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将来与项羽联盟铺路,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自己的女人,这虞子期就是自己的大舅兄,所以必须以礼相待。更何况将来还要靠虞子期前往大夏寻找虞姬,促成与项羽之间的和平共处,所以刘辩就更不会怠慢。

    片刻之后,身高八尺,相貌雄壮的虞子期大踏步的来到御帐之中,呈上虞芷若的书信,施礼参拜:“庶民虞子期算得上粗通武艺,之前因为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父母,故此未能参军。近年来父母相继去世,家中已无牵挂,庶民故此前来投奔!”

    刘辩笑呵呵的扶起虞子期:“呵呵……虞壮士快快请起,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只要你好好表现,将来少不得封侯拜将。”

    听大汉皇帝没把自己当外人,虞子期心中喜不自禁,心道我这妹妹还真是好福气,前面跟了孙策这个小军阀。守寡之后竟然被大汉天子看上了,我们虞氏的祖坟简直冒青烟了!

    比起虞芷若的抉择,虞子期对于另一个妹妹虞姬的选择就十分不满,谢恩之后摇头叹息一声:“陛下啊,不知道芷若是否对你说过,我还有一个妹妹名唤虞婉白,只怪我这个兄长疏于看管。他竟然孤身一人跑到大夏国去了,听说现在做了那大夏国王的王妃。”

    “呵呵……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对虞姑娘的执着朕还是挺钦佩的!”

    刘辩笑吟吟的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而且前些日子盛传项羽徒手伏四虎,其中还是一只千年难遇的虎王。据说其勇武已经超过了真正的西楚霸王,威名直逼李元霸。对于这样一位英雄,朕还是很欣赏的。说不定将来还要依靠虞将军来回奔波,从中斡旋呢!”

    “虞将军?”虞子期一脸惊讶,心中又惊又喜。

    刘辩微微颔首:“对,自今日起你便是大汉偏将军!”

    “多谢陛下厚封,我虞齐一定誓死效忠大汉,虽死无怨!”虞子期喜出望外,跪地谢恩,同时奉上了自己的愉悦点。

    七月中旬过后,一早一晚天气已经有了寒意。

    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乃是北上三秦南下巴蜀的咽喉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萧瑟的秋风之下,雄伟坚固的汉中城池犹如龙盘虎踞一般横亘在这座平原之上。

    汉中城内尚有四万左右的兵马,是朱棣与李文忠从雍凉带来的嫡系,去年为了救援朱元璋,离开了成都顺着汉中前往荆州进军,刚刚走到上庸便得到了朱元璋全军覆没的噩耗。

    趁着朱棣军心不稳之际,关羽、张辽等人率兵急袭上庸,一鼓作气的拿下了城池。朱棣、李文忠率部后退至汉中,辛亏了杜如晦的接应,方才稳住了阵脚。

    刘裕的重心已经放到了成都,索性把汉中的防御扔给了朱棣,现在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朱棣与李文忠稳住阵脚之后,凭借着汉中城高墙厚,以及雍凉骑兵的优势在汉中扎下了脚跟,与关羽在半年之内大战十余场,胜负难分。

    这日清晨,赵匡胤的书信还没有送到,杜如晦就向朱棣提出了建议:“前些日子,关羽每隔十天左右便来进攻一次,要么纵兵劫掠周围的粮食。而这些日子却一直按兵不动,朱将军不觉得蹊跷么?”

    “嗯……杜大人的意思是关羽不在军中?”对于杜如晦提出来的问题,朱棣也有所察觉,马上捕捉到了关键所在。

    杜如晦点头:“听闻刘备死于苏擒的离间之计下,被刘封一杯毒酒鸩杀,这关羽不可能不去成都祭奠啊,只怕这关羽十有八九不在军中。所以东汉军才一直按兵不动!”

    “不是坊间传言说刘备与关羽之间已经决裂么?关羽还会去成都吊唁?”李文忠对此表示质疑。

    朱棣却支持杜如晦的意思:“这关羽以忠义自居,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他怎么可能不去成都装模作样一番?马上集结兵马,出城进攻东汉大营,一探究竟便是!”

    正谈话间,守卫城门的偏将遣人来报:“启禀主公,北门外来了一位白马银枪的大将,说是受了齐王派遣,从洛阳前来助阵。”

    “哦……杨坚竟然派大将来助阵了?随我去城头上看看来的何人!”朱棣袍袖一翻,带着李文忠、杜如晦等人上了城墙。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二十三 报仇不隔夜,隔夜非好汉!

    北风吹来,裹挟的朱棣、李文忠等人的战袍猎猎作响。

    放眼望去,只见城门下一员大将身高八尺半左右,胯下一匹白色大宛良马,一身白袍,手提一杆银光闪闪的长枪,正在耐心的等候开门。

    “我乃雍王朱棣,城下来的这位将军何人?”朱棣在城墙上拱手施礼,自报爵位。

    去年刘彻刚刚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搅浑局势,来了个大肆封王。比起当年董卓执政时贾诩的乱国之策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口气册封了二十多个王。

    除了按照约定册封杨坚为齐王之外,又册封曹操为魏王,当然人家曹操现在已经成了大魏皇帝,自然不会再把区区一个魏王放在眼里。

    其他的大小军阀也都被刘彻封王,刘裕封梁王,赵匡胤为宋王,朱棣为雍王。这还不算完,又封了铁木真元王、李世民唐王,甚至杨素、刘备、曹仁、夏侯惇、张飞等人也授予了王爵。

    大家伙一看,卧槽,遍地都是王爵,也就没人当做一回事了,平日里对待部下很少提封王之事。但对待盟友之时多多少少还会提起,给自己脸上抹点粉,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朝廷册封的,是刘彻盖了煌煌大印的圣旨。

    城下白马银枪的大将拱手搭话:“回雍王的话,末将姓高名思继,奉了齐王之令前来助战。齐王与杨素将军商议过后,认为只要保住了汉中,才能让联军在巴蜀与刘辩一决高下,故此派遣末将星夜前来驰援。”

    “可有文书与凭证?”李文忠手按佩剑,大声询问。兵不厌诈,不能不防备此人是东汉武将假冒。

    高思继存心卖弄武艺,自怀里掏出文书绑在羽箭上,拉得弓弦如满月,奔着城门抖手就是一箭。

    只听“咄”的一声响,这支羽箭带着破空之声****城楼,一下子射中了城楼上的椽子,入木三分,箭支尾部的羽毛纹丝不动。

    “好射术,好射术啊!”朱棣大喜过望,拍手称赞,“我军正是用人之际,得高将军相助,此番必然大破汉军!”

    城门打开,高思继催马入城。

    夜间设宴接风之时,朱棣对高思继道:“贼将不知将军到来,你可以挑选五千精兵,于夜间悄悄出城埋伏。待凌晨之时,我与文忠率部出城挑战汉军,诈败而走。吸引张辽、甘宁追赶,你却于半路杀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必然大获全胜!”

    “雍王此计甚妙,佩服、佩服!”杜如晦与高思继一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深夜子时,高思继依计行事,率领了五千精锐,轻装简行,携带强弓劲孥,人缄口马摘铃,悄悄出了汉中城池,在路途上寻找了一处险要之地埋伏。

    天亮之后,朱棣与李文忠披盔挂甲,率领了三万人马杀下城池,只留下杜如晦率领七千郡兵守城。

    战鼓隆隆,骏马嘶鸣,尘土遮天而来。

    斥候急忙进入大营飞报:“启禀两位将军,朱棣、李文忠率部从汉中城杀了过来,请速做定夺!”

    “来得好,出营杀个痛快!”甘宁一拍大腿,提起单刃戟就要出营迎战。

    徐庶急忙劝阻:“甘兴霸将军且慢,君侯去成都尚未归来,朱棣突然出战,只怕这里面必然有诈,不如闭门紧守,待君侯归来之后再做计较!”

    “切!”

    甘宁发出一声轻蔑的冷哼,“徐元直你太谨慎了!这朱棣已经在汉中城里窝了三个月,现在总算出战了,我们岂能避而不战,堕了三军士气?”

    甘宁说着话目光扫向张辽:“张文远,某打算率部出战,不知你意下如何?是守是战?若你不打算出营,就和徐元直守住寨栅,看我出营破敌!”

    “愿助兴霸将军一臂之力!”

    张辽来得晚,到目前为止还是杂号将军,比起甘宁低了好几级。虽然关羽临走之时话语中透露着让张辽统率军队的意思,但对于甘宁这位安南将军,张辽还是以下将自居。

    “哈哈……好,我甘宁就喜欢文远你这股不服输的脾气,今日你我携手作战,让朱棣、李文忠这俩狗贼看看,纵然君侯不在,我们也能杀他个丢盔弃甲!”甘宁拍着张辽的肩膀放声大笑。

    关铃与关平两位年轻的将军也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看到甘宁与张辽豪气干云,一起拱手请求出战:“我二人愿意追随两位将军出战!”

    甘宁抚摸着浓密的胡须道:“哈哈……好啊,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两位贤侄真有君侯之风,吾等一起出战,杀他个片甲不留!”

    徐庶苦谏:“朱棣已经闭门三月左右,此番突然大张旗鼓的杀出城来,必然早有准备。就算几位将军打算出战,也要留下重兵防御大营!”

    张辽颔首道:“徐元直所言有理,朱棣若是没有准备,绝对不会贸然出击。便留下关平贤侄与徐元直守营吧!”

    计议停当,大营内留下关平、徐庶率领一万人守营,甘宁、张辽带了关铃、傅肜,以及从上庸大牢解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