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507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507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括躬身作揖:“启奏圣上,微臣自从去年九月率兵离开金陵,由会稽、临海南下,一直进军到永宁,历经九战,一路披靡,平定山越叛军一万三千人,其中斩杀顽匪六千人,俘虏七千人。另外将聚集在山岭的山越族人七万老弱妇孺全部赶下山来,交给地方官吏安置,使之开垦荒地。临海、永宁一带,臣敢保三年无虞。”

    刘辩颔首赞许:“不错,赵将军初次怪帅,便立下了赫赫战绩,朕在这里授予你讨逆将军封号,暂时将队伍划编到孟珙麾下,另候调遣!”

    “谢陛下隆恩!”赵括大喜,跪地谢恩。

    刘辩趁机吩咐系统:“给本宿主查询一下赵括的能力变化?”

    “系统正在查询中,宿主请稍等!”

    “叮咚……当前赵括变化如下,南征山越九战全胜,前五次获得了五项属性点增长,后四次因为自身属性增长提高了对敌人的要求,消灭乌合之众已经不再有效。”

    “当前赵括四维——统率91(+3),武力78,智力88(+1),政治69(+1)。”

    刘辩心中暗自沉吟:“赵括的增长倒是挺快,只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刘繇、严白虎、袁术这样的小诸侯,否则赵括的成长空间一大把,现在打谁也不太好打啊!待台湾岛筹备完毕,派赵括去日本岛打怪升级吧,但愿日本岛的诸侯给力一些,不要早早的出现统一局面!”

    比起赵括的战绩来,尚师徒的战绩稍微差了一些,倒不是他打仗不行,而是尚师徒选择的路线错误,在南方的大山里兜来兜去,只找到了小股山越匪徒。

    尚师徒南征四个月,大大小小打了五战,累计歼灭山越贼兵两千五,俘获三千,从山上强制撵下来三万山越老弱妇孺,焚烧山越盘踞在山上的巢穴十五处。这样的战绩比起赵括来要逊色一些。

    “不过呢,微臣在山越的丛林间捕获了一匹紫色的骏马,其奔驰如电,跳跃如飞,耐力持久,甚至比微臣胯下这匹赛风驹还要出色一些,特地带来宫中,献给陛下。”尚师徒既然正面战场输给了赵括,只好另辟蹊径。

    刘辩大喜过望:“哦……哈哈,尚将军真当世伯乐,速速带来让朕看看!”

    不消片刻功夫,尚师徒就去把亲手捕获的紫色骏马牵到了含元殿前面,请天子观赏:“请陛下给此马赐名!”

    “果然是一匹宝马!”刘辩看后赞不绝口,向尚师徒竖起了大拇指,“就叫飒露紫吧!”

    前几天抽到的玉顶火龙驹已经派人给高宠送去,而尚师徒献上的这匹宝马就暂时关到乾阳宫皇家马厩去吧,以后再根据需要把马匹赏赐给麾下的文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七百零二 武氏争后

    建安元年正月二十,乾阳宫太极殿,早朝。

    在刘辩分析了一遍天下大势之后,郑和站出来尖着嗓子喊了一声:“各部大臣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启奏!”

    随着步履声响起,峨冠博带,长袖大袍,头戴黑色冕冠的学部尚书顾雍大步出列,“启奏陛下,自去岁初秋皇后殡天,至今已经半年。皇后乃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协助陛下执掌六宫,为天下妇孺表率。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年无后,臣以为是时候昭告天下,册立新后了!”

    随着顾雍的话音落下,太极殿里静悄悄一片,众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天子发话。

    刘辩高高端坐,如炬的目光扫了一下脚下的文武群臣 ,每个人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只是在等待自己的抉择。

    说起来立后已经不是秘密,自去年年底整个江东就传得沸沸扬扬,说新年过后,天子将会册立德妃武如意为后。流言传了一个多月,莫说朝中文武大臣,就是街巷上的贩夫走卒,也已经是人尽皆知,此刻终于在朝堂正式提上议程,自然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刘辩的锦衣卫遍布大街小巷,这样的流言蜚语自然逃不过他的耳朵。按照道理来说,皇后之位已经空缺了半年,也是时候册立新皇后了,但刘辩却是不太愿意提此事。

    原因无他,环视整个后。宫,最合适的皇后人选非德妃武如意莫属,暂时无人能够与他形成竞争。

    一来武如意在乾阳宫纵横捭阖,长袖善舞,赢得了不少太监、婢女的口碑;二来拉拢了冯蘅做马前卒,又使用心机与糜真、步练师、薛灵芸、张出尘相处的十分融洽,刘辩这些个女人都曾经向刘辩吹过枕头风,提议让武如意继承皇后之位。

    可以说在整个乾阳宫后。宫之中,所有的嫔妃、太监、宫女,上上下下加起来,继承皇后之位呼声最高的就是武如意。如果刘辩在乾阳宫搞一个公开选举,武如意肯定会以高票当选。

    当然,世间万物有阴就有阳,有喜欢武如意的就有讨厌武如意的,虽然及不上支持武如意的人多,但也不在少数。

    刚刚在去年底给刘辩生下了第七个儿子的卫梓夫就是讨厌武如意的人之一,就在去年年底,卫梓夫产下一子,被刘辩赐名刘征,加封为河东王。而卫梓夫也母因子荣,从美人一跃晋升为九嫔之一,获封昭容封号。

    卫梓夫虽然有了子嗣,也从美人晋升为九嫔,但入宫时间太短,威望远不及武如意,因此无法对武如意的后位形成实质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站在卫梓夫背后的势力也无法与纵横朝野,横跨军政的陆家相比。卫梓夫的支持者不过卫青、卫疆兄弟二人,以及霍去疾、霍峻,在军方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朝堂上则根本无法望陆氏之项背。

    陆家的支持者到底有多少,刘辩也不太清楚,但既然今天顾雍把册立皇后这件事提了出来,那么武如意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刘辩决定趁这个机会看看满朝文武到底有多少人支持武如意上位?

    除掉卫梓夫之外,贤妃穆桂英被朝野一致认为是武如意竞争后位的最大对手,但比起威望甚重,呼声颇高,支持者众多的武如意来,穆桂英短板十分明显。

    首先,穆桂英本人对皇后之位兴趣寥寥,后。宫的琐事她懒得管理,相比之下更喜欢到军营里督率将士训练,这让乾阳宫的太监、宫女总是感觉这位贤妃娘娘有些生疏,甚至有些畏惧。

    二来穆桂英性格豪放粗犷,不太注意嫔妃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与她关系密切的嫔妃基本没有。在穆桂英看来,大家都是皇帝的女人,彼此都是一样的关系,没必要拉帮结派,分个远近生疏,各自本本分分的伺候皇帝就是了。

    其三,穆桂英自从生下刘无忌之后坚持不肯再生育,这几年每次与刘辩同房,都会要求使用“冲锋衣”避孕,这也算刘辩作茧自缚。

    刘辩对此倒是不太在意,既然穆桂英不愿意生,自己也没必要勉强她,能生下一个武力逆天的刘御也算对自己尽了妻子的责任。但何太后却为此大发雷霆,对穆桂英成见日深,越来越不喜欢。

    正是由于这三个原因,刘辩认为即便穆桂英现在贵为贤妃,与武如意并驾齐驱,地位相当,但她的竞争力甚至要小于卫梓夫。

    就连穆桂英与卫梓夫都无力与武如意竞争后位,别说其他的陈圆圆、貂蝉、步练师之流了,一来这些女人背后支持势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来生的都是女孩,三来在心机上与武如意也不是一个档次,各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她们根本无法成为竞争者。

    上官婉儿倒是不缺心机,可以与武如意斗一斗,但除了何太后支持她之外,上官婉儿在朝野军政方面的支持率几乎为零,而且被刘辩纳娶了一年多了,迟迟不能怀孕,更是让上官婉儿在竞争后位上有心无力。

    综合对比一番,几乎无人能够挑战武如意的后位。

    如果抛开成见,如果抛开武如意曾经篡唐登基的历史,如果刘辩不是一个穿越者,那么武如意皇后的地位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刘辩偏偏是个穿越者,所以刘辩的内心总是对武如意充满了提防,所以刘辩迟迟不肯提起册立皇后的事情。但既然今日顾雍打响了第一枪,刘辩就不能再退缩,今天必须把册立皇后之事提出来公开朝议。

    顾雍祖籍江东吴县,与陆家同为江东四大豪族之一,而且顾雍与陆康私交也算不错,既然他第一个站出来提出立后之事,肯定是武如意的铁杆支持者。如果刘辩询问顾雍应该立谁为皇后?顾雍的答案必然是武如意无疑!

    既然答案显而易见,刘辩自然就不会自己上钩,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刘伯温:“刘卿对此事什么看法?若要立后,刘卿又认为该立何人为后?”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七百零三 众望所归

    刘辩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对刘伯温很不公平。

    刘伯温是个正常人,他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武如意篡唐的历史。如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后宫十几个嫔妃之中,武如意绝对是最有资格问鼎的人,刘伯温即便力推武如意为后也没有任何错误。

    但这明显不是刘辩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刘伯温选谁都不会让刘辩满意。选武如意刘辩不满意,选了别人刘辩还是不满意;倘若刘伯温举荐穆桂英、卫梓夫、上官婉儿等人为后就正确吗?比起武如意来,她们就有资格被立为皇后么?

    “朕希望刘基能说一句此乃陛下家事,陛下要立谁为后全由陛下做主,我等外臣无权干涉!”

    刘辩最希望刘伯温能够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给自己解围,但仔细想想这句话貌似是很多奸臣惑主的言论,根本就是推卸责任,刘伯温这样说的话又岂是为臣之道?不能给皇帝分忧解难,又怎么算的上忠臣?

    听了皇帝的询问,同样峨冠博带,头戴冕冠的刘基手捧笏板,缓缓走出了行列。

    这一刻满朝文武大臣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等待着刘基抛砖引玉,看看堂堂的兵部尚书会支持哪位嫔妃上位?

    刘伯温目光如炬,面色凝重,清了清嗓子拱手启奏:“臣以为,德妃武如意……”

    听了刘伯温吐出来的第一句话之后,面色一直紧绷的司徒陆康脸颊上的肌肉微微跳动,总算长舒了一口气。与自己并无私交的刘伯温到底没有与陆家唱反调,而是十分客观公正的推举武如意为后,这让陆康对刘伯温颇为感激。

    “德妃武如意自进宫以来,恭孝太后,尊敬陛下,宫廷内外一片称赞,又生下渤海王刘治,更是功不可没。孝贤皇后辞世之后,德妃与贤妃共同协理六宫,然贤妃热衷于军事,后。宫多赖德妃打理,方才使得后宫和睦,万民称颂。德妃平素注意言行,体贴宫娥,实乃天下之楷模,妇孺之榜样,陛下当早立德妃为后,使之母仪天下,泽被苍生!”刘基手捧笏板,说的慷慨激昂,正义凛然。

    刘辩在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刘基到底还是选了武如意啊!不过,这也怪不得刘伯温,若是按照公平选举的话,武如意是最有资格继任皇后的人选,朕相信刘伯温支持武如意为后并无私心,这只是他客观权衡之后做出的结果。”

    刘辩对刘伯温的话未置可否,挥挥手示意刘伯温退下,目光又扫到包拯头上:“包爱卿,你认为朕该册立那个嫔妃为后?”

    身为金陵府府尹的包拯急忙出列,手捧笏板躬身作揖:“微臣官卑职位,不敢妄议立后之事,还是请陛下询问三公及九部尚书吧!”

    刘辩眉头微蹙,朗声道:“包卿不必谦虚,今日大殿上的所有文武都有说话的权力,更何况你是金陵府府尹。皇后将来要做天下典范,母仪天下,每个人都有评价皇后甚至皇帝的权力,包卿直说无妨!”

    听了皇帝的话,包拯一张黝黑的脸颊肌肉微微跳动,拱手道:“既然陛下这样说,微臣便斗胆厥词。据臣所知,宫廷内外对德妃一片称赞,论入宫的时间,以及贡献与口碑,德妃都是当仁不让的不二之选!”

    “想不到包黑子也支持武媚娘,100的政治真不是盖的!”

    刘辩双目微闭,面无表情的挥手示意包拯退下,目光又扫到了刑部尚书狄仁杰的身上。

    就在包拯退下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皓首白发,就连胡须也已经花白的陆康一直紧绷着的面容终于放松了下来。

    看起来陆家的人缘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就连与自己只有点头之交的刘伯温、包拯都支持武如意为后,那么还有谁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孙女登上皇后之位?

    现在的陆氏已经是江东第一豪族,若武如意成功上位,那么陆家将来必是天下第一大族,尤胜四世三公的袁家一筹,弘农杨氏更是小巫见大巫,若真有这么一天,陆康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