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莫斯科 >

第805章

燃烧的莫斯科-第805章

小说: 燃烧的莫斯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特科夫所说的内容,屋里的师长和旅长在几个小时前,都在集团军司令部听过,而那些团长们则是第一次听到。听说我军在战场上捷报频传,他们个个都显得情绪激昂,恨不得马上就率领部队赶到前线去。

    等维特科夫介绍完情况后,我站起身来,对着面前坐着的指挥员们说道:“同志们,我们军在得到来自方面军补充的兵员和技术装备后,将于后天,也就是2月7日,正式向顿涅茨克开拔。”说到这里,我停顿了片刻,目光从在座的指挥员们身上一一扫过,看到他们个个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便简短地问道:“有问题吗?”

    我的话问完以后,指挥员们依旧保持着沉默,我心里明白,在这种重大的时刻,到会的人好像都找不到什么话说。

    正当我打算宣布散会时,忽然从人群中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军长同志,允许我提一个问题吗?”

    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见站起来是坦克旅旅长别雷上校,不禁微微愣了一下,随后带着头,和气地说道:“请说吧,上校同志。”

    “军长同志,既然我们的部队在2月7日就要开拔,那么我请问您:”别雷上校用公事公办的语气冷冰冰地问道:“不知道我们该什么时候派出打前站的人员?”

    “打前站?!”别雷上校嘴里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单词把我搞糊涂了,我重复一遍后,一头雾水地反问到:“什么打前站的人员?我没听懂您的意思。”

    “军长同志,请等一下。”维特科夫见情形不对,连忙站起来为我解围:“这件事情,还是由我和别雷同志来说吧。”接着他侧身问别雷:“上校同志,您是打算先派人去探查我们的行军路线,并在合适的地段设置补给点吗?”

    别雷上校的注意力立即便被维特科夫吸引过去,他点着头肯定地说:“完全正确,参谋长同志。从这里到顿涅茨克,行军路程长达五百公里,再加上又是严寒的冬季,如果不在行军路线上设立补给点,进行补给和修理的话,等我们赶到顿涅茨克时,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坦克会因故障而趴窝……”

    我坐在桌边,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对话,意外地发现坦克旅的编制,远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坦克部队外,还有装甲营、装甲维修连、摩托化步兵营、摩托化通信连、装甲侦察排,以及负责燃料弹药补给的军需连等一系列的附属单位。如果是短途行军,有没有补给点还没什么大问题,可这次我们要在一天之内行进五百公里,赶到顿涅茨克,如果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坦克旅在赶到目的地时,估计真的会像别雷所说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坦克因为故障而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等两人说完后,我再次站起来表态说:“别雷上校,这事可不能耽误,等散会后,您就立即安排人手去执行这项任务。等补给点建立好以后,让负责的指挥员送一份标有行车路线、停歇点及宿营地的地图回来。记住,在新建立歇息的补给点上,一定要准备好燃料、热的食物和开水。”

    等别雷上校坐下后,维特科夫又向在场的指挥员宣布部队的行军顺序:“这次开拔,全军依旧要将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安德留先科上校的步兵第171师,和别雷上校的坦克第84旅组成;第二梯队,由班台萊耶夫少将的近卫第22师和军直部队组成;第三梯队,由古尔季耶夫少将的步兵第308师和卡维林中校的炮兵第266团组成。第一梯队的出发时间是2月7日上午八点,第二梯队为十点,第三梯队为十二点。……”

    两天后,我部在经过短促的休整和有限的补充后,正式向顿涅茨克方向开拔。

    我和基里洛夫乘坐的吉普车,夹在长长的带篷卡车车队里,冒着暴风雪缓缓地向顿涅茨克方向开进。

    我正在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维特科夫转身对我担忧地说道:“军长同志,这么大的雪,我们的行军速度不超过三十公里,天黑之前,我们是无法赶到目的地的。”

    我听他这么说,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没办法,外面的雪太大了。幸好崔可夫司令员给我们派来了这么多的卡车,否则的话,我们的指战员只能在暴风雪中,徒步向目的地前进。那样的话,我们到达顿涅茨克的时间会更晚。”

    吉普车在大雪中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路的两侧,可以看到德军官兵的尸体、烧焦的坦克、变形的大炮、坠毁的飞机残骸,从厚厚的积雪里露出了黑糊糊的轮廓。

    看到这种情形,基里洛夫不禁感慨地说:“奥夏宁娜,您看看外面,要是这儿流的全是敌人的血,打坏的全是敌人的技术装备,那该有多好啊!可惜,我们也有数以万计的指战员,也在这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倒下了,他们为了从敌人的手里夺回这片土地,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这些积雪的掩盖下,也有我们飞机的残骸,也有我们被击毁的坦克,也有我们变成了废铁的大炮。”

    我等他说完后,立即接着说:“是啊,政委同志。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军队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只要能把侵略者从我们的国家赶走,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军长同志,”坐在前排的维特科夫忽然喊了一声,“后面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开上来了,也许是上级有什么命令到了。”随后他拍了拍司机的肩膀,示意他把车停靠在路边,等待后面赶上来的那辆摩托车。

    我们的车刚在路边停稳,摩托车也减慢了速度,开到了我们的车旁停下。从挎斗跳下一名戴着大檐帽的指挥员,他快步来到我们的车窗外,抬手敬礼后,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张电报纸,从车窗递进来。

    我看基里洛夫接过了电报,便随口问道:“政委同志,上级有什么新的指示啊?”

    “奥夏宁娜同志,电报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将军发来的,”基里洛夫的目光停留在电报纸上,快速地将上面的内容读给我听:“……为了肃清残敌,确保我方面军的左翼安全,你部暂不用赶到顿涅茨克地区,而是转向南面的多库恰耶夫和沃尔诺瓦哈,部队就地展开构筑防线,并清剿附近的德军参与力量。”

    “参谋长,把地图拿来。”顿涅茨克这个大城市,我还是前两天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地图上,才知道它的位置所在,而瓦图京命令我们进驻的两个城市,我压根就没听过。

    当地图在我们三人中间摊开后,维特科夫迅速地从地图上找到了这两个地方,用手指着对我说:“军长同志,这两个城市在顿涅茨克的西南方向。多库恰耶夫距离顿涅茨克大概一百公里左右,而沃尔诺瓦哈则更远,还要向南走七八十公里。”

    看清楚两个城市的所在位置后,我心里也有了打算。连忙对维特科夫说:“参谋长,记录我的命令。命令第一梯队在到达古科沃地区后,调头向南前往沃尔诺瓦哈城;第二、第三梯队的目的地调整为多库恰耶夫。”

    维特科夫写完命令后,将写好的那页纸从本子上撕下来,随后推开车门跳了出去。从车头方向绕到了停摩托车的位置,将手里的那张纸交给了送电报的指挥员,并叮嘱了对方几句。那指挥员将纸叠好后小心地放进了公文包,抬手向维特科夫敬了一个礼后,转身进了摩托车的挎斗,调头朝来的方向驶去。

    吉普车重新启动后,基里洛夫皱着眉头,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奥夏宁娜同志,情况很糟糕啊。第一梯队即将去驻扎的沃尔诺瓦哈城,比顿涅茨克足足远了一百五十多公里,照现在的行军速度,他们起码要明天上午才能赶到。如果德军在这时,对这个城市发起反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基里洛夫的担忧,我呵呵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轻松地说:“放心吧,我的政委同志。外面的风雪这么大,缺乏足够冬季装备的德国人,是不会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作战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七七章 让人沮丧的资料

    想到自己从来没见过第6集团军的现任司令员,而基里洛夫和维特科夫两人都曾经集团军司令部工作过,而且基里洛夫还来自莫斯科的重要部门,他们知道的东西应该比我更多,因此我咳嗽一声,开口问道:“政委、参谋长,你们对我们即将要去的第6集团军了解多少?”

    话一出口,我便发现两人都用奇怪的目光望着我。两人没有说话,只是对视了一眼,接着基里洛夫慢吞吞地将地图卷起来,交给了维特科夫,看到对方将地图塞进了身边的图囊,这才不紧不慢地问我:“奥夏宁娜同志,难道这两天,您就没有抽时间,去了解一下我们要加入的第6集团军吗?”

    对于基里洛夫的问题,我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说:“这两天光忙着到各师检查战备,和指挥员、战士们谈心,反而把这最重要的事情给忽略了。”

    看到基里洛夫脸上那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阵阵发毛,不过还在他碍于我的身份,还是主动给了我一个台阶下。他冲着坐在前排的维特科夫说道:“喂,我说参谋长同志,我看您这两天一直在搜集有关的资料,是不是趁这个机会,给军长同志好好说说。”

    听到基里洛夫这么说,我顿觉心中一暖,还是他这个老搭档好啊,把我没想到的事情全考虑到了。维特科夫点了点头,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叠文件,翻看了几下,从中间抽出一张。也没顾得上将其余的文件放进公文包,就开始为我读了起来:“第6集团军,1939年8月在基辅特别军区组建。9月编入乌克兰方面军,参加进军西乌克兰作战。卫国战争爆发后编入西南方面军,参加乌曼战役,因损失严重被撤销建制。1941年8月底,在步兵第48军的基础上再次组建,先后编入南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参加了顿巴斯战役、巴尔文科沃一洛佐瓦亚战役。1942年5月,在哈尔科夫交战中遭合围,遂于6月初再次撤销建制。7月初,由后备第6集团军改建为第6集团军,先是编入了沃罗涅日方面军,上个月调归西南方面军指挥。”

    “参谋长同志,”听维特科夫读完部队的资料后,我又追问了一句:“有集团军司令员的资料吗?”

    “有的,军长同志。”维特科夫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随后他又抽出一份文件,对我念道:“第6集团军到目前为止,共有四任司令员。第一任司令员伊万。尼古拉耶维奇。穆济琴科中将是骑兵出身的老军人,因军事素质过硬,深得朱可夫元帅的器重,他是元帅指挥过的骑兵第4师的第一位继任者。在1940年初的卡累利阿地峡战斗中指挥过步兵师,半年后即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军政委级瓦舒金极喜欢这位年轻的集团军司令员,有一次,曾给他这样的评价:‘穆济琴科是有发展前途的指挥员。唯一的缺点是过于生硬。战时他将是一个好集团军司令员’。……”

    听到说这位穆济琴科将军是朱可夫器重的人才,我非常奇怪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他,所以不等维特科夫读完,我便抬手打断了他,好奇地追问道:“参谋长同志,既然这位将军这么有名气,可我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他啊?”

    “奥夏宁娜同志,”没等维特科夫回答,旁边的基里洛夫抢先开口说道:“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可以的,政委同志。”我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一定如实告诉您。”

    基里洛夫望了前排的维特科夫一眼后,语气平稳地问道:“1941年的9月,不知道您当时在什么地方?”

    虽然我对基里洛夫听出这样的问题感到很奇怪,可我还是如实地回答他说:“政委同志,当时我还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普耳科沃高地上的高射机枪连里担任排长的职务。”

    “这就难怪了。”基里洛夫的脸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随后他替维特科夫说道:“您之所以没听过穆济琴科将军的名字,是因为这位意志坚定的指挥员一开始就和好运无缘,第6集团军在边境上和德军交战就损失很大,和第12集团军且战且退到了乌曼。结果没想到被德军合围,两个集团军司令双双被俘。”

    “唉,真是可惜啊,这么优秀的指挥员,如果能顺利脱险的话,没准在这两年里能立下不少的战功。”我感慨了几句后,又催维特科夫:“参谋长,您还愣着做什么,继续往下念。”

    “第二任司令员是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将军……”

    “不会又被德军俘虏了吧?”我听到维特科夫读出来的又是一个极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