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汉纵横家 >

第65章

秦汉纵横家-第65章

小说: 秦汉纵横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有等众人开口,嬴政便命令赵高将李斯的谏书拿了出来,当着众位大臣的面上读了出来,除了王绾四人,皆是惊讶。

    待到谏书读完,李斯看着下方诸多惊讶的脸庞,很是高兴,“诸位爱卿,觉得此计如何?”嬴政笑着说道。

    王绾首先出列贺喜,“启禀王上,此乃千秋大计,可谓是用心良苦,臣下觉得择日筹建最为合适。”

    紧接着李信也是出列凑热闹,“臣虽武将,但也觉得此事甚好,虽需要劳民,但是功在千秋,相国之计吾等佩服。”

    陆言只是站在队列之中动也不动,满脸的疑惑,要说平白无故建造学宫当真有点异想天开。

    “陆爱卿,你可有话要说?”嬴政见到陆言似乎心思很重,便随口问道。

    陆言见到嬴政问向自己,当即躬身出列,“臣也觉得此计甚妙,只是请富家子弟的孩童前来与皇室一起学习,甚是不妥。”

    “那陆爱卿以为如何?”嬴政紧接着问道。

    陆言反应极快,当即跪在地上,“臣下愿意捐出部分家资用来建造学宫,不知殿上的诸位大臣心中作何感想,臣下以为让富家子弟前来学习,不如让官家子弟前来学习更为稳妥,王上觉得是否稳妥?”

    李斯听后微微皱眉,官家子弟与皇室子弟都是娇生惯养,放在一起难免有些摩擦,这样以来,定是官家子弟吃亏。

    不仅是李斯,看着殿上众人的表情,估计也都想到了这一点,可是独独嬴政很是满意,当即抚须点头。

    “陆爱卿所言有理,可有人愿意捐出自己的部分家财资助学宫,那些富家子弟怎么能够和朕的子女平起平坐,唯有诸位爱卿之子当受之。”嬴政缓缓的说道。

    可是殿上依旧没有人站出来,陆言看了一眼张苍,张苍也是反应极快,立即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臣下愿意捐出部分家资。”

    嬴政本来僵硬的脸庞稍微有了点气色,不过依旧不是很好看,李斯这个时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亦是出列,反正自己的孩子都已经全部就任,为今之计讨好王上才是关键的事情。

    诸臣看到李斯这般,亦是纷纷效仿,这才使得嬴政心情变得好些,商议片刻也决定在咸阳东门建立学宫,至于何时动工,另行商议。

    陆言下殿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府,而是向着咸阳东宫赶了过去,此刻的扶苏正在观察秦朝税收制度。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侍臣收集的消息来看,扶苏觉得除了咸阳之外,其他地方,尤其六国国都,苛捐杂税多的吓人,一直想和王上说明这件事情。

    而陆言则是劝阻扶苏莫要着急,待到哪天王上心情好了再说,这些计策都是嬴政亲自制定了,突然之间不明不白说他错了,定会受罚。

    扶苏见到陆言前来,也是立即行礼,“子玉来了,可有什么事情?”扶苏颇显恭敬的说道。

    “今日相国谏书,说要在咸阳建立咸阳学宫,真不知道意欲何为?”陆言当即开门见山的说道。

    扶苏也是略做思考,如今李斯家中的最小儿子都已经出去任职,这般谏书建立学宫也是有些说不过去。

    平时认为李斯为国为民也说的过去,这次做法极其古怪,“相国这乃是为我们找先生,疏远子玉也。”扶苏很是认真的说道。

    陆言仔细回味,建立学宫无非是给皇子安排教授课程,如此一来,陆言便不能一对一的教导胡亥公子了。

    “想必定是如此,不过王上已经答应建立学宫,择日就会动工。”陆言缓缓的说道。

    “子玉需要我去和父王说明原因吗?”扶苏公子颇显淡定的说道。

    陆言连忙摆手,“这个倒不必了,学宫建成之后,必会请一些有学之士,如此也算是为公子做好事,我自然不会有什么嫌弃的地方。”

    “子玉心胸宽广,吾等也不能及也。”扶苏颇有些打趣的说道。

    两人谈话间,玉婉也从后面的宫殿走了过去,陆言看着玉婉要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在宫中不干杂活,确实也舒服。

    “玉婉姐,你不在后殿之中休息,怎么跑到前宫来了。”陆言有些担心的说道。

    这担心也不是没来由的,自从玉婉被接到宫中,生活规律,已经为扶苏公子怀上了孩子,现在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没事,如今出来走走也无妨,子玉不用担心,我在后殿听说你来了,所以特地过来看看而已。”玉婉轻声说道。

    “莫非玉婉姐有什么事情吗?”陆言缓缓的问道。

    玉婉点头,为两人斟满茶水,“我离开老夫人已经有年余,不知道老夫人的身体如何,我虽想回去看看,但是碍于宫中规矩,却一直没有出宫探望。”玉婉有些黯然的说道。

    陆言听后有些皱眉的看向了扶苏公子,扶苏也是掩面喝茶,“玉婉若是想念老夫人,明日我便派人送你回去,别因为此事过于忧伤,对腹中胎儿不好。”扶苏公子有些愧疚的说道。

    “何必明日,过会备轿,我随玉婉姐一同回去,不知公子意下如何?”陆言心中思量着问道。

    “如此也好,我这就命人备轿,送婉儿回府上休息几日。”扶苏也不在矫情,当即认真道,同时起身吩咐而去。

    陆言自然稍微又和玉婉说了几句话,得知在宫中生活并无什么要紧事,陆言心中也少了几分担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2章 始皇心起焚书意

    (全本小说网,。)

    当日玉婉回到张府和老夫人叙说家长里短,也算是开心,陆言看到他们娘俩开心,也不打搅,当即回到自己的书房之中。

    咸阳宫殿之中,嬴政认为学宫的提议甚好,立即命司天台算准吉日动工,不可有丝毫的怠慢。

    赵高在嬴政身旁当即端上一杯温茶,“王上,如今天下太平,学宫建成之后,更是国之大幸,不如在此之前,宴请群臣,以嘉奖他们捐出家资的忠义如何?”

    “此言甚好,学宫之中所需要的尽是宫中太子师傅,除了宴请群臣,另外把高儿、将闾的老师也叫过来,他们都是先生,日后也是学宫的老师,还是要请来的。”嬴政淡然的说道。

    而公子高和将闾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张苍举荐的周青臣,另外还有一名是李斯举荐的,那便是淳于越。

    那周青臣腹中并无学识,能够当太子老师,完全是因为能言善辩,而淳于越确实是个能臣,但是心眼直,经过努力也当了仆射,成为公子将闾的老师。

    两人才能不同,也因为自己的方法谋得官位,不得不说也都是厉害的人物,赵高得到宴请群臣的消息,也是立即下殿传旨。

    不用说,最先告知的便是陆言,就陆言和赵高得关系那绝对是朝中最铁的,陆言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目前来看并没有什么坏事情。

    陆言在书房之中看了一眼帖子,上面印满了人名,陆言也在其中,天子请帖百年难见,若非嬴政高兴,估计这帖子根本就不会出现。

    在陆言高兴的时候,同时眉头微皱,因为帖子上的两个人名不由得使陆言有些紧张,那便是周青臣和淳于越。

    这两人也在宴会其中,当初焚书之意也是起自宴会,不过陆言又甩了甩脑袋,如今只是公元前二百一十六年,还早着呢。

    焚书的比这个要晚两年,可是想想自己南征百越的时候不也是比原先的赵佗独自过去早了两年吗?

    陆言心中只觉得惊讶,不过这个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到时候宴会之上再说其中的事情吧。

    赵高驱车于咸阳之间,只是一天便把所有的请帖下发,若不是嬴政命令,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咸阳驾车,别的人也就算了,只因为他是宦官。

    夏至傍晚,天气还算凉爽,所有的人都从咸阳各处赶到宫殿之中,在旁边的小殿之中,嬴政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酒席,前面皆是蒲座。

    文武群臣各一班,陆言按照伴读属于文臣,所以位置仅次于相国之后,而武将排在首位的则是李信,其次便是内史滕,剩下的王离陆敬更是不用说。

    宫女置酒,莺歌燕舞,一切不过是比往常兴奋了一些,酒过三巡,大家也都是醉意朦胧,旁边的周青臣又开始耍起了嘴皮子。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仰仗王上神灵圣明,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莫不安乐,无战争之患,传至万世。”

    一句话说的嬴政那是眉开眼笑,席间诸位大臣亦是起身跪拜,歌颂嬴政之功德,陆言见状也是跟随群臣跪拜。

    陆言眼神有些无奈的看着张苍,“师傅,这就是你推荐的仆射,当真是会拍马屁。”声音很低。

    张苍看着陆言,只得无奈的摆摆手,他要是知道周青臣如此无用,也就不会推荐于朝堂之上了。

    周青臣一阵酒疯过去,说了诸多好话,嬴政也是点头认同,望着下方,本来高兴的脸颊突然有些深沉。

    陆言顺着嬴政的眼光看了过去,原来是齐人博士淳于越在自顾自的喝酒,根本就没有行大礼,嬴政心中如何不气。

    “博士为何如此怠慢于朕?”嬴政缓缓的说道,表情略显凝重。

    “臣闻银州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王上有海内万里之疆土,唯有朝中三公九卿,若咸阳之外有事发生,如何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阿谀奉承,不言王上之过,非忠臣也。”淳于越缓缓的说道。

    陆言听闻淳于越之言也是觉得有理,嬴政有些发愣的看着博士,不知道如何是好,淳于越的意思很明显。

    就是说嬴政没有效仿古法分封自己的子弟,所以国家肯定不能长久兴盛,要想以后传万世,不要相信周青臣的屁话,信臣下就行了。

    可是这郡县制并不是周青臣说出来的,他只是个拍马屁的,嬴政矛头一指,突然看向了旁边的李斯,这郡县制好像就是李斯提出的,如今人家反驳了,你必须给出解释。

    说来也淳于越乃是李斯推荐的,他是没有想到自己推荐的能人,反而来说自己的不是,陆言也不说话,只是有些意思的看着李斯如何作答。

    李斯也是机灵,虽然六七十岁了,迅速放下手中的酒杯,当即躬身行礼,“启禀王上,臣问治国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这话虽然长,但是意思很明显,大概是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制度,你一个小小的淳于越懂什么,这叫做因时而变,你身为老师不学习现在的制度,反而崇尚古人,实在是迂腐,诸侯之所以造反,全部都是因为你这样的人挑唆,搞的人家想种地的不种地,想捕鱼的不捕鱼,全部乱来,国家怎么能不乱。

    “相国之言亦是有理,博士之言也不错,错就错在百姓不农工,士大夫不学法,如此这般,皆因天下乱书过多,应该用法禁书以烧之,使得百姓务农,士大夫学礼,礼乐纲常才会稳住,传至万世而不休也。”嬴政颇有感慨的说道。

    旁边的陆言倒是有些茫然,这话的意思是要焚书了,学宫还没有建造,这就开始搞大事了,一时间陆言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3章 群臣力荐无收效

    (全本小说网,。)

    张苍的反应比陆言还快,当即放下酒杯,“启禀王上,百姓所学书非乱书也,不过是一些农桑之书,焚之无大用,反招百姓责难。”

    李信和内史滕这些武将只是默默喝酒,倒是一帮文臣互相对视,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有的想奉承,有的想反对。

    就是李斯也没想到这件事情的起因竟是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李斯对于焚书并没有多大的看法,只要王上喜欢就行。

    “王上,臣下也以为不妥,古来贤明之君,治国不过如治水,顺意而为,如今百姓安康,农作富足,何来焚书之由,愚弄百姓,使民心不归,天下结怨。”陆言也是躬身行礼道。

    嬴政稍微拿起手中的杯子有些踌躇不定,旁边的冯劫亦是起身,“启禀王上,如今咸阳学宫正在筹建,皇家子弟尚在其中学习,纵使百姓有些杂识,如何比得上皇家子弟,依老臣之见,焚书使不得。”

    见到诸多大臣反对,嬴政心中也是敲起了鼓,不过按照自己的意思焚书愚民,似乎更好,只是群臣大多意见不同,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