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马王爷-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王海蛟的父亲有生意往来的商家,最多时达到过十几户。
而且他家兼顾着卖鳄肉生意。官府对鳄皮的征收是以一年为期,一年内集齐贡数便可,因而,在时限上并不紧张。
王海蛟家每每等上次的鳄肉卖完了,才会杀新鳄。不然,海州地带气候潮湿闷热,鳄肉是放不住的。
隋炀帝二征高丽时,吸取了头一次的教训,为抵御高丽山地冰天冻地的寒冷气候,炀帝钦赐随征的王公大臣、亲卫将佐每人一双鳄皮履。
各地负责土贡蛟皮的州府纷纷传下令来,要在短时内集齐鳄皮,各地制皮商作纷纷求货。因而,王海胶的父亲不得不打破了杀鳄的惯例,鳄场中的生鳄肉堆积起来。
虽然到最后,鳄肉几乎都要降到了白送的价钱,仍然有了大批的积压。那些鳄肉就用来喂食活鳄,但仍然有一些鳄肉烂掉了。
在清理这些腐肉时,王海蛟的父亲意外地发现,有一具鳄鱼的肉身被压在最底下,而且是最初被屠宰掉的。
但别的肉都烂了,只有它肉色新鲜如初。
这些人大为惊异,悄悄剖视验看,只见在鳄鱼的腹中有被它咬碎、但未被化掉的厚厚贝壳,还有一颗光彩绚烂的明珠混杂其中。
这可是个大发现,鳄肉多日不腐,很明显一定与这颗珠子有关了。它夜明如炬、不须舌尝而闻之味苦,便取名黄莲。
他们偷偷地验证,不论将它塞进哪一具宰杀后的鳄肉,肉皆不腐。
“这样的异宝,于你的生意正是大有益处,而你却将它出让出去了,难道是家中有什么大的变故?或者这颗珠子是什么不祥之物?”
王海蛟叹了口气,对堂上众人道,“小人家中自得了黄莲珠之后。变故倒是出了不少。但此珠祥与不祥,一时谁说得好!”
“都有些什么变故呢?”褚遂良问道。
王海蛟说,先是隋末天下大乱,反旗遍地,有些本事的纷纷称王。杜伏威起事淮南,号称吴王。周文举占据淮阳,号柳叶军,搞得人心惶惶!
这些地方离着海州倒还有些路程,小人一家都以为,贡蛟皮是再也不会有人要了,但那些鳄肉总还有些销路,因而小人一家养鳄、杀鳄并未受战乱的影响。
他接着说,但随后,在海州一带也起了兵乱,领头的正是叫臧君相,号称福北王,队伍就在海州南边十几里。
有一次,他的一支队伍好像吃了败仗,在一处深山里被人围了旬月、才突围出来。
那些饿红着眼的乱兵跑到小人家的鳄场,开栅捉鳄、取肉裹腹。谁知一个疏忽,大白天的,便放成群的鳄鱼蹿上池来,有的跑入村里去,当街乱咬。
“小人的两位最小的兄弟便在那次祸事中命丧鳄鱼之口!”
众人沉默了一阵,高峻道,“这是人祸,也算普天下的一次大变故,不能算在你一家之中。”
王海蛟道,后来,小人父亲在杀鳄时又被鳄鱼反噬。当时他用脚踩着一条鳄鱼往下扒皮。当时它的脑袋上被钉入了铁锥、正在放血……谁都以为这条鳄再也不能动了。谁知它突然回头一口、咬在父亲的腿上,父亲的腿当时断了!
“是哪条腿?!可是右腿?”樊伯江欠身问道。
“你父亲是否健在?”褚遂良也急急地问道。
王海蛟答道,“健在,只是已经老糊涂了、腿脚又不大好,日常总不大出来,几位大人可是想让他也来问询一下?”
高峻道,“不必了。你且说说,本官的岳父、岳母大人来购黄莲珠时,随行的人中可有个右腿瘸掉的人?”
王海蛟回忆着,不停地摇头,“没有,我们两家知根知底,樊兄夫妇来时,为不招人耳目,两人只是一副访友的行色,银货两清后,便匆匆回返。”
他说,贞观九年时已天下泰平,他们一个随从未带,更别说带个瘸腿之人了。
……
在由台州去往余杭郡的官道上,台州刺史苏亶带领着二十几名精干的手下,随同西州都督高峻、三夫人樊莺北上。
同行的,还有台州刺史夫人的马车。
高峻和樊莺只在台州逗留了一天,他们去台州宁海县王海蛟的家中一趟,看到了王海蛟右腿瘸着的老父亲。
去了才知道,他家的养鳄、杀鳄取皮的营生早就不再干了。一家人住在一座破败的小院子里。
第963章 腿瘸之人
王海蛟的妻子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全本小说网,https://。)他有个三十来岁的儿子,嘴角淌着涎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樊莺。
王海蛟曾指着儿子,叹着气对高峻道,“他少心眼儿,三十多了没娶到老婆。”他说老父、妻子的变故以及儿子和中落的家道,都是得了黄莲珠之后。
因而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把这颗给他家中带来恶运的珠子出手。
一切都是在不声张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第一个先给樊伯江去信商量,樊伯江马上携夫人赶来了。王海蛟不想欺瞒朋友,如实陈述自己卖珠的原因,并且黄莲珠的价钱并不高,只属象征意义。
但樊伯江不大相信恶珠之说,这样的绝世之宝,能以这样低廉的价钱入手,将来总可以算一份独女莺儿的妆资……
此次的台州之行,只是确认了樊伯江夫妇购珠的来处,但对于破解他们的遇难原因并没有多大的助益。
在苏亶看来,樊伯江夫妇的遇难,也只能与那场山崩联系在一起了。
褚遂良和樊伯山已从台州起程赶赴雷州、崖州赈灾。苏刺史认为,无论如何他都得尽一尽地主之谊,到余杭去尽一尽本份、携助女婿将樊伯江夫妇妥善安葬才行,因而才携着夫人跟来,以示庄重。
苏刺史放下一州的政务,与夫人赶到余杭郡出席樊莺父母的丧葬之事,事情的本身就有亲近之意。
高峻回行时就没有一来时那样急迫了,苏刺史一路上也不能走得太急,因为有夫人的马车在后边。他想尽可能多地,与西州的这位高官女婿聊聊政务。
樊莺弃马,与刺史夫人乘车而行,看得出她对此行有些失望,一路上不大爱说话,有时猛然想起以前的事,樊莺会扑在刺史夫人的肩上抹一阵子眼泪,然后夫人安慰。
她猜到樊莺是怎么样的心情,因为只要赶回了于潜县,那么也就真正面临着与父母的分别,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她在车内安慰樊莺说,一个人的痛苦与普天下人的痛苦比较起来,犹如一朵残瓣的花与一场凌厉的冰雹下所有的花朵,一只损翅的蝴蝶与一夜萧瑟的秋风中所有的蝴蝶。
“殷儿你们能嫁到西州大都督这样的夫婿,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女儿们过得好,做父母的无论生与死,也都能安心了!”
行程就是这样的矛盾——有刺史夫人同行,行得不能太快,但也不能过慢,那就显着有人对此事不大重视。因而许多人就将就了刺史夫人的马车。
苏刺史、高峻并辔在前,随从的护卫们在后,而马车内,苏殷的母亲便偶尔与樊莺说自己的女儿。
先说她在出嫁前的任性,动不动便不吃饭、而给他们夫妇吃闭门羹。再说在她随李承乾遭难期间家族对她的冷落,不久便无意地问到高峻家中的高雄、高壮两个孩子。
不单是这两个孩子,临行前谢金莲和思晴也快产了。樊莺知道,夫人是在有意地暗示她对女儿的担忧——苏殷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樊莺对于柳姐姐内心的想法岂会不知,也知道师兄与苏殷直到现在都没什么身体上的接触。
樊莺不能给夫人什么像样子的安慰,只是说家中的姐妹们和和睦睦,苏姐姐在政务上也得心应手,“苏姐姐的性格哪里有伯母所说的半点儿,她可是家中最知礼的人了。”
看着樊莺忘却忧伤、反过来安慰自己,苏夫人稍稍安心,听车外说天已近午夜,刺史大人吩咐投店住宿。
这样的赶路速度就比较合适了,既昼夜兼程、又让台州苏刺史和他的夫人有充足的时间,与他们的聊天对象多聊几句。
对于苏亶来说,自己这位女婿在西州的成功,绝不能用通行于官场上的、那些普通的道理来解释,与他自己所熟悉的那些理论也绝然不同。
这个年轻人外表沉稳冷静、但任何对手都不敢轻视他身上蕴藏着的巨大力量。见到高峻之前,苏亶也曾以为,高峻的成功无一例外地、也借助了长安高阁老的力量。
但一见面,苏亶便打消了这样的看法。高峻与阁老、高审行都不同,从他的眼睛里流露的光芒都能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阁老的谨慎缘于渊博的学识,和丰富阅历对世事的明察。高审行的谨慎只在表面,偶尔便遮掩不住他实质上的狂傲。而高峻的谨慎怎么看、都像是一头豹子出击前的不动声色。
那么,一向以谨慎与文采而立足于大唐官场的苏氏一族,恐怕从今以后再要增加一点来自于西州的、新鲜的东西了。这就是力量!
这里是越州会稽郡、上虞县城外的一家老客栈,座落在官道上。
带着女眷、深夜投宿的台州、西州高官,让这家客栈上上下下的立刻忙碌起来。客栈主人是位老者,他深知今天夜间来客的重要,伙计们忙过之后,他也穿衣起来,吩咐准备宵夜,并亲自过来问候。
酒摆上来,苏亶刺史乐得有人加入,好让他与高峻的共酌再增加些谈论的内容,因而这位姓张的老者,便也毕恭毕敬地陪着坐下来。
高峻问道,“这位老伯,开店有多少年月了?”
老者拱手道,“自高祖定鼎,大唐开基,小人便在这里立业了。”
高峻敬他一杯酒,再问,“那么自贞观初年以来,你这客栈中,一定有些有趣之事了,不妨讲上一讲以作消遣。”
老者道,“开店无非迎来送往,千篇一律,高大人因何有此一问?”
高峻道,“此处位于台州、余杭官道的半途,越州虽大却在官道偏东,不在正路。而那些从台州出发,带着车架、女眷的行客,往往意急而行迟,这里便是半夜里最好的落脚地了。”
客栈主人连连点头,“高大人分析的极是,此处前后三十里再无合适的留宿之处,行客早三十里天色尚早、晚上三十里便是后半夜,小人因此才将客栈开在这里,二十几年来倒也给不少的商旅提供了方便。”
“老伯记不记得有过这么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或有马或无马,但女的一定乘了一架马车,他们深夜前来,没有随从,三十来岁,行色匆匆,也不爱声张……”
老者笑道,“就连两位大人深夜至此,动静也不算大,那些夜行的旅人通常也不怎么声张的,不知高大人要打听什么人,什么事?”
樊莺陪着刺史夫人也在座,她本打算稍稍用一点饭,便陪夫人去休息。
此时猛的一听师兄所问,她才意识到,师兄从台州一路出来,说紧不紧、说慢不慢的赶路,难道是在拟着父母当年得了黄莲珠之后的行程、特意投到这家老店里来?
她抬眼看向师兄,他对她眨了一下眼睛,再对老者道,“在下只是随便问问,但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也有些为难老伯了。如果是什么腿瘸之人,老伯大概总有些印象。”
第964章 命在旦夕
老汉的眼睛一亮,说道,“不瞒高大人,你所问的腿瘸之人,我这店中二、三十年来总也住过不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但我这里却一直记得一个……不,是两个人,于我家是有恩的!”
苏亶刺史此时也恍然有所悟,原来,高峻仍然没有忘记紫溪塘中挖出的无头瘸腿人的骸骨。
苏刺史本来以为,高峻的台州之行无功而返,回余杭也只剩下了却樊伯江夫妇的后事一宗。没想到他半路住店,心里还想的这事。
这就是高峻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他有些急切地问老者道,“大概是什么时间?是不是贞观九年的六月某天?如何又是两个瘸腿之人?”
这回轮到老者奇怪,“苏大人所猜的时间正是那年!六月十一日半夜亥时末!若问小人因何记得那样清楚,我叫一个人来才能说得清!”
他回身吩咐伙计,“去把公子叫来。”
不一会儿,一个十一、二岁大的男孩子睡眼朦胧地被人带过来。老者道,“他是小人的独生子,恰是贞观九年六月十二日子时生人。”
众人不再多话,听老者娓娓道出一件往事。
贞观九年六月中旬,老者的夫人终于临产。这是他盼望了多年、年近五旬才有的喜事,从此便可有后了。
但夫人在产房里呼苦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