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子婴-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赵政说完,王翦疑惑的打量了子婴几眼,救过自己性命的子婴,王翦自然熟悉,怎么这事还和长安君联系上了。
看出自己的老父有些疑惑,王贲走上前去轻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待到了咸阳为儿在与尊父详言。”
秦王在此,王翦也知道不是说话的时候,当即略微一点头应允了下来。
秦军新败,军心不振,显然立即便再次引兵攻打楚国并不现实,而且六十万秦军已经可以说是空全国之军了,各支部队此时正分布在全国各地,光是集中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如此一来,那怕是边界之处也不过是留下了堪堪自守得一点人马,不过好在燕代只求自保,秦国不去攻打它便已经是烧高香了,根本没有胆量撩拨如狼似虎的秦国。
而齐国在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下,对秦国也算是服帖,齐王建甚至曾经亲自前来咸阳朝见秦王。
再次攻打楚国的时间定在了明年年初,届时秦军将倾巢而出力图一战而灭楚。
而此时在稳固了函谷关防线之后,李信和蒙武率领着残军也回到了咸阳城。
秦法严苛,若非如此当年桓齮也不会在全军覆没之后畏罪而逃。
如此惨败,作为一军主帅的李信难辞其咎,按秦律哪怕能保住性命,也会被削去一应官职贬为庶人。
咸阳宫中,作为败军之将的李信以头戗地一动不动的跪在大殿之中,一众文武从旁经过之时无不用鄙夷的眼光看向他,这些年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秦军兵锋一至便如摧枯拉朽般的取得胜利,失败的滋味已经许久没有尝过了。
就是这个李信,许下空言,辱没了秦军,让十余万关中男儿丧身疆场。
第134章 李信归心
有几名官员走过跪倒在地的李信时还厌恶的向李信身上吐了两口浓痰。
然而那怕是受如此羞辱,李信依然只是握紧了双拳,跪在地下一动也不动。
这一幕恰好被子婴看在了眼中,忍不住的心中为李信哀叹数声。
攻燕之时李信也可以算是自己的属下,子婴深知论军事才能李信绝不亚于王贲、蒙恬之流,然而历史上就是这一次的惨败让一代名将就此销声匿迹。
缓步走到李信的跟前,蹲下身来。从怀中取出取出随身携带的锦帕,仔细的将李信身上的秽物擦拭干净。
李信略微一抬头,一看是子婴正在亲手帮他擦拭污物,不禁的眼眶有些泛红。
“李信不听长安君之告诫,轻敌冒进以至于斯,辱秦军之威名,万死难辞其咎,君上还是远吾为上,以免受其牵连。”李信操着沙哑的声音的言道。
于李信而言,此次战败想必他已经受到的极为深刻的教训,之前李信太过自负张扬,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自领兵出征以来走得太顺利了,跟本没有遇到过一点挫折。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的经历,相信只要李信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将来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子婴一边给李信擦拭着污物,一便平静地说道:“我在赵地之时曾听到过一句话为:败乃成之母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再一次站起来的勇气。”
子婴说完,留下了呆在原地的李信,便径直回到了自己的位次上等待着秦王赵政的到来。
没多久,赵政便在几个宦官的陪同下来到了殿上,此次朝会主要的任务便是对明年的伐楚之事作出部署。
“着令大将军王翦为伐楚之统,编合军伍,训练部署,蒙武副之,长安君为监军。”其余粮草、兵器、甲胄之事也各自作了安排。
然而赵政除了一进入大殿之时淡然的看了一眼李信之外,从头到尾完全把在大殿的尽头跪着德李信视如无物。
全国各地的军队正向着咸阳汇集,伐楚之前最大的任务便是安置训练好这数十万的军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王翦便已经为伐楚做前期准备了。
就在伐楚前期的各项任务都已安排妥当之际,突然间子婴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臣请一人,随之伐楚!”
这一阵子以来子婴原本就是朝堂上的风云人物颇受关注,而且子婴所站立的位置又极为的靠前,这一说话便立马把所有人的眼光吸引了过去。
“所欲何人,但说无妨!”赵政笑着回答到。
在如今赵政的心里,攻楚乃是重中之重,只要对攻楚有利,莫说是一个人,就是十人百人也绝不吝惜。
“臣请李信随军攻楚!”子婴略一回头看了一眼跪在在地上的李信,拱手言道。
子婴的话,当即便引爆了整个朝堂。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更有几个文臣直接跳了出来进言道,应该把李信直接处死,以敬天下!
正所谓有多大的希望,便有多大的失望。
伐楚之前,赵政对于李信能否攻破楚国可以说是抱有极大的信心,正是如此当李信失败之后,赵政对李信失败的怒火,也是十分的浓重。
按赵政原本的打算,便是要将李信革去所有的官爵封邑,贬为为庶人以示惩戒。
子婴对攻楚一事的成功预言,让赵政对子婴的意见变得十分的重视,他也很好奇子婴为何会请求带一个败军之将一同攻楚。
“李信轻敌冒进,辱没秦军,长安君此言若何?”赵政皱着眉头说道。
秦王的问话,子婴早有准备当即出声言到:“回禀王上,臣认为此番兵败李信虽有过失,然功过相抵不应为罪!”
子婴这话一说完,更是在朝堂上激起了一阵阵浪涛。
“长安君曾为李信之长,如此袒护败军之将,定然是收受了李家的好处,还请大王为十余万客死异乡的儿郎们做主!”
说这话的是内史周浩,亦是秦国朝堂上一名老臣。
“如此喧嚣,成何体统!”赵政怒喝一声,咸阳宫中立时便安静了下来,然后对着子婴说道:“长安君,于此一事你可有何可言之?”
“回禀王上,臣之言并非无的放矢。夫李信虽有轻敌冒进之过,然亦有御敌与关外之功。”子婴恭敬地向着殿上的众位臣僚拱了拱手之后继续说道:
“李信将兵不过二十万人,与楚将项燕之部属相当,然两军相持之时,楚军并不能前推寸土。
如是,若无大变李信纵然不能取胜,亦不会有如此大败。所以损兵折将者,皆因昌平君之故也。
昌平君之反,观之定然非仓促之举,谋划久矣。昌平君手握边境重军,反叛之前定然已经与楚国暗中联系,东南边境承平日久,我大秦于此其外并无重兵相守,函谷险关亦是兵备疏懒。
若是在我秦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昌平君率军反叛并勾结楚国军队西进,则我大秦东南一线危矣,丢失的绝对不仅是这些,就连函谷关恐怕都很难保住。
一旦函谷关失守,再想夺回恐怕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事了。
正是因为李信将军在关外拼死血战,击溃楚军锋芒,这才保住了函谷关,而且虽然我军伤亡惨重,然而此役楚军亦是尸横遍野,一战之下再无力西进。
故而吾言之,李信有过亦有功。而且李信已与项燕交手数次,对其颇为了解,有其共往,当大有裨益。”
子婴说完,立时朝堂上寂寥一片,先前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李信丧地失土这一件事上。经子婴一提才明白过来,若不是李信死死守住了函谷关,恐怕所有的人这会都没心情在这里朝会。
函谷关那可是关中的门户,进了函谷关到咸阳一路上根本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李信此时虽然依然跪在地上,然而眼眶中的泪花已经忍不住的顺着脸庞流到了地上。
虽然自己在伐楚一事上,过于冒进,然而亦曾为了保住秦国的大门,在沙场上数历险境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秦军最大的伤亡也是在这一次的决战之时。
然而作为葬送了秦军十余万大军的败军之将,自从他回到咸阳,哪怕自己之前的至交好友,所有人都在追究他的过错,没有一个人为他说一句话。
能够顶着整个朝堂的滔天大浪,为自己争一句公道的,仅有长安君子婴一人耳。
第135章 臣有所请
从子婴话中的角度一想,李信伐楚的罪过也就不是那么的严重了,一些憋着一肚子的言辞想要将李信置于死地的大臣,也没了攻击的理由。
偏偏这个时候,内史周浩再一次站了出来进言道:“长安君言李信功过相当实为荒谬,楚雄霸东南数百年,如此大国欲以二十万军攻之,此即为李信之过也!”
毕竟自己刚才已经将李信和长安君得罪,若是李信东山再起,绝对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故而不能从攻楚的大败上致李信于死地后,便一口咬死李信建言二十万攻楚的过失。
至不济,也不能让李信有机会重返疆场。
周浩说完,子婴心中反而长舒了一口气,李信这次算是保下了,周浩这番进言可真是神助攻啊。
以二十万人攻楚,虽然是李信夸下的海口,然而最终做出决定的却是秦王赵政,周浩这一耙子打过去,不分青红皂白连秦王一起拍那了。
如此一来,李信反而绝对不会有事了,至于想要以此牵连自己的周浩,看赵政陡然间阴沉如水的一张脸,估计用不着自己反击了,自己找死谁也救不了。
“臣同请王上准许李信随同攻楚,以报君恩!”就在此时又一道中气十足的的话语,传到了众人耳中。
循声望去,说话的赫然是大将军王翦,宦海沉浮一生的王翦,更是第一时间便看出了秦王脸色的变化,当即出列进言到。
而且攻燕之时李信亦是王翦麾下,故而王翦对勇猛善战的李信也是印象深刻。
王翦对如今的秦国朝堂而言,完全可以说是擎天巨柱一般的存在,说话的分量自然与子婴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攻楚一事还需要依仗王翦。
故而王翦一进言,此事便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
果然,王翦话一说完赵政当即便凝声说道:“如此便拜李信为伐楚先锋,戴罪立功!”
“李信叩谢王上隆恩!”跪在大殿尽头的李信,闻言当即立起身来,重重的叩拜了下去。
“王上……”内史周浩见此,还想再说些什么,哪知赵政向着他冷哼一声,没做理会便在几名宦官的扶持下,径直离去。
没过几日内史周浩便因贪腐之因由,被削职查办。
秦王政二十三年,新年一过秦国六十万大军已然汇聚咸阳,第二次出征攻楚的时刻已经到了。
此番出征对秦国而言可以说是孤注一掷,如果不能取胜,一统天下便是一句空话。
出征的当天,秦王赵政罕见的亲自来到了咸阳西郊的灞上为王翦、子婴等人设宴饯行,可谓是恩荣之至。
酒宴之际,王翦恭恭敬敬的向秦王引卮而言曰:“大王饮此,臣有所请。”
王翦敬酒,赵政自然是一饮而尽,将酒卮放到一旁然后问道:“将军有何言之?”
赵政问完,只见王翦从袖中揉揉捏捏取出一卷书简交于秦王。
赵政疑惑的的将书简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写的尽是咸阳及周边县城的良田美宅,每一处的详细位置和方圆都写得极为详细,一看便知道书写这份书简的人,对这些田宅早就做过一定的功课。
看完王翦递过的竹简,赵政内心充满了疑惑,如此时刻王翦此举是为何意?不解得看向了王翦。
王翦脸色一红,低声继续说道:“臣请王上将此些宅院,批给臣家。”
王翦这一说,赵政和参与宴饮的其余将领这才明白,王翦的目的是什么。
此时的赵政全部的心思都已经放在了,一雪前耻攻灭楚国之事上,对王翦的要求颇有些哭笑不得,略带不屑的说道:“伐楚之役,待将军凯旋之后,寡人与将军共富贵亦可,何忧于贫,恋此财货而耳。”
王翦唯唯诺诺的回道:“臣老矣,大王虽以封侯之爵贵臣,然尊爵譬如黔首着锦,徒光耀耳。不如臣之目中,多赐良田美宅,可为子孙基业,世世受大王之恩耳。”
王翦此时哪有秦之大将军的风范,完完全全是一副为子孙后代谋划的市井小民的状态。
就连一众秦军将领,此时也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王翦,实在有些搞不明白老将王翦为何会借伐楚之机“要挟”秦王索要如此多的田宅。
在座的恐怕也就对这一段历史心知肚明的子婴,明白王翦如此做的缘由了。
前世史书所记载不差的话,这仅仅是开始,伐楚的过程中,王翦派来向秦王索要田宅的使者不下五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