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子婴-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韩信在子婴的眼中已经从一个倔强的少年长成了一个高大英武的青年,子婴已经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还原韩信的成长历程了,而且将一些前世的韩信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兵书倾囊相授,至于此时的韩信能否达到历史上兵仙的标准,就只能看实战演练了。
如今韩信已经归位,如何安排韩信便成了摆在子婴眼前的一大问题。
历史上,萧何追回韩信之后,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直接封韩信为大将,位居诸将之上,以此令韩信归心。
但是子婴却不敢照搬刘邦的做法,当时的刘邦被封到了汉中这么个小地方,可以说兵微将寡,哪怕封韩信为大将影响也不大。
然而如今的大秦可不一样,统帅全国军队的大将之地位,可不是当年的汉国可以比拟的,而且子婴不用这一招,在十几年前便已经让韩信归心了。
最主要是子婴也有些拿不准,韩信如今的真实水平如何,只能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了。
但是也不能像像项羽那样,随意安排个职位寒了韩信的心,所以子婴决定直接声命韩信乃是自己的义弟,授予其五官中郎将的职位。
军职不算低,但是一旦顶上皇帝义弟的名头,授予他这样的职位,诸将也说不出什么来,至于能否更进一步便看韩信接下来的战绩了。
从子婴书房离开,回到了在棘原已经给他安排好的住所,一晚上经历的太多,韩信需要捋一下。
自己的恩人,竟然是大秦的三世皇帝嬴子婴,而且还第一次见面就直接任命自己为五官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韩信可是不陌生,自己之前身为郎中,五官中郎将便是自己的上司。
虽然不算高级将领,但也已经排的上中上了,这和历史上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冲击力几乎相差无几。
大秦怎么能是一个蜗居在汉中的王国所能比的,可以说是大秦的五官中郎将,丝毫不亚于如今关东诸国的大将。
寸功未立便被委以重任,韩信面对子婴甚至有一些的惶恐,虽然他对自己的才能十分的有信心,但是此时的他却害怕自己辜负了子婴的信任。
君王恩厚,唯以死相报而。
第501章 分崩离析
接下来的日子,韩信便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一直待在了子婴的身边。
对于子婴突然冒出一个义弟,众将也是由一开始的诧异慢慢的转为了习惯。
在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子婴在军中的无上威望,若是换成一个天下承平时期的帝王,贸然先是任命一个降兵为护军中尉,再任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为五官中郎将,虽然帝王可以凭借自己的地位强行任命,但绝对做不到子婴这样的波澜不惊。
而这一段时间,子婴也是不断的考量着韩信,一些战事上的布局子婴也会让韩信在众将面前拿出自己的意见。
兵仙依然是兵仙,虽然仅仅是纸面上的意见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至少韩信已经凭借自己的谋略赢得了大秦诸将的一些认同,而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的义弟。
三世皇帝果然不愧为大秦的战神,随便认得一个义弟都是经世之才!这便是这一段时间以来诸位将领的想法。
而这一阵子,陈平亦是在军中闯下了偌大的威名,他的工作换到现在就是军队纪委活,这几个月也是干的风声水起,从军中揪出了数位不法之将领,认认真真的履行着子婴给他的职责,在“孤臣”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为他知道,自己越是和将领孤立,越是符合一个护军中尉的职责,若是他一个护军都尉和将领们称兄道弟,那就离贪赃枉法不远了。
……
与大秦一方的成竹在胸相比,联军一方的日子如今是更加的不好过了。
如今联军一方五十多万大军,几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爬满了菜色,每天的虽然依然是两餐饭,然而每一餐的饭食却是已经改成了汤汤水水,里面根本就我没有的多少的粮食。
负责的说,漳水这面的老鼠都已经被饥饿的军士吃的不敢冒头了。
如今已经出了现军士在军官的带领下成建制逃亡的事例,军粮的问题再不解决,恐怕这五十万大军用不着秦军攻过来就要自己崩溃了。
项羽的中军帐中,联军的诸位将领和范增等谋士齐聚一堂,再次讨论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与几个月前相比,帐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弥漫着浓郁的无力。
从两个月前开始,盘踞在大野泽的彭越突然间打起了秦军的旗号,出兵劫掠联军的粮道,由于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五国中除了位置偏北的燕国没有被祸害外,韩赵魏除四国都是受害颇深。
五国都派出了留守的军队前去堵截彭越,然而彭越和他手下的那一万军队却像是属泥鳅的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了就跑根本没有一点仁义之师的样子。
几国追的紧了,便一头扎进芦苇茂密的大野泽,还没等找到他的踪迹,另一路粮草被劫的消息便已经传来了,原来彭越军已经从大野泽的另一侧跑了。
方圆数百里的大野泽,是怎么封锁也封不住的。
如此一来,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前线军粮就更加的匮乏了。如今军中剩余的粮草哪怕添加着野菜省着吃,也仅仅够七日之需。
而且刚刚到的情报,楚国和赵国好不容易凑出的一批粮食,又被劫掠干净了,如今诸国的粮库已经干净的耗子进去都要哭着出来,已经没有能力再为前线大规模的提供军粮了。
所以,今天的军议所有的将领都明白,这恐怕是联军的最后一次军议,军议之后就该各回各家了,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已经逼得他们五十万联军自行解散。
面对这一场景,联军的首席谋士范增也是一脸的无奈,若是秦军只是一位将领在前线统率大军,他有无数种方式挑拨离间他和中央的关系。
然而如今的秦军却是三世皇帝子婴亲自御驾亲征,这就让范增的一些计谋没有了用武之地。
范增曾经也想过去有样学样去劫掠秦军的粮道,然而秦军粮秣却是出函谷关后经过太行古道直接运到前线的,不说没有合适的人选和像大野泽这样的据点,不论是函谷关还是太行古道都没办法劫掠。
函谷关人少了根本打不下来,太行古道除非从秦军占据的出口进入,若不然万八千人进了太行山,能不能找到路出来出来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摸到太行古道的位置了。
“上将军,我燕国国小民贫,如今更是因为饥荒盗匪丛生,君王严旨令我军速速回返,还望上将军应允。”
最先按捺不住的燕国的统帅乐孟,如今燕国的形式可以说是已经危若累卵,因为饥荒国内可以说是烽火四起,颇有前两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国之时的场景。
如今的燕国迫切的需要大军回去稳定局面。
有了带头的,其余诸国的统帅们便纷纷开了口,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够率军回返自己的国家。
面对这一场景,哪怕就是项羽也无力挽留,因为他也是清楚的知道,若是留下来,那么等待联军的定然是分崩离析的结局。
事实上,不止韩赵魏燕,他所在的楚国也是日日的催促自己尽快回返。
军粮短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楚国所面临的局面比之几国更加严峻。
不但军粮时不时的被彭越劫掠,在楚国的西方秦军兵出南阳郡一直在不断地进攻楚国西部。
这还不算,原本安安稳稳待在山林里的东越在前些日子也是突然间声称依然归属大秦,而后出兵北上,攻打会稽郡。
如今的楚国才是内忧外困最为严重的一个,哪怕是其余诸国不提这件事,他楚军也得走了。
若是江东和楚国腹地都被秦军占领了,他这只军队就真的成了孤军了一只了。
“诸君既然心系故国,那我楚国也不好强人所难,不过吾有一议,军中所余之粮必须给我楚军留下一半!”听着诸国的统帅纷纷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的想法,范增代表项羽说出了楚国的态度。
范增这一句说完,军帐中立时开始议论纷纷,虽然诸将不敢明面上反对楚国,然而如今粮食紧缺的情况下,楚国一下子就要留下如今一半的粮食剩余,自然也是引起了诸国的不满。
第502章 兵分三路
诸位统帅会对这一命令有些抵触,这自然在范增的设想范围之内。
“聒噪!”看着有些混乱的军帐,项羽皱了皱眉头,高声呵斥道。
项羽一说话,整个军帐中顿时安静了下来,先前巨鹿一战,项羽杀神一般在秦军中纵横的场景,哪怕到了现在在这些当时作壁上观的将领心中依然是那么的清晰。
看着一屋子的将领们终于安静了下来,范增继续了自己刚才未完的话语。
“吾言取半数之粮,并非为难为诸位,诸位回返家国时,我楚军将坚守漳水岸边,直到诸位完全离开,我楚军再开拔离开。”
“楚军高义,我赵国同意楚军取半数之粮。”
“我燕国同意。”
“魏国附之。”
“韩国附之”
听完范增的解释,方才还议论纷纷的诸国统帅,立时同意了给楚军留下一半粮草的提议。
虽然粮食很重要,然而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要知道虽然大军要撤离棘原回返自己的国家,却不能就这么乱哄哄的走了。
若是这样,恐怕秦军那边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必须要留下适当的军事力量断后,防止秦军趁着联军撤离之时趁机偷袭。
原本在他们的设想里,若是联军解散,恐怕争执最为激烈的一点便是各国留下的军队比例。
留守的军队自然不能少了,若是少了起不到阻挡秦军的目的还不如不留,若是留的多了,各国统帅一是担心这些军队会交代在这里,二是担心下面的将军们会不会听命留下。
毕竟留下阻击秦军实在是危险性大了一点。
若是楚军能够接下断后的任务,多留一些粮草也是应该的。
之所以主动接下断后这个活,项羽和范增也是无奈中的选择。
联军一旦解散,便等于给了秦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按照范增的推算,江北几国恐怕根本没有能力抵挡住秦军的兵锋,只是抵挡时间长短的问题。
想要保住楚国还得靠自身的强大。
所以范增给项羽提出的方案便是尽量保存韩赵魏燕几国的有生力量,让他们尽可能拖住秦军南下的脚步。
但是联军这一方没有了项羽,哪怕是留下一定量的军队防御秦军,恐怕也绝对不是秦军的对手,吃不饱的留守军队崩溃几乎是一定的。
所以,迫不得已,范增只得提议让楚国军队留下来断后,好完整的保存四国的军事力量。
有楚军和项羽在侧,秦军就算是渡河追击,渡河的损失恐怕也会十分巨大,范增现在拼的就是秦军舍不得损失惨重的结果去追击联军。
等联军退走,楚军后撤有项羽这个招牌在,楚军也不至于会因为秦军追击而混乱崩溃。
而楚军便可以趁着这一段宝贵的时间返回楚国,平定国内的一切反抗势力,将楚国牢牢掌握在手中,大力编练军队。
对外联合实力未损的齐国,两国放下仇恨一同与秦国决一死战。
至于韩赵魏燕四国,恐怕就是炮灰的角色了。
……
粮草的事情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如何撤离的详细安排上,几人讨论了一番便定了下来,明日一早韩赵魏燕四国军队便开始撤离。
粮食的紧缺,让他们已经不能再拖了,可以想象联军经过的地方百姓恐怕又要遭殃了。
联军方面这么大的动作,隔河相望的秦军自然看得清楚,在确定了联军开始撤离之后,就是否需要渡河追击,秦军一方展开了激烈讨论。
若是单纯的撤离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要渡河追击,然而此番联军却不是完全的后撤,将近二十万楚军依然在漳水的对岸严阵以待。
若是渡河,定然会面对楚军半渡而击之的危险,若是不渡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各国回军,秦军将领也感觉有些憋屈。
最后还是子婴拍板,不予追击,才结束了这一场争论。
两日后,楚军也开始缓缓的后撤,不过与韩赵魏等国相比,因为没有断后之军,楚国的后撤比之韩赵魏燕四国要谨慎了许多,不但行进的极为缓慢,而且是押运粮草的军队走在前方,项羽的中军在最后方压阵。
显然这种阵型可以保证一旦秦军渡河追击,楚军可以第一时间列好阵型攻击秦军的渡河之军并与秦军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