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梦醒细无声 >

第62章

梦醒细无声-第62章

小说: 梦醒细无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销员。这不前几年流行下海,他也跳下来了,也不知道三转两转的怎么和小舅舅转到了一起。他比小舅舅大很多,但是平辈儿相称,洪涛自然是跟着小舅舅论。人家也不姓醋,而是姓李,这不洪涛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嘛,他以前上班的酿造厂专门生产醋,得,在洪涛嘴里他就成醋舅舅了。

    “哎呀……今儿真全啊,怎么着,各位舅舅们,这是有大行动呗?”如果光是醋舅舅一个人在,洪涛也不会大惊小怪,可屋子里还坐着七八位,有男有女、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都穿的和大经理似的,知道的他们是在和小舅舅密谋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到广交会了呢。

    这就是小舅舅的草台班子,性质和高经理那种演出的草台班子基本一样。遇到不同的目标,谁先得到的消息谁就是发起者,然后开始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凑人,尽量找臭味儿相投的,按照不同分工组织起一个临时性的小团体。用集体的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最终目的就是把钱拿到手。

    “嗨,正好儿,我们家洪涛来了,他有车。要不说是我亲外甥呢,赶紧着,出发!”有没有大行动没人会和洪涛汇报,在他们眼里洪涛不过就是个大孩子,在小舅舅眼里洪涛就是一枚大个儿的五分钱钢镚,和小时候的作用一样,救急呗!

    “干嘛去啊,我一会儿还上班呢!”看着屋子里的人穿外衣的穿外衣,收拾文件的收拾文件,洪涛就知道他们又要去蒙人,这种活动自己不想参加,而且自己也不会那一套,没兴趣。

    “我们去奥林匹克饭店谈个事儿,车不够用,顺路坐你车一起走……”小舅舅在这个小团体里并不是头儿,但他和洪涛一样,脑子灵活、坏主意多,还有辆小车,属于行动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和谁搭伙说话也管用,有点办公室主任的意思。

    “你们这是要去打狼啊……”洪涛不想去也得去,别看他和小舅舅见面就互相挤兑,但是谁有了事儿都会帮一把,还是那种不问合法不合法的帮。哪怕小舅舅说要带着人去抢银行,缺辆车拉人,洪涛也会帮他跑一趟的,事后骂再说事后的。反过来小舅舅也会这样对自己,每次自己出事儿他都骂,一边骂一边帮自己解决。

    “碰上两个大头要板子,事儿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今天去看货。我这儿就一辆车,塘沽港得去人盯着,你要不来我就得包车了,那多费钱啊。你还没吃早饭呢吧?一会儿到了酒店我请你,随便吃,吃完了签单,全算那俩傻b身上。”

    小舅舅穿着一身灰色的西装,大衣披在肩头,一手夹着个书本大小的皮包,一手拿着他那台巨大的大哥大,小皮鞋锃亮。这身皮囊确实唬人,往饭店里一待就不像普通人,如果不知根知底,谁知道他是刚从一个小胡同里钻出来的,嘴里的炒肝还没漱干净呢。

    “你这大哥大该换换啦,我看人家都用这么大点的,拿在手里和遥控器差不多大,走到哪儿都能打电话,谁还用你种的啊,一看就是土老帽儿。”洪涛最烦的就是小舅舅长得浓眉大眼,走到哪儿都像好人,但其实骨子比谁都坏。自己老干好事儿,可是到头来就因为这张脸总被误认为是坏人。烦他就得找点事儿恶心他,于是小舅舅那部半头砖大小的手机就成了说辞。

    “等这笔买卖谈成了,钱一到手我就换……要不我这个给你玩玩?”小舅舅没有洪涛这么多脏心眼子,他对这个外甥还是很不错的,手机都乐意给。当然了,得是他玩剩下的。

    “切……打发要饭的呐?我做个歌厅就赚几部手机回来,想要我自己买新的,谁用你这破玩意儿啊!”以前没见过孙丽丽和公司老总拿的那种手机时,洪涛还觉得小舅舅每天手里攥着手榴弹般的大哥大挺气派的,但现在怎么看怎么觉得土气,顺便连小舅舅也鄙视了一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09章 活人才可怕

    “对了,说起歌厅的事儿我还得提醒你一下,别傻乎乎的让人当枪使。我那天跟老孟在派出所和他们所长聊了聊,雇你那个娘们可不是一般人,她要想平事儿还用得着你出面?她是不是给你啥甜头吃了……她手底下的小姐没和你腻忽吧?千万别沾她们啊,到时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你这次挣了多少?要不先借我用用,等买卖谈下来我就还你。”

    对于外甥的鄙视小舅舅毫不在意,不过一说起歌厅的事儿又开始给洪涛上课了。他和洪涛的父亲不同,不善于长篇大论讲大道理,只习惯言简意赅的指明前进方向。

    “有你在我谁也不用防着,一心一意防着你就成。别惦记我的钱了,开春儿我就要修院子,顺便给我爹妈再弄个墓碑,总不能老住石榴树底下吧!”

    说真的,洪涛能在社会上百毒不侵,完全得感谢他这个小舅舅。只要是蒙人的招儿,洪涛都能第一时间见识到,不光流于表面,还能在这一大群没血缘关系的舅舅、姨们的言传身教下得其真髓、悟其原理,再加上自己能举一反三,这才修炼了金刚不坏之身。

    “多睡几年也没事儿吧?等你舅舅我发财了,我给他们买个大墓地……要说有你这么个儿子也够窝心的,死了死了连块墓地都捞不上,养你干嘛用啊。你小子就是贼大胆儿,你姥爷走了之后我把屋子拆了重建一遍才敢住,你整天守着他们两口子晚上能睡得着?”

    一说起洪涛父母的事儿,小舅舅就和上了弦一般。这倒不怪他大惊小怪,估计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洪涛这么怪的孩子了。他居然把自己父母的骨灰盒埋在了院子里,就在石榴树的边上挖了个坑,用砖头和水泥简单砌了砌。这也是小舅舅这几年很少去洪涛家转圈的主要原因,他总觉得那个小院里冷飕飕的。

    “那是你姐、你姐夫!是我亲爹、亲妈!还能害我?就算变成鬼他们也得护着自己的儿子,把别的小鬼打跑!还有和父母待在一起更让人放心的吗?再说了,小院本来就是我家的,他们老两口睡在里面应该应分,难道说自己有院子不让住,非得花钱再买两块破地住才合适?荒郊野外的,想看我一眼都得做长途车进城,凄凉不?”洪涛还真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他从来也没怕过院子埋着两个骨灰盒,死人有啥可怕的,活人才最该防着,就比如这个舅舅。

    “打住!别说了,越说我心里越慌。不成,这两天晚上我得在饭店住住,一说这个我就又想起你姥爷来了。”别看小舅舅在外面蒙人时脸不红心不跳,但他在这方面胆子非常小。当年姥爷就是拉着他的手在姥姥家的西屋里闭眼的,这可把他吓坏了,一想起姥爷就不敢回家住,晚上还做梦。

    “你这是做贼心虚,整天老干这些缺德事儿,怕被姥爷知道了揍你。你说你认识这么多人,懂的也不少,干嘛不找点正经事干呢?要不咱俩合资干点买卖,比如开个网吧咋样?前些天我突然想起一个好买卖来,趁着还没人干说不定能赚钱。”

    洪涛虽然不反对小舅舅的生活方式,但也不支持。这种组着团全国到处忽悠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而且万一哪天露馅了呢?这玩意其实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合法与违法就在一念之间,稍不留神就是诈骗,和他长交往的人里因为这个进去的、远遁的不止一个。洪涛很是想不明白,小舅舅明明能过正常生活,干嘛非要选择这个行业做呢?

    “网吧是什么玩意?喝酒的地方?”小舅舅对洪涛说的这个新名词挺感兴趣,他觉得一切沾了吧字儿的地方都不错。

    “……就和游戏厅差不多,不过里面不是游戏机,而是电脑,用电脑来玩游戏。”说老实话,洪涛也不清楚网吧是个什么玩意,这是他在梦里梦到的场景,还没听说城里哪儿有开的。不过他自己算过一笔账,发现真要是弄一间和梦里类似的网吧,搞不好真能赚钱。除了电脑采购是大头之外,后期没有什么投入,更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很是省事儿。

    “游戏厅?那不就是赌博嘛,这事儿你还是和老孟商量商量,地面上没人给你镇着,开业三天就得关门,想一出是一出……”小舅舅一听游戏厅这个名字,立马把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似的。谁都知道游戏厅挣钱,但搞那个东西付出的也大,地面上各种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喂饱的,还得费心费力,不符合他挣钱的理念,也不愿意让洪涛干。

    “嗨,外甥啊,你这话姨我就不爱听了,我们咋不正经啦!咋缺德啦!许他们当官的随便蒙,成车皮的走私,玩了命的挖国家墙角,就不许我们也用小铲子铲点土啊?谁挖不是挖啊,要你这么说,合算就没好人了呗!”

    洪涛和小舅舅在前排聊天,后座上的那个中年妇女听见其中的某一段话有点不太乐意。她叫啥洪涛不清楚,好像是在东郊那边一个药厂里上班,还是个小头头。在这个团伙里她专门负责去找各种批文的复印件,据说她家里有亲戚本事大,谁知道真的假,她们这种人嘴里就没实话,云山雾罩。

    其实小舅舅这帮人基本都是有正经工作的,而且还都不是混不下去的人,大部分是那种自觉脑子够用但没地方用的主儿,胆子还不小。他们在这个年代里看着别人大把大把挣钱也着急啊,可是看看自己,要资本没资本、要路子没路子,除了一肚子想法之外啥都没有。什么?让他们去当小商贩从小做起,快别扯了吧,他们要是有这种恒心和耐心,早就有成就了,不就是不想费太大力气还能赚大钱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0章 倒腾批文

    可是做啥才能不费力气就赚大钱呢?在八九十年代干啥都要批文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条路,就是去倒腾批文。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天生的优势,因为他们生在长在首都,对这些手续、批文方面的事情比其它地方的人明白很多,也有机会见识到这种据说很高大上的东西。

    那这些玩意谁会买呢?这可多了。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放开了,计划经济转型了,很多以前靠国家吃饭的企业都得自己去找食儿吃了,这时候原材料就是紧俏物资,谁能拿到价格合适的原材料,谁就能发财,百分百发财,只要生产出来东西就有人买,抢着买。

    但这时的中国各种原材料都缺,油料、化工原料、机械、木材等等都得进口,甚至连香烟都是进口烟好卖。这些东西不是说谁有钱就能进口,除非你去走私,否则大部分都要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准许,这玩意就叫批文。

    因为绝大部分有权利发放批文的国家机关都在京城里,所以想搞批文你就得来京城。而当时国家外汇储备并不多,不愿意无限制进口这些东西,所以批文这个玩意就不能谁来申请就给谁,非常难搞到。

    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越是政府限制的事情越挣钱,自古至今就是如此。古代盐铁酒是专卖,谁弄到盐引、铁引、酒引就能挣钱,但最挣钱的不是他们,而是倒卖这些批文的人。谁能拿到第一手的批文呢?还用问嘛,皇亲国戚大官的家属呗,也就是官二代。

    但他们很少实际去利用这些批文去干实事儿,而是把这些批文转手高价卖给别人,别人再加价倒卖,一般到了企业手里时,已经是第三手、第四手了,这还算关系比较硬的,更多人连第十手的都拿不到。这些批文每过一个人的手就会被加一层价格,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小舅舅他们就属于这种倒卖第十手批文的小团体……的副产品。为啥说副产品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出资购买这些批文,而是从中牵线搭桥,说白了就是掮客,赚双方的好处费。可是这玩意一年也谈不成几次,光靠好处费也赚不到太多钱,咋办呢?

    也不知道谁发明的这个玩意,就是利用批文来蒙人。由于见过真批文的人很少,小舅舅他们就用复印的批文忽悠人,具体怎么蒙洪涛也不清楚,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整件事儿做起来还挺复杂,要把一切搞得和真的一样。

    有人扮演大领导秘书、司机之类的角色,算是货源;有人扮演其它需要批文的客户,算是竞争方;有人则扮演中间商,在几方之间牵线搭桥。一大群人联手做一个大局,让外人看起来买的、卖的、中间人都有,还挺正规,其实就是一群人成系统、有组织的骗,成功率还挺高。

    在当时搞这个玩意风险很小,因为受骗的百分百都是外地企业,等你明白过来早找不到人了,想告都没地方告去。在改革开放之初,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只要不是刑事犯罪、不是证据确凿的民事案件,各地政府都会保护自己地面上的人和企业。那些对京城不太熟悉的外地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