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930章

跃马大唐-第930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秋山点头道:“我自有分寸,娘娘放心便是。对了,你可知陛下召见我是为了何事么?”

    容妃沉吟了片刻,摆了摆手。两名宫女退出了门外之后,容妃才低声道:“女儿先来见爹爹便是要跟爹爹说一声,叫爹爹心里有数。今日午后,陛下接到了城外王源送进来的一封信。那封信我也看了,大致意思是说,此次神策军兵临城下,是为了清君侧杀佞臣,不是为了和陛下为难。信上说,只要陛下答应他的要求杀了佞臣,神策军便会退兵。”

    郑秋山愕然道:“清君侧杀佞臣?谁是佞臣?是我么?”

    容妃噗嗤笑了出来,道:“爹爹,你也太多心了,你和王源都不认识,他干什么要针对你?”

    郑秋山松了口气,沉声道:“爹爹可不是多心。你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崔家的事情是我一手策划,崔家的大小姐崔若瑂可已经是王源的妻室了,王源必是已经知道是我郑家在背后策划了此事,崔若瑂能放过我郑家?王源也可能会为了崔家的事情报复我。所以我才紧张的很。”

    容妃叹道:“爹爹,崔家的事情您做的可太狠了,当初女儿便觉得不妥。”

    郑秋山怒道:“爹爹若不那么做,你能当贵妃么?我崔家能有今日么?你倒是来怪爹爹。”

    容妃愣了半晌,低声道:“女儿可并不想当这个贵妃。”

    郑秋山忙低声喝止道:“不要乱说话,传出去我郑家便全完了。”

    容妃叹息一声皱眉不语。郑秋山道:“莫要多想,多想些手段让陛下离不开你,将来若有了皇子,母凭子贵,你便熬出头了。知道么?”

    容妃蹙着眉头一言不发。郑秋山不想在这话题上多纠缠,低声问道:“那佞臣不是我,难道是……李光弼么?”

    容妃点头道:“正是李相国。那王源信上说,若陛下能杀了李光弼的话,他便立刻撤兵,承认陛下为大唐天子,甚至愿意辞官归隐。他的目的便是要肃清朝着奸佞之臣,让陛下能够自主的执掌大唐事务。他说陛下被李相国误导,认为他王源是叛贼,坏了他的名声。所以他气不过,才另举太上皇复位且兴兵讨伐李光弼。”

    听到这里,郑秋山双目放光道:“果真如此么?那可太好了。原来王源的目标是李光弼,这一次李光弼怕是死定了,谁也救不了他了。哈哈哈。”

    容妃皱眉道:“爹爹,你相信王源的话么?万一他说的是假的呢?”

    郑秋山皱眉思索片刻道:“我不知王源所言真假,但不管是真是假,这可是我除掉李光弼的最好机会。此人不除,我郑家将来必毁于他手。他对我郑家抱有敌意,你难道不知?他在陛下面前诋毁于我,说我郑家有干权之心,还要陛下警惕外戚干政云云,你说,他是何居心?”

    容妃低声道:“他确实对我们不友好,但这个时候王源为何写这封信来?有没有可能是用的反间计?要搅乱我们的守城计划?”

    郑秋山怒道:“你懂什么?这话你跟陛下说了?”

    容妃忙道:“我岂会去说?那封信也是我偷偷看的,陛下并不知情。”

    郑秋山点头道:“万不能瞎说。目前的局势你也看到了,长安城真的能守住么?我看很难。城中到处在流传王源手中有攻城利器名叫轰天雷,长安城防恐难抵挡。你以为陛下心里便认为李光弼一定能守住么?陛下寝食难安是为了什么?陛下心里肯定在思量着别的退敌之策。这时候王源来的这封信恐正是陛下心中所希望的,陛下找我来必是要商量此事。若以一人之死换长安稳固,陛下定会为之。至于你说的什么反间之计,或许有这种可能。但离了李光弼,日子便不过了?我呢?我便不能守城么?李光弼搞得那些东西我便不会么?所以无论里里外外都是对我郑家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件事我一定要劝说陛下去做。”

    容妃想了想起身道:“爹爹,女儿不太懂这些,具体的事情还是爹爹自行拿主意便是。女儿只提醒爹爹一句,要考虑周到,莫要仓促行事。万一中了王源奸计,葬送了江山社稷,到那时还哪有什么郑家?大伙儿一起都完了。”

    郑秋山起身拱手道:“你放心,爹爹会想周到的。”

    容妃点点头道:“那我走了,陛下该沐浴好了。”

    “恭送娘娘!”

    容妃离去后不久,沐浴完毕的李瑁便来到了暖阁之中。虽然沐浴之后神清气爽,但李瑁的眉头却依旧紧紧的皱着,难以舒展开来。郑秋山跪地行礼,李瑁只摆摆手便坐在了软榻上,捧着一杯茶水喝了起来。

    郑秋山不敢说话,只垂首站在一旁等候,不久后李瑁放下茶盅,长长的叹了口气,开口道:“国丈,见了贵妃了么?”

    郑秋山忙道:“启奏陛下,刚刚见面说了几句话。”

    李瑁点头道:“贵妃在宫中孤单,你们该常常来看看她才是。”

    郑秋山道:“多谢陛下,老臣遵旨,过几日让她母亲来宫里陪着小住几日。”

    李瑁微微点头,话锋一转,忽然直接进入正题:“国丈,朕想问问你,你觉得长安能守得住么?”

    郑秋山忙道:“陛下何出此问?长安城兵马充足粮草充裕,城防坚固,众志成城,岂会守不住?又有李相国坐镇指挥,更是固若金汤。陛下不必担心。”

    李瑁皱眉道:“你当真是这么认为的么?朕要听的是真话。”

    郑秋山稍微愣了愣,低声道:“臣是有信心的,但万事无绝对,臣不敢妄言万无一失。但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李瑁喃喃道:“尽人事,听天命。那便是你也并不认为长安城一定能守得住了。”

    郑秋山低声道:“陛下,臣说实话。若神策军当真装备有轰天雷这东西的话,长安城城防确实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只不知这东西是否真的存在,还是王源故弄玄虚。其实臣一直想跟陛下说的是,咱们固然要加固城防失守城池,但或许也应该再想想别的法子。”

    “别的法子?你是指什么?”李瑁皱眉道。

    “臣不敢说,臣说这话怕陛下怪罪。”

    “说,朕赦你无罪,你可畅所欲言。”李瑁喝道。

    “那臣便说了,若有不当之处,陛下可随时喝止。”

    “说便是。”

    “多谢陛下。臣一直认为,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的备战,另一方面也应该和王源……沟通沟通。”郑秋山小心的看着李瑁的脸色,低声道。

    “沟通?你是说和他谈和?”李瑁皱眉道。

    “……可以这么说。臣知道陛下对王源恨之入骨,此贼跋扈嚣张,必成大患。但目前的情形下,若能稳住王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能谈成条件,让王源主动撤兵,咱们可解眼前之危机。待准备充分了再行讨伐,未必不是一个缓兵之计。”

    李瑁皱眉沉思不语,郑秋山见李瑁没有发作的迹象,便大着胆子继续道:“臣斗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臣一直以为,其实王源走到今天这一步,和朝廷对他的猜忌和逼迫不无干系。王源或有谋逆之心,但朝廷的猜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逼着他加快了步伐。但即便如此,王源依旧没有在名义上自立谋反,即便此次出兵和朝廷作战,他也还是奉了太上皇为主。这充分说明,他其实并无胆量自立为帝,朝廷对他还是有震慑之威的。”

    “胡说!他那是诡计。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父皇糊涂透顶,竟然甘心做他的棋子。给了他出兵的理由。没想到你竟敢为他开脱,你居心何在?”李瑁大声喝道。

    郑秋山忙跪地磕头道:“陛下息怒,臣并无此意。臣只是分析王源的心理罢了。王源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恰恰说明他是有顾虑的。而朝廷集结五十万大军发布讨伐之令,他自然不甘束手就擒。试想,朝廷若能容他分毫,形势断不至于如此糟糕。五十万大军若是训练个一年半载,焉会一触即溃,落得今日之局?”

    李瑁皱眉沉吟半晌,低声道:“似乎确实操之过急了些。但这话当初出兵的时候你怎不说?”

    郑秋山忙道:“臣不是不说,臣是说不上话而已。当初李相国竭力要出兵,臣提了几次,劝他准备充分了再动。可是被他训斥的狗血淋头。他是朝中掌权之人,臣岂能跟他较劲?他从来说一不二,臣有心无力啊。”

    李瑁喝道:“什么叫他是朝中掌权之人?你这话是何意?”

    郑秋山咬咬牙道:“恕臣直言。陛下对李光弼太过放纵,太过言听计从。很多事陛下其实考虑的周祥,但顾忌李光弼的颜面便听从他的意见,但这未必是好事。李光弼确实很有能力,但这不代表他便事事皆对。相反,臣和朝中很多大臣都以为李光弼过于意气用事,恐怕是将私人恩怨置于朝廷之上,做决策也有欠考虑。”

    李瑁怔怔的看着郑秋山道:“你也是这么看的?”

    郑秋山听到这个‘也’字,心中便是一喜。他这么说话便是要和自己已经提前得知的王源的信件中的话相印证,达到坐实李光弼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的作用。王源的话未必李瑁会信,但若是身边人也这么看,李瑁便会信几分了。

    “臣虽入朝不久,但之前的很多事臣也听说了,臣也分析了。臣以为,李光弼倒像是和王源在斗气一般,不顾大局。譬如当初,借回纥兵之事,本可以调动王源的兵马拿下长安,那时王源已经上表承认陛下登基的事实,可是借外族之兵攻长安的举动,不但让王源深感受到猜忌,同时也对陛下的威望损害甚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王源彻底的推向了对立一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失误。”

 第一一三零章 筹码

    李瑁沉吟不语,这件事是他拍板的,他实在不好说什么。不过郑秋山是何等精明之人,他立刻开始为李瑁开脱。

    “臣知道当时陛下急于增强力量,夺下长安正名,此乃无可厚非的想法。但作为陛下倚重的重臣,他李光弼未能及时的审时度势,加以劝阻,便是他李光弼的过失。陛下倚重于他,不就是希望他能够给出正确的谋划和建议么?臣子不能为主谋划,这样的臣子要来作甚?所以整件事只能归咎于他李光弼。臣认为,不是他不知道后果,而是他不愿陛下和王源走近,他嫉恨王源的本事,生恐陛下和王源走近之后威胁了他的地位。这种以一己之私不顾大局的作法,实难让人对他生出敬意。说的严重点,这种人可称佞臣。”

    李瑁心里一惊,王源的信中称李光弼为佞臣,现在郑秋山也这么说,难道自己当真看走眼了?李光弼真的是佞臣?

    “你适才说,要和王源谈和,稳住他们行缓兵之计。可目前对方气势汹汹兵临城下,又有可能攻破长安城,他又怎肯谈和?”

    “陛下,臣刚才说了,王源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狗急跳墙之举。咱们五十万大军去围剿他,逼着他走到了这一步。或许给他些甜头,缓和些态度便足以让他退兵。或者咱们可以和他接触接触,探探他的底线。若是他一心一意篡逆谋反,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便是鱼死网破也不能教他得逞。但如果他有意言和,眼前的危机或可化解,咱们也不必和他在此时拼个你死我活。先稳住他,让他退兵,过几年咱们兵马强壮,局面稳定之后,再一举出兵剿灭此贼,岂非更为妥当?总比现在的局面要好。当真要是长安被攻破,那后果可真的难以想象了。李光弼居然还要陛下留在长安,说什么鼓舞士气民心,但他将陛下的安危至于何处?陛下向着他,臣也无话可说了。”

    李瑁站起身来,缓缓的在暖阁内踱步,眉头紧锁着,面色阴沉着。从内心而言,他显然是不愿意和王源言和的,王源是个巨大的威胁,早一日除掉便早一日安稳,和他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别的不说,就凭他霸占杨玉环的举动,便知他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但是,就算自己对他再痛恨,目前的局面却不得不说王源占据着上风。他有父皇的诏书为令,而自己处于军事和声誉上的双重被动的局面。大唐各地宣布支持成都朝廷的州府此起彼伏,征兵征粮的行动早已难以进行下去。这时候可谓是四面楚歌。而此时,长安城又未必能守得住,正可谓是内外交困之时。若当真能和王源达成和议,让王源退兵而去暂时休兵,无疑对自己是最有利的。自己可以腾出手来稳定局面,同时休养生息训练兵马准备妥当之后在一举剿灭王源。况且若能让王源宣布承认自己的皇位,那么自己这个皇位便稳如泰山,闹腾的那些人也将偃旗息鼓,这无疑是一笔最划算的交易。

    王源主动抛来了橄榄枝,只提出了一个条件,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