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148章

跃马大唐-第148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颍惚煌蝗欢吹淖嘁榫拇恿现逼鹆搜龃罅搜邸�

    李林甫宣读的柳绩的告密折子,好一大堆搬上来的账册像是一颗炸弹在大殿上炸响,群臣目瞪口呆,继而哗然。很多人本以为今日只是一场聚会而已,没料到却遇到了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陛下,柳绩的折子昨日夜里送达京城,故而臣没有连夜进宫打搅陛下。因为老臣还要对一些事情有所核实。譬如对北海送来的账册进行亲自核对,以查明柳绩对李邕挪用公钱的指控是否属实。至于柳绩指控的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等行为,老臣却是无法立刻查实此事了。”李林甫读完折子后沉声奏道。

    玄宗坐在宝座眉头紧锁,这个突发情况让他没有心理准备;柳绩他是知道的,毕竟和皇太子有些亲眷关系,自己也见过几次。杜有邻他更是熟悉,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为人严肃谨慎,甚少言语,说他私下里有何大逆不道之语,还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而对李邕,玄宗一听到这个名字和信上举报的事情便想起了往事来。当初李邕在陈州任上,自己去泰山封禅归来,此人大老远跑来献上几篇文采不错的文章。自己的当时随口夸了他几句,这李邕便自诩是丞相之才。这种人自己见的多了,倒也不太在意,一笑了之了。

    后来不知为何,李邕挪用公钱的案子发了,报上来之后自己不假思索的判了他死罪,直到有个叫孔璋的人写了一篇奏折上来为他求情。那封奏折写的是真好,看着让人感动的不行,自己饶恕了李邕,倒不是因为李邕,而是因为孔璋的这封奏折而已。

    现在,这个李邕再一次被人举报挪用公钱,就好像过去的重演一样,一下子勾起了很多当年的回忆来。

    “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置,臣等等着陛下的圣意呢。”李林甫的声音打断了玄宗的回忆,他回过神来,扫视殿上,但见百余张面孔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个个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

    “你查的账目结果如何?”玄宗沉声问道。

    “臣经过账目核对,确实发现有不明款项钱物进出,一共八十七笔,涉及钱款三千四百余贯。这些钱款支出大多以公钱为名,但一个小小的北海郡,年公钱看支配数额不足百贯,何来如此大的数目。另外按照朝廷的规定,公钱支出须有明细登记,这些款项进出之时混乱无序无丝毫明细备注,这更是违背了朝廷的规定。老臣请了户部的专门主事来判断此事,得出的结论是,北海郡确实有人在公钱上做文章,而且也许不仅是公钱,或者涉及上缴的税费之事。”李林甫侃侃而道。

    玄宗点头道:“朕知道了。那杜有邻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李林甫道:“这件事老臣便不知道原因了恶,柳绩和杜有邻是翁婿,杜有邻和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这个,此事还是请陛下定夺吧。”

    李林甫特意点明这层关系,特意点出李亨的名字来的用意,便是从现在起边将这件事和太子联系起来。很多人都知道李林甫的用意,从而也意识到事态的更加的严重。

    玄宗沉默不语,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从内心来说,他是不信杜有邻会和太子之间说些什么鬼话,玩些什么阴谋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也确实有发生的可能。知子莫若父,玄宗对太子还算是有些了解的,他有些懦弱忠厚,但其实很能隐忍,从上一次的事情便可看出来。

    太子休了韦氏表明清白的时候,玄宗其实挺诧异于自己儿子的果断。虽然此举显得有些太过自私和绝情,但玄宗是认可他的作法的,所以为了鼓励太子,也为了让太子放心,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正因如此,也很可能被太子理解为自己逼着他那么做的,那么私下里怀恨在心,有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倒也并非没可能发生。

    “众爱卿,你们认为这两件事该如何处理?”玄宗眯眼问道。

    “启奏陛下,如此重大之事当立即查明,臣建议立刻拘捕杜有邻审讯,由刑部和御史台派员去北海郡拘捕李邕柳绩,查明案情,收集相关证据,再做定论。”杨慎矜朗声奏道。

    “对,此事应立即进行,免得有人通风报信,那李邕有前科在身,不思皇恩浩荡又犯国法,查实此事后当绝不能容。陛下若有拆迁,臣愿毛遂自荐去查明此案。”王鉷也挺身而出道。

    杨慎矜怒目瞪了王鉷一眼,拱手道:“陛下,臣去比王御史去好,臣是刑部尚书,查明案情责无旁贷。”

    一旁有人冷冷开口道:“杨尚书和王御史注意体统,这里可不是你们争功的地方。”

    说话的是李适之,他的脸色阴沉之极,因为他明显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对着李邕而来便是冲着自己而来,这必定是一场阴谋。

    “两位的奏议有些奇怪,听口气好像两位已经认定柳绩举报的是事实了,实际上每年这样的举报我不知接到多少,大多是哗众取宠为了博眼球上位的狂生所为,根本就是诬告。两位的举动让老夫觉得很是奇怪,凭什么你们便认为柳绩举报的是事实呢?”

    杨慎矜冷声道:“左相这话问的奇怪,杜有邻的事我不敢说,李邕的账簿都在这里,而且账目出入奇怪,数目庞大,难道还不能说明有问题么?再者说,我们只是请求去查明事实而已,难道不该么?莫非左相知道这账目是怎么一回事么?倒要请左相给予解释一番。”

    李适之怒道:“无稽之谈,北海的账目我如何知晓?但这些账目的真假未知,就算是真,是否是李邕所为还是他手下人所为都未可知,焉能凭着柳绩的话归咎于李邕?”

    王鉷同仇敌忾立刻反驳道:“所以我们才要去查啊。”

    李适之道:“当然要查,陛下,臣觉得查账目之事还是户部派人去查更加符合规矩,也更内行。臣推荐户部尚书裴宽亲赴北海查明此事,望陛下恩准。”

    李适之脑子很清楚,他也很懂这里边的关窍,去查的人才是关键。若是李林甫的人去了,就算李邕无罪也会被查出罪来,更何况李邕很有可能干了蠢事。所以查案的人选便成了极为重要的人,就算救不了李邕,起码也能让此事不至于被引导牵连更多的人,这才是李适之最在意的事情。

 第一九八章 人选

    (谢:moshaong、苏黑衣两位兄弟的票子和打赏。)

    人选的争夺其实早就在意料之中,昨夜密谈之时,李林甫杨慎矜等人也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其实并不太担心。因为查勘案件本就是刑部和御史台的指责,任凭李适之翻了花的说出道理来,这种权力上的分工还是很明确的。至于李适之给出的理由其实是专业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陛下。”李林甫开口了。“以老臣之见,这件案子自然是要立刻查办的。柳绩到底是在诬陷还是举报确有其事,此刻都不能立下定论。特别是此事涉及东宫属官杜有邻,杜有邻是柳绩的外父,其幼女杜氏也是太子良娣,更显得此事非同小可。别的不说,便是为了东宫的声誉,也该要查个清楚明白才成。”

    玄宗微微点头道:“说的是,相国考虑到东宫的声誉,这很好。此事要立刻查清,不管是诬陷还是确有其事,朕都不想听到流言满天飞的情形发生,所以请在场诸位管住你们的嘴巴。”

    李林甫拱手道:“陛下英明。那么李邕挪用公钱之案,此刻也不能定论,虽然账目上颇有些漏洞,但这账目是柳绩伪造,还是真实的账目;账目上的钱物出入是别有原因,还是有人挪用,此刻还都是未知,这都需要立刻去查。查案的事情当然是各司其职为好,刑部和御史台是必须要派人主导的。至于适之刚才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户部对账目比较精通,但却无需户部尚书亲自前往。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挪用公钱的案子罢了,如此兴师动众,未免也太给李邕面子了。”

    玄宗道:“你的意思是?”

    李林甫道:“老臣的意思是,刑部和御史台派出人手主导,户部也可以派个精通账目的主事随同,这样便可更加的方便查清案情。人选嘛,刑部既然杨慎矜愿意去,那么便请杨尚书去查,御史台这边,让御史台主簿罗希姡ィ匝钌黢嫖鳎尴'为辅,共同查清案情便是。”

    王鉷面红耳赤,神情恼怒不已,但李林甫视而不见,连看都没看他一眼,气的他连连跺脚。杨慎矜微笑不语,看着王鉷的眼神中满是得意和轻蔑。

    玄宗微微点头,正欲开口应允,忽听一人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查案人选的问题尚需斟酌。”

    众人看去,却是杨钊出来说话了。众人都有些诧异,这件事跟杨钊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出来说话不知是何意。

    “杨钊,你有何看法?”玄宗问道。

    杨钊道:“陛下,臣对这柳绩举报的案子看法和他人有所不同,臣觉得此事一定不是空穴来风,而且也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件小案子,而有可能会牵扯更广更深。若一旦牵扯过多,有可能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下,若想查清案情,则需要查案人不能有丝毫的徇私和其他的想法。”

    杨慎矜诧异道:“杨钊,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杨慎矜会徇私么?”

    杨钊摇头道:“我可没那么说,杨尚书可以带队去,但辅查的另外一人陛下可以指定一人,这是陛下指定的人选,查案之事上杨尚书做主,但这个人在旁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杨慎矜怒道:“杨钊,你有话就明说,为何要这样诋毁我?你这话里话外还是对我的不信任。陛下,臣向你保证,臣无论涉及任何人都会秉公办理,不会有任何徇私之意。”

    李适之在旁开口道:“杨尚书这么激动作甚?一查一监本就是规矩;地方节度使身边尚有陛下派出的黜陟使监督,要照你这么说,节度使们岂不是个个跳着说朝廷不信任他们么?这是规制而已。我倒是觉得杨度支这话说的不错。”

    李林甫心中恼怒之极,杨钊突然跳出来搅局,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如果是李适之倒还可以理解,但杨钊和自己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双方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李林甫也压根没想到杨钊会站出来说话,这一下显得措手不及。

    玄宗皱眉道:“杨钊,依着你的意思,你觉得人员如何配置?”

    杨钊道:“陛下,刑部主导查案这没问题,臣只是说在御史台的监督人选上尚需斟酌。罗希姡Р⒎遣皇と危抑皇撬迪M菹伦约禾粞∪搜。舯菹氯衔尴'胜任,那么相国所提的人选臣也不会反对。”

    众人嗡嗡议论,杨钊绕来绕去的说的这些话他们都不太明白,最后一脚将皮球提到陛下脚下,等于什么都没说。

    玄宗却听明白了杨钊的意思,他也明白杨钊的意思,看李林甫提的这两个人选,确实都是和李林甫离得很近的人,杨钊的意思恐怕是这两人若是一同去查案,会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刚才玄宗没太多想,现在明白了杨钊的意思,立刻便意识到这人员搭配的不妥当了。

    可玄宗一时之间还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在脑海里,他比较了解杨钊,他既然提出了此事,必是已经想好了解决之道了。踢过来皮球只是谦虚,自己只需踢回去让他接着,他便会告诉自己他心目中的人选了。

    “说的未尝没有道理,罗希姡в挛溆杏啵甭陨喜盍诵矶啵绻盖楦丛拥幕盎蛐聿荒苁と巍D敲囱铑饶愀偌龈鋈搜「尢!毙谝唤盘呋亓似で颉�

    杨钊早就等着接球了,闻言忙道:“陛下这是给臣出难题了,但陛下既然垂询,臣自然为陛下分忧。这个人选第一需要公正,在此刻而言,这公正便是指他和朝中的官员没有过过多的瓜葛,这样便能保证公正。第二,杨尚书主导之下,于断案手段上倒是不缺,这个人只需在旁辅助,那么应该有些谋略,能帮上忙。第三,这个人应该是陛下信得过的人,这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三点都符合的话,我觉得有一个人倒是很适合。”

    “谁?”玄宗也很好奇这个人选。

    “翰林学士兼侍御史王源。”杨钊坦然答道。

    “什么?”殿上静了片刻,忽然一片嘈杂。

    “简直胡闹。”有人甚至笑出了声来。

    连玄宗也觉莞尔,他可没觉得王源适合,在他看来,王源确实有才,诗采皆通,但那可和查案没有什么关联。

    “王源么?那还是算了吧。”玄宗笑道。

    众人目光纷纷看向站在殿角列席早朝的王源,王源双眼望着殿外的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