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7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都不由得吃惊地地低呼起来。
alice接着说道:“很多资料在提到丁龙汉先生捐建哥大汉学系时,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当时清朝最高的统治者闻知此事后,深为感动。慈禧太后亲自捐赠了五千余册珍贵图书。”
“其实太后听到丁龙汉先生捐赠之后‘深为感动’这件事,史料上并无证据,恐怕是出于想象。”
“而按哥大最著名的中国校友胡适的说法,根据哥大当时汉文教授夏德先生告诉他的话,这套并非雍正年原版,而是当时总理衙门所仿印。”
“这话出自哪里呢?据胡适的转述,夏德称是出自端午桥之言。”
“夏德是外国人,但是汉学研究颇为精深,他是第一位丁龙汉汉学讲座教授。他的话有一定可信度,但是还要考查。”
“端午桥是谁?是当年清朝派往西方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端方。末旗人中的文化翘楚,学识渊博,懂金石善收藏,版本学自然是拿手好戏。”
“《考察政治日记》里写到端方带领的中国使团在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十日参观哥伦比亚大学,文中称‘此美国第一有名誉之大学也。……中国学生在此者,仅五人而已。……又,图书室藏中籍甚富。’”
“可以想象,当他们参观图书馆时,校方会将《古今图书集成》向他们展示。而该校唯一精通汉语的夏德教授,当然要出来迎接嘉宾。”
“也就是在那时,夏德向代表团团长端方,介绍了这套书。而精通版本学的端方,一眼就看出此书并非康熙原版,乃是总理衙门仿印本。”
“这个版本又是怎么回事呢?有记录说这个版本,‘装潢、纸张、校订皆优于康熙原版。不过由于部头太大,当时只重印一百部,准备作为分赠列强之用。不意书未送出,便遭火灾,所馀无几。此一赠书大典,乃无形中辍。’
‘庚子拳变期间,哥大开始建汉学院,但又苦于无汉籍足资参考。’
‘校方乃函请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及美国驻华公使康吉,转请中国北洋大臣李鸿章帮忙。’
‘鸿章乃奏请西太后交盛宣怀酌办。盛氏乃奏请以前总理衙门火馀之书相赠。这就是这部巨著来美和番的始末。’”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爷爷当然不会妄下结论,必须寻找史料来证实。”
“于是爷爷开始翻查哥大校刊lumbia spectator,按图索骥,查到一九零二年的该报报道:国务院知会哥大新任校长巴特勒,已收到驻华公使康格来函,称中国外务部选定《图书集成》一部六千册。该书包罗万有,为中国最大部头的类书,由康熙皇帝指示学者编纂,时价七千美元。该书现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准备发运来美。
康格公使并在信中说,此举证明了中国人对美国的友好情谊。”
“然后爷爷又去寻找这一天的各种美国报文资料,最后发现旧金山华文报纸《中西日报》也刊出选送书籍报道:‘十七日纽约来电云,美国外务部昨告于哥林比亚大学堂总教习毕拉,称接到驻北京钦使康嘉来函,言明中国所送该学堂之书籍,由中国外务部选得《子史集成》一套共六千卷,内备载中国古今各事,曾经康熙皇汇合儒臣纂修,书价甚钜云。’”
李君阁立刻找到一个漏洞:“等下,两份报纸为什么名称不一样?一个叫《子史集成》,一个叫《图书集成》?还有哥大的领导,一个叫巴特勒,一个叫毕拉?”
alice笑道:“你还听得挺细啊,爷爷的解释是,《图书集成》在哥大这边的翻译是tu shu chi cheng,显然,《中西日报》与lumbia sp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来源,只是《中西日报》是广东人办的,匆促之间,将tu shu chi cheng误译为《子史集成》。ler,北方话翻译成了巴特勒,广东话翻译成了毕拉。”
李君阁不由得点头道:“有道理,那这事情就算说得通了。老伯做学问当真严谨。”
alice笑道:“严谨的还在后面。至此,我们看到的都是来自美国单方面的记述,表明这是一单‘快递’,哥大是收件人,还必须找到发件人的证词。发件人是谁,是清廷外务部。”
“于是爷爷又去查阅台湾学者黄嘉谟主编的《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从书中收罗的当时中美交涉各种原始档案里,查到了当时驻美公使伍廷芳的两件收文。”
“第一件是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的收文。这份呈文应该早就发出,不过因为飘洋过海,收发时间相差约两个月。”
“伍廷芳称: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美国公使康格致函外务部,称接到本国纽约可伦比亚大学堂娄总教习函,该堂内正在添设中国之学,拟购聚中国书籍存于学堂,并集中华百工所制各物,于博物院中陈列。外交部即行筹备。”
“第二件是次年三月初三日收文。伍廷芳称:已接到南洋大臣来文,拟以《图书集成》一部备送美国学堂;至于博物院所需各种器物,美商在华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为购办。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图书集成》,使馆即行转交哥伦比亚大学。”
李君阁又举手:“等下,刚刚不是还说毕拉吗,怎么第一件收文里边又变成娄总教习了?”
alice笑道:“娄总教习,即哥大前任校长seth low。这事情是由他发起的,但是等一九零二年春,《图书集成》抵达哥大时,seth loler了。”
李君阁手扶脑门:“简直搞得跟破案一样,不过好歹是所有扣子都解开了。”
alice说道:“结合所有这些资料,最后爷爷的结论是:一、此事应是李鸿章病危时所答应。”
“当年慈禧西逃后,任命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在北京主持与列强的谈判,耗尽了此老的精力。《盛宣怀档案选编之七——义和团运动》中记载,一九零一年十月三十日,李鸿章在寓所‘吐血半大碗,中有血饼’,医生诊断为胃出血;十一月月三日,李鸿章‘胃气渐舒,精神略好’。”
“康格致函清廷外务部求书的时候,刚好碰到李鸿章病倒垂危。而李鸿章的签名信,正是他在‘精神略好’这一天所处理。”
“李鸿章在生命中倒数第四天,仍拼了老命处理这个无关紧要的对外交涉事件,目的只是想笼络美国外交官。四天后,李鸿章怀着满腹未了心事离别人间。”
“二、此事与慈禧太后无关。爷爷查阅了《德宗实录》、《光绪朝上谕档》、《光绪朝朱批奏折》、《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等,未见到外务部就此事上过奏折,也未见有上谕。”
“就目前资料推测,应是在李鸿章身后,由庆亲王或王文韶以外务部名义,咨请南洋大臣刘坤一具体办理。那么,整件事与慈禧太后并无多大关系。”
“三、刘坤一决定以《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奉送,其他器物则请美国人自己在中国采购。”
“四、有资料证实,这部《古今图书集成》本是总理衙门委托上海同文书局影印的石印本。拨款三十八万两,后再加补贴十万两,用上等桃花纸印刷,共印一百零一部。”
“其中一部黄绫装订,专备御览。书印成后,除黄绫本进呈给皇帝外,另提取十部到北京总理衙门,其馀九十部由上海道暂存。”
“到一九零一年冬,该书除四川、广东、直隶等省购置,以及赠送日本一套外,库存尚多,每年要支付仓租、保险、看守等费用四五千两,到刘坤一接手,已耗费四万多元。成为上海道一个沉重负担。”
“既然卖不出,不如送出去。这是刘坤一的真实想法。刘坤接到外务部咨文,要置办中国书籍赠送哥伦比亚大学。便顺水推舟,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李鸿章交给他的这次外交任务,还让哥大东亚图书馆从此有了一套引以为傲的藏书。”
“而剩下的几十套,不幸毁于火灾,不过那应该在这件事情之后。”
说完认真地说道:“这才是这套图书真正的来龙去脉。”
李君阁抚掌赞叹:“穷搜毕罗,老伯这是花了多大的功夫,才能从浩繁的资料文献里边抽丝剥茧,得出这个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让人对当时的清廷外交事务的艰难,地方政府的应付,报文之间的往返格式,甚至当年政府外包业务,印刷规模,耗费资金,中国留学生情况,都有了一系列的了解。”
“这篇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还原了一点史实,更在于它揭示了当时的这些方方面面。”
“这么珍贵的论文,居然淹没在老伯那汗牛充栋研究资料里,连我都没有注意过,社科院这次当真是捡到宝了!”
“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凭借这份钻研精神,五十年如一日,不成为当代鸿儒才真是说不过去了。娃子们啊,这回明白学问该怎么做了没有?”
第九百六十二章 煌煌巨著
第九百六十二章煌煌巨著
一群娃子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王美娴这种天赋型学霸,平日里老师让查个字典都嫌麻烦,今天算是真正开眼界受教育了,思远爷爷功夫之细,一至于斯!
领着孩子们进了研究室,shirly给大家介绍道:“平日里,图书保护,对灯光,室内气体,都是有要求的,今天是因为大家的到来,加上爷爷对这套图书的贡献实在巨大,因此校方特批,让李家沟的孩子们一睹全套图书陈列室的真容。平常游客,是绝对到不了这里来的。”
“这里才是真正的研究室,图书从刚刚的陈列室取出来,在这里进行研究。文字内容的扫描工作,是爷爷在校期间主持完成的,用了当时最顶尖的扫描技术,力争将最大的信息量保存在扫描资料里。”
“除了文字性的工作,外围研究还包括纸张,用墨,石印雕版,装订方式等项目,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完成的。”
说完用带着手套的手打开研究人员身边的一册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其它中国古典书籍最大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插图。”
“大家看,比如这本,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这是《农政全书》里的一篇,叫《水栅图说》。”
“水栅,排木障水也,排木障水也。若溪岸稍深,田在高处,水不能及,则于溪上流作柵遏水,使之旁出下溉,以及田所。”
“其制:當流列植竖樁,樁上枕以伏牛,擗以柆木,仍用块石高垒,众楗斜以邀水势,此柵之小者。”
“如秦雍之地,所拒川水,率用巨柵。其蒙利之家,岁例量力均辨所需工物。乃深植樁木,列置石囤,长或百步,高可寻丈,以橫截中流,使傍入沟港,凡所溉田亩计千万,号为陆海。”
“孩子们,接下来是这套图书最重要的部分:今特列于图谱,以示大小规制,庶彼方效之,俾水为有用之水,田为不旱之田,由此柵也。旁边这幅画,就是水栅的图例。”
“图谱,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困难的,和文字不同,文字可以使用活字印刷术,而图谱,则必须雕成木版或者石版才能印刷。”
“这套图书配插了大量插图,且图示精美,不仅是科学实用的图例,甚至可以说,本身便是精美的版画艺术作品。”
“大家看这本,《博物量编?草木典》,这幅山茶图,是不是一幅尚佳的白描?要是加上颜色,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工笔图画?”
一通讲解下来,不光是娃子们受益匪浅点头连连,就连阿音李君阁几个大人,都觉得大开眼界。
娃子们这下老实了,知道了世界十强大学的底蕴之后,总算是有了一点点逼数。
从巴特勒图书馆出来,又逛到了神学院所在的圣保罗教堂,建筑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继续向南,商学院和数学系之间,就是著名的哥大标志性雕像,娃子们睁大眼睛:“哇——大狮子。”
alice说道:“哥大的吉祥物就是狮子,我们的校徽就是盾牌加狮子。在二百五十周年校庆典礼时的献礼,狮子全身由青铜雕刻而成,它有个名字,叫学者狮。表示这哥大学者的强烈的进取之心。”
李君阁合十道:“勇猛精进,志愿无倦。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alice纳闷道:“二皮你干啥?”
李君阁笑道:“你们做学问的方法,和佛家修行很有共同语言。”
说完瞥见shirly和王美娴在一边嘀咕着什么,还不时地撇着青铜狮子,问道:“你们又想弄啥幺蛾子?”
王美娴说道:“shirly姐姐说我们晚上可以偷偷来骑狮子照相,她说她刚进校的时候就这样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