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晓蓉笑道:“二皮其实你这李家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等再发展发展,就去人才市场找人吧,要不是我有家里拘着,还真的有点动心。”
“现在不但企业家在寻找适合的人才,精英们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除了眼光,有时也需要缘分,不用着急,慢慢来吧。”
李君阁说道:“算了,我这小摊子,说这些还早,一艘船,一个农家乐,几十亩地,几百个竹鼠几百头大雁,先拉扯着过吧。”
转过一道山坡,风景又是一变,深秋时节,满山红翠。
石渠到了尽头,一道长约二十米的古老石坝,将一沟碧水拦了起来。
两侧是高高的山峡,临水的地方是厚厚的杜鹃,再往上是枫,槭,桕,青冈……
红的,黄的,绿的,简直就是一幅立体的油画。
几人看得心醉神驰,于晓蓉说话都不敢高声了,低声对阿音说道:“哇!这里还藏着这样的风景!”
石坝边停着一个竹筏,上面放着一叠斗笠,一叠小塑料凳子,一根竹篙。
阿音让李君阁把竹筏拉过来,自己先上去把凳子分开,然后招呼梁慧丽跟于晓蓉上筏子。
等众人都坐好,阿音又给大家分发了斗笠拿在手里,让李君阁撑着竹篙往山峡里驶去。
于晓蓉问道:“阿音姐,你给我们发斗笠干啥?这个天气不会下雨吧?”
阿音笑道:“我们这山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竹筏轻轻前进,划开翡翠般的水面。
两侧的峡壁上,杜鹃都湿漉漉的,一些伸向水面的藤蔓枝条也在向下滴水。
两边的山峡,就像两幅慢慢展开的卷轴,一步一景。
山峡渐渐变窄,最后用竹篙都能点到两侧的岸壁了,抬头上望,天空变成了一条线。
阿音说道:“要不我们唱首歌?”
梁慧丽笑道:“阿音还是你唱吧,我们就不丢脸了!”
阿音微微一笑,开口唱了起来。
“十月太阳不算辣,路边闻香是桂花;桂花香味人人爱,好歌不唱无人答。”
“苗家山歌一本经,从古流传到如今;留在心头无用处,不如唱来大家听。”
一曲还没唱完呢,水面上就开始出现点点的涟漪,这是雨点打在水面上的表现,开始是三点两点,然后越来越密。
几人赶紧把斗笠带上,于晓蓉大呼小叫:“哎哟还真下雨了!阿音你还能呼风唤雨呢!”
阿音笑道:“这就是我们这山塘的奇特现象了,只要在峡里大声说话,就会招来雨水。”
于晓蓉说道:“肯定是山神爷爷不喜欢人大声说话,就好像老师上课,谁大声说话就扔他粉笔头!”
阿音哈哈大笑:“不是的,小时候觉得非常神奇,等到大了我在网上查过,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现象,是因为空气中湿度过大,几乎到了下雨的临界点,然后声波的振动会打破水汽的平衡,然后就形成雨水落下来了。”
说话间雨渐渐停了,于晓蓉觉得不过瘾,又大声喊到:“喂喂喂!山神爷爷!再来一场雨!”
果然,雨点又落了下来。
于晓蓉哈哈大笑:“这也太神奇太有趣了!阿音姐你们这里可真好玩!”
阿音说道:“这山塘最美的季节就是现在跟四五月,现在可以看红叶,四五月份两岸杜鹃花开了,那也是美不胜收。”
竹筏继续前行,拐了两个小湾,塘水渐渐变浅,竹篙可以改划为撑了。
抬头望去,一道溪流从山野林间奔流下来,在山塘尽处形成一道小瀑布,挡住了竹筏的去路。
小瀑布不高,但是比较宽阔,水量充沛,翻滚着的水花从石壁上冲刷下来,在下面激起雪白的细浪。
激荡起来的水汽顺着水道向木筏奔涌过来,寒意沁人。
李君阁说道:“不能再往前了,在往前全得变落汤鸡。”
梁慧丽跟于晓蓉将斗笠挡在身前,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
过了几分钟,李君阁开始撑着木筏往回走。
路过一线天的时候,于晓蓉又开始“喂喂喂”地喊了起来,又招来一场雨。
李君阁看得有趣,也接着“喂喂喂”地叫起来,结果一滴雨都没喊下来。
这就尴尬了,李君阁嘿嘿笑道:“看来山神爷爷喜欢比较女的。”
阿音笑道:“事不过三,一天只能招来三次雨,超过三次,这戏法就不灵了。”
于晓蓉笑着摆手:“不是不是,山神爷爷就是不喜欢二皮,只喜欢我们三个大美女!”
李君阁翻着白眼说道:“来的路上我可是发现了一样好东西,你要这样说的话就不给你了。”
阿音说道:“晓蓉不怕,他说的应该是核桃,待会我带你们去。”
李君阁得意洋洋:“阿音你也别嚣张,哼哼!待会我就看你们打下来怎么吃!”
阿音赶紧捂嘴:“哎哟忘了这茬了!”
于晓蓉说道:“阿音姐不怕他,大不了我们拿石头砸。”
阿音说道:“可不是那样,新鲜核桃弄完浆子会把两手都染得黑黑的,指甲缝里几天都干净不了,那样子丑死了,这事情还真得二皮来。”
将竹筏停好,李君阁跳下来将竹筏拉住,然后梁慧丽跟于晓蓉先下,阿音收拾好斗笠凳子。
几人开始往回走,没过多久,李君阁指着坡上一棵树说道:“看!”
这是一棵果树,约莫四五米高,树上挂着一个个绿色圆圆的果子,最大的直径七八厘米,大大小小的挂满了枝头。
李君阁砍了一根竹竿,带着三人来到树下。
于晓蓉说道:“咦,不是说吃核桃吗?这个是啥?”
阿音说道:“这个就是核桃啊。”
于晓蓉说道:“这是核桃吗?看着咋像没长大的梨呢?你们山里的核桃长这样?”
李君阁笑得都要站不稳了,说道:“所有的核桃都长这样!你平时看到的那种,在这果子里面,由一层厚厚的果皮包着呢!”
说完就拿着竹竿子,开始抽果子,核桃噼噼啪啪地掉了下来。
打了二三十个果子,李君阁将它们捡到一起,抽出插子一剖一撇,果子就分成两半,紧跟着一挑,一个核桃就跳了出来。
于晓蓉还真没有见过鲜核桃,拍着手笑道:“还真是的呢,里面真的是核桃!”
李君阁动过麻利之极,插子翻飞,一个个核桃飞快地蹦了出来。
阿音看得赞叹:“二皮这手漂亮啊,简直就是专业吃货的水平!”
李君阁手上不停,嘴上说道:“我就是干憨包活路的,专业吃货都在边上站着只动嘴呢!”
于晓蓉说道:“少废话,快点干活!等着吃呢!”
说完又哈哈大笑。
李君阁将核桃都挑出来,找了块石板当底座,又拿了块石头当锤子敲了起来,边敲边说:““鲜核桃要外皮没开口的才好吃,等完全熟透裂口了的那种,就只适合晒干果了。”
敲开核桃把桃仁取出来递给她说道:“喏,拿去吧,吃货!”
于晓蓉接过来掰下一块就往嘴里塞,嚼了两下说道:“不怎么好吃啊,有点苦,还有点涩。”
阿音“哎哟”一声,将剩下的接过来说道:“晓蓉真没吃过生核桃啊?二皮又坑你,这新鲜核桃还要撕掉桃仁上那层皮才能吃。”
说完将一块桃仁撕去褐色的皮,露出底下洁白的果仁,递给于晓蓉道:“你再试试。”
于晓蓉尝了一块:“嗯,好吃好吃,有点像生板栗,但是比生板栗清甜,还没有咬生板栗那种木木的感觉,又脆又嫩,真不错欸!”
接下来就是李君阁苦逼地当原始人舞弄石器,三个女生像松鼠一样捧着核桃仁小口小口地吃得见眉不见眼。
第二百零六章 川菜泰斗
第二百零六章川菜泰斗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五溪一号到了,当先下来的就是刘程先,扶着一个胖老头。
李君阁赶紧上前迎接,刘程先一看到他就骂道:“你个死二皮,好东西藏着掖着的,你早告诉我一声要死啊!哥哥找食材废了大劲了!”
李君阁说道:“真不好意思程哥,我那几十亩地就是准备供应我这个农家乐的,毕竟守着荒地还卖菜吃也不是个事情不是?我都昨天才知道这个事情,午饭吃了没?”
刘程先说道:“午饭肯定是夹川豆花饭啊!来来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我师傅,川菜泰斗,金尚。我师公当年是张大千的私厨子,我们这一脉传承的是川府菜系结合大河帮,在两大支系里头,我师傅都是这个。”
说完一竖大拇指。
李君阁说道:“张大千不但是国画大师,还是个大吃货,蜀都关于他做菜的龙门阵还真不少,当年抗战时各大学内迁到蜀都嘉州,文化界的人特喜欢在他府上打秋风,金老,是不是这样的啊?”
金尚笑道:“哟!小兄弟这都知道啊?不过那些龙门阵多半是以讹传讹,一般都是张大师对我爸说一句‘今天想吃牛肉’完事,剩下的都是我爸在忙。哈哈哈哈!”
李君阁笑道:“看来这名人轶事真不能找当事人打听啊!老没意思了!金爷爷你别这么客气,你就叫我皮娃就行,叫我小兄弟我觉得浑身不自在。”
金尚说道:“那行,皮娃啊,你那边养的是大雁?”
李君阁说道:“对,准确说是鸿雁,不过要成为商品雁得等到明年了。”
刘程先没见到于晓蓉,不禁问道:“咦,于丫头呢?”
李君阁说道:“我们弄了些米在网站发卖,结果于丫头冒充网友买了两袋,拿去检测后说是富硒米,这不就陪农大的教授去苗寨考察去了。”
金尚跟刘程先大喜,说道:“你们这里还是富硒带?”
李君阁说道:“悬天崖是八九不离十了,因为乌金血米跟九里香都检测过了,不过我们李家沟是不是还不知道,得等杨教授搞完苗寨后下来调查。”
金尚说道:“等等皮娃,你说这个乌金血米是不是一种紫糯米?不去米皮,糙米下砂锅炖粥那种?”
李君阁说道:“对对,苗寨人就是这样炖粥,要用煤砂罐熬,我们李家沟一般家里有病人,月母子,也会找一点来熬粥。”
金尚一把抓住李君阁:“走走走,先看看米去!”
刘程先讶异道:“师傅,不是说先看菜地的吗?”
金尚说道:“你不知道,当年川军里有个师长,在抗战中作战英勇,受了重伤,大量失血后一直将养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低下。”
“张大师得知消息后,将这个师长请到府上,取出一包米叫我爸每日给他用煤砂罐熬粥喝,一个月后,这位师长竟然神奇地痊愈了。”
“我爸当时只听了一嘴,只记得张大师说这米叫‘血米’,后来大师去了台湾,我爸没跟着去,这些年来遍寻各地,愣是再也找不出这个神奇的米来,时常引以为憾啊!”
李君阁点头道:“那多半是了,我还以为悬天崖乌金血米少为世人所见,原来早在四几年就已经在张大师府上出现过了啊!”
金尚笑道:“张大师是我蜀州的大名士,大吃货,仰慕他的人都知道他好这口,也喜欢给他搜罗各种稀奇的食材。当年他府上,西康的虫草,黄羊,西藏的雪莲,牦牛尾,甚至新疆过来的红花,都是年年有人送的,因此有这血米也不奇怪。”
来到农家乐,李君阁让刘三娃把两种米都取出来,让金尚和刘程先看看。
金尚拿起乌金血米搓了搓,又端起盘子闻了闻,说道:“应该就是了,小刘是吧?那就麻烦你按你们这里的做法给我们熬一点,晚上我们回来尝尝。”
刘三娃应了下来,然后李君阁带着两人去看菜地。
菜地的秋蔬菜长了两个多月了,好些都进入了收获季节。
辣椒,莴苣,芥菜,生菜,白菜都可以收获了,萝卜,胡萝卜,蒜苗,胡豆长势很喜人。
李君阁还挺不好意思:“种的都是些大路货,主要是供应农家乐的。没有来得及弄大棚,都是些时令品种,这反季节蔬菜还没来得及搞呢。”
刘程先哈哈大笑:“要的就是时令菜!我师傅的私家菜馆,怎么可能去弄大棚蔬菜那些东西。”
李君阁这下搞不明白了,啥意思?这刘程先跟吴志秋说的怎么反着来?
见李君阁有点懵,刘程先跟他解释道:“现在的有钱人啊,那是越活越讲究了,现在吃个菜,都要讲究个时令季节。他们认为反季节蔬菜违背了天时,不合养生之道。偏偏我师傅的私房菜馆,能来的多数都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