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37章

铁血铸新明-第37章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清现在对大明的战争百战百胜,正是心高气傲的时候。

    统帅岳托虽然老持沉重,可副帅多尔衮却是锐气十足,加上死的又是他的正白旗,估计岳托拦都拦不住。

    其实鞑子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只不过我们没有合理利用罢了。”

    秦浩明讲得合情合理,分析得丝丝入扣,不说和他合作过的张松荣、戚纲等人,便是总兵虎大威和杨国柱也是大为叹服!

    杨廷麟更是说出天纵奇才等评价非常高的话语。

    其实有一点秦浩明还没有讲,那便是卢象升在哪里,他基本可以肯定鞑子会闻味而来。

    因为如果能够生擒卢象升或者杀死他,则可令天下大震。

    大明朝自与鞑子开战以来,虽多次损兵折将,但尚未有督师战死的先例。

    军心可用!

    卢象升看着眼前一幕,不禁心中赞叹,天佑大明!

    “诸位将军,鞑虏肆虐,吾等食朝廷俸禄,自当为国尽忠,为君分忧!驱逐鞑虏,义不容辞!

    今日夜深,望诸位将军各自回营安歇。明日卯时三刻,帅营大帐再议!浩明也请参加。”

    卢象升说完举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率先离去。

    秦浩明和其他人等也急忙喝完杯里的酒,各自回营就寝。

    第二日,天渐破晓,大地朦朦胧胧,如同笼罩着一层灰色的轻纱。

    此时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刻,可是军营内的第一通鼓已经响起。

    大明军令规定,帅帐议事三通鼓过后,有将领未至者,最高可以立即处斩。

    而三通鼓也就是三炷香的时间。

    秦浩明可不敢冒险挑战权威,急忙立马起床,解决完个人卫生后奔赴帅营大帐。

    想想也挺有意思,卯时三刻,也就是六点钟未到。

    开完早会,刚好吃个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效率还挺高。

    第三通鼓还未敲响,天雄军众将已经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并未有人迟到。

    概因卢象升以身作则,治军颇严。

    秦浩明谢绝众将让他站在队首的好意,只是站在队伍的后面,静静等待卢象升升帐。

    开玩笑,军中排资论辈严重,自己又没有任何官职,人家不过做做样子而已。

    真要自高自大当仁不让,估计会让许多人心中不爽。

    秦浩明那里会做如此不智的行为,再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五节 部署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第三通鼓堪堪响起,卢象升全身铠甲,头戴白网巾,从主帐走到帅案后坐下。

    见面三次,秦浩明还是第一次看见卢象升作武将打扮,心里暗自赞叹,果然不愧大明第一文人将领称号。

    一身锁子甲外形美观,穿着贴身,愈发显出他儒将本色。

    至于头戴白网巾,秦浩明知道卢象升还是在服父丧之故。

    他尚属首次看见大明武将高级铠甲,相对于其他普通将领的皮甲,锁子甲其防护性更强,且透气性好。

    而且比板金甲要轻便灵活,锁子甲的重量不超过15公斤,还可按需要配合其他铠甲使用,以增加防护范围和强度,还有修补方便、综合防护能力强等优点。

    但是由于其制作复杂,要量身定做,成本高昂。

    只是作为武官铠甲和亲军甲胄,在基层将领中普及率不高。

    卢象升看见众将都已经来齐,满意的点点头,老调重弹说了一些当下的局势,勉励众将奋勇杀敌莫负皇恩等等。

    随即拿出桌上的令箭径自大声说道:“大同总兵虎大威听令!”

    “末将听令!”

    甲胄在身,虎大威双手抱拳膝盖微屈算是行了军礼。

    “命你部负责赵县城防,所需人手器械可要求赵县林知县全力配合。”

    “遵令!”

    “大名府守备戚纲听令!”

    “末将听令!”

    “命你部负责肃清赵县附近鞑子斥候,侦查军情。”

    “遵令!”

    “天雄军游击张松荣听令!”

    “末将听令!”

    “你负责通知天雄军将士归建,违令者斩!”

    ……

    卢象升胸有成竹发号施令,众将一一遵命,明显是早有谋划,现在只不过是按方抓药而已。

    “杨总兵和秦秀才留下,其他人按令行事!”

    “遵令!”

    众将轰声如雷,气贯云霄。

    秦浩明站在队尾,目睹这一切,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事情总算迈出积极有利的一面,不管此战结果如何,他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变。

    “杨总兵,宣府镇历来被称为九边之首,其中防御部署最为严密,军中器械颇多。

    赵县情况你也知道,原本不过河北内地一个小城,比之任何城池都颇有不如。

    奈何风云际会之下,不得已要据此城而守。

    防御部署需要地利和器械,地利尚且可以依靠人力,可军用器械却是无能为力,可否……”

    杨国柱是宣府总兵,从二品挂镇朔将军印。

    卢象升虽说是他的上司,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可是抽调防御物资,还是要跟杨国柱商量才行。

    不要看虎大威、王朴和杨国柱同为九边总兵,可是杨国柱的官阶品轶是高于他们二人的。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和大同府为京师西北屏障。

    宣府镇的职务设置级别较高。宣府镇设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驻宣府镇城,并且总兵官挂印称将军。

    九边重镇中总兵称将军者有六个,分别是:大同曰征西前将军,辽东曰征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延绥曰镇西将军。

    六大军镇将军中以“镇”字为将军号的只有两个,规格上高于“征”、“平”字打头的将军。

    而宣府镇被称为九边之首,所以总兵位置也更重要。

    “我亲自走一趟,刚好可以运些粮食,顺便抽调部分兵力,兵部也不会察觉。就是不知鞑子是否如秦秀才所愿?”

    杨国柱对于卢象升的请求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双方合作两年,交情不错,现在正是同舟共济相互扶持的时候。

    此次鞑子寇边,已经攻城略地十几处,事后崇祯皇帝必然要追究失地之则。

    作为九边之首,他也有部分责任。

    只是对于秦浩明的判断,尚有疑虑。事关重大,他也不藏着掖着,索性直言相询。

    “此战的关键不是鞑子是否会来,而是卢总督是否有能够抵抗朝廷旨意的勇气和决心?”

    秦浩明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一脸坚毅对卢象升问道。

    “浩明所言何意?”

    卢象升不明白秦浩明的具体意思,反问道。

    “若是朝廷下旨要我们分兵支援其他县城,或者放弃赵县移防他县,卢总督如何应对?”

    此事大意不得,若是真发生这样的情况,秦浩明所有的心血将付之一旦。

    他必须知晓卢象升的决心,好提前安排。

    卢象升对崇祯有些愚忠,他是知道的,所以才有历史上慨然赴死。

    问题是自己对崇祯可没有什么感情而言,尚需留待有用之身,做他的事情。

    作为后世之人,他始终觉得华夏不能是一家天下,而是所有华夏汉人的天下。

    杨国柱脸色禀然,面露忧色朝卢象升望去。

    秦秀才言之有理,行军打仗最忌朝夕令改,打乱主将的布置安排。

    可依目前朝堂的政局,完全有可能出现秦秀才担心的情况。

    卢象升脸上变幻莫测,摆在眼前的问题已经很清晰,可问题是如何选择?

    抗令不遵还是用于担当?这其中的事情岂是一言而决?

    “本督父孝在身,原本理应回家守节尽孝道。然今上夺情为社稷,本督唯有从之。

    孝之一道,定然是不能相全。要是忠上再有亏,本督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人世。”

    思虑片刻,卢象升一脸的沉重,低着头缓缓说道。

    “但朝廷的旨意是对本督而言,与诸位将领毫无关系。

    若真有犹疑不决之事,本督一力承当。诸位按照现在的布置,该如何还是如何,不必顾忌。”

    卢象升双目炯炯看着二人,一脸的决绝,话语间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是对他们和所有天雄军将领的承诺!

    秦浩明和杨国柱对视一眼,心里沉甸甸的,并无半分惊喜。

    卢象升话说到如此地步,相劝已然没有意义。现在只能看朝堂各位大佬和崇祯的意思,一切唯有寄托他们的良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六节 疏忽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卢总督一心为国,世人有目共睹,今上也是看在眼里,必然不会妄下旨意,我等也不必杞人忧天。”

    杨国柱看见情况有点悲凉,却是急忙上前劝慰。

    只是说出来的话,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自信。

    概因崇祯喜怒无常,加上目前把控朝局的又都是杨嗣昌等主和之人,一切皆有可能。

    “谢过杨总兵,本督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今上如何决策,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倒是不宜妄自揣测。

    此次大捷报功的塘报三日前已经递交朝廷,料来是道路为鞑子阻塞,误了时间,相信不日即有消息。

    大同、宣府和天雄军原本为一家,塘报上本督自作主张,把你们也加进去,大同、宣府两部分别斩首四百余级。”

    卢象升摇摇手,神色淡然,对于杨国柱的劝慰浑不在意,显然是早有心理准备。

    同时顺便把大捷的战功分配说明清楚。

    “多谢卢督美意,多谢秦秀才,杨某不胜感激!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便立马赶赴宣府,调配物资,如何?”

    天下掉战功,听闻卢象升斩首千五,给他们每人却有四百多首级,杨国柱自然是大喜过望。

    没有丝毫推却,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感谢秦浩明。

    大明军功需要斩首截耳,并且由兵部文官检验后方才作数。

    虽说还是有杀良冒功存在,但无疑从制度上遏制了此种行为。

    至于说冒领鞑子首级军功,更是很少有人敢这样做,除非跟兵部文官串通。

    可要说战场立功杀敌,却哪有这般容易?

    大明对上鞑子基本败多胜少,谁都有些犯怵。

    “相望守护,理应如此,不必客气。杨总兵请速速来回,本督盼眼欲穿。”

    卢象升从军近二十载,自然深明其中的门道,所以提前把事情处理好。

    这不,效果立竿见影。

    “告辞!”

    时间紧迫,杨国柱没有其他废话,拜别两人匆匆离去。

    “此次大捷,浩明理应首功。

    但考虑到你未有官职在身,骤然间报上去,恐怕在滔天大功下,有些宵小会惹是生非。

    故老夫做了些手脚,言明三月前招募你为天雄军百户,如此就显得不会太突兀。

    此举虽说有些瑕疵,使老夫私德有亏,但为国举才,有功于社稷黎民,却也顾不得许多。

    况且以今时今日之国情,鞑虏肆虐,朝廷正需要你等勇敢善战之士。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卢欣荣、董长青、余佑汉,你们四人都是国之栋梁,老夫具有安排,望你们切莫辜负!”

    目送杨国柱离去,卢象升转过身来,对秦浩明侃侃而谈,仿若自己子侄一般,悉心教诲。

    “会不会多有不妥,好像……好像……”

    秦浩明目瞪口呆,坑坑吃吃不知道说些什么。

    天地良心,此次过来挽救卢象升,他从未有过升官发财的念头。

    纯粹是有感于卢象升的忠义勇武,想为汉人留下一面抗清的旗帜而已。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大明朝廷的腐朽是厌恶的。

    一个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利益阶层,剥削压榨百人之九十五的劳苦大众,并且在国难当中毫无作为,甚至推波助澜加速民众苦难。

    作为后世之人,你能说他不抵触吗?

    现在卢象升居然邀请他参加利益阶层,说实话,他没有准备好。

    潜意识当中,他的首个目标是驱逐鞑虏,之后看情况发展再做打算。

    甚至有可能,他并不介意推翻大明王朝。

    另外,他觉得自己未必忍受得了朝堂的勾心斗角和束缚,自己脾气不太好,这个他比谁都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