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119章

铁血铸新明-第119章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书六礼俱未完成,与礼不符,恐遭非议。”

    戚纲苦着脸,这小子是真不懂还是装傻充愣,如此浅显的礼仪都不知晓吗?

    不过随即一想,他幼年失怙,生活艰辛,许是真不懂。加之少年天性使然,在意良配容貌,故而失礼。

    “如此,明日小婿便请媒人上门说合,所有礼节皆按标准来办。”

    秦浩明微一沉吟,继而大大方方的说道。

    既然来到这个年代,那就融入进来。

    再说,秦浩明也喜欢中国的传统礼仪,那是华夏传承千年的的习俗文化之一。

    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结婚过程中的六个个礼法,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在大明,男女若没有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不具备法律效应。

    戚家乃将门之后,自然注重礼法,此乃应有之意。

    至于身在临浦的柳如是,今后同样如此,势必不能厚此薄彼,让她受分毫委屈。

    “如此甚好!择日老夫让婉儿烧一桌好菜,咱们爷俩好好喝上两杯。”

    戚纲听完眉开眼笑,亲切的拍着秦总督的肩膀中气十足的说道。

    他心中委实高兴不已,还好下手够快够准,替女儿找到如意金龟婿。

    更重要的是,大明有官位和爵位的官员在娶妻纳妾方面自有规定,而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

    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和现代一样,是一夫一妻制。

    秦浩明作为少年总督,身份自然不缺。

    可自家婉儿已经把正妻的位置预定,其他的戚纲也无所谓,毕竟妾氏在大明没有身份地位。

    老夫?爷俩?

    秦浩明实在不习惯才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戚纲自称什么老夫。

    奈何大明男子结婚早,现在都成人家女婿,纵使不适,也得忍着,谁叫人家是尊长呢?

    之后,秦浩明动作麻利,当天便委托赞画杨廷麟代为寻找专业媒人操办此事。

    位高权重的少年总督要定亲,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想借此机会巴结,连带着戚纲的身份在宣府镇都水涨船高。

    虽说定亲还不是正式的婚娶,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又怎么少得了,尤其是商人。

    “秦督,今日又收到几十封拜帖,官员、商人都有,几个消息灵通的还是外地赶来求见,您看?”

    临时被秦浩明拉来充当幕僚的阎应元,手里拿着一堆整理过的拜帖,按照身份高低自上而下。

    只是他的眼里有着浓浓的担忧,秦督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老规矩,东西收下,人等定亲宴席上统一接见。那五个家伙还没有吗?”

    秦浩明看都不看拜帖一眼,自顾书写着阎应元看不懂的古怪符号,心情惬意的说道。

    “许是还没得到消息,目前没有您说的那五家晋商。”

    阎应元有些疑惑,秦督跟晋商过节吗,为什么老盯着他们?

    “元亨小觑他们了,他们的消息比谁都灵通。胆子很肥啊,莫非生意不想做不成?”

    秦浩明站起来,伸伸懒腰,笑笑的对阎应元说道。

    手握刀柄的感觉真好,有的是方法对付他们。

    应该是朝廷这次对付三家晋商的举措吓坏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讨好自己也说不定?

    秦浩明自认为很随和的笑容,落在阎应元的眼里却显得有几分阴深,特别是说晋商胆子很肥的时候。

    难道这五家晋商也私通建奴不成?

    “秦督,王副总兵要不要见见,此次他的贺礼有八千银票,金条十根。”

    应该说王朴的贺礼相当贵重了,毕竟只是定亲而已,又不是真正的大婚。却是不知秦督真的大婚,那他又该送多少呢?

    阎应元家中贫寒,初入官场,实在没见过这么大的手笔,故而小心提议。

    “太少,先晾晾!

    王家世代将门,敛财有术,比之宣府、大同等地的大商贾也毫不逊色。区区几千浮财对他来讲,不过九牛一毛。”

    王朴重礼的来意秦浩明心知肚明,此次鞑虏寇边,他只有一战,且是大败。

    所以朝廷问责的时候,他由总兵降为副总兵。

    再者,宣府镇其他将领跟自己多有交情,而他因为卢象升逆境时脱离天雄军,跑到陈新甲大军中。

    此时,他心中肯定是忐忑不安,不知自己是否会给他小鞋穿,自己跟卢象升的关系,现在大明官场有几人不知?

    太少?

    阎应元有些晕眩,秦督的心到底有多大?

    所有商人,大小将校送的贺礼,他可是来者不拒,收得自己都心肝乱颤,有些害怕。

    这哪里是定亲,秦督分明是在赤裸裸的敛财啊!这样对他的官声不好,他的根基还是太浅,需要谨慎!

    无奈自己多次建言,他只是笑笑说道:“无妨,吾心甚慰,继续!”

    “秦督,不少了,已经有……”

    阎应元无意识的朝四周看看,压低声音颤悠悠的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元亨,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惜银两太少,远远不够啊!看来时日尚短,有些人尚为未得知消息。

    要不要通知到千户所和县衙呢?”

    秦浩明长叹一声,手抚腮帮,认真思索着。

    区区二十万两纹银,连塞牙缝都不够,可惜阎应元已经惴惴不安,还是世面见得不够啊。

    他如今贵为几省总督,募兵和卫所军加起来有三十几万人,手下把总、千户以上将官何止几千人?

    加上几省的文官等,三五万人绰绰有余。

    无需太多,平均一人几百上千两贺礼,则几十上百万两纹银轻轻松松。

    “秦督万万不可,如此一来,人尽皆知,动作太大,必让朝廷知晓。”

    阎应元见秦浩明认真思考其可行性,急忙大声劝阻。

    想不到秦督骤得高位,却如此贪慕钱财,连官场名声都不顾,恐非幸事。

    若不是有感于对自己信任和爱护,真想扭头离去。可纵使如此,他内心还是纠结不堪,一个只知敛财的将军似乎不值得追随?

    “无妨,本督目前尚无其它不暇声名,天子只会认为本督年少轻狂,想显贵人前。

    御史言官虽有弹劾之言,天子或者留中不发,或者呵斥两句而已。

    甚至,天子或许还有嘉赏也不定?”

    秦浩明丝毫没有注意到阎应元的神色变化,露出诡异的笑容,犹自琢磨着崇祯的反应。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跟朱重八老先生所在年代不同,现在已经贪腐成风,凭什么自己不能利用一把?

    “浩子,传令:让兄弟们动起来,至各地官府衙门、都司卫所,携带三斤喜糖恭贺本督下月初三定亲。

    欢迎守备、知府以上官员赏脸光临,其它把总、千户、县尊、典吏等心意到则可。

    注意,无需顾虑太多,给本督把动静搞得越大越好。”

    注意已定,秦浩明大声呼唤守候门外的亲兵将领浩子,以军令的形式颁发。

    “诺!”

    讲到兄弟们,浩子知道是指划拨到秦督手下,与他同生共死的两千人马和其中三百名亲卫,共计两千三百人。

    只是秦督太过了,区区三斤喜糖要卖多少银两?

    阎应元瞠目结舌,秦督行事张扬无所忌惮,不像他行军打仗走一步算三步的风格,难道其中有隐情?

    “元亨,这封信给杨廷麟大人,请他前往京城,把此信以密诏的形式转交天子。”

    不待他多想,秦浩明从案头抽出一份早就用火漆封好的信件,吩咐他道。

    “诺!”

    阎应元转身迅疾离去,目光中有些欣慰坚定。

    虽然不知道秦督如何考虑,但应该不是他想象那样,行事张扬无所忌惮,分明是早有谋划。

    目视兴冲冲离去的阎应元,秦浩明摇摇头。

    看来是要找几个专业的幕僚团队,帮助处理文书档案以及一些脏活累活等。

    阎应元久随蕺山先生学习道德文章,品行、思想端正,失之圆滑,却是不适合一些黑暗工作。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千年前老祖宗便说过,还是让他回到自己的岗位更和合适,无需强求。

    只是想找一些脸厚腹黑并且配合默契的幕僚、书办,却也需要时间寻觅且考教才是。

    秦浩明大张旗鼓庆贺自己的定亲仪式,随着天雄军将士赶赴其他县府、卫所闹得宣府、大同、保定、山东、河北辖区内沸沸扬扬。

    惊异者有之、欣喜若狂者有之、痛骂者有之,不一而是。然而这都和升斗小民无关,他们只要活下去即可。

    而这些杂音,秦浩明统统充耳不闻,带着阎应元和一个亲卫百户队,在宣府总兵杨国柱的带领下,巡视边关关隘。

    宣府镇地处京师西北,对保卫京城的安全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蓟州镇。

    边墙从成祖朱棣年间开始构造,修筑得十分坚固,有的地段排列几道城墙。

    镇下又分成东、西、南、上下北、中六路设防把守。东路的四海治,中路的葛峪,西路的张家口和西洋河等处,都是重要的隘口。

    当中又以上北路昭毅将军张松荣参将镇守的独石口最为重要,堪称咽喉要地。

    独石口位于河北赤城县北,是大明长城宣府镇上的一座重要关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

    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关因此而得名。

    这座耸立于关前的独石上,镌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

    独石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背靠蜘蛛山,所以有二龙戏珠之说,以朔方屏障驰名天下。

    永乐年间,成祖自动放弃大宁卫,把大宁所辖边地赏给兀良哈,从此北边失一重镇,辽东与宣府、大同的联络也因此阻绝。

    成祖又徙东胜左卫于永平,右卫于遵化,宣宗更因开平卫孤远难守,徙于独石,三卫尽失,边防的形势大为削弱。

    以前是边防第二线的宣府、大同也逐渐变为最前线的要塞,北方的国防线因此步步南移。

    不过成祖对边防还是相当重视的,自宣府以西,直至山西边缘,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

    凡通车马的隘口,设百户防守,只有樵夫牧民的隘口,也安置边兵十人戍守。

    闻之秦浩明的来意,张松荣亲自带领他们花一周的时间,把上北路关隘走了一遍,最后才又回到独石口。

    “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驻独石大阅将士,1430年移开平卫于此,始建关城,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

    独石路长城修筑完备于大明嘉靖年间,西起为今宣化、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处的大尖山,到独石口向东南下。

    沿黑河与白河的分水岭,经镇安堡、龙门所至后城的马道,沿着延庆、永宁、四海与八达岭段相接,全长四百六十余里。

    在大明两百多年间,这里战争频繁,边泰之日甚少。

    土木之变时独石口曾被瓦剌部攻破,关城遭到毁坏。

    之后虽有修复部分关墙,然而限于财力原因,始终没有完全连接成功,一直到此时。”

    张松荣如数家珍,把独石口防卫、地理情况一一介绍清楚。

    “张参将,你段如果修葺齐全,估计需要多少银两?耗费多少人力?工期多久?”

    秦浩明听完,直接问道。

    “请秦督见谅,末将委实没有考虑过,不知道具体数额及各种事项。”

    张松荣只是一个武将,这些工程数算的东西哪里知道,因此红着脸请罪。

    “元亨,你留此协助张将军把这里的防务设施整顿清楚,按照你的防御部署设计,把它搞成固若金汤如何?”

    秦浩明朝边上的阎应元问道。

    “谨遵秦督令!”

    “那二十万两纹银你尽管用,不够再告诉本督。”

    有阎应元来负责防守设计,秦浩明相当放心,故而在财物上甚是大方。

    “诺!”

    终到此时,阎应元方才隐约明白秦浩明大肆敛财的用处和意图。

    ps:一路随行,有你真好!

    感谢诸位书友的一直厚爱和支持,把每日的推荐票和月票都投给小生。随着剧情的缓缓铺开,需要大量的人物角色,现在向大家召集人物名字和角色扮演。

    本书中董长青、张云、余佑汉、卢欣荣俱是书友人物扮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