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梦呓黄土 >

第41章

梦呓黄土-第41章

小说: 梦呓黄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擩麦的人顺手扒拉过来往进一推就得。一个人在出口清理麦茬,一个人在风口归置麦粒,一个人把堆好的麦秸往前推到擩麦人跟前,再加一个人机动,带照看机器。这活老汉、婆姨也能顶上。
  第二天,德茂、德盛几个老汉上来了。老贾、老申也跟着过来。大家惊讶——一垛麦子没了!夏天垛麦时,都是这几个老汉领着垛的,哪个场有几垛麦子,老汉们一清二楚。耶儿后半晌抬上去的机器,就能打完一垛麦子!?
  老贾和老汉们抓起麦粒来看,一个个颗粒饱满,完整无缺。
  “迩个看,没有受震的样子。”老贾说。
  “还行,就不知内里怎样。”德茂说。
  “吃,没麻达。要是实在担心种子。就拿连枷打上一些。”老申说。
  德盛几个老汉点头。老贾看大家认可,于是就按耶天韩生根说的安排:拆垛、开机、打场……
  6。5。3 大难不死
  老汉们毕竟动作慢一些,赶不上机器的节奏。断得老汉们腰酸背疼,熬戳的不行。
  其实最煎熬的还是柳树青。他不但要跟老汉们在烟尘中一起打麦,还要照顾机器。担水、提油、擦拭、保养。夜晚收工,打下麦子怕人偷了、机器放场上怕人给弄坏了,麦场崾崄离官道不远,保不定有生人起歹心。总不能让老汉们看场吧,树青就自告奋勇留下。老汉们一走,树青开始保养机器,擦拭、膏油,清缸。
  给皮带上皮带油。天冷皮带油硬的抹不上去。树青就发动了机器,直接把柱状的皮带油膏压在滚动的皮带上。劲小了,油膏还是上不去。树青手上又加了一把力。突然,胳臂像是被谁拉了一把,整个身子飞了起来,甩了出去,又重重的摔下来,不省人事了……
  不知过了多久,听见有人在呼唤。是小芸。可是他不敢动弹,不是因为疼痛。而是从肩以上的身子都在崖外,下面是万丈深渊,天已黄昏,黑洞洞的深不见底。
  “拉我的腿!”树青嘶哑着嗓子喊。
  不知所措的赵熙芸赶紧拽住树青的双腿,卯足了劲往后拉了两三步。树青的上半身回到了场里,小芸赶紧抱起树青的前身,哭着问:“伤在哪儿了?”虽然浑身疼痛,但是胳臂能举,腿也能伸,没有伤筋动骨。但是满头满脸是土,露出不少擦伤的血痕。小芸心急,要背他下山,忘了男女有别,抱着他往起站。树青这时清醒了很多,小芸低头使劲撑他,短发罩住了树青的脸,那种从未享受过的异性的气味刺激得他突然不自在起来。强忍疼痛,站了起来:“没事、没事。”同时还甩了甩胳臂,顺势摆脱了小芸的搀扶。
  老汉们收工下山顺便告诉了灶房,叫给看场的柳树青送晚饭。赵熙芸自告奋勇上山送饭。见机器响着,柳树青却一动不动的趴在悬崖边上,吓坏了,不知所措的大声呼叫。
  树青是由于手被皮带卷进柴油机的轮毂给甩出去的,奇怪的是,手、胳臂一点事没有,令人后怕的却是,差一点点就被甩倒麦场外的天窖中去了。要怪还是怪这个麦场太小了,一个活人都能给甩到场地边上了。你想想,夹在三山四沟之间的崾崄之上能开出多大的一块场地呀。
  赵熙芸还在那里颤抖、哭泣,倒是柳树青反过来安慰她:“没事,你看,没事的。”又蹦、又甩手,还做了一个最熟悉的广播体操动作,毕竟还有疼痛,做得夸张滑稽了点。赵熙芸扑哧抿着嘴笑了一下,叫他赶紧停下。
  树青关了机器,用打过的麦秸升起一堆火。小芸把饭罐搁在火边热着,拿带来的热水瓶到了一杯水递给树青,又递过来一块黑面馍馍,坐在火边,抱着膝盖,看着噼啪作响的篝火,无话了。树青默默的吃着饭,看见火光中小芸盯着火的眼睫毛上还沾着泪珠,愣愣的停止了咀嚼。看得小芸泛起红晕,说:“你傻啦,不疼、也不饿,成神仙了。赶紧吃,别凉了。”把饭罐推过来。吃完,小芸收拾完碗筷,关怀的眼光又看了一眼树青。树青伸了伸胳臂:“没事。你回吧,下山小心点。”小芸说:“那你明天一定下山,让燕子给你看一下。”
  深秋之夜寒气逼人,篝火只能烤点前胸。树青在麦秸堆上挖了一个洞,脚朝里钻进去,露出头脸,带着满身酸疼和灰尘躺在那里看着星星: “天上星,亮晶晶,对着我,眨眼睛,想和我,谈谈心。开机器,要小心。没小芸,丢性命……”树青到了农村后,不知为什么,一看见星星,就有种异样的感觉,自言自语的在心里就念叨起那首儿歌,开头几句,还是那经典的歌词,后面就是他自己随心所欲的编排、吟咏了。今天他的心里不知怎么总是闪烁出火光中大眼睛睫毛上晶莹的泪花……
  不到一年,树青捡回两条命。知青们都说他福大、命大、造化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受苦人说他是狸猫转世,多舛多命,吃不尽的苦、用不完的命,有点象他们的先人贾中军,乱世军中,九死一生。还有数不清的苦难等着他。
  秋收一山一山的收过去,树青也带着机器一个场一个场的打下去。受苦人已经不再讨论用不用机器打场的问题了。想早点打完,交了公粮,吃到肚里才是真正的实惠。


第六节 种麦
  这边秋庄稼还没收完,那边麦子要赶在上冻前种完,还要打麦交粮。这样一个小山村,劳力实在转不开。村上忙的渐渐忘了那些知青的身份,更谈不上给他们“十一”放假了,知青们再也没有在这山村里享受闲情逸致的机会了,要和受苦人一样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
  世上三十六行,行行有手艺,农民种田,也把那些主要农活当做手艺、技术、吃饭的家什,生怕别人夺了饭碗。开始,一直不让知青去干所谓的技术农活,只让干一些掏地、锄地、背背子等既无技术又下苦力的活。知青好学,不甘于干那些简单的农活。邢飞赶驴、梁子拦羊,耿四年初就掌握了抓粪的技术,顶上一个整劳力在酒坛沟种过玉米。但他一心想捉牛耤(jie)地。
  6。5。1 耤地
  牛耤(jie)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陕北地多人少、广种薄收,主要靠牛来种地,俗话说:牛耤(jie)地“一步八镢头”——牛慢悠悠的走一步顶你人砍八下老镢头都赶不上。耤地确实要点技术:一手扶犁、一手扬鞭,犁要扶得正,牛要走的直,才不致留下圪塄、耤(jie)的歪斜。因此村上耤(jie)地的都是公认的农活把式匠,受人尊敬,工分又高。耿四不信邪,总是缠着韩生根或李宝京要捉牛。申有福倒是真想利用这帮知青劳力,今秋忙不过来,嘱咐生根和宝京培养几个知青捉牛。李宝京却一直看不起知青,也并不是对知青有什么偏见,就是骨子里的一股傲劲。在王坤山没来以前,他打遍全村无敌手;不光是打架,就是农活:耤(jie)、打、抓、扬样样精通。他看不上村里的任何人,更看不上这些知青:一帮弱不禁风的学生娃到农村来就是混饭吃的,能有什么能耐!耿四恒心,死缠烂打,就是想耤(jie)地,宝京被缠得没法,就把他手里的缰绳和鞭子往耿四怀里一擩:
  “毬了的,你能降住这牡(mǔ,陕北音jiān犍)牛,俄就让你耤(jie)!”
  宝京捉的是全村最壮的一条犍牛。这牛小时,劁匠活做的不利索,长成一副种公牛的架势。牛圈的吴有茂说:“日它的张劁匠,一升谷子也没把咱的牛不老劁定,瞧这生灵,脾性怎这大些?!”
  陕北的牛缰绳一般就缠在两只牛角上,下地回家都不牵,只在圈里喂的时候才拴上。宝京的犍牛却穿了鼻绳,下地、收工宝京总牵着鼻绳走,一不留神它就和别的犍牛顶缸了,年巳就把一头碎犍牛顶到崖(lái)下去了。再不,见了牝(pìn,陕北音:shēn牲)牛就上背,吓得牲牛满山跑。耤(jie)起地来,不用扬鞭,瞪起滚圆的双眼往前冲,鼻绳必须拉紧,不冲到崖下,也会累的半死。
  牛通人性,牛也欺生。耿四刚接过鞭子,犍牛就开始迈步前冲。宝京大叫:“拽紧缰绳!”耿四右手赶紧扶犁,拿鞭的左手就去拽缰绳,鞭子就晃了一下,犍牛似乎后背长眼,见耿四扬鞭,鼓足了力气快步前蹬。耿四赶紧大步赶上,感觉这牛实在太快,用上半身死死压住犁杖,犁铧深深的扎入土中,这牛也真有力气,毫不减速,奋力前冲,拉出一道深沟。耿四不顾一切的压住犁杖,想以此拽停犍牛,犍牛呼哧直喘快到崖边。后边宝京大叫:“扔掉鞭子,拽住缰绳!”
  耿四虽情急,却是个极灵性的后生,听到宝京的喊叫,扔掉鞭子,一手压犁杖,一手拽缰绳,迅速在胳臂上一圈圈卷起了绳头,动作迅速有力。缰绳的那头拴着牛鼻子上的铁棍扯动牛鼻,疼得犍牛转过头来,停下了脚步……
  耿四算是通过了考试,派他捉了一对牲牛。这对牲牛一老一小,老的生过四五胎牛犊再也不能生养了,“牛”老体衰;小的似那种近亲□□的退化品种,早已成年就是长不大,身架子还没驴大。这两头牲口让人不待见的还不是这些,按京城的土话:太“肉”——性子黏糊、动作缓慢,两头牛拉一架犁走一步就跟戏台上的官老爷要晃上三晃,似乎费老了劲了。一扬鞭,身子向前一缩,犁却没见加快,如果鞭子没到背上,下一步还是一步三晃。耿四捉上这样两头“肉”性牲牛,看着其他牛具疾走如飞,真是急火烧心。想换犍牛,就是不允。
  犍牛力大,效率高,自然捉牛的功劳就大,都让知青捉了,受苦人吃什么去呀!这两头牲牛放到别处早就淘汰了,也就是冷庙沟,地太多,能多用一天是一天。你知青不是想捉牛吗?慢慢熬吧。再慢也比人掏地强。牛也是受苦人,一辈子受苦的命。尤其这头老牲牛,劳苦功高,冷庙沟几头力大的犍牛都是它生养的,包括宝京捉的那头犍牛。老成这样了还要下地干活。
  冷庙沟的牛比别的地方都苦,因为地太多。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播,要种的地总是没完没了,天冷了还要踩场,一年歇不了几天。耤(jie)地都是有定量的,队(组)长看好了一块坡,用眼一量,上几俱牛。这块坡必须几天耤(jie)完。按照受苦人的规矩,牛耤(jie)地只能是大半天,也就是,一个早工加上一晌午。午饭后牛必须放回来(牛回人不回),要不牛就蹭不定了,熬戳的过劳死。但冷庙沟的牛不行。
  春上,东平峁上边的一个大地块,耤(jie)了三天,还剩尽西边的一个转弯刀把地,看着不大,棱棱角角,走不了几步就要掉头转弯,熬人更熬牛。除了耤(jie)地的还上了不少劳力用镢头掏那些边边角角,因此知青也跟着掏地。午饭送上来了,还有一溜地没耤(jie)完。这茬活是树生带队。他一个劲吆喝着他的那头弯角大犍牛转弯、掉头、插犁,不时的还指点地头没耤(jie)到的地方赶紧掏地,就是不提吃饭。知青们那时刚参加农活不久,饿的昏天黑地,怨气冲天,后来明白,那块地耤(jie)不完,第二天还得上来一次,剩那么一溜地,还不够倒腾犁杖的功夫呢。那溜地,看似不大,弯弯曲曲,极难耤(jie)。直耤(jie)到太阳开始西斜,树生一声收工,人们开始奔向自己的饭罐。可是被卸掉犁杖的牛们却站立在那里,只顾喘气,一步不动。平常,牛一卸犁,都是欢蹦的往坡下跑,有的还跑到坡边,啃食那些没有掏尽的青草。树生、宝仁都在那里拿着饭罐吆喝,催牛们下山,牛们还是不动,宝仁溜下去,抓住弯角大犍牛的后尾巴向下一拽,大犍牛翻身滚下了坡,幸好是那种大缓坡,翻了两个跟头,站起来,才缓缓的走下坡去,其他的牛们也慢慢跟了上去。看的知青们都惊呆了。那头树生捉的弯角大犍牛是全村最有力气的犍牛之一,甭说一个人去拽它,就是十几个壮实后生也拉它不动,宝财轻轻一拽居然把它拉了几个跟头,可见牛们累成了啥样。
  迩个,耿四捉的这两头牲牛,“肉”的实在熬死人。耿四累的不是手脚,累的是嗓门,一天下来光吆喝就喊的他口干舌燥。跟其他耤(jie)地把式学了十几种赶牛的吆喝声,最难的是一种在嘴里打出一连串的变声嘟噜,戛然而止,再突然地一声暴喝,紧伴着一个响鞭,一般的犍牛这一声吆喝能吓得它快步走好一阵。这对牲牛可奸猾了,吆喝一响,犁绳是绷紧了,也低头往前鼓劲,可是犁杖还是不紧不慢的在那里移动。鞭子抽到牛背上是不顶事的,老皮巴拉,似乎也不感疼痛。抽肚皮还怕些,似是有点疼,赶紧走几步。耿四恻隐,心痛老的体衰、心痛小的力弱,那柔软之处轻易不下鞭子。这种慢悠悠的功夫,韩生根等一干受苦人还是认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