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梦呓黄土 >

第36章

梦呓黄土-第36章

小说: 梦呓黄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一十三省的女娃子哟,数上咱们兰花花好。……”
  下南坡、昆德跟到了后面。到了沟底,路过白家,白家老婆、白增喜出来跟在了棺材后面。转过井台,同升家跟了过来。往沟里走,长贵家、混昌家、官生娘全家跟上。树生在硷畔上站了一下,也跟来了。上北坡,横着一家家路过,德茂、有茂、德盛、伍德、文隆、有福各家都相跟了上来。绕北坡脑畔一家一家过,李茂林一家子出来,宝财、宝仁站在硷畔上看;段德盛一家出来了,段和贵要下硷畔,被他大拽下了……
  顺茂不停地扔纸钱,顺祥不停的吼唱:
  “蛋蛋花吆背洼洼里开,
  苦命的人儿吆不回来。
  羊羔羔吃奶吆眼看着娘,
  亲哥哥不见妹子吆苦的慌。
  兰花花开花吆一面面坡,
  寻(xíng)不到妹子吆哭坏了哥。”
  吼的山摇地动,泣得肝肠寸断。
  来到李家硷畔底下,前几天还轰轰烈烈出殡的场面,现在冷冷清清,满地的碎纸钱。先是无人出来,顺祥不走,继续唱。有彩出来了,茂山婆姨出来了;广生婆出来了;广田寡妇跑下硷畔,趴在了棺材上痛哭。三个寡妇哭成一团,宝斗出来,走到队伍前面,平静严肃的拉着顺祥的手说:节哀顺变。像个首长。
  队伍掉头,下了北坡,从井台旁的大道上了麦场崾岘,队伍浩浩荡荡集结在麦场崾岘的场上。贾顺祥一家三口回过头来,给大家跪地磕头,顺祥哭天抹泪说:感谢大家照顾顺茂,感谢大家能来送葬。前面路窄,请大家回转,只有贾家三口,和抬棺之人把棺材送入墓窑。填满墓口,顺祥又嚎。哭得忽飘一阵薄雾,湿漉漉的,天落红霞、日出双晕,雪白的蓝翠屏上忽然冒出成片的碎兰,像一条蓝色的飘带在黄土高坡上舞动。
  贾顺祥就在连接兰翠屏面对篦子沟的那架小梁上挖了四孔窑,把兄弟两家从南坡祖居全都搬到了山上。成为冷庙沟村最高、最远的庄户。麦场崾岘东边的那道梁从此有了名,就叫贾家梁。贾顺祥搬上来有他千万条理由,陪伴茂兰是第一条,他觉得欠茂兰太多,要陪她一生。再有就是厌烦了世事纷争,四年的大狱生活磨灭了他爱恨情仇的任何欲望。他本不想再娶,他要保住顺茂这颗苗为贾家传宗接代。隐藏在心中最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狱中对自由的眷念、劳改时对土地和阳光的喜爱,这是没经过那种生活的人不能理解的。
  选在这里还有风水先生的一番道理。东山是北边过来的一条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传说,实际来这里镇山保水的不止一条龙,还有一条小龙从南边过来,兰翠屏是龙身,贾家墚是龙头,苗条玲珑的一个龙女,小龙女的龙头婉转依偎在东山大龙的龙头之下,形成亲眷之势,父女也好、夫妻也罢,总之是团圆美好之意。远看之下,真是形似,温馨之极。老贾听了,更是非要搬上山来住不可。
  新窑坐北朝南,高居岭上,前面就是深沟大壑,无遮无拦,一年四季阳光灿烂。极目远望,千山万壑,尽在眼底,收眼近观,蓝翠屏上的蓝飘带,篦子沟的峭壁千丈,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让人的心灵都净化了。
  “这块地方选得太美了”,知青柳树青和赵熙芸初来在贾家派饭时,坐在贾家的睑畔上,长久的望着远方的黄土高坡,千山万壑,赞叹得久久不愿离去。听了贾家的故事,俩人深深感动贾顺祥搬到山上来住的深情厚意。后来看过锅塌沟的柳树青豁然惊异,贾顺祥住在山上的那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自己有着一种异曲同工的感受。再再后来,篦子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树青才明白驻住在贾顺祥心中的痴心梦想。
  贾顺祥再不像入狱前的雄壮,头发已有些灰白,胡子拉碴、皱纹满脸。虽说还在而立之年,已显老态,人们开始叫他老贾。心痛茂兰,本不想再娶,顺茂婆姨生了个女子,又坐月子,又奶孩子,常年在兄弟媳妇家吃饭甚是不便。刚好上面下来一对母子,死了男人,逃荒要饭,无处安身,老贾遂将收了做了婆姨。女人虽在壮年,但灰眉土脸,直筒身腰,矮矬个子,带来一个十一二岁的憨儿。老贾万念俱灰,早已无了贾中军遗传的倜傥与豪爽,就是想成个家,有口热饭吃就行。
  这边老贾与世无争,过他的清贫日子,冷庙沟却一日不如一日。李宝斗不会种田,年轻气盛,颐指气使;曹文隆年老体衰,不愿受气;申有福势单力薄,惟命是从。这村里的地种的就一塌糊涂,不是误了时令,就是轮错地块。闹得年年饥荒、家家缺粮。李宝斗挂了个书记的名,不改云游结交的嗜好,老子死了,无人监管,更是一年到头倒有一半时间不在队里,结朋交友,混遍延河川。众人看不过眼,鼓捣老贾出来管事。老贾睁闭一只眼,死活不从。
  风起云涌,时事大变。李宝斗振臂一挥,延河川一片响应。拉杆起派,一群兄弟、拜识成了死党,遍布肤县乡镇,成了肤县农民造反派的头头。闹公社、砸县府、揪干部、批黑帮。成了气候,远近闻名。
  成名以后,李宝斗嫌“宝斗”这名太俗,命县中语文老师提字改名。提了几个,什么“卫东”、“□□”、“批修”,都不满意。说:你给我体现一个“有文化的高大形象”。老师心说,他是嫌自己身材矮小,形象不够;还不能简单的用“大”、“高”等字,显得没有文化。绞尽脑汁,找了一个文言“丕”字,留用“斗”字,既高大又有文化,还体现造反精神。叫“李丕斗”。一解释,大为高兴。嫌普通话“丕”字唸得太硬,陕北话就唸成“培”字。“斗(dóu)”原意为斗粮之器,改为“斗(dòu)争”之意。其实陕北话“斗(dóu)、斗(dòu)”并分不清。遂公布于众。
  到那年底,肤县成立县革命委员会,李丕斗就被结合进了领导班子。当上了县上干部,住进了县城。
  5。2。16重建班子
  冷庙沟大队支书的名头已经贬低了身份,不想再挂了。关键是他不想再回农村了,要断了后路,好永远当城里人。但是冷庙沟是他的根基,他不能放弃李姓家族在村里已经掌握的势力。李丕斗明白这几年冷庙沟被他搞得一年不如一年,怨气冲天,需要有人替他收拾这个烂摊子。他还记着他爹:“贾家……民心所向……不压龙头”的话。于是费尽心机,重新安排冷庙沟的领导班子。
  曹文隆,老的不中用了。这队长他让刘树生来当,树生脑子不灵性,从小没人疼爱,总在丕斗家混吃,算是茂山婆姨把他带大,与丕斗亲如兄弟,把丕斗崇拜的不行,最听他的话。
  申有福,表面惟命是从,很听话,这人脑子灵活,能经得住事。他跟曹贵田是一担挑——有福婆姨的妹子是曹贵田的婆姨,算是曹家帮着落户冷庙沟的外姓人。曹贵田打小就和丕斗是同学,同进退的铁哥们,比段和生可铁多了。这回给曹贵田安了个何家坪公社副主任。丕斗心说有这层关系还怕你申有福不听话,这次“改组”把申有福的会计换成个大队副书记,也好替那不灵性的兄弟刘树生把着点舵。
  申有福的会计换成副书记,那会计不能缺位。合作化以来,冷庙沟的会计一直算班子里的人。少了会计可不成。丕斗就让段和贵来当。老贾出事,德盛沾包,茂山把德盛的会计换成申有福。段家不服。迩个丕斗寻思,段家在村里势力也不小,还是要利用。段和生是他造反起家的铁杆拥趸,对他毕恭毕敬。把他兄弟塞进班子,不愁这个书生不听话。
  老贾那事发生以后,段和生很少回村,毕业后就在县郊小学当了个临时教师。娶茂兰已无望,城里女子根本看不上他,经丕斗他姑介绍了安塞的一个铁姑娘队长,娶过来。那婆姨甚蛮,段和生不愿带在身边,就在冷庙沟段家生着。运动中,段和生投了李丕斗,风起云涌,摇旗呐喊,革命成功,丕斗当了领导,段和生不再当小学老师,让丕斗给他谋了个县文化馆的临时负责人(也因文化馆已砸烂,无人管理)。从此,死心塌地。
  李丕斗之所以能成大事,以一介农夫,半年之内,进入县领导班子,与他过人的心思缜密分不开。他安排冷庙沟的领导班子是有深谋远虑的。他知道,他不当冷庙沟这个家后,也只有老贾能撑得起,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他搞不清中国的大事,摸不清运动的走向,冷庙沟的态势他还是把握得住的。如果这次调换大队领导班子,还是由李姓当权,不要说李家没有这样的能人,六姓族户早已厌烦李家主政越来越糟的光景,多数村民也通不过。他父亲当时耍的伎俩,他心里很清楚,但他不认为那是什么事情。这次运动中比那龌龊烂脏的事多了去了。推翻砸烂了那么多的东西,老辈们的那些规矩仇怨对他来说不削一顾。因此他对贾顺祥并无太多的成见,觉着那人就是一根筋,好糊弄。
  他先是让申有福去说,动员老贾出山。
  当初曹文隆把申有福弄到这个村的时候,贾顺祥就不待见:又瘦又长,眼神不好还戴副眼镜,有点文化吧,和村里人不冷不热的。如今成了干部,倒来做老贾的思想工作,他哪听得进去啊。有福倒有耐心,掰开来揉碎了给他讲出山的理由。老贾听出,有福对他是尊重的,希望他能出山一起扭转冷庙沟的光景,让冷庙沟的乡亲们吃饱肚子。但老贾琢磨不透有福是丕斗手里的一支枪呢,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说了一晚上,熬了不少灯油,老贾还是把有福打发走了。
  有福说不动老贾,这已在丕斗预料之中,并不懊丧,只是想让有福去吹个风,有个思想准备。还想叫树生再去说,教了半天,树生不但心笨,嘴也笨,得不出个要领。关键他解不下丕斗的心思。一个劲说:“他不当就算了呗,还是哥,你当家,我给你把门就是了。”丕斗怕树生去了适得其反,干脆自己亲自出马。
  丕斗闯荡江湖惯了,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场合没经过。去见贾顺祥,他一点都不怵,尽管他清楚他们李家、他爹对贾家做的那点龌龊事,但他觉得比起运动中那些血腥事件真是小巫见大巫,他一点都不觉得寒碜。关键是他说什么能打动老贾,这丕斗还是提前做足了功课的。
  丕斗没有晚上去熬贾家的灯油。他知道那遭婆姨烦,憨娃闹,老贾闲散早睡,舍不得熬灯拾翻,凭遭白眼。那天早晨赶早工,李丕斗提(dì)了两罐冉饭上了麦场崾岘。那天早工的活是从酒坛沟往牛圈背玉米杆,麦场崾岘是必经之地。一趟背玉米杆的人上来,丕斗把老贾叫住,往场上歇下,说:“俄城里带来的榨菜,比那苦菜甜莒强,来尝尝。”丕斗带饭来此,老贾并不觉得突然,知他有话,还有一罐冉饭,不吃白不吃,省去家里一顿粮食,何乐不为。圪蹴下,抱起罐子,大口喝起冉饭,捡起榨菜,大叫:“好吃食。”
  丕斗也捧起罐子来喝。受苦人只要在地里一起搭伙吃饭,相互赞叹着饭食,相互品尝着小菜,即使不说话,那嘶溜嘶溜的喝粥声都能使整个场面笼罩在一种祥和的气氛中,多少嫌隙、仇怨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就跟城里人喝酒。
  “酒坛沟今年的玉米怎样?”丕斗问。
  “地都冲垮了,没多少收成。”老贾回答。
  冷庙沟很早就引种玉米,一方面想改变吃食品种,另一方面也想提高粮食产量,因为玉米比谷子高产,这在川面上是实实在在的光景。但是冷庙沟在坡地上种的玉米又矮又小,产量总也上不去。贾顺祥就想找一块平地种玉米,那年扩种开荒,老贾就相中了酒坛沟。酒坛沟过去沟底梢林蔽日,砍掉梢林后,露出一条窄窄的几百米平地,虽不甚宽,平个展展的从沟掌一直延伸到前面的酒坛口,土地肥沃湿润,种上玉米,高大粗壮,那年就收了一个好收成。对渡过荒年起了关键的作用。老贾下了大狱后,为了便于耕种,茂山、文隆又把两边的坡地全部开垦,种上了谷子。这些年旱涝交加,洪水一年比一年厉害,常年耕种的酒坛沟被洪水撕裂得七零八落,沟底的平地布满了沟叉,两边的坡土滚满坡崖,原来的平地成了斜垮垮,沟底的肥壤冲去了一层又一层,能种玉米的好地越来越少,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老贾出狱后曾经跟丕斗提过,在酒坛口打一个坝,保土保肥。这是贾顺祥在服刑劳改时学来的。老贾服刑的劳改农场并未离开陕北,就在北边的深山沟里。一个黄河治理的研究机构与劳改农场合作开展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修梯田、种果树,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打坝修田,利用这些犯人劳力在山沟沟里修出一座座土坝。老贾亲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