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野蛮生长 >

第15章

野蛮生长-第15章

小说: 野蛮生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羊腿,外面是咖啡粉,当然是苦的。”
老三看着黑白双煞,心想这就是阿达要给冤大头和马赛市长上的菜?他大口灌下一杯冰水,为今晚的宾客默哀。

下午五点多,老三在度假村的工地上,迎接了一群从豪车里钻出来的人。
宾客有中年人、也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各种肤色国籍,统统都穿得正式得体。市长六十来岁,是个没什么架子的秃老头,从身形看是个吃货无疑。陪他一起来的是市长夫人以及那位外交部官员。
老三跟个旅游团导游似的,确认了名字身份,就把他们领进了森林里。
那位外交部官员叫梁纪文,听老三说要走进森林,惊道,“要穿过树林?里面会不会有野兽?”
老三笑了笑,用他说过的话回他,“新加坡哪里有不安全的地方,这国家连野猪都不随地吐痰啦。”
宾客面面相觑,对于这顿饭,他们早有了不同寻常的心理准备,现在要走进林里,倒还觉得蛮有趣的。
老三没耐心一个个解说,撂下“这是去往小屋最近的一条路”这句话,就率先走了进去。其他人只好跟上。
等走了一半,他们才知道,这哪里是安不安全的问题,森林底下都是湿滑的烂叶枯枝,泥泞不堪,女士们的高跟鞋尖插进土里,久久拔不出来;男士走两步,绊一绊,没多久衬衫都被汗打湿,黏糊糊地贴在后背上。他们一开始还到处自拍,后来连呼吸都觉得不顺畅——空气实在太潮湿了。
市长汗流浃背,见周围不是树,就是河,叹道:“哥们儿,我们还要走多远才到文明世界?”
老三:“我自己走的话,七八分钟。”
梁纪文有点急了:“前面连路都没有吧,你会不会走错了?”
市长突然答道:“没有错,前面有熏肉的味道!”
闻到食物的气息,市长年轻了30年,一马当先在前面走。这些宾客都是见过世面的,平时哪里会被一点食物香气勾得失态?可在密林里就不一样了,都想快点到一个安全、舒适和有充裕食物的地方,因此顾不得长裙和皮鞋,都加快了脚步。
快到鸡窝附近,市长突然停了下来。大家一起住脚,齐齐看向他。
梁纪文:“什么事?”
市长摸摸秃头,抬头看天。
老三瞬间醒悟,喊道:“跑!”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水滴已经从枝桠间掉了下来,从星星点点,到瓢泼大雨,不过是四五秒间。众人立即跟着老三跑了起来。
热带的骤雨毫无征兆,而且下得凶猛,众人跑到平台时,已经被淋得满头满脸。精心梳理的发型被淋得东一撮西一缕,鞋底满是泥和鸡屎,女士们的披肩流苏滴着水,个个都狼狈不堪。
老三当机立断,把球鞋和袜子脱了,放在平台台阶旁。在新加坡,进别人家脱鞋是很正常的事,当地人大都光着脚丫在屋里走动。宾客们见状,只好跟着脱鞋。
阿杰从厨房出来主持大局,见到这情景,很是惊讶,对老三说:“淋雨啦,他们为什么不开车进来呢?”
老三随口答道:“车都停度假村里了。”他这样安排,是因为知道阿达不喜欢一堆车子轰轰轰地开进家门口。别说阿达,他自己在林里住久了,稍微一点声响就会觉得烦扰;再说他哪里有什么服务别人的觉悟,向来都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现在也不过多考虑一下阿达的想法。
阿杰却经验丰富,他经营着一家二星餐厅,有很强的专业意识,立即让服务员准备毛巾和纸巾,又把原来要放在甜品环节的甘蔗酒温热好,让服务员端给宾客。
宾客们只好随遇而安,外面下那么大雨,谁愿意穿过森林回到汽车上?他们脱了外套和披肩,像是褪了一层壳,坐在木椅子上,他们感觉不是来消费的,倒像是深山迷了路,被人好心收留、姑且躲躲雨。
老三也完全没把自己当服务员,一屁股坐在市长边上,不客气地拿起酒杯喝了起来。他本来就是会吃爱玩的主儿,在这种场合里没什么不自在的,跟市长和其他人谈笑自若,宛如这里的主人。
来客们慢慢放松了下来——除了市长夫人。她比市长小二十来岁,一直都养尊处优,本来就不赞成来这种偏僻的地方吃饭,现在礼服干一块湿一块,浑身不舒坦。服务员要给她倒餐前酒,她寒着脸拒绝了。
梁纪文尴尬不安,没想到这里的环境那么严酷,只好不停地对市长夫人献殷勤。这梁纪文英语说得字正腔圆,法语却没那么流利,说了几句市长夫人就懒得搭理他了。
老三看得心烦,哄个人能有多难?阿达让他照顾市长这一行人,他逼不得已,唯有摆出了一张诚恳的笑脸,对市长夫人称赞了两句,随手拿了玻璃瓶里那串艳红的花,请市长别在夫人的衣襟上。老三瞎编道,这种花一年只开三到四次,因为艳得异常,村人传说,它是森林的灵气,每次雨季之后,生命力太盛,就会长出红花。而阿达也只有红花盛开的时候,才会做晚餐,因为这代表森林最生机勃勃的时候啊。
夫人得了红花,心情果然好了不少。并非她相信了什么自然的馈赠这种鬼话,相比于大自然,老三俊美的脸对她更有说服力。她乐于被好看的男人捧着哄着,因此眉眼都和善了起来。
阿杰见老三控制住了场面,就回到了厨房。他把见闻都告诉了阿达,好奇道:“老三来这里是做什么的?”他觉得老三对厨房不像有兴趣,也不是个能伺候人的,那他跟着阿达是为了什么呢?
阿达其实也不清楚老三要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给家里的连锁餐厅请个主厨,犯不着把自己搭进来吧,而且老三除了第一天,就很少提起外面的事,好像连他自己也忘了进林里的目的。他道:“我不知道,可能没事请做,在这里好玩吧。”
“玩?”阿杰不相信,“你说他在这里三个多月,应该玩到够了。”
“那么你说为什么?”
阿杰转身倚在不锈钢桌上,随口道,“他喜欢你啊。”
阿达手一抖,炸好的小螃蟹洒在了桌上。阿杰没想到阿达反应那么大,哈哈笑了起来,“他一定是很喜欢你啦,达哥,我也很喜欢你,你不要那么偏心,只收留他不收留我。”
阿达乐了,把小螃蟹舀起来喂他嘴里:“我哪里能请到你啊大厨,你工钱太高。这个有没有很辣?”

服务员把面包和前菜端了上来。看着第一样菜,没有人动刀叉——都不知道怎样下手。
第一样菜在视觉上蛮惊人的,黑色的瓷碟上堆着雪白的切片凉薯,上面零星地趴着几只炸小螃蟹。小螃蟹大约蚕豆般大小,炸得酥脆嫣红,摆盘极简而又原始生猛。
市长吞了口唾沫,鼓起勇气叉起了凉薯,和螃蟹一起送进嘴里。大家见市长吃了起来,也纷纷开动。
老三把凉薯一口吃了。这种类似水果的根茎植物爽脆冰凉,嚼咀时会释放出淡淡的甜汁,凉薯之间原来有一层甜虾酱和花生碎夹心,连着酥脆微辣的螃蟹一起吃,海物的咸鲜瞬间在嘴里炸裂开。清新的植物和浓烈的海味相交替,一口冰冷一口火热,在口腔里交战、相融,多汁又浓烈。
甜虾酱配着水果,在当地是挺普通的小吃;小螃蟹老三也吃过,每次渔民弄来一堆海鲜,常有小螃蟹夹在鱼虾和贝类之间,阿达通常一锅炒,简直就跟吃青菜附送虫子一样。两种廉价的食物搭配在一起,竟会产生那么刺激的味蕾冲击,老三瞬间忘掉了生羊脑给他的阴影。

作者的话:饭局会写三章。这部分真的超难写,阿达做的不是典型法餐或新加坡菜,会有些不太寻常的食材,并且会用当地的调料,估计很多人不熟悉,也很难想象味道,所以会尽量写得详细点,希望能看得有代入感啦。另外,这些菜不会写得太猎奇,还是有料理的逻辑的,脑洞会限制在当地文化和烹调的基本法里,不是黑暗料理哈。



作者有话要说:
饭局会写三章。这部分真的超难写,阿达做的不是典型法餐或新加坡菜,会有些不太寻常的食材,并且会用当地的调料,估计很多人不熟悉,也很难想象味道,所以会尽量写得详细点,希望能看得有代入感啦。另外,这些菜也不会写得太猎奇,还是有料理的逻辑的,脑洞会限制在当地文化和烹调的基本法里,不是黑暗料理哈。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明后天停更,周一继续,之后就是一周五更了。




第20章 野性
吃着第一道菜,本来相互不认识的宾客们,开始热烈地打开了话匣子。
在一般的高级餐厅里,通常前面几道菜都是开胃小吃,风格会比较轻松,循序渐进到主菜高潮,但曾可达的做法完全不同,第一道就投了个□□,把食客的味蕾都炸了起来。
其中一宾客是新加坡华人,他解释道,曾可达在做Sapphire的时候,刚开始也会用M9和牛、澳洲龙虾、伊比利亚黑猪肉、法国生蚝等等,后面几年就完全抛弃这些进口食材,大部分采用当地物产,而且都是平民廉价的食物、或者是野生植物,这些食材的鲜美度通常很难跟高级食材媲美,因此他的调味搭配也更凶猛。他给外国人打了个比喻:“就像中国的剑客,扔掉了尖利的兵器,拿起了朴素的钝剑,那自身的力道势必要更猛烈些。”
梁纪文作为□□的官员,立即打蛇随棍上:“所以曾可达的料理最能代表本地特色,大量使用我们水土产出的动植物,加上鲜明的调味,南洋的饮□□髓都在这里了。”
市长很同意,用口音浓重的英语说,“嗯,很独特的热带风味。虽然形式上是高级法餐的做法,层次丰富,但灵魂完全是这里的。这是面包吗,啊我的老友,我完全不认得你了。”市长拿起了刚上来的面包,撕了开来,一阵豆香随着热气升腾而起。
这是老三吃过的那种豆浆做的面包,但糙了好几倍,前者光滑细腻,现在做的更像林里的石头。面包体用小麦粉和糙米粥做成的,加入了鹰嘴豆磨成的豆浆,空口吃的时候有谷物原始的香气,气孔粗大耐嚼。搭配面包的是marmite butter和腌渍木瓜皮做的糖。marmite是英联邦国家特有的一种酵母酱,味道极咸如酱油,和黄油调和成滑润的酱,像是吃着奶油质地的腐乳;木瓜皮做的糖粒软韧有水果香气,几样东西搭配起来,味觉体验独特而丰富。
老三见市长夫人一口不吃,问道,食物不合您口味?夫人眉头微蹙,说这些螃蟹看起来像有毒的蜘蛛,实在倒胃口。还好她说的是法语,大部分人都没听懂,而听得懂的人都觉得尴尬。老三扫了眼席上的情况,确实有人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却很迟疑,心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阿达的风格啊。而且他还有一个担忧:开场就如此激进,怎么把人的兴奋感维持到最后?
所幸接下来的那道菜看起来温和多了。黄瓜和绿番茄做成的冷汤,犹如一碧绿池塘,上面放着一块鱼肉。那是常见的马友鱼,东南沿海一带的人常常腌做咸鱼,但这一块是新鲜的,去了鱼皮蒸熟,放冰箱里冷冻过,吃的时候口感细腻紧致,鱼肉鲜美。上面铺着的一层脆片,也是常见的法餐做法。但仔细一看,脆片并非蔬菜、坚果或者什么食材酱汁,而是连着鱼鳞的鱼皮。鱼鳞抹上椰子油,在炭上慢火烤得酥脆,片片竖立。旁边有一小盅鱼肝、野生无花果和净化过的海水做成的浓酱汁。
夫人见到鱼鳞,立刻放下刀叉,她的饭桌上通常连鱼骨和鱼皮都看不见的,何况是张牙舞爪的鱼鳞?老三懒得劝她,自己吃了起来。蔬果汤清爽,酸度很有穿透力,中和了之前螃蟹和面包的浓烈味道。鱼肉滋味干净,有很纯粹的鲜味,鱼鳞给这道细腻清新的菜增加了跳脱的口感,让它不那么温和单调。这道菜几乎没有调味,只是在鱼肉上抹了点盐。鱼肝浓酱颜色深红,味道却不重,和鱼肉搭配着吃,微咸微苦,然后无花果的甜味才会浮现出来。
大家对这道菜的接受度明显高了很多。有见识的食客都知道这道菜难度很大,整道菜只用了一点盐,调味纯粹靠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像黑白画,没有了颜色润饰,线条本身就会成为焦点。这菜的“线条”就是它的温度和口感,两者都控制得很精准,味道搭配的平衡也很出色,显现了厨师本身的功底。
一挪威来的女食评家说,她是第一次尝试曾可达的手艺,听说曾可达是厨师里的自然主义者,会尽量让客人把食材从头到尾一起吃掉,避免浪费。
另一印度本地土豪笑道,是啊,我来之前以为会上一整个猪头什么的,现在看来主厨还是太温柔了。
新加坡华人又科普道:“曾可达是全食方面的专家,一直奉行把扔掉的头、尾、骨、内脏、果皮果核和根部等放进料理里。这在世界饮食潮流里不算首创,南美和北欧很多厨师都在这么做,减少食物浪费,毕竟是趋势嘛。”
女食评家:“不只是高级餐饮,这种饮食观念在中产之间也开始流行了。瑞士的Homeland主打有机和全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