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天的时候,可以早点吃到青菜。
“可以杀虫子!”于侯爷道:“必须种植一茬大蒜,等到了初秋的时候收获,然后再扣上大棚,种别的东西!”
大蒜是个霸道的东西,对细菌和一些虫子的卵来说,是个毒药!
尽管倒春寒可以冻死一些虫卵,但是能多一层保险也好让人安心,尤其是他们这些年,一直都在种植大棚,常年温热,虫卵恐怕不少。
大蒜是个好东西,天然的杀菌毒虫植物,只要种植一茬大蒜,就不怕很多种病虫害。
这还是以前跟着导师下乡去,地方上太穷了,且导师也不想让农民们过度依赖农药,便给了这么一个办法。
你还别说,真的很好使!
有这个办法,他必须要用啊!
“好吧,听您的!”大家都习惯了听于良吉的话,既然于侯爷说了要种大蒜,那就种吧。
反正到时候也是吃,种了就种了,大家平日里也没少吃蒜。
回头大家就开始扒了蒜瓣开始给大棚里种大蒜,这一茬春蒜一百来天就能收获,而后再种植别的,种点成长时间久一点的,到时候上了冻,大棚里就该有收获了。
大家照旧办理,让种啥种啥,很快,大家都种植上了大蒜。
三月的时候,冰雪彻底融化了,北方真正迎来了大地回春。
就连侯府也开始预备春耕了,那一百亩荒地,还等着于良吉去开垦,三铧犁家里准备了十个。
还有各种耧车,于良吉今年打算种谷子,去年种植的是土豆,他到留种了。
今年就不能种植土豆了,只能大面积种植谷子,他还挺喜欢吃小米子的,无论是熬粥,还是做饭,还是做糕点。
三月末,四月初,燕子飞了回来,大家开始买种子,而于良吉,则是带着小学堂里的十六个孩子,去了县城。
“这里就是贡院,考试用的,你们其中有十个人是考武举,六个人是考文举,大家不要拘谨。”于良吉带着他们在县城里溜达。
因为要考科举,于良吉早早地带着他们到了县城,住进了县城的宅子:“在这里就跟在家里一样,大家不必客气。”
陈弘毅一家子接待了这伙孩子们,最开始考的是童生试,于良吉放心的送孩子们进了考场。
童生试一年考两场,一季在春,一季在秋。
于良吉对孩子们有信心,让他们在春季考,因为考完童生试,紧接着就是县试,考过了,他们就是秀才了。
第一批的时候,是秋天的时候考的童生,第二年才考的县试。
因为那个时候,于良吉没有把握能让孩子们一口气都考过秀才。
第329章 学堂出彩
但是这次他有把握,童生试,果然全部通过了!
“好好好,考过了就好,下一次也一定能考得过!”于良吉看着十六个新鲜出炉的童生,眼睛笑眯眯。
他们提前半个月到了县城,一直住在县城,慢慢的都习惯了,也不紧张了,但山长送他们进考场的时候,他们就决定,不能要山长失望。
大家都是拼了命的考试,虽然能考过,但是名次很重要!
等放榜的时候,十八里铺的学生们,占据了文武榜榜首。
于良吉这个高兴啊,就别提了!
“好了好了,大家都回去睡吧!”石宏大将人都遣散,让兴奋过头的于良吉也消停些:“你也赶紧去睡觉!”
这一高兴,都高兴了一天了!
第二天,于良记可是消停了,去了县城种子站,挑了很多谷种出来。
“家里不是有谷种吗?”石宏大不知道于良吉问什么家里有谷种,还要来这里挑。
“家里的谷种,跟这边的混种,这样就会高产了。”于良吉挑的很仔细,都是上好的谷种,但是比家里的,小了一圈。
很微弱的对比,但是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对比,他的谷种都是自己家存着的,跟外头的,不太一样。
石宏大不太懂这些,他怎么折腾怎么来吧。
挑完谷种不久,便是县试。
送孩子进了考场,于良吉没有离开,就在附近找了家茶楼坐着,看着外头稀稀拉拉的人,于良吉觉得穿越前辈也干了点好事。
他把科举精简了好几步!
以前科举要经过乡试、县试和府试,才能成为秀才,现在只要经历过乡试,也就是童生试,再在考过县试就是秀才了,过了府试就是举人,等会试之后就是进士了,殿试之后便是贡士。
不得不说,连考试的贡院都修理的很是合理,没前朝那么环境恶劣。
考试也正规了很多,光是这一手,就让很多文人和武者拍手称快,且只要有功名,就给补贴!
据说当年这一招使出来,顿时,天下太平了!
过了一会儿,石宏大也过来跟他汇合。
“孩子们都送进去了?”于良吉赶紧问他。
“送进了门我才回来的!”石宏大坐了下来。
于良吉赶紧给倒了一杯茶:“凉热都能入口了,看你,嘴都爆皮了。”
这是得渴成什么样啊!
石宏大端起茶杯就干了,这一路走的,其实他早就渴了,但是没找地方喝水,直接奔茶楼就来了。
简直有心机!
“你放心吧,我看过了,能打得过他们的,很少。”石宏大时说话很给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打群架呢。
“瞎说什么呢!”于良吉差点翻白眼,他教出来的是武秀才,不是混小子。
“瞎说啥啊?我真的看过了,那些人完全不是咱们家孩子们的对手!”石宏大说的斩钉截铁。
于良记羞愤欲死,因为全茶楼的人都被石宏大的大嗓门给惊呆了,听完内容之后表情更是精彩!
因为这些人里头不乏众考生的家长、先生、亲人和朋友。
考完之后,还有三天放榜,于良吉就带着他们住了一夜,第二天便启程回了十八里铺。
肯定会有人考中,那时候报喜的官差会过来通知,能不能考中,等到时候看报喜的人怎么说就知道了。
又不是没见过报喜的官差。
到家之后,大家都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一点都不问孩子们的成绩怎么样,这让两位老先生啧啧称赞其了一下。
甚至还看到考生们回家之后,该喂猪喂猪,该下田耕地下田耕地,啥福利待遇都没有!
更没将孩子们供起来的意思!
侯府也没什么动静,于良吉整天在家弄他的谷种,然后亲自扶犁,开垦了他那一百亩试验田。
试验田既然是给于良吉做实验用的,他就直接将试验田划为一个方块一个方块,每个方块上都竖着个板子。
上头是他自己写的简笔字,这个世界上,恐怕就他一个人认识这种字了。
别人是看不懂的。
不过也没人说什么,反正这试验田,只有于侯爷自己折腾,石宏大最多帮他开个荒,平整一下土地。
因为是新开荒的,连肥都不用施,直接躺平,整理,然后起垄,成型。
就在于良吉在荒地上开垦的时候,报喜的人,也到了十八里铺。
十六个孩子,都中了秀才!
老村长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之后,直接坐在村子大门口嚎啕大哭,很多人都跟着掉眼泪,从此之后,他们十八里铺后继有人了。
哭过嚎过之后,就剩下狂喜,给报喜人包了厚厚的红包,本来紧张的春耕,愣是挤出一天时间,摆了酒席。
全村人都喝得酊酩大醉,十八里铺如今有二十四个秀才了!
全村才多少孩子?
这个数目拿出去,整个东北府都拔尖儿!
十八里铺这次又轰动了,张家村村长联合了几个村的村长,前来恭喜老村长,而县令大人,则将人召集到了县衙,商量一下他们这个公立学堂,还有必要留在张家村么?
张迪当时的脸色,看的老村长都心有戚戚。
“小学堂已经很久没有山长,而且很久没有考中的学生了,为了下一代着想,本官这个当地的父母官,不能不出声了。”宇文县令看着张迪:“你当初说要本官给你们一个机会,结果呢?”
当初说给机会,给时间,他给了,结果呢?
啥都没有!
连个考中童生试的都没有,还要他给机会?
再给机会这茬孩子都长大了,全都耽误了!
宇文县令生气的是,张家村的不作为,有那时间,都放到了挣钱上,跟人家搞什么菜棚子,结果呢?
失败的不说一败涂地也差不多了!
“我看,这小学堂也该换个地方了。”李家村的村长第一个出声支持县令大人此举。
他的眼神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没离开过余老村长。
谁不知道十八里铺的学堂是最好的学堂?可大家也知道,那学堂是谁的。
当时不知道轻重,得罪了侯爷,现在知道了,人家高高在上,他们这样的,连侯府后门都进不去。
再说侯府也没后门儿啊!
“嗯,换个地方好,换个地方指不定孩子们都能出息了。”最远的马家村的村长也附和。
尽管自己的独子跟石家那二丫头有牵扯,可那二丫头都远嫁了,他儿子也在去年娶了亲,虽然夫妻俩看着相敬如宾,有点生疏,可日子久了,他就知道啥样的闺女才适合当妻子。
现在操心的就是这学堂的问题,再这么折腾下去,这学堂可真的没法让孩子们上了。
还是十八里铺好,起码在那里上学,不管远近亲疏,都能跟侯府走得近一些。
“换个地方肯定能出息!”石家庄的村长说话很直接,一点不如前两个村长说的那么委婉。
过年的时候,老婆子听他的话,提前托人给远嫁了的石桂娘送了年礼,对方亦回了厚重一倍的年礼给他们家。
跟石宏大的关系,他算是维持得不错,尽管石宏大那边一点表示都没有,但是没有表示就是默许了。
所以说话的时候,他的底气很足。
其他几个村的村长也都同意换个地方,实在是张家村让他们觉得太不妥了。
张迪一个人脸色变来变去,张家村一直是几个村子里的领头羊,突然现在让人从老大的位置上撵了下来。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不好受。
尤其是对方还是个他们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存在。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换个地方吧!”宇文县令老神在在:“余老村长有什么意见?”
“你们也都知道,我们十八里铺的学堂现在光是秀才就有二十四个,等上了秋,前头那八个孩子,还得去府城考举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老村长瑟瑟的抖落了一个接一个喜讯:“还有两位进士来我们这儿,是侯爷的同窗。”
这些村长的眼睛,一个比一个亮。
其实早在来之前,于良吉就找过老村长了。
当时俩人就商量了,十六个秀才的事儿时瞒不住的,也没打算瞒着,这是喜事。
但是随之而来的肯定是有人看着眼红了。
“都是孩子们,没必要耽误他们的行程,让人都过来吧,正好,我那老宅给先生和住宿生住,前头全都扩成学堂,肯定够用了!”于良吉早就有这个打算,这次正好趁着这个风头,将事情落实。
要是没有于良吉这句话,老村长也不能这么大包大揽,因为他们就是这么打算的,明知道十八里铺有好的教育资源,他们都眼馋很久了。
“那成!”老村长点头。
于是,就有了现在,老村长在他们面前得瑟的机会:“过了五月节,就让孩子们都来吧,住宿有地方,走读也可以。”
“侯爷……是个什么意思?”这么容易?大家不太敢相信。
尤其是这学堂,本来是私立的,突然转化为公立的了,谁不寻思一下啊?
“侯爷说了,要是孩子出息,先生严厉,不断有人能考取功名,那就是公立学堂,要是有人敢拉帮结派,怂恿孩子们争勇斗狠,不好好学文习武,这学堂就是私立的,直接撵回去不解释。一家孩子这样点撵一家人,一村孩子都这样,就撵一个村的!”老村长先把狠话说在前头:“谁家要是怕孩子挨打吃苦,可以不来上学,来上学的,就归学堂管了,每年都要考试,考不过去的要留堂,三次都垫底,只能退学。”
这一天就比张家村的要严格多了,且说的也是为了孩子们好。
“我们学堂不实行浪费,吃东西都吃干净,有统一的学服,住宿也不收钱,有一个书房给孩子们看书,也有游乐的地方,不放心的可以过来看看。”老村长扒拉了一下自己眼前的果盘,拿了个草莓,嘿,是他们十八里铺的草莓啊。
“那是要交点什么费用么?”普通的学堂,人家教的就是“三百千”,县里的学堂是公立的钱,且收的是童生和秀才,而府城里的学堂,收的就是举人了。
以此类推,等京里的太学、大学等地方,收的就是那些举人们。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