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生生 >

第52章

生生-第52章

小说: 生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瞿哥,你也羡慕这歌里唱的那种的小日子吧。”
  “嗯,羡慕。”
  “诶诶,难得见你也这么诚实啊。”
  难得照着机会损这位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大佬,梁生这家伙也笑了。
  “梁生,你是不是觉得我这辈子就是生下来这么顺风顺水的?你知不知道,我这条腿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到底怎么得到人生第一桶金的?”
  “……不,不知道。”
  突然被这么反问了,梁生也愣了。
  “其实,我一生下来就是个弃婴。”
  “……”
  “梁生,你见过那些被父母遗弃在路边而死去的弃婴吗?七几年那时候,全国各种菜市场,收费站门口总会有时不时出现那么一个水果筐,筐上盖着碎花布,但这种筐子没人敢随便捡,因为里边装着一般就是一个刚出生没多久就被抛弃掉的孩子。”
  “……”
  “新生的孩子被随便丢弃,大多一夜过去就会死去,而我出生不到二十天,就因为先天性残疾被我的父母丢在了这样一个筐子里扔了。”
  “……”
  这个故事对梁生的思维冲击性可太大了。
  他曾经一千次,一万次去想象过瞿朝过往的故事,但从未想到如他这样的人,会是一个弃婴,还最终靠着自己走向了一条大多数都难以想象的道路。
  所以憋了半天,自小也是苦日子泡大的梁生也不敢说些什么别的来刺激别人的伤心事,而是难得有一丝感同身受问了身边的瞿朝一句道,
  “那你还想过……去原来的地方找你的家人吗?”
  “……不了,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有些事经过那么多年,现在也没必要去打扰了,他们应该也早忘了有过这样一个残缺的孩子了。”
  “……”
  “我快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两年,江清泉一直在帮我来回跑,我在那边修了路,还资助了些家里上不起学的学生,但从来没回去过,我有想过生我的那个女人会是什么样子,应该很美吧,嗯,也许就像电视里的邓丽君一样。”
  “生死无常,所以,咱们大家都得好好活着。”
  拄着拐杖的瞿朝这么淡淡地回答着,也似是有所感慨的默默看了眼巷子外吵吵闹闹的电视机。
  再过一会儿,小江秘书就会来接他了。
  今天来梁生家做客的行程对于一年到头都在忙生意的他来说格外少见。
  从前在梁生的印象里,他这么一个大忙人似乎从不需要休息,除了投资和那些忙不完事业基本也没有什么家庭观念和人情味。
  可此刻,眼看瞿大佬,再次和人聊起自己少年时的往事,意外地有几分少年人的单纯。
  “我该走了,明天上午的飞机去北京,有事电话再聊吧。”
  “嗯,出去当心点,晚上巷子里黑,要不?我让小江秘书把车开进来?”
  “不用了,我自己出去,开进巷子里喇叭太吵了,而且,以前就靠着这把拐杖,我一个人也过了那么多年了。”
  “……”
  “你的家,你的家人还有你曾经站在我面前坚持着说一定要好好守着的弟弟我都见到了,我承认,他们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比有些财富看上去更吸引人,所以,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吧,梁生。”
  说着,轻轻摇摇手拒绝他的瞿朝喝完最后一口啤酒就这么走了,江清泉和司机在巷子外头按了喇叭,来接他。
  目送着他离开的梁生坐在台阶原地,看着两个空啤酒罐一个人走神。
  背后是家家户户的爆竹声,电视机声,吃晚饭声。
  他想起了瞿朝刚刚的背影和两人之间的那番话,他忽然觉得那个和他差不了几岁,却和他的人生阅历完全不同的人可真是孤独啊。
  这么想着,心情复杂地抬起头,又攥了攥自己裤兜的梁生看到了巷子口卖面窝和豆腐花的张老太。
  张老太这么多年了也还在继续摆摊卖豆腐花。
  从2002年到2004年,关于梁生身边的一切好像变了好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变,这么想着,梁生也笑呵呵地走上去招呼了老人家一句。
  “张姨,这是回家吃饭了啊?”
  “是啊,哈哈,是大生,对,今天最后一锅了,卖完回家家里人还在家等吃饭呢……”
  “行,那都给我吧,小声爱吃,您也好早点回家……”
  “哎哟,好嘞好嘞,当心烫啊孩子,回家和小声一块吃……”
  而再等这位不靠谱的大哥拎着豆腐花和面窝回来,又冲小楼上喊了一句后,就得到了他家小少年的这么一句话。
  “我们家宝贝下学期明年就是高一生!看书累不累?吃自家亲哥的爱心炸面窝和豆腐脑吗!”
  “不吃,我要看书复习,明天还要去薛老师那儿参加训练。”
  屋子里,十六岁的梁声的声音明显开始变声了,沙哑成熟稍微有点粗的青少年嗓音从小书房里传了出来。
  楼下的梁生听到小孩一本正经回答后笑了,接着才摇摇头回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屋里去了。
  真好啊,2004啊,就要过去了。
  2005终于要来啦!
  ……
  【2006年4月3日晴】
  我叫梁声,今年17岁。
  明天是我第一次代表我的母校参加全国金牌联赛,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我的老师,我的家人和我自己都曾经想象过我亲自站上这个赛场的那一刻。
  而明天早上,他们所有人都将站在台下看着我走上那里。
  我曾经没有任何自信,因为家庭,父母的关系,我一度认为我会走上一条歧路,但很幸运,我在12岁那年,遇见了一个人,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热爱数学,热爱科学。
  是数学点燃了我少年时关于梦想,学业全部的热爱,让我从一个自卑怯弱的孩子走到了这一步。
  而现在,希望我能够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去实现他,不仅仅是为了我在乎的人,也是为了我的家人,为了我自己。
  ……
  【2007年10月27日阴】
  我叫梁声,今年18岁。
  今天是我第三次作为G省的数学金牌联赛冠军得主来参加清华大学筹办的冬令营。
  这一个冬天,我可能不会回家过年。
  冬令营里的训练很紧张,我有时候也会担心我目前的状态能不能走上全国更好的竞赛舞台,会不会辜负彭老师,薛教练他们对我的期待。
  而且我有点想家,想我哥,想家里的亲人,也想林侗林奶奶他们,但今晚和我哥打过电话后,我又突然坚定了很多。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活着,是停下,亦或是奔跑,我应该好好想想清楚。
  ……
  【2008年5月28日晴】
  我叫梁声,今年19岁。
  今年中国北京即将举办世界级别的奥运会赛事,而有幸,我也将在这一年完成我生命最重要的时刻。
  高考。
  可就在16天前,在中国的一块众所周知的土壤——汶川,却发生了特大级别的地震。
  我没想到,作为一个普通人会直面这一场灾难,我也从新闻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受灾地区的同龄人遭受着何等的苦难。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我和我哥身上的那件事,那时候,我们也是如此地害怕死亡,希望生机能降临到我们身上。
  而大概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我哥他也在这个节骨眼放下了一切去往了汶川参与了为期多日的救援。
  他从来是个好人,即便我快高考了,他又一次‘很不靠谱’没有在我身边,但我知道,我一直在,他也一直在。
  我们都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着。
  这一篇篇来自于少年人地的日记就这样记录下漫长的人生,记录下流转的光阴,无人知道,时间究竟过去多久。
  直至——
  那一个炎热聒噪的夏天,林爸爸,还有彭老师一起在家中紧张地陪着孩子们在家里电话里前熬夜等着放榜,回忆三个月前的种种,直到教育局统一电话铃一声响,所有人呼吸屏住。
  再紧接着,就听到深夜通宵亮着等捷报的小院子里传来一声兴奋激动的高呼。
  “什,什么,两个分数线都上了……考到首都去了,声声还成功保送了,清,清什么……我的天啊!大伙都听见没!咱们老街道出了两个状元郎啊!两个活生生的状元郎!”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死篇end
  作者有话要说:
  ………………………
  在此之前,我写故事总喜欢用死亡来衬托生死这个命题
  但其实,死亡和新生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我自己的年纪增长,我其实渐渐也开始明白,有时候关于生死这个命题,不妨用生来更多多展现一下,这也会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有时候在显得更有希望,更有力量。
  毕竟,活着是多最美好的事。
  两章一起发了,下一章,最后一个单元开始,我们的声声也要长大啦!
  爱


第44章 一
  时间:2012年
  地点:首都,清华园
  六七月的夜,人声嘈杂也喧闹。
  立着铁栅栏的绿化带前停着两三排电瓶自行车,紫荆路的标志性路牌旁,偶有兜里彩铃声作响的校友踩着单车下自习课。
  不远处,紫7公寓楼内,十几个五颜六色的暖水瓶子排在楼道口。
  一眼望去,男生的鞋子,袜子,被拧干水就一排晾在拉着格子窗帘布的半拉公寓窗户上。
  而赶上这栋汇聚着大批08级理工男的公寓楼里时不时有穿着高校学生下来打水的工夫,这个点也就成了本科部这边人流量最大的时候。
  “……哟!师兄!可日子没见,这两天给自家老板交完作业,怎么没见你上咱们宿舍玩啊!”
  这咋咋呼呼的招呼声是从一楼清泉洗衣房门口传来的。
  彼时,瘦巴巴的脖子上挂着只取水脸盆,踩着大拖鞋下来的鸡窝头眼镜男孩正勾肩搭背地和自家电工系的师兄嬉皮笑脸地说话。
  他俩这身后,走廊上时不时举着水瓶狂奔的裤衩小伙,或是戴着眼镜抱着工具书下来的斯文青年经过,这么看过去,还挺有这当代五道口男子技校的生活气息的。
  这里是清华大学——07,08级本科宿舍楼。
  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它的前身是1938年创立的西南联合大学,自枪炮纷飞的战争时期就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工程师,学者,教育家,革命进步家,也孕育了中国早期最优秀的一批人才。
  在国人心中,累积百年名校底蕴的清华大学就是当前中国应试教育下筛选出来的,成绩最优异顶尖的学生人才方能汇聚的神圣求知之地。
  无数人将它作为高考的目标,人生的顶峰,这也使得这所顶尖高校内的学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令人好奇和向往起来。
  可显然,相比起在过去知识分子般成日在学堂上吸取知识感受灵魂的洗涤,眼前这帮新时代的高校才子们与课余生活中的调剂和放松也十分丰富多彩。
  虽然学是照上,科研是照搞,一个个也都是从各省凭成绩和本事考上来的,但论这精神文明就明显与现代化科技,网络接轨更多了。
  毕竟自打上世纪初,‘水木清华’bbs论坛的兴起就已经是清华学子们与互联网的第一次接轨了。
  现如今往中关村那边的大楼里走一圈,零零总总咱们中国最先有意识走出小世界奔向大世界的基本也都是这帮‘清华人’了。
  而要论起眼前这造型颇有‘新潮’‘现代化’才子,则正是这清华园紫7电子工程本科大三的‘小聪明’贾思凯同学本人了。
  “哟,我说是谁,原来是你啊贾思凯,你一直在宿舍呢?”
  “哈哈,天天都在!倒是我们宿舍老大老三老四这两天都不在,我就一人忙专利呢,哎,像我这种学渣只能挂在老板的名字后面讨生活,比不上师兄你们这帮大神天天拿奖富裕嘿嘿,话说师兄你晚上干嘛呢,饭卡在不在,借我吃个饭呗,咱俩再去食堂聊聊……”
  这么厚颜无耻的要求,一听就是咱们‘小聪明’贾同学才能笑嘻嘻讲出来的屁话没跑了。
  要不是他当年是电工系里年纪最小保送上来的师弟,就凭他这成天蹭饭讨打的样子早被师兄们给乱棍叉出实验室没跑了。
  可话说回来,他这一周确实基本都在宿舍专心搞自家的专利没出去。
  曾几何时,他自己也是地方中学一顶一的好成绩。
  但自打高考结束拎着行李上了这首都又进了这每天还是学习学习,科研科研的园子,他就算见识到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