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择日远回 >

第1章

择日远回-第1章

小说: 择日远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择日远回
作者:良口
章节:共 19 章,最新章节:第十九章
备注:
     离开十年,李金吉回到秋田蒲,旧人仍在,往事能回首。
==================

  ☆、第一章

  秋田蒲属于白葵的近郊,离市中心大概八公里远,近几年划入秋田蒲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两年才消停了点。也是这两年间,白葵的区域划分终于停止了,各区暂时达成了友好共识,互不侵犯。秋田蒲虽然位置边远,倒成了白葵第二大的区,最大的当属市中心虹湾区。长达三年的割地竞争之后,各区虽对秋田蒲占据大块香饽饽有所不满,却也认为秋田蒲尚有自知之明。虹湾区是白葵的老城区,几大历史遗留的建筑都保留在虹湾区,秋田蒲断然不敢超越冒犯其第一大区的位置。
  事实上,七八十年前秋田蒲只是夹在白葵与相兰之间的一个小镇,因为落后,镇上的居民又稀少,白葵和相兰默契地对秋田蒲不管不问,真要出了什么事,倒是相兰那边负责的次数居多,话虽这么说,秋田蒲这个小镇出过的事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往后,白葵人便默认秋田蒲是属于相兰的。后来白葵发展飞快,渐渐地接手了秋田蒲。
  秋田蒲最初人口不超过一百,镇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幢房屋,大多是三到四层的建筑。人烟稀少到如此主要是因为秋田蒲没有既没有商业街,也没有娱乐中心,连一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秋田蒲完完全全是属于自然的。秋田蒲靠东面有一大片农田,曾经镇上的居民就靠这片农田过日子,有点自给自足的味道。农田被一条河环绕,当地人都管这条河叫秋田河,秋田河经过农田汇入将白葵一分为二的流江,再流向更远的地方。秋田河另一面是秋田山,山脉连绵,将整个秋田蒲护在怀中,形成一个圈子,只留了两个口子供秋田河活动。多亏了密不透风的秋田山,秋田蒲真正是有过绵长的太平安宁历史。只是后来白葵将秋田蒲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之后,秋田山被炸开了一半,只留下靠水的那半个圆,另一半,成了秋田蒲和整个白葵互通来往的纽带,也就是宽敞的马路。
  如今秋田蒲的那大片农田,被打造成了一个人工花园,间错着一些仿古建筑,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朱红的油漆写着秋田花园四个大字。秋田河上立起了一座仿古拱桥,拱桥中间用同样朱红的油漆写着秋田桥。秋田山被人工凿出了几条弯弯曲曲的楼梯,直达山顶。施工的人想必是策划好了路线,每个路口上山都有不同的风景主题。秋田蒲俨然成功地被打造成了一个自然景区。
  与之共生的首先是一个菜市场,一条商业街,一个娱乐中心。后来发展成多个菜市场,多条商业街,多个娱乐中心。住户由不超过一百变成了不超过一千,由不超过一千变成了不超过一万,如今已经向着不超过十万迈进。
  秋田蒲的发展让人惊叹。这些惊叹的人中也包括李金吉。李金吉家虽然不是秋田蒲的原始居民,但也算得上是老住户了。李金吉在十五年前随父母举家迁至秋田蒲,农田对面的几幢房子中,有一幢三层半的小楼就是李金吉家。
  十五年前和李家同时迁至秋田蒲的还有隔壁的江家,江家和李家相邻,两幢一模一样的房子面朝农田。十五年前秋田蒲建起了一个发电厂,从本省各个市调了一些技术过硬的工人来传授指导技术,李家的父母和江家的父母都是在那时候调过来的。两家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市,李爸爸和江爸爸却一见如故,没多久就混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两家约好了在选址建房子时要做隔壁邻居。十五年前秋田蒲的土地远不及现在金贵,政府为了留住这些技术人员,拨地给他们盖房子的时候再大方不过了。房子保存到现在,虽然旧了点,外观倒有了些岁月的意味,和对面不过三十米之遥的秋田蒲花园相得益彰,倒也逃过了数次大规模的拆迁。
  李家二老十年前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出了事,留下了李金吉这个独子。那时候李金吉年仅十八,高考完,暑假一放回老家玩了两个星期之后回到秋田蒲,在白葵火车站下了车,没等到事先约好来接人的李爸李妈,只等到一个噩耗。那年的暑假极其漫长,李金吉过得浑浑噩噩。暑假结束,李金吉带着李爸李妈的骨灰盒跟着奶奶回了老家。随后在老家读了大学,找了工作。
  十年前,李家和江家大约都有着相同的想法,好像他们会长长久久地留在秋田蒲,也许死了也会葬在秋田蒲,落叶归根,秋田蒲曾经就像他们的根。
  李金吉随人流走出了白葵西站,他停在路边张望,奈何人太多,他伸长了脖子也找不到要找的人。无奈只好抽出拎满行李的手,掏出了手机打电话。电话很快被接起,“喂,小吉啊,我在出站口,你到了没?”李金吉还没出声,电话那头的声音就先响了起来。
  “我刚出火车站,就站在出口。。。”小吉话还没说完,电话里的声音就迫不及待了起来,“小吉,小吉,这边。”
  电话里的声音近至耳边,小吉挂了电话,转了个身子,看到了要找的人。他朝着来人笑了笑,挠挠头说:“江伯。”他看上去有一些害羞,也不知道在羞些什么。
  江卢文接过小吉手上的行李箱,小吉推脱说没事没事,我可以的。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递上另一只手上的几个礼盒,说:“这是我老家的特产,您和婶婶尝尝。”
  江卢文听了不禁好笑,江家和李家虽说不是同市,好歹也是同省,特产能相差到哪去。江卢文也不拆穿,接过礼盒说小吉还是一如既往地懂事。小吉听完又有点害羞,微微地低下了头。
  小吉和江卢文并排走,江卢文为了防止小吉走散,空着的那只手紧紧地揽着小吉的肩膀。小吉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是一路上江卢文不停地说着秋田蒲的变化,小吉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转移开了。
  “小吉,你真是不知道,这些年秋田蒲从头到脚换了个模样。”江卢文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因为变化之处太多,不知该从何说起,“就咱们家前面,完全变了个样,造了个花园,每到节日多是来赏花的人,咱们家门口成了停车场,偶尔碰到特别热闹的时候,我的车都出不去。你婶婶说在这样下去停车得收费了,要真这样,我班都不必上了,在家门口放个小凳子,一天能赚满满一口袋的钱。”说完自顾笑了起来。
  小吉看了眼江卢文,跟着笑起来。
  江卢文说了一路,从秋田蒲说道白葵,又从白葵说回秋田蒲。小吉一路上目不暇接车窗外白葵的街道,又得分神听江卢文说话,他恰好在一心二用上是最没用的那个,往往顾到了一边又忽略了另一边,到了家门口,小吉已经累得说不出话。
  小吉和江卢文赶到家已经过了饭点,暮色完全降下来。路上渐渐亮起了街灯,家家户户的灯光透过窗子散发出来,成了点点的暖黄色。一路上江伯的手机不停地响,江家的婶婶还是像从前一样性子那么急,几乎每过一个红绿灯,电话就得来一个。江家婶婶威慑力再大,奈何白葵的交通一点情面都不留,江伯被婶婶就这么吼了一路。小吉在副驾耳听眼观江伯不厌其烦地解释交通路况不好,脸上随着语言浮出讪讪的笑,小吉忍不住在一旁偷笑了许久。
  江卢文的车直接停在江家院子里,小吉下车想先回隔壁自己家看看,准备好的话还没来得及脱口,就被江家婶婶一个热情的拥抱生生扑回了肚里。这个拥抱持续了许久,久到小吉有点透不过气,江家婶婶才放开了他。江家婶婶说了什么小吉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分明看到了江家婶婶变红的眼眶。这样一来,小吉也就没提先回家看看的事,跟着江伯和婶婶一块进了屋。
  屋子还是十年前的样子,看上去一点也没变。但也不完全是,门关多了一块垫子,沙发换了一个新罩子,电视变成了液晶的,电视墙上新增了一幅全家福,以及一些细微的变化不胜枚举。小吉后知后觉,他对江家竟然熟悉到如此地步,他轻轻地吐了口气。这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江伯。小吉转头对上江卢文笑眯眯的脸,江卢文说,你哥也在家,你的猫下午就到了,他在收拾你的猫,二楼,上去看看。
  小吉点头说好,他慢吞吞上了楼,心里忍不住浮现出江伯刚才扯出来的那个笑。
  江家婶婶叫住楼梯上的小吉说:“先别管猫了,饭一早就好了,先吃饭。”说完又扯着嗓子连着叫了几声江临临。江婶的嗓子就像装了扩音器,江临临抱着猫走出来,他的声音比十年前成熟了许多,却依旧很好听,江临临说,妈你可消停点吧,方圆几十里都该知道咱家有个江临临了。说完,江临临看到了愣在楼梯间的小吉。
  小吉的五官长开了点,依旧还是那个眉眼,变白了许多。江临临看了一会,心里总结了一下,变好看了。
  小吉也看到了江临临,他叫了声哥,转身准备下楼。江临临突然把猫塞进他怀里,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喏,你的猫,傻不傻。说完一颠一颠地颠下楼。
  江卢文不知从哪个角落飘向了江临临身后,对着儿子的脑瓜子来了一下,看着他儿子吃惊地捂着脑袋瞪着他,他撸起袖子,手叉在八百年前就没了的腰上说:“嘿,你还敢瞪,说了多少次别欺负弟弟。”江临临嘟囔了了一句,谁让他长得太好欺负了。这话被小吉听到了,他捋了捋手上的猫,没做声。
  小吉上了饭桌,挨着江临临坐,猫就窝在他腿上哪也不肯去。吃饭期间,小吉只听到江伯说,小吉多吃点,你看你身上肉没几两,倒是养了只肥成球的猫。听到婶婶说,小吉这孩子从小就善良,在外面肯定没好好照顾自己,这次回来,婶婶一定要给你养出十斤肉来。听到江临临从鼻子笑了一声,似乎还看了他一眼。其他的,其他的小吉全部没听见,小吉逼自己将注意力放在腿上的三口身上,其他的,其他的小吉逼自己不听。就是这些已经听到的,也是小吉没控制住,不小心偷偷漏进小吉的耳朵里。
  饭后,江卢文找出了他的烟盒,交待了一声,就出屋抽烟去了。江婶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赶走立在旁边要帮忙的小吉。江临临见小吉怎么都赶不走,他走过去说:“得了,你也别凑热闹了,先回家看看吧,你不是还没回去吗。”江婶和小吉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江婶勉强笑了笑说,是啊,小吉还没回家,先回家看看。临临你和小吉一块过去,还缺什么就和我说。江临临一手抱起三口,一手拉着小吉出家门。临走又被江婶叫住了,小吉,那边好久没住人,不方便的话还是住这里吧,有房间,也可以和你哥睡。小吉说好,不会不方便,我就住那边。说完被江临临拉出了门。
  江临临和在院子里抽烟的江父打了声招呼,两个人同一只猫出了院子。空气间突然就安静下来,没了话语。江临临打破了沉默,这猫叫什么名字。
  小吉答,三口。
  为什么是三口。
  三口吃的多,像长了三张嘴。
  那也应该是三嘴啊。
  小吉终于在这天看了江临临第二眼。
  江临临在小吉的目光中闭了嘴,二人再次陷入沉默,连三口都不愿意叫唤一声。江临临大脑开始过滤无数个话题,直到心力有点枯竭,放弃了。
  李家大门和江家不过二十米远,两个人终于进了李家小院。十年前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全然不见,倒是有棵枇杷树还在,据江婶说每年还能结出不少果子。小吉径直走向房子,进了房门。
  门关摆放了几双拖鞋,应该是江婶准备的。小吉放下了行李箱,从正在换鞋的江临临手里抱过三口,放在地板上,一副任它撒欢再也不管的架势。小吉拖着行李箱上楼,嘴里说着,哥,你回去吧,没什么事,我自己收拾就行。
  江临临拖鞋已经换好了,正打算开口,手机突然响起来。来电显示刘瑜,江临临接起电话。小吉拖着行李箱上楼,三口在楼梯口徘徊,犹豫许久,圆滚滚的身子跳上了第一级台阶。小吉听到江临临说了声小瑜,什么事。。。吃过了。。。在小吉家。。。好。。。等我回去吧。。。明天就回。。。嗯,你也早点休息。
  小吉消失在楼梯上,只剩下一只肥猫在半道挣扎。
  

  ☆、第二章

  江临临走过去解救了三口,将它抱上二楼,找了一圈没见人,又上了三楼,听到从阁楼传来了动静,江临临对三口说,你以后惨了。江临临难得地又发了一次善心,抱着肥猫上了阁楼。
  小吉行李箱里的东西全部摊在床上,看上去一团糟,偏偏他对这一团视而不见,专心整理铺在地上的画纸。江临临放下三口,走向床边,准备大干一场。小吉偏偏还能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