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跟他不熟 >

第25章

我跟他不熟-第25章

小说: 我跟他不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的算盘呢。
  周程后边还有不少通告安排,被簇拥着往外走时还伸长了脖子向后张望,好不容易找见江望帆,急忙比着手势做口型。
  江望帆笑着冲他挥挥手,身后粉丝一阵尖叫,有个胆大的小姑娘捧着相机凑上来:“江、江老师,请问,你跟周程是不是好朋友呀?”
  江望帆笑得温柔亲切,不置可否:“是想让我传达什么吗?”
  “啊啊啊啊啊!”那群小姑娘又激动地叫起来,一群年轻人蹦蹦跳跳,脸都红了,“江江江,江老师!我们、我们有些礼物想送给橙子,刚才没有机会给他,能、能不能麻烦你……”
  江望帆想了想,抱歉地欠身:“我记得周程工作室有过声明,谢绝粉丝礼物的。”
  “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小姑娘慌忙把手里的东西一股脑递给他过目,“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就一些手机壳透扇手幅之类的,还有我们手写的信,工作室一直欢迎大家写信的,他们肯定会收!”
  小姑娘们热情,江望帆也不好让她们失望,只能依言收下来,也不让助理帮忙,都自己一个一个接过去:“我会交给周程,你们放心。”
  小姑娘感动得热泪盈眶:“谢谢江老师!”千恩万谢刚退出几步,先前搭话的姑娘又回身冲过来,“江老师你也超级帅!能给我签个名吗?”
  苍天大地,一整个发布会过去,终于有人来找老子要签名了!江望帆内心咆哮,巴不得就地跳个钢管舞,面上依然沉稳镇定,潇潇洒洒给签了名,还附赠一个几乎是从偶像剧里照搬语气的台词:“回家路上小心。”
  沾了几位流量的光,搭不上大火明星的小媒体转而选择了江望帆作为专访对象,虽然都是些网络平台,但多多少少也是曝光率,沈铭来者不拒,一个挨一个给他安排得满满当当。等江望帆做完专访筋疲力竭口干舌燥地回到酒店,刚打开微信准备吐槽沈扒皮不是人,对方就先下手为强地甩了个链接过来。
  江望帆闭闭眼,乱糟糟的飞蚊症压了一压,瘫在沙发上打开链接。
  是一条来自上海本地的寻人微博,投稿人自称是位大三女生,在母校附近吃小杨生煎时遇见一位天上有地上无帅到令人失语活脱脱从小说漫画里走出来的、惊鸿一瞥让人念念不忘从此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大帅哥,其气质之温润儒雅,其外貌之出尘俊逸,当真是从此所有言情小说的男主角都有了脸,所有神话传说的仙人都有了实体,所有祸国殃民的蓝颜祸水都能无缝代入,让一个向来矜持不相信戏剧桥段的姑娘按捺不住来网上发帖找人,只求认识一下这位小哥哥。
  那个姑娘还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晒了学生证曝了照片,保证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变态跟踪狂,只是单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照片很清晰,看角度应该是距离不远的偷拍,照片里的人正站在柜台前,仰着脸专注地盯着墙上的菜单,嘴唇微张,似乎在说着什么。
  没化妆没做造型,没有口罩没戴帽子,清清楚楚坦坦荡荡,就是江望帆本人。
  这条微博昨天发布,仅仅过了一天就窜上了本地热门,并且转发评论还在持续上升,围观路人惊艳赞叹激动得仿佛亲临,留下一串串的“啊啊啊啊活的天仙!”
  “我天天吃生煎怎么就没遇到过那么好看的小哥哥!”
  “这种神仙颜值居然也是要吃生煎的!”
  “哪家的小杨生煎?请问买到多少能送这么一个小哥哥!”
  ……
  江望帆放大照片看了看,回给沈铭一个极其不要脸的媚眼表情包:“看老子的生图多能打,素颜无修随手一拍都那么帅!”
  沈铭秒回一个呵呵:“糊到正脸无码放网上,一天一夜都没人认出你是谁。”
  江望帆恶狠狠打了三个字母:“GUN。”
  沈铭没滚,反倒发了个语音给他:“再发酵发酵,等八点半安排热搜,半夜曝你身份,明天热搜进前十,应该差不多了。”
  江望帆算了算,后天昆仑引开播,第一集 就有他出场:“正好,隐蔽点,后天晚上开播的时候再安排一个,先吸一波注意力。” 
  “没问题。”沈铭放下手机,抬起头慢慢吐出一口气,“开始了。”
  “要开始了。”江望帆一点点收紧手指,想了想,把橙汁儿们交给他的礼物整整齐齐码放好,拍了个鼓鼓囊囊的照片发上微博:
  “橙汁儿们放心,你们的心意会尽快送到@周程手上。”
  程字和手字中间没有空格,直接@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ID。江望帆笑笑,任由周程的粉丝冲过来嘲笑他艾特错人、提醒他编辑微博,然而他并没有充过微博会员,也不打算充,放任评论哈哈哈了一阵后,他又把照片微信发给了周程,让他安排一下助理抽空来取走礼物。
  在几个装傻充愣的“怎么编辑”“为什么我没有编辑功能”“我充会员了呀还是没有”评论回复过后,微信那头的周程终于拿到手机,第一时间转发了这条微博,对橙汁儿们表示感谢,对江望帆感谢之余顺带没大没小地嘲笑:“哥,要年费会员才能编辑,我给你充了你快改一下。”
  这条微博被粉丝汹涌的哈哈哈顶上了热门,当天送礼物的几个小姑娘更是激动不已,呼朋唤友奔走相告地赶来转发,顺便在各大粉群以及周程个人超话里好好地吹了吹江望帆有多么善解人意热心助人,也因为周程的这个“哥”拼命赞叹感天动地的兄弟情同事爱。
  江望帆一下子又涨了不少粉。
  而在沈铭的安排下,上海本地营销号发的那条寻人微博在晚上十一点冲上了热搜,刚被科普过江望帆照片正在兴头上的周程粉们碰巧看到,很快就有人在微博底下解码曝光:“这个不是江望帆吗!”
  抛出了名字,广大闲着没事干的网友们不负众望,很快把江望帆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搬了过来,评论区里刷起了各种剧照宣传照,热门转发第一位迅速替换成了昆仑引姬岩的定妆,先前还嚎着哪里偶遇帅哥的路人们纷纷冷静下来,一脸生无可恋地表示:“这种帅哥果然不存在于普通人。”
  截至周日,昆仑引开播前一天,与剧相关的第一个热搜竟然不是周程,而是谁也没想到的十八线小透明江望帆。
  剧方始料未及,但也乐得推波助澜,当日,不少营销号下场,借着江望帆的沙雕操作在网上预热,成功吸引了一群看热闹路人的注意力。
  也只有周程,在看到那条微博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给江望帆打电话,诚惶诚恐地给他道歉:“哥对不起,我那天不该拉你出去吃生煎,他们是不是人肉你了?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第35章 
  麻烦?什么叫麻烦?曝光吗?被人扒资料扒履历吗?江望帆嗤笑一声,干他们这行的,这些算什么麻烦?一路众星捧月上来的周程不会懂,守在横店扒活还是被抢角色、连续几个月没有任何收入房贷信用卡账单还是每月如期而来、一年到头奔走就为了去几个剧组串个场,甚至还要抹上黑粉散下头套扮丑扮傻做个毫无存在感的路人,他要是经历过,就不会把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成“麻烦”。
  何不食肉糜的富贵人家小公子,懂什么人间真实!
  “哥?”没等到回音,周程急了,“哥你是不是生我气了?我错了我错了,这次是我欠考虑……”
  “周程。”江望帆慢悠悠开口,“昆仑引马上要开播了。”
  周程一愣:“是、是啊……”
  江望帆叹了口气:“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剧要播了,需要话题预热,需要曝光带动,这是咱们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你管这个叫麻烦?”
  “……”周程讷讷地答,“我、我知道剧播要营业,可是……那条寻人微博太侵犯个人隐私了,我们只是吃个生煎,却闹得沸沸扬扬众人皆知的,一点个人生活都没有……我、我还看到他们在扒你的行程和酒店住址,我怕……”
  “我不怕。”江望帆打断他,自嘲地笑笑,“小打小闹而已,说到底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过两天大家就忘了,现在能给剧带点话题也不错。”
  周程被他说得心头发酸:“帆哥……”
  江望帆若无其事地笑笑:“行了,后面剧宣就靠你们了,要是剧能有好成绩,我能沾光得到点认同,也心满意足了。”
  周程心情复杂地挂了电话,想了想,登陆账号翻出一条扒皮生煎小哥哥身份的营销号微博,点赞转发学着粉丝的话加了一句:“下凡辛苦了'可爱',明晚《昆仑引》,大师兄不见不散。”
  不必说,当晚周程粉群就炸了,从出道就开始追的老粉也万万没想到,向来剧宣得公事公办毫无感情的周程竟然会看这种八卦,看了八卦也就算了还点赞转发宣传,高冷人设顿时崩塌,把一众粉丝惊得怀疑人生,数据组都忘了轮博,在群里反复确认了十遍“这是咱们周程吗”。
  第二天,《昆仑引》如期开播。
  别人家古装偶像剧资金大头都给了流量演员,《昆仑引》是朗月自己参与投拍的剧,给周程的片酬只能算个基本工资,重金请来黎鹏后,又用周程和黎鹏的名头忽悠来了路远恒和应澜,凭着制片人三寸不烂舌忽悠得两人降了不少片酬,真正的重头项目放到了特效团队和宣发身上,服化道用的都是圈内一流团队,打光取景更是黎鹏亲自把关反复调整过的,称得上噱头十足。


第一集 开场就是唐家村被屠,炫目的特效爆炸的经费一下子就把“昆仑引特效团队”送上了热搜,而团队也十分上道,这边电视上刚刚死战结束,官方账号就同步放出了一张特效制作动图,堪比电影制作水准,被网友激情转发,对特效团队神乎其技叹服之余,更是大夸特夸昆仑引土豪有钱良心制作。 


序幕不过短短五分钟,十里焦土尸山血海之下,奄奄一息的小唐秋努力抬起眼,在昼夜交替之时、天光初现之刻,有个颀长身影如神明天降,踏着满地残骸飘然而来。
  画面暗下,字幕淡入,与此同时,消失了十余年的作者突然在小说网站发布公告:《修魔》改编电视剧《昆仑引》今晚开播,结局有改动,本人参与编剧。
  不到一小时,作者诈尸的话题一路冲上热搜前十,没有官方推动、没有花钱买推,一句话就将十多年的情怀瞬间推上顶峰,原本还抵触的书粉纷纷惊坐而起,带着十来年的憋屈恶狠狠打开电视打开直播,怀揣着一线希望只求能看到一个好点儿的结局。
  江望帆也坐在电视前看。
  这么多年,他拍戏一直保持着录屏的习惯,每段拍完都会去导演那里把自己的表现录下来,不管发挥得好还是不好,他都要自己亲眼看一遍琢磨一遍才算过;后来自己配音,也看过粗剪版的,可以说对这部剧已经了如指掌,每个节点都比其他演员更为熟悉。
  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这部剧太重要了,虽然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看过粗剪后也十分满意自己的表现,但毕竟没看过最终成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部剧是他翻身的全部赌注,他禁不起任何差错。
  《修魔》小说一百多万字,十多年前还不兴注水,剧情体量本身就很大,改编成电视剧后保留了百分之九十的剧情,原作者参与编剧,还在原有基础上加了一些支线细节,按照市面上一般剧集的拍法拍个五六十集小菜一碟,黎鹏偏偏要把它塞到三十集里面去,每一集节奏快信息量大,与现行的市场套路几乎是反着来。
  拍戏的时候编剧组也在片场,江望帆跟他们混过一段时间,也没发现其中哪一个像原作者。后来他也去打听过,黎鹏告诉他原作者神秘得狠,改过框架剧情结局就放手了,后续怎么编排怎么铺陈全部交给专业的编剧团队,问他他就说“术业有专攻,我只有一个坚持,标注的那些剧情不能动”。剧情不能删减,剧集体量不能加,编剧组几乎给磨秃了头,好不容易整出剧本来了吧,还要跟组拍摄,根据片场情况随时调整细节。
  当时江望帆也担心过,现在人不比以前,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量,影视剧只是个工作之余的解压消遣,信息量那么大节奏那么快的剧,会不会让观众看起来太累从而弃剧?当时黎鹏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安心。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现在的观众确实习惯了碎片式信息摄入,习惯了一心多用地看剧,甚至习惯了开着两倍速拉着进度条,拉过就是看过能跟同事扯上两句就了事,但正因如此,他们对于那些家长里短慢慢悠悠的影视剧更加审美疲劳。这会儿一部节奏鲜明剧集短剧情量大的奇葩横空出世,让那群观众如获至宝,一秒钟想起那些二十来集的童年回忆电视剧,感叹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