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学峰愣愣地点头,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不过后面那个把投资人的钱从董骏程实验室抢到我们这边的目的是什么时候加上去的?
“不要在乎这种小细节,文老师您不觉得把钱抢过来,看那个老头子气得跳脚很有趣吗?”刘思朝摆摆手说道,“我对这方面造诣不深,你们一有小进展就通知我,我负责让对手有压力。”
说完,他晃悠晃悠地走出门去。这个实验室啊,就留给那夫妻俩吧。
于是二号实验室里剩下了文学峰和马文敏夫妇,以及打下手的张超和张跃军。
“我们开始吧。”文学峰对着马文敏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马文敏点点头。看着文学峰露出了两年以来第一个真实的笑容,马文敏的眼眶有点发涩。能看到这样的丈夫,她做的这个决定就不会错。
“就这样把实验室交给他们了?”徐明生无奈地看着自己这个学生。
李铮耸耸肩,“这是他们的项目,我就不参与了,如果不是文老师身子弱,马老师又是女流之辈,我连张跃军和张超都不会借出去。”
“你就等着看吧,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上门喽。”徐明生肯定地说道。
徐明生不愧是混了这么多年的老江湖,不出他所料,第二天就有人上门了,来人的来头还不小,自称香江报业的舅老爷。
“你好你好,李铮先生真是英雄出少年,了不得啊了不得啊。鄙人杨自彦,香江报业的夫人杨婉茹正是家姐。”这是一个五十出头,身材肥瘦的男子笑呵呵地开口道。
“香江报业?”李铮抬了抬眼皮,“号称香江政。府喉舌的报纸,很了不起啊。”他毫无诚意地说道。
但显然那肥胖男子听不出李铮口中的敷衍之色,脸上略略浮起一丝自得,“客气客气,老一辈的人给面子,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李铮的嘴角抽了抽,这话说得我好像在夸他一样,若不是他自报家门,李铮还以为眼前这人是香江报业当家人沈万年本人呢。
“不知杨先生来我青园,有何要事?”一天的好心情还没持续多久,就被这个胖子给破坏了。
原本因为玛丽医院事件,李铮来到香江的第一个春节都没好好过,他本想着趁着现在还有点节日尾巴的气氛,好好休息两日。
恰好,昨日方管家打来电话,让他去梁家吃汤圆,李铮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他是孤家寡人,梁哲也是孤家寡人,他们一起抱团吃个汤圆,也算是合适。
只是还没等他出门,就被这个胖子堵在大门口了。
“不敢当不敢当,我啊,就是给董老教授当个中间人,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董老教授又是前辈了,何必对着干嘛,大家和气生财和气生财。”杨胖子笑得一脸憨厚。
杨自彦是杨婉茹的二弟,杨家本是香江不入流的家族,出了杨婉茹这个沈夫人后,在沈家的扶持下,才堪堪摸到一些世家的门槛。杨自彦游手好闲,其他的不会,最喜欢的就是扛着他姐姐还有姐夫的旗,到处狐假虎威。
不过这狐假虎威还真让他混出点名堂来。
中间人,俗称和事佬,杨自彦现在就做这个生意。这几年下来也让他混熟一些人脉了,于是他开了个小工作室,小事底下人出面,大事他自己出面,因为真正大人物不会找他做事,香江报业这块牌子在一般人面前也算够硬,因此还真是少有杨自彦搞不定的事。
“东辰大学的董教授?”李铮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消息传得还真够快的。
“对对对,就是董骏程董教授!”见李铮笑得一脸温和,杨自彦心中暗喜,看来这桩买卖比他想象得还容易。他一直以为做生意的老板出手阔绰,但昨儿个董骏程的手笔也让他惊掉了下巴了,原来那些搞研究的老头子都是这么有钱的。
李铮上前拍拍杨自彦的肩膀,“杨先生,麻烦您带话给董教授。我李铮实验室没有参与到他和文学峰夫妇的恩怨中来的意思。只是出于同行互助友好的美德提供他们实验室,毕竟文老师的身体不好,这是他最后的愿望了,我身为晚辈,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他顿了顿,看着脸色微变的杨自彦,继续道:“还有啊,不知道董教授有没有听过文教授的原罪论。我觉得说得很有意思啊,天道昭昭,人在做天在看,有时候啊做人不能太贪心。”
杨自彦狐疑地看了李铮一眼,董骏程实验室的人告诉他,李铮要和董骏程搞学术竞赛,不过现在看来,这里面还有其他讲究。
杨自彦还待说话,只见一辆加长的劳斯莱斯从不远处慢慢驶来,汽车闪光灯对着他闪了闪,他用手遮住刺眼的强光,心中不满。但他再没有脑袋,也知道开这种车的人不是普通人。
车子慢慢驶近,随即在两人身边停下。
副驾驶座上的男子快步跑了下来,打开后车门。
梁哲和方管家从车上下来。
梁哲抿着嘴,方管家笑得一脸慈和。
“哎呦,我就说嘛,李铮先生肯定被什么事绊住了手脚,他是不可能食言的。”
梁哲冷冷的目光扫过杨自彦。杨自彦只感觉肥肉上的鸡皮疙瘩全都起来了,他不自觉后退两步,揉揉自己的胳膊。
“梁,梁先生。”自从梁哲正式接手梁家以来,他这张年轻的脸和香江另几位大佬的一样,三天两头出现在经济、娱乐甚至某些政。治报刊的头版头条,杨自彦不认识他才怪。
“嗯。”梁哲冷冷地应了一声,目光转向李铮的时候,好似目光就已经如春天般温暖了。
“方管家让我来接你吃汤圆。”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哎呦,我们家小梁先生就是害羞啊。早晨我让他先吃,他不肯非要等您一起来,这不汤圆冷了又热,热了又冷,我看时间不对就直接来接您了。”方管家丝毫没有给自己小主人留面子的自觉。
梁哲的耳后根红通通的,面上却丝毫不显。
李铮大早上被恶心的坏心情一扫而光,他低低地轻笑开来。
“真是辛苦梁先生和方管家了,我们现在就吃。”他说着,转向杨自彦,“杨先生……要和我们一块吗?”
杨自彦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不不,不用了。”哎呦,他虽然知道李铮实验室开幕的时候,梁先生是到场的了,但哪晓得李铮和梁先生的关系这么好,一起吃汤圆,这可是家人才有的待遇。
“我还有事,我先走了。”他得回去查查这董骏程和李铮实验室到底有什么龌龊,如果能说和,当然最好。拿了钱还能和两边攀交情,如果不能……杨自彦目光闪了闪,董骏程那老小子没把话说清楚,他这定金可不会退的。
“李铮先生,快上车吧。这回汤圆,可是梁先生亲自搓的,一个个就像个小白胖子,别提多可爱了。”方管家笑眯眯地说道。
李铮惊讶地看向梁哲,梁哲嘴角微微勾起,显然对方管家的夸奖很是受用。
“好,我倒是要尝尝,小梁先生亲自搓的汤圆。”李铮说着坐上了车子。
第82章
“汤圆汤圆; 团团圆圆。希望我们每年春节都能像现在一样在一起团圆啊!”梁家的餐厅里,方管家特意让人在大大的长桌旁放了一张小圆桌; 三人围在小圆桌旁,竟真的有一种团圆的感觉。
李铮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 但此情此景硬是让他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方管家将汤圆分好; 随即举起了杯子; “为我们的团团圆圆。”
“为我们的团团圆圆。”
三人共同举杯; 梁哲偷偷瞥了李铮一眼,见李铮没有反驳方管家刚才的话,他向来面瘫的脸上少见露出一丝欣喜之色,红晕更是从耳后一直蔓延到脖颈。
他就像一瓶被晃晕了的可乐; 细密的小气泡从他心底一点点冒出来,越来越急; 越来越多。
如果每年都能和李铮在一起;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梁哲就觉得自己浑身暖洋洋的,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李铮感受到梁哲可以称之为“热烈”的目光,先是一愣; 随即心底泛起一阵异样的满足。
对此; 他给自己的解释是,人受到他人重视时产生的一种名叫“喜悦”的应激性情绪。
“梁家祖籍宁波; 所以啊,过年的时候一直有吃汤圆的习惯。以前先生太太在的时候,就会自己搓汤圆自己煮来吃; 现在也就只有我这个老头子能煮给小先生吃喽。”
吃完汤圆后,方管家带头亲自洗碗。用他的话说是有始有终,自己搓的汤圆,吃完自己洗碗才算完满。
梁哲洗的最快,皱着眉头用水冲了冲,就算洗完了,被方管家支使着把碗送回厨房。
因此餐厅里剩下了方管家和李铮两人。
“我是真的高兴,小先生他能有你这么个朋友。小梁先生每次看到你的时候,眼睛都会发光,就好像他小时候见到先生夫人回家时的那种光。这孩子命苦啊……”
方管家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李铮静静地听着,心中对梁哲的“怜惜”之情更浓。
于是当梁哲放完碗回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就是李铮“慈祥”的目光。
*
“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还不行!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二号实验室里传来男子嘶哑的吼叫声,文学峰双目充血地看着玻璃器皿里面的小白鼠。
马文敏深吸一口气,“文峰,现在不过是一个月。你不要着急。”对于一项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说,一个月的时间相当于一条小河中的一滴水,着实不值一提。
“一个月?我还有几个一个月?文敏,我没时间了!”随着时间的过去,文学峰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生理上的病痛、劳累以及一次次失败造成的心理伤害,使得文学峰紧绷的神经随时面临着崩溃。
“我们再来一次,我相信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
张超和张跃军对望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担忧。文老师的状态……
就在这时。
“砰!”重物摔倒在地的声音。文学峰没有任何预兆地捂着腹部摔倒在地上。
“文峰!”马文敏大喊一声,猛地扑了上去。
张超和张跃军也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器具,以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
“张跃军,你去喊医疗队!”张超将自己的手臂垫在文学峰的后脑勺下,随即对张跃军说道。
张跃军用力点点头,快速向外面跑去。因为跑得太快,他还差点跌倒,好在他的小脑还算发达,才避免了摔个狗吃屎的惨状。
李铮这一个月来忙着刷论文。
巴胺沙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继推出,使得李铮实验室这个以华人个人名字命名的实验室风头一时无两。
但在这两项科研成果里面,李铮个人存在感太强,以至于遮住了实验室的光彩。
夯实实验室根基,同时扩大自己在生物医药圈子里的影响力,几篇重量级的、权威期刊发布的论文就至关重要。
在这三个月里,李铮整理了自己最近所有科研项目的资料,围绕抗生素写了几篇论文。
一篇关于抗生素的综述,在里面他融入了很多个人观点,其中不少是来自后世的十分有方向指导意义的,如果有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又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那必然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有围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核心专利技术的几篇学术论文,一股脑寄给了《美国质谱学会志》。
论文寄过去两个礼拜后,史密斯就亲自打了电话过来,大大夸赞李铮一番后,恭喜李铮论文过稿。
默沙东是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自然和《美国质谱学会志》的关系不错。想必李铮有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论文一寄过去,史密斯那边就得到消息了。
他打来这电话的意思,明面上是提前得知结果来恭喜李铮,实际上是为了向李铮说明,如果他写了什么不该写的,默沙东是能得到消息的。
张跃军跑过来的时候,李铮正好在整理样刊。
“李铮!文先生晕过去了!”
李铮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医疗队呢?通知了没有。龚医生在吗?你再给陈旭华打个电话,让他立马来实验室一趟!”
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李铮最担心的不是学术竞赛成功或失败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而是文学峰的身体。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怎么样?文老师没事吧!”李铮到的时候,龚医生已经在实施抢救了。
他面色凝重,看向李铮等人的眼神并不十分和善。
“你们都是生物学的顶尖学者。听说您还发明了两款新药,医药不分家,你们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没有吗?”
“什么叫癌症晚期?你们认为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一天到晚紧绷着神经,在实验室里工作不会对他的病情造成影响?”
龚医生说话毫不客气,“他需要的是静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