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思朝等人也是兴致缺缺,听起来电话比这东西方便多了。
郑光业显然比其他几个人要敏感一些,他潜意识里觉得这布莱斯口中的TCP/IP协议应该不仅仅是这样而已,但是却始终抓不住要点。
而唯一知道布莱斯口中的Inter将给人类生活带来何种变化的李铮,现在的想法则是,“啊,只是局域网啊。”
是的,显然布莱斯口中描述的,不过是网络诞生初期出现的局域网,功能十分有限。
特别是因对华技术禁售的缘故,IBM阉割了这台超级电脑的某些功能后,这局域网就显得更加鸡肋了。
布莱斯见没人捧场,兴致也不由淡了不少,配合着IBM的人组装、接通电缆,搭建临时信号台,这一忙就忙了一上去。
当看到一屋子电线,摆满四面墙壁的黑色服务器、服务器表面那插着的无数网线以及网线接口那闪着的黄黄绿绿的光,说不震撼那肯定是骗人的。
“李教授,三千万美金已经全部汇至,实验室用电脑也安装完毕了,我们诺华的合约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布莱斯笑道。
李铮点头,“诺华是个诚信而且友好的合作对象,非常感谢。”
“期待与您的下次合作。”
“我也是。”
布莱斯走后,几乎不到两个小时,李铮实验室就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他们来的时候,李铮和赵德培正讨论到华清奖的奖项定位。
赵德培和吴照蒙认为,华清奖应该是全国类的奖项。华清虽然是华国最高学府之一,但由华清单独来评选华清奖,似乎有点不合适。
“那您认为谁来评选合适?华科院还是所谓的华江学者协会?校长您不会认为我出这一千万美金只是为了买一个华清奖的冠名吧?”李铮抿了一口茶说道。
赵德培呆愣在原地,吴照蒙显得有几分迷惘,他瞅了李铮一眼,这个年轻人故作神秘的样子实在太欠揍了,“难道不是吗?”他忍不住问了出来。
李铮……
难道是八十年代的人民都太淳朴了?他再次怀疑凭吴照蒙的智商是怎么坐到华国最高学府书记这个位置的。
李铮还没来得及解释,外面就风风火火走进来好几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和赵德培差不多年纪的人。
“老赵,听说瑞士人往你这运了一台超级电脑?”他刚迈进门,就大声说道。
郑光业跟在后面进来,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他走到李铮身边,低声道:“抱歉,教授,我没能拦得住他。这是唐老,是华京信息部门的专家,挂着副部的虚职,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赵德培显然对赵老的到来十分不欢迎,他们刚说到了关键处,这个死老头来捣什么乱。
“华清可没什么超级电脑,您走错地方了。”赵德培不阴不阳地说道。
赵老冷哼一声,并不离开,而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他选的位置正好是李铮旁边。
“我的人亲眼看见那一卡车东西进了这里,你少糊弄我。”
“超级电脑,这可是超级电脑,在我们信息部,也只有一台超级电脑,还是人家淘汰不要的,你们知道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吗?!我有预感,以后不管是综合国力对抗还是战争,信息和高科技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实验室众人不置可否,坐在旁边的李铮倒是挑了挑眉,这老头还有点门道,信息与现代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十四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脑就在隔壁房间,赵老您若是有兴趣,我不介意您去研究一番,当然啦,是原地研究。”李铮突然开口道。
赵老这才注意到了这个坐在他旁边的年轻人,他面上突然露出一个略显复杂的神色,“你是李铮?”
李铮笑着点头。
“孩子,苦了你了。”赵老重重地拍了一下李铮的肩膀,随后招呼众人往旁边房间走去。
李铮眉头皱了皱,赵?他心中已然有了猜测。
“赵老和赵穆也算有点亲戚关系。”不过这亲戚关系已经十分远了,只是两人都在华京,又都在体质内,彼此接触较多,因此还保持着联系。
“是嘛。”李铮低头抿茶不说话。
赵德培在邀请李铮来华之前,也是了解过他与赵家的官司的,也不载多说。
“李铮啊,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如果不是冠名,难道你希望华清来主办这个奖项?”这样的话,这个奖项与国家科技奖相比,档次可就拉开了。
李铮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看向赵德培“难道不可以吗?”
“李铮啊,华清虽然在华国有些名望,但是到底只是一个学校……”
“校长,您知道诺贝尔奖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卡罗林医学院颁发,文学家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
“瑞典科学院、卡罗林医院、斯德哥尔摩文学院,他们单个拿出来在国际社会上并不算顶尖,但是诺贝尔奖赋予了他们一层神圣的光环。”李铮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连他都为自己的话感到心惊。
“华清在华国的地位难道比不上瑞典科学院、卡罗林医院、斯德哥尔摩文学院在瑞典的地位?”
第160章
赵德培和吴照蒙都被李铮的话语所惊骇; 这个年轻人是想创造一个属于华国的诺贝尔?
两人不可思议的同时,一股子豪气从这两位教育界大拿的心脏处迸发出来; 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你可真敢想!”吴照蒙看着眼前这个智珠在握的年轻人,眼里闪过一丝激赏和赞叹。
李铮轻笑; “科学家也是人; 没人会拒绝送上门来的荣誉和金钱; 华清奖要发展起来; 最重要的是评选机构和评选者。比起机关,高校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在这方面; 还是请教专业人士比较好。”
赵德培眼中异彩涟涟,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心潮澎湃的时候了; “李铮啊; 谢谢!”他的人生仿佛找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这种感觉意外地畅快。
李铮笑着摇头,他并不打算参与到华清奖的具体事务中来。他是个学者,是个科研人员; 他一直谨记自己的身份。
而且钱是第九实验室的账户出来的; 该有的荣誉绝对不会少了李铮那一份。
送走了赵德培和吴照蒙,李铮伸了个懒腰。
“好了; 现在我宣布休假结束,我们该进行下一阶段工作了。孙斌,计算机和机器连接顺利吗?”
在孟杰上任的第二个月; 李铮就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显然一个成功的学者不代表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他本属意郑光业接替孟杰的工作,郑光业在几人中威望最高,工作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待人处事方面比李铮还要强上几分,但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李铮才不得不将目光从他身上转开。
“啊,都调试好了,IBM的人都试过,就是赵老他们还在机房呢。”孙斌道。
孙斌心里也有些不自在,总觉得好像是自己抢了郑光业的工作,他可没想过当什么头,教授怎么就偏偏看上他了啊……
郑光业倒是一副安之若素的模样,李铮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做得还比别人都出色,差点让李铮忍不住和国家抢人才了。
“他们还在机房?”李铮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了,他们是打算留下来吃晚饭吗?
他一边想着一边向旁边机房走去。
赵老和他带来那那群技术人员正在研究中央服务器上面的电线,李铮目光扫过凌乱的机房,扶了扶额,他们是打算把机器拆了吗?
“赵老。”李铮开口道。
赵老直起身来,看到门口的李铮,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来,把人家的机器和房间弄得那么乱,饶是他脸皮再厚,面上还是有些红。
“李铮啊,哈哈,不好意思啊。我们走之前,会全部恢复原样的。”
“咳咳,不过啊,这不能拆不能动的,我们研究起来恐怕要多花点时间。”赵老不是没想过把东西全部搬回去,研究好了,再给人送回来。
但是技术人员经过分析,表示IBM做了非常严格的技术防盗,机器一经拆卸移动,里面的芯片就会自毁,这让赵老在心中大骂外国人狡猾。
李铮眉头微微皱起,“我们明天开始就要进行项目的下一阶段研究了,不适合外人在场。”
“您知道的,专利技术需要保密,一旦泄露,便是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的损失了。”
赵老刚想说的话,还没出口就咽了回去,几千万几亿?还美金?这买了他们信息部都还不起啊。
CH5溶液那三千万美金在前,他自然知道李铮不是信口开河,面上不由露出一丝挣扎的神色,超级电脑对他们的诱惑力和几千万几亿美金的风险……
李铮挑了挑眉,目光扫过那群至始至终没有插过一句话的技术人员,笑着开口道:“赵老,我们下阶段的实验需要用到计算机,实验室里恰好缺了一个技术人员,我想您留一个人在这。实验期间,他与我们实验室签订暂时的劳动合同,实验项目出来后,他可以回到信息部,我相信这段时间足够他将机房里的超级电脑研究透了。”
在电脑还是稀罕物的八十年代,找一个懂技术的还真是个难题。而下一阶段模拟人体坏境需要计算机的精密操作,李铮正头疼呢,这些技术人员倒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赵老瞪大了眼睛,哎?这小家伙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
不过,这确实是个双赢的主意。
他略微思忖片刻,眼中的笑意一闪而过,“好,小刘你就留下来吧。”赵老笑眯眯地说道,毕竟是自家晚辈,该关照的还是得关照的。
李铮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惊讶于赵老居然这么快决定下来。
不过显然,他对于能这么快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人员表示十分满意。
“那么欢迎你了,小刘。”李铮笑道。
那个被称为小刘的技术人员则露出一脸迷惘的神色,他这是被卖了吗?
李铮是个很有执行力的人,计算机调试完毕,就代表着项目的第二阶段实验正式开始了。
在第二阶段实验开始前,他抽空和郑光业谈了话。
“毕业了,打算好做什么了吗?”别墅阳光房里,李铮亲自给郑光业泡了一杯花茶,阳光透过透明的玻璃,洒在两人身上,为两人渡上了一层光晕。
后世有画家画这幅“花房里的谈话”,两人的身后就是有这层光晕的。
“教授是不打算让我留在实验室吗?”
“你不适合。”李铮语气中有几分惆怅。
郑光业虽然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但是听到话从李铮口中说出来,还是不免有两分失落,他是真的一度将第九实验室当成了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
“那……或许听家里安排吧。”郑光业露出一丝苦笑,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我能问为什么吗?我自认为并不比任何人差。”
郑光业能感觉到,自从李铮从芝加哥回来后,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也是在那时,李教授开始培养孙斌,俨然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助手。
他猜过可能是因为那两百万美金的事情,但心里又觉得李教授并不是这种人。
“对,你不比任何人差,甚至你比任何人都优秀。”李铮将花茶往郑光业面前推了推,“在第九实验室,你或许能做一个不错的研究员。但是或许在另一个更适合你的领域,你可以成为一个伟人。”李铮看着郑光业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郑光业愣愣地坐在原地,他想了无数个可能,却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答案。
“你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你对事件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感。就拿这次三千万美金的事来说,你当机立断引狼驱虎,若不是铁道部的及时插手,赵校长根本顶不住当时舆论和教育部的双重压力。”
“在学术上,你很优秀,但也仅仅只是优秀而已。华清优秀的学生有很多,但优秀的学者却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得能出一个。当然,这最终的选择只有你自己能做。”李铮说道。
郑光业不愧是郑光业,他很快从呆愣中回过神来,他微微垂下头,让人看不清他面上的情绪。天生的政治家吗?仿佛一道新的大门缓缓在他面前打开。
确实,在李铮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在与那些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虽然处境艰难,压力巨大,但他却感觉到一种如鱼得水的畅快感,特别是看到当他引入铁道部后,前一日还气势汹汹的教育部被逼不得不坐下来谈判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令人畅快。
他放在桌下的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许久之后才缓缓抬起头来。
“教授,那这个实验项目我还能接着跟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