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熟_本座无忧-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伙竟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捂上了他的脸。
董玉感受到了小家伙传来的爱意,眯眼笑着说:“爸……爸,不冷。”董玉的身份毕竟是大米和小米的三叔,真当他脱口而出“爸爸”两个字时,多少还是有些窘迫的。
也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认他这个“爸爸。”
大米好像听懂了,竟是冲董玉笑了起来。小米趴在床上,他看到了这一幕,眼中突然蒙上了雾气,随后便是哇的一声哭了。
董玉和刚进门的董妈妈都吓了一跳。董妈妈快步走了过来,“是不是饿了?”董妈妈伸手要抱小米,没想到竟被他躲开了,仰起小脸,眼神充满期待地看着董玉。
董玉瞬间明白小米为什么哭了,感情是吃醋了。董玉把大米递给了母亲,小心仔细地避开了小米胳膊被烫的地方,把奶娃娃抱在怀里,哭声戛然而止。
董妈妈笑道:“这么小就知道吃醋了。”
董玉欣喜若狂,撅嘴在小米的脸上一脸亲了几口,“小米是不是饿了,来,爸爸喂你吃饭饭喽。”
董妈妈对于董玉自称“爸爸”明显是一愣,不过片刻她又恢复了笑脸,虽然别扭了点,但董玉对两个孩子的心是真的,这就足以让董玉担当的起“爸爸”这个称谓。大米和小米有人照顾自然是好事,可董妈妈还是觉着董玉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将来的婚事要怎么办呢?
董玉只顾着欢喜了,错过了董妈妈眼中的焦虑。
董妈妈坐在桌前看董玉给两个孩子喂饭,手法干脆利落,大米和小米也相当的配合,其乐融融的一幕看的董妈妈一度想哭。董妈妈抑制住泪水,伸手帮董玉在捣碎的鸡蛋上用筷子尖沾了点大酱,笑着说:“孩子还小,大酱就一点点就可以。”
董玉笑着点头,再看两个吃的香的孩子,他真的有了当父亲的成就感。父亲,就是要这么当的。董玉这话虽然是对自己说的,又何尝不是对董爸爸的一种讽刺呢。
“大米还是喜欢喝豆浆多一些啊。”董妈妈笑道。
董玉应声道:“喜欢也不能多喝,我是确定煮熟了才敢喂他,倒是小米,燕麦胡他喜欢的不得了呢。”
“养孩子就是这样,繁琐中需要细节,不过现在情况好了,可不像你们小的时候,闹的我头疼。”董妈妈宠溺地伸出手,替小米抹掉了嘴角的燕麦胡。
董玉看了眼母亲,“妈,我想带孩子回店里了。”
董妈妈明白,叹息道:“回去也好,那里虽然不比家里,但清净,也没有人能伤到孩子了。”董妈妈有些不舍,却也不能挽留,这个家对于董玉来说,始终都不是“家”。如果可以,董妈妈很想告诉他……可是要怎么说呢。
董玉见她同意了,“那我下午就带孩子回去,等到开春了,我再回来看您。”
“你不用担心妈,好好照顾孩子就行。”董妈妈语重心长的长叹,“三儿啊,现在不比以前了,你既然养了大米小米,这落在你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
董玉露出坚强的笑容,“妈,你放心吧,你儿子我扛得住。”
中午,董文莉听了母亲的吩咐,把一千块钱送到了后院,说是董老大给小米的。钱虽然到手了,但兄妹两个都明白,这个钱是父亲给的,董爸爸的偏颇从没有改变过。董文莉替董玉收拾好了行李,“哥,过两天没事儿我去店里帮你忙吧。”
“行,想什么时候来都成,哦对了……”董玉把那一千块递给董文莉,“这钱你拿着,等开学了给自己买两身新衣服,剩下的就当零花,生活费哥到时候再给你。”
董文莉吸了吸鼻子,“谢谢哥。”
“跟你哥还客气啊,来,把大米放到我身后。”董玉弯下要,让董文莉把孩子放在了背上,再用背带固定好,之后又把小米放在了身前,依旧用背带固定着,前后两个娃娃,看的董文莉忍不住笑了,“哥,你真像超级奶爸啊。”
董玉得意道,“我是奶爸我自豪。”董玉两手拎起行李,“不说了,有事儿记得给哥打电话。”
“知道了。”董文莉贴心的替董玉提高了衣领,又看了看后面大米穿的够不够严实,“没问题了哥,出发吧。”
董玉笑着出门,越过前院时他在霜已经半化开的玻璃窗上看到了董老大和父亲说话的场景,匆匆一瞥,董玉加快了脚步,在母亲和四丫头的目送下离开了这个令人无法愉快的家。
☆、第九章
董玉的小店是小年夜那天关门的,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是想等十五过了以后再回来开业。这一计划到底成为了一种奢想,家里的气氛迫使他不得不带着孩子提前返回。大年初四,这条街上没有多少行人,但董玉依旧碰见了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些常来照顾他生意的老大哥。
“哟,这不是董玉吗,怎么这时候就回来了?”赵强是董玉的老顾客了,他就在附近的印刷厂里给人打工,混了有两三年了,总算如愿以偿地捞到了一个车间队长的关荣称号。
董玉见赵强手上拎了半扇排骨,笑问道:“赵哥这是要干嘛去啊,走亲戚?”
赵强掂量着手里的排骨,笑道:“不走亲戚,这是给我老丈母娘的。”赵强加快脚步来到董玉身边,呲牙咧嘴地冲董玉怀中小米笑着,“小米现在都不怕我了,还记得前两个月,一见到我害怕的不行。”
“小米认生,熟了以后就不怕了。”
赵强点点头,“大米和小米还不会说话呢?”
一提这茬儿董玉就满面愁容,唉声叹气道:“前两个月带他们去看过一次医生,检查了也说发育正常,可就是不会说话。”
赵强微微皱眉,“医生都没看出来?”
董玉叹了口气,“嗨,慢慢来吧,不是着急的事儿。”
赵强见董玉有所隐瞒,也就没再深入打听,他笑着说:“你今晚开业不?要是开业,我就带哥几个过来给你捧场,正好老哥我也馋三分熟了。”
董玉打趣道:“大过年的家里什么好吃的没有啊,还在乎我这几串三分熟?”
赵强无奈道:“别提了,我都好几天没沾酒了,憋的慌,我媳妇儿怕我喝多了跟家里人吵架,认识这么久了,你也知道我家那些亲戚什么德行,你说我不就当个车间队长吗,又不是什么大人物,至于天天跑我这儿来占便宜吗!”
董玉深表理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不说这个了,晚上你要是想吃就带哥几个过来,我给你们烤。”
“那行,我先走了,不然送晚了,我媳妇儿又的唠叨我。”
董玉等赵强离开了以后,背着孩子到了店门口,这里和刚买来的时候没有变化,破旧的草泥门房,稍微变了行的门框一度让董玉怀疑这房子会不会塌。可事实证明,这房子结实的很,不透风不漏雨,甚至还占据了整条街最好的位置,十分显眼。
开锁时,董玉抬头看了眼小店的招牌,上面挂着两三根雪融化后凝结的冰条,尖利地倒挂在门口的上方。董玉伸手掰断了冰条,扔出好远摔了个粉碎,与此同时,小米被那清脆的响声吸引了目光,扭着脑袋一副好奇的神态盯着不远处的地方。
董玉低头笑了笑,“吓着了?”
小米迅速收回目光,笑嘻嘻地躲进了董玉的怀里。
离开的有点久了,店里透着陌生的寒冷,不见一丝温度。进门后,董玉赶忙把大米小米放进了双缸洗衣机里,水洗桶和甩干桶一边一个,里面掂了几层厚厚的棉衣,足够让他们可以扒着边缘看到外面的景象。
这就是董玉给大米小米准备的特别型“婴儿车”,优点就是不占地方,还可以让他们时刻看到自己,一举两得。董玉安顿好大米小米,又往他们手里塞了两个毛绒玩具,“不许淘气,等爸爸让屋子变热以后,就带你们玩。”
大米啊啊的应着,张开的小手抓着毛绒玩具在头顶上挥动着。小米感受到了哥哥欢乐的心情,坐在甩干桶里奶声奶气的笑了起来。董玉看着他们,心中涌出难以言表的喜悦,真想听他们说话啊。
这条街都是老房子了,供暖设施缺失,董玉为了不让大米和小米挨冻,特地找了李沛东,让他帮忙找了一些废旧的暖气片,重新补修好,连接在一起挂在店里的墙壁上。董玉烧好炉子没多久,暖气片里的水开始沸腾,渐渐地,屋子里开始暖意蔓延。
热气不带一丝情义地赶走了寒意,慢慢融化了门玻璃上挂着的霜,街道上飞奔过车流的景象映入眼帘,大米和小米似乎兴奋的拍着手,这大概是他们在董玉忙碌的时候,唯一可以“解闷”的方式。
董玉知道孩子们开始“抗议”了,赶忙停下手里的活,来到他们身边坐下,“天黑了,你们是不是饿了?”
大米好像听懂了,使劲儿的摇着头,手上用力地抛弃了刚刚还陪伴着他的毛绒玩具,指着自己的衣领咿咿呀呀的。
“原来是热了啊。”董玉帮两个孩子脱了小棉袄,又伸出手指探进孩子的衣领,看看有没有出汗,万一感冒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所幸大米和小米比较乖,没有激烈的玩耍,身上并没有细汗。
董玉回身捡起大米抛弃的毛绒玩具,重新放在他手里说:“爸爸给你们做好吃的,你们要听话。”说完,董玉不分先后的伸出手,在两个孩子的脑袋上轻轻揉了一下。
从小就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事儿他从来没享受过,长久养下来的性格让他的生活变的井井有条,这个店就好像是一个浓缩的“家”,这里让他感受到温暖,同时还能拥有“亲情”。董玉的小店虽然破,却十分干净,餐桌的棱棱角角都被他擦过,不沾一丝油迹。董玉按亮了招牌上的灯,三分熟三个字在渐黑的街道上十分显眼,却又因为过年的空旷显得孤独。
董玉打算今晚就开张,因为他前些日子进的一些牛肉还有剩余,正放在冰棍里冷冻着,想来够一晚上卖的了。大米和小米的晚饭不耗时,董玉给他们煮了一锅小米粥,又煎了一张鸡蛋饼,清蒸了一条鲈鱼,顺便又给自己炒了一盘韭菜鸡蛋。
晚饭的香气在屋里传开,待饭菜端上桌,董玉这才把孩子从洗衣机里抱了出来,因为小米是个醋坛子,董玉只好将他放在腿上,“轮流制啊,今儿是小米,明天是大米,不得有怨言,听见了吗?”
小米现在高兴着呢,听不懂也要点头;大米则是仰着头,黑溜溜的大眼睛不停地眨着。
董玉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不时地偷偷往嘴里塞饭,忙了一下午,实在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爷三吃的正高兴,赵强带着他的哥们儿上门了,开门时带来一阵冷风,小米下意识打了个机灵。
“你还真开业了。”赵强原本是大嗓门,考虑到屋里的两个孩子,便压低了声调。
董玉让赵强几个坐下,笑着说:“你说来我就开业了,这会儿腾不出功夫,你们要不就花生米配酒先垫吧点?”
赵强得意道:“就知道会这样,哥几个从家带了。”赵强估摸着董玉这会儿要照顾孩子,特意从家里带了一份排骨炖豆角。
董玉笑道:“那我不招呼了,你们自己来,又不是外人。”
“行。”
赵强自来熟似得领着哥几个在店里转悠了两圈,能吃的东西都上桌了,花生米小辣椒,就连董玉放在后厨的两根蔫黄瓜都得到了临幸。
赵强坐在隔壁桌上看董玉给孩子喂饭,笑着说:“你这越来越有当爸的样了啊。”
董玉回应道,“慢慢学就会了。”
赵强叹了口气,“这照顾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换了是我就不行,哎……一说这事儿我想起来了,你可能还不知道呢,咱们这儿马上就要拆迁了。”
“拆迁?”董玉拿着勺子的手僵住了。
☆、第十章
这一年里关于拆迁的消息总会断断续续的蹦出来,可每次都会惊的董玉一身冷汗。按理来说拆迁是好事儿,有钱拿钱,没钱给房,户主们总归是不会吃亏的,也没有几个人会傻到被开发商骗的。可是,这种情况对于董玉来说就显得进退两难了,他这个小店的面积不够大,想要房子就得添钱,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除非是在梦里,否则别想如愿;前者行不通,那拿钱还不行吗?答案还是两个字,不行!还是那个原因,小店的面积太小了,就算按照当前市场估价,最多也就十几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的如此厉害,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十几万能顶个屁用。董玉要供董进峰和董文莉完成学业,又要抚养大米小米,光这些就足够让他在店里压弯腰板的了,如果真的小店被拆了,相对而言就是他的世界末日。
董玉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拆迁他就选择拿钱,再找朋友借点,兴许还能把董进峰出国的钱给凑上。如果真是这样,董玉又该怎么去照顾大米小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