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天之问 >

第51章

天之问-第51章

小说: 天之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麦克直率的说:“孔子的学说我还算了解,他创立的‘儒学’很软弱、很迂腐,甚至很虚伪,被连同中国人在内的许多人所鄙视。你现在竟然说它能引领人类的未来,太荒谬了吧。”
吴修风正要进一步阐述,看见‘南苏’苏友舟勃然大怒,像是要发火。他明白,苏友舟是十分虔诚的儒家弟子,一辈子孜孜不倦的研习儒学,容不得任何形式的不敬,何况这是明目张胆的当面指责。他赶忙抢先说:“苏老师请安坐,先让我这个小辈来解答;如果不满意,再请苏老师出马。”
苏友舟悚然一愣,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对他投来感谢的点头一笑,楚老师、庄老师的笑容则显得很赞赏。
“麦克先生,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吴修风略微理理思路:“我不知道你本人对‘儒学’了解多少,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所理解的儒学其主体思想是错误的,或者说,不是孔子的儒学。”
麦克疑惑的说:“什么意思,我没明白?儒学不是孔子创立的吗?”
吴修风笑笑说:“你研读过《史记》、阅读过《东周列国志》吗?从孔子短暂的官宦生崖以及他倡导的学术思想不难知道,他非常主张‘学以致用’,不仅仅是会读书作文,还要懂得治国理政,并且要能挥戈战场。如果你想要这番话的依据,从孔子教诲后人要学习‘六艺’就能深切感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本人就是骑射好手。以此论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怎么会是软弱、迂腐的学问呢?”
“你说的很有道理。”麦克说:“可我看到的、包括听你们中国的一些有知识的人所说的却不一样。难道同样是儒学,也会自相矛盾吗?比如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学而优则仕;最不可理喻的是,竟然用所谓‘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大众的所思所为,完全不考虑每个人都会有自利私心、有七情六欲……………。”
吴修风笑笑:“这样看来,我对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你确实没有分清楚‘孔子儒学’与平常大家看到的儒学之间的区别,孔子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言论。”
麦克更是疑惑:“你的意思是说,中国有两种儒学吗?”
“不是两种儒学,是两个版本的儒学。”吴修风说:“这个问题我们之后可以再讨论。现在,还是回到你的提问,为什么说孔子的思想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对,言归正传。”麦克说:“我接受你的意见,回到‘孔子思想能引领人类未来’的讨论。”
吴修风说:“孔子以‘仁’为万物总纲,创作了一整套完善的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时至今日,他的学术观点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每年有无以计数的人虔诚的到他的故乡山东曲阜瞻仰朝拜就是最好的佐证。凡是了解孔子学说的人都知道,儒学不是迂腐的学说,不是现在所看到的书呆子模样,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等思想主题正好符合人的内心需求。二千多年前是这样,今天依然是这样,原因就在于,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生活怎样便捷,人们对温暖、感动、和谐、荣誉等美好的需求从未改变,并将持续下去;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种需求就永不退色,并将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朽。这不正是引领、指导吗?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响起了今天辩论会的第一次掌声。庄老师向他点了点头,旁边的禾苗则是喜笑颜开。
麦克说:“你刚才这番话很有道理,即使放在我们西方,依然具有说服力,因为没有人不渴望生活在温暖、美好、荣耀的氛围中。”
吴修风说:“说到儒家学说,这位高杰先生是最虔诚的儒家弟子,他在儒学上的学识造诣远超我们大家。如果麦克先生感兴趣,我们可以约在一起聊聊。”
高杰喜笑颜开,对着吴修风点头示意。
“十分乐意。”麦克则直率的说:“现在有一个问题,我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包括中国的现状。恕我直言,现在的中国社会充满了金钱至上、功利思想等现象十分严重,中国几千年来所倡导的文化日渐式微,而反观我们欧美,却显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大家彬彬有礼、社会公德井然有序,难道这不是中国文化上的倒退吗?”
吴修风正要回答,高杰旁边的罗毅抢先说:“不敢正视自己缺点的人是不成熟的人,不敢正视自身缺点的民族、国家同样不是自信的民族。国家。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丑恶现象,当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仔细想一想,其实不比大惊小怪,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人群分布又十分广泛,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有的人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走了偏门;但是,这一切绝对成不了中国文化的主流。这位美国朋友,你只要想一个问题就知道,为什么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不会觉得害怕,到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就会感到很恐惧呢?根据吴修风先生之前‘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的论断,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的优良表现吗?”
吴修风对罗毅送去了一个赞许的微笑,苏老师、楚老师、庄老师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罗毅继续说:“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的行为没有人文情怀,然而,人文思想这种东西已经融入进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就是说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骨髓里,它在关键时刻、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来,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
    麦克又说:“中国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可是,连你们中国人自己都说不明白。我见过很多中国文化界的人,也包括在美国的‘孔子学院’支教的中国老师,说到中国文化,就只会说博大精深,但具体要说说如何博大精深,却说的杂乱无章、让人听不懂,最后还是不明白真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吴修风说:“恕我直言,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只有同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交往、生活,经过很长时间的切身体会,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的确精深繁杂。如果你非要问中国文化具体是什么?只需要二个字就可以说明:仁和容,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实质。”
    “吴修风先生。”麦克说:“我昨天打听了一下,你写过两篇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确实观点独到、新颖,而你今天的发言又是让我耳目一新。我想就此机会问一个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共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其余三个的都已经消亡,为什么中国能延绵不断、繁衍至今。”
“原因有两点。”吴修风说:“首先,中国的孔老先生以‘仁’为万物总纲;其次,就是华夏文明独有的‘敬祖文化’。恕我直言,这两点都是你们美国和其它国家很难理解、也无从学起的内容。正因如此,西方学者非常困惑中国文化为何没有断绝。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者已经深深的融入到血液中,世代相传;这样,即使有再沉重的外来压迫、更久远的时光流逝,只要人还存在,这种文化就不会断绝,反而弥久日新,把外来文化融进自己的体系之中,就如同大地拥抱百川溪流。”
麦克说:“你说的‘敬祖文化’我确实不能理解;但你说我们西方的文化核心里没有‘仁爱’思想,我不能同意。”
“请问麦克先生。”吴修风说:“你会把心里并不赞同的事物融入到心里,成为你思想中的一部分吗?”
“当然不会。”麦克说:“这跟我刚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西方文化认定人性的本质是自私、丑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是规则、制度带来的结果。”他有意的停顿的一下,以嘲讽的口吻说:“就如同曹立智老师等人认为的、有了制度规则就能包治百病一样,其实不然。”
说到这里,他看见曹立志、曹剑峰眼睛里闪动着恼怒,楚老师、苏老师等人则面露微笑;而庄老师却显得不以为然。他理理思路,继续说:“具体来说,西方文化认为人所展现出来的仁爱思想、人文关怀是被迫的行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表现。这样,被他们津津乐道的人文思想只是在行为中出现,并没有融入到血液里。前几年听到过一个笑话:西方人在本国时,很文明、守规则,对‘盗版、插队’等现象很鄙视。可到了另外的国家,就不客气的加入到当地人‘不文明’的行动中,甚至比当地人更加疯狂,就像是饥渴了很久的人突然面对甘甜的清泉。”说到这里,有的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吴修风先生,你刚才夸大事实了吧”麦克有些恼怒:“你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麦克先生,我没有丝毫的恶意。”吴修风说:“如果其中有伤害到你的地方,我向道歉。请你相信,我只是就事论事,没有针对你或是任何人。”
麦克说:“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人为的,人和事怎么可能分开,针对事就是针对人,所谓‘对事不对人’纯属自欺欺人。”
吴修风想了想,脸上绽露出心喜的表情:“你说得对。我对刚才过极的说话方式向你道歉;同时,还要感谢你,你刚刚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谢谢!”
麦克哈哈笑说:“中国俗话说的好,不打不相识,希望我们成为朋友。请你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论述。”
“谢谢麦克先生:”吴修风笑笑:“仁爱思想在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情况呢?细读‘孔子儒学’就会发现,它不单单承认人性的自私,也相信人性的光辉,这与西方信奉的‘人性本恶’思想有质的区别。比如,自古就有‘人性、兽性’之分;骂一个人不是东西,也往往会说,你简直没有一点人性……………如此种种。”
    他继续说:“说到敬祖文化,在西方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然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文化,使得华夏子民永不忘记家乡、不忘记自己的先辈。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留学海外的钱学森、王家轩等众多诤诤学子宁愿放弃国外的富裕生活,义无反顾的回国过贫困的日子?为什么中国人会如此的仇恨奸臣、汉奸?”
他这番话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楚老师、庄老师等博学多才的人也从未听到过这样的言论,会场一时显得沉寂。
    麦克若有所思的反复念叨着:“敬祖文化、敬祖文化。”
    楚老师、庄老师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苏老师的微笑是鼓励的,曹老师则是敷衍的笑容。所有人的表情中就曹剑峰的最为复杂,既有妒忌、也有不甘;禾苗则很简单,巧笑嫣然的看着他。
   “还有两个问题请教。” 麦克说:“其一,常常听人
说,文化只是感觉高大上,却没有实际意义,我想听听你
看法?”
“说文化没有实际意义,完全是一种眼界狭隘的表现。”吴修风稍微停断了一会,显得很是认真的说:“我们应该知道,文化属于思想层面的范畴,它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但却可以通过一个载体来实现价值的产生。这种载体可以是一部影片、一篇美文,甚至是一本漫画。这其中,最大的载体就是人类自己。简单地说,文化的最大现实意义就在于让热爱它的人成为超凡脱俗、格局宏大、见识高远的人物。至于那些‘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是个人的智慧问题,与文化本身没有关系。如果说文化只是很玄乎、没有实际意义,请问,有谁喜欢和一个粗俗不堪、唯利是图、不知羞耻的人相处吗?”
他继续说:“再往具体一点说,我们大家都喜欢美轮美奂的画作、直达人心的歌曲;可是,一个思想浅薄、见识狭隘的人能够创作出意义深远、震撼人心的作品吗?所以说,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其最大处就在于成就了热爱它的人自己。”
一片赞叹响起,在几天的峰会上不轻易发表自己观点庄老师说:“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文化的现实意义’最好的回答了,它充分诠释了人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值得赞扬。”
“的确如此,我同样没有听到过比这更好的答案了。”麦克兴致昂然的说:“第二个问题。现在西方文化都强调普世价值,并且在这一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人们遵纪守法,没有任何人拥有特权,非常民主,遇到困难时会有陌生的人对你嘘寒问暖。在这些方面,我所看到的中国好像做的并不怎么样,至少不如西方国家做得好。”
    曹剑锋说:“普世价值,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论思想,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但西方的普世价值理论并不是一朝形成的,是经过多少次的反复验证,才有了今天完善的体系。因此,中国需要一套好的制度、规则来建设文化,通过文化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必然能形成非常好的普世价值思想,甚至比西方国家做的还要好。”
吴修风说:“西方谈论的普世价值,其实我们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了,按照中国人自己的说法,它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