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天之问 >

第2章

天之问-第2章

小说: 天之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小扬负气地说:“我不讲。”
他的同桌孙绍民说:“这是规定,是大家联络友情的时间,你这样子影响不好。”他的这番话既是对吴小扬的善意提醒,也含有向大家卖好的意味。吴小扬十分厌恶这种卖弄机巧的行径,并把这种厌恶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他冷蔑的看了对方一眼。
顾明含笑说:“为什么,总有个原因吧。”
吴小扬感到特别恼火,对方能保持微笑,而自己却做不到,他依然傲气的说:“没什么原因,就是不愿意。”
顾明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制,长久以来的不满在这一瞬间奔腾而来。他很是尖锐地说:“难道作为一项团体活动,你也这样我行我素,一点也不顾大家的感受吗?”他理直气壮的语气里带有一些在老师面前会得好评的优越感。
吴小扬也针锋相对的说:“我就是看不惯你的做作,摆什么谱。”停了停又说:“你自以为了不起吗,不见得吧?”  
面对这种很伤人的话语,顾明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吴小扬刚才的一番话居然还得到了一些同学的赞同,顾明感觉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冒火了。大家正不知所措的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大家的眼帘,心里不由得高兴起来:高三理科1班的班主任周丹君,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
他对顾明微笑说:“你先回座位去吧。”紧接着又说:“今晚很是热闹嘛,这样吧,今晚的学习会不开了,同学们自己学。改天我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讨论,不知道你们是否欢迎我参加。”教室里笑声一片:“当然欢迎。”
    
    吴小扬在家照顾生病的妈妈两天后回到学校,一踏进大门,就感觉整个校园的气氛充斥着怪异,三三两两的人集在一起交谈着什么,有的是一个人在苦思着。他直接向自己的宿舍走去,刚到门口处,就听到有几个同学在激烈的争论。他把东西放到自己床位上,就凑上去看看他们谈论的事情,发现他们正在解一道智力题目。具体内容简单明了:用三条直线,把一个“w”字母,分解成九个不重叠的三角形。
    赵从清抬头看到吴小扬,一下子高兴起来:“小扬,你来试试,说不定在你手中解开了呢。”他看了看时间:“吃饭时间到了,待会再说”。
    在他们俩去食堂的路上,吴小扬明白了。这道智力题困绕学校两天了,也不知是谁最先开始的,但就是没有人能够解开。为了不影响学习进度,连老师都加入了,希望早一点还学校一片宁静,可就是解不了。据说,这是一个智力测试题,已经难倒了很多地方的人,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所以,现在学校就成了明面上没有这回事,可暗地里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心有不甘啊。
他们俩选择了一个比较偏远的座位开始吃饭,赵从清说:“小扬,你好好想一想,说不定你能做到;如果你真能解开,那你在学校可就出大名了。”
吴小扬好像没有在听他话,一付沉思的样子。过了一会儿,用手指在饭桌上比画着,才画了几笔又沉思起来,一会又快速地在桌上画着。赵从清是一头雾水,他也知道吴小扬正在解刚才说的智力题;但看到对方东一笔西一画的,直看得莫名其妙。正在这时,他看见吴小扬的表情布满了兴奋,同时,耳中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口里说出了三个字:“解开了。”
    赵从清愣住了,不相信地说:“你开玩笑吧,全校同学、还有老师绞尽脑汁两天时间都没有完成,你一顿饭的时间就成了?”
    吴小扬有些得意地说:“是啊,你去拿张纸和笔来,一分钟就能证明真假。”
赵出清急急忙忙的找来纸和笔,吴小扬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w,又在这个字母的上方拦腰画了一条平行直线;接着在左右两边的上方为起点、分别画了两条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倾斜直线;然后,面带得意笑容地把画好图形的纸张递给他。赵从清非常认真地看着图形,口中不由自主地1、2、3……………9的数起来。连续数了三遍确认无误后,开心的笑起来,好像是自己解开的一样:“小扬,你真是聪明,说说你是怎么解开的。”
吴小扬说,“你发现没有,w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形;而9又恰好是两个4加1,也有对称的意思;因此,如果能让左右两边各出现4个三角形,中间再有一个,不就正好是9个吗?”
傍晚时分,吴小扬来到教室自习。刚走进教室的门,就发现很多人看他的眼神跟往常不一样,大多显露出令人愉悦的表情。他来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同桌的孙绍明问:“听说,‘九个三角形’这道智力题是你解开的?”
吴小扬说:“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

周末星期天,吴小扬美美的睡了一觉,快到中午十一点才醒来。他觉得有些无聊,就一个人到了外边,走到了龙泉路段。这是一条行人不太多的街道,过往的车辆倒是来来往往。 
吴小扬在路边的简易椅子上坐下,看到距离几十米开外有一个男孩正朝自己方向走来。由于此时很无聊,他定定的看着这个正在走路的男孩子。大约一分钟的时间,他发现了从未想到过的有趣现象,那个人走路的动作、姿态以及表情,都会让人觉得很奇特却又内容丰富。他看着这个人从面前走过,觉得很好玩。
于是,他又把目标看向了另外一个人。同样的,第二个人走路的样子、表情、姿态和刚才那个人又完全不同。这一刻,他真正的明白了书上说的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什么意思。尽管所有人都是有四肢、有五官等相似的外形,并且这一切的大小也都差不多;但每个人的行为状态就是不一样,他很奇怪以前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发现?他又继续看了好几个人,最后确定,无论多少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班主任周丹君主持的班会上,有人提议说:“作为高三学生要不要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一直以来困扰着很多的人。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进行直接、深刻的辩论,让大家心里明明白白的知道其中的得失利弊。”这是跟所有人有着实际关联的一个问题,立即就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有的人紧接着就说:“选出两个代表辩论最好,我选顾明和舒雪梅”;更多声音则是:“我选吴小扬和顾明,他们两个辩论最有意思。”
周老师一看这阵势,知道今天的事情只能顺势而为。他说:“刚才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赞同。现在就需要确定两个问题,一是辩论的规则,二是辩论的人选。我提议,辩论规则尽量简化,共二个阶段,辩论时间总计一个半小时。第一阶段,正反双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阶段,双方自由发挥进行辩论,最后由所有同学不记名投票判定胜负。第二个问题,根据刚才大多数人的提议,就由顾明和吴小扬两人作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大家认为怎么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经过双方自由抓阄的方式,最后确定,吴小扬为正方,也就是“高中生应该要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顾明为反方,就是“高中生不应该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
辩论会即将开始,所有同学都兴致昂然的等待着。舒雪梅心中有些担忧,真实地说,吴小扬之前当着大家的面说班长顾明“做作”,她既深有同感,也很欣赏他的勇气。然而,高三正是眼睛里只有学习成绩的特殊时期,吴小扬抽到的题目却是要论证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的必要性,这是非常不利的。她在极力的思考着,想要为吴小扬增加一点点优势。
她还没有想到好方法,辩论会在班主任周丹君的主持下已然正式开始。
正方吴小扬说:“我认为,高三学生还是要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理由有二:首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这跟是不是高三没有直接的关系;其次,课外书可以丰富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
反方顾明自信的笑说:“高三学生不应该多花时间阅读课外书,原因有三:一,高三是非常特殊的阶段,说一考定终身都不为过,应该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成绩;二,课外书当然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但应该在以后的大学里再阅读,没必要选择高三这个特殊时期。三,高三的人年龄都普遍还小,辩别能力有所欠缺,选择阅读什么样的书没有明确的概念,如果盲目的阅读反而不好。完毕。
周老师说:“正反双方都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开始进一步论述。”
吴小扬站了起来,说:“就人的一生来说,读书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这样看来,我们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外书是我们的先辈们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阅读课外书,可以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吸取先辈们一生的成果和经验。可以这么说,课外书读得越多,成为优秀的可能性就越大,古今中外,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无不是知识结构丰富的人。因此,即便是在高三的这种紧张时期,也应该尽可能的多多阅读课外书。”
反方顾明说:“通过阅读课外书来储备知识肯定没有错,只是时间不对。高三的学习压力十分重大,时间本来就不够用,如果再花时间去阅读课外书,学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非常不利,我们完全可以在高考后,包括大学里再阅读课外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为了高考,不仅是我们个人,包括我们的父母、老师、亲朋好友都很关注,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个人兴趣,就漠视高考。同时,无论我们多么聪明,毕竟人生的阅历还很肤浅,还不能准确地判定书中内容的好与坏。如果我们过早地阅读大量课外书,中间很有可能存在思想、价值观等不正确的书籍,它带给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简单地说,高三学生就是要全力以赴的准备高考,不应该分心去阅读课外书籍。”
周老师说:“正反双方都已经详细的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在进入最热烈的自由辩论阶段。”
吴小扬说:“刚才反方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其实则不然。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合做的事情会不一样。举例来说,一个四十岁的成年人,人生经验更丰富,分析判断力远远超过我们;但如果要让他来阅读课外书籍,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肯定不如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效果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记忆力却减弱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年龄阶段就应该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我们现在的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储备知识的阶段。别说是错过一年时间,有时候错过了一天,都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个所谓的一考定终生,就错过了最好的储备知识的阶段。世界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卢梭,一生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的思想观点影响了以后的整个世界。翻开他的自传就会发现,他在少年时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有我们非常尊敬的□□主席,他的最高学历也仅仅只是师范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专生、大专生。他为什么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就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时、几乎把省图书馆的书籍阅读遍了。至于反方认为的内容品质问题,我们现在虽说还没有成年,但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不可能对书的好坏一无所知,再者,我们阅读的书籍都是来自于图书馆以及正规的书店;因此,这种顾虑纯属多余。
反方顾明说:“正方总是强调我方反对阅读课外书籍,在此特别正名。我方并不反对阅读课外书,只是说,不应该在高三这个特殊的阶段阅读,而是应该全力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等进入大学校园,我们接触课外书籍的机会更多、更便捷,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反之,我们因阅读课外书籍影响了高考成绩,就等于是被大学挡在了门外,反而失去了接触更多书籍的机会,这才是我们的真正损失。另外,正方刚才所说,求学只是一个过程,目的是加以应用。如果我们高考不理想,我们的人生价值岂不是因此而逊色很多。至于正方说的错过了这个年龄阶段,我们就失去了最好的增加知识的有利时期,又有什么科学依据能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呢?”
正方吴小扬说:“阅读和储备知识需要良好的记忆力,一个四五十岁的成年人,他的记忆能力远不如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不正是最大最好的证明吗?”
反正顾明说:“我们现在基本上是18岁左右,四五十岁跨度太大,不能说明问题。”
正方吴小杨说:“无论跨度多大,却能说明每个年龄阶段有最适合做的事。我不反对高考,但很赞同在这个年龄阶段多阅读课外书。反方刚才所说的一考定终生,为了一个高考成绩就放弃了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机,完全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