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微不足道的故事 >

第14章

微不足道的故事-第14章

小说: 微不足道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都想好了。”逢云跟韩联说了自己第一志愿五所大学的顺序,又说:“后面的第二第三志愿就随便选选了。”
  “我差不多也是这些学校,先后顺序有点差别。”
  逢云想了一会儿,说:“你一个人在家吗?”
  “嗯,”韩联知道他要问什么:“我妈发了短信给我,已经告诉她了;我爸没接电话,大概在开会吧。”
  “今天可太煎熬了,我都不知道刷新了多少遍。”
  “我也是,”韩联笑道:“我还打了查分热线。”
  两人说了一会儿,韩联那边好像家里的座机有来电,逢云挂了电话,沈爸爸拿着手机进来给他看。原来他又通过短信查了一遍,收到结果后还播了人工查分热线,反复确认了成绩无误:“妥当了,就是607分。”
  六月二十四号逢云用家里的电脑填报志愿,填报系统的密码自从拿到帐号修改原始密码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填完拍照发给父母,大功告成后竟然有些疲倦。
  他打算睡个午觉,闭上眼却久久不能睡着。夏日正午,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间漏了进来,空调吐着冷气,他念完了高中,参加了高考,填完了志愿,终于一切能做的工作都结束,接下来就只剩等待了。
  在等待录取信息的时间里,班里又小聚了几次,有三个同学决定要复读,里面就有赵容,看来她是真的涂错了数学机读卡。
  只要是决定继续往前走的,不论是超水平发挥,还是稍有意外,在短暂的情绪波动之后都很快恢复正常,没有什么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女、未来一望无际充满无限可能更令人神情振奋了。
  逢云刚上高中时那种羡慕的心情又来了,觉得韩联和谁都能玩到一块,走到哪里都能迅速打成一片。
  这次韩联比他高了近十分,其实填完志愿逢云就知道未必能和他同校。
  果然,那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只比逢云高一分。韩联得偿所愿,可以去K大了。
  录取逢云的是第一志愿里放在第二位的T大。
  两个大学中间隔了一个省,直线距离小一千公里。
  只是稍微有点小小的遗憾吧。
  人生中最快意的暑假,和其他暑假一样,都是咻咻咻地就过去了。逢云定了动车票,在家里收拾东西。生活用品都打算去了学校买,只简单装点换洗衣服。九月份天气正热,收一套床单凉被,一共就一个二十四寸的行李箱。证件和录取通知放在贴身的小背包里。
  沈妈妈一反常态,没有试图往他包里装各种零食水果。给逢云的卡充好了钱,看着他秉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兜里的原则,在行李箱夹层、书包内袋和身上都放了一点现金。儿子终于要离家闯荡的感觉让这位人到中年的妇女油然而生满心骄傲。
  很多人都说,大学的四年往往决定一个人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是功成名,或者碌碌无为。不管怎样,颓废和精彩并存的四年终于到来了。
  动车站一出站就能看到举着学校牌子的志愿者,接送大巴顺行无阻地到达T大,刚一停车就有举着学院牌子的师兄师姐们热情的围上来,光带路不算,还帮忙提行李,热情得只差把新生扛着走了。
  宿舍是早就分好的,小广场上支了一片临时搭的遮阳棚,上面印的是动感地带的logo,篷子底下是每个学院的报道处。学费提前充到随着录取通知来的卡里,在报到处取出通知书扫过二维码,不知是师姐还是老师的年轻人给了逢云划拨学费的□□,又发了一打装在塑料文件袋里的资料,一把宿舍钥匙,一个空调遥控器。
  “你们宿舍还没有人来呢!”她说。
  那位在大巴车旁边接人的师兄一路拖着逢云的行李箱领他去宿舍。
  “这边是食堂,一楼有砂锅的窗口,中午人最多的时候二楼比较容易找到空座,三楼可以定桌点菜,最上面是清真餐厅,面食也做得很好吃。”师兄姓邵,名明白,穿着志愿者的小红马甲,鼻尖都是汗:“你的包重不重,给我背?”
  逢云抱着资料:“不重的师兄。那边是什么?”
  “那是体育馆,上二楼就是篮球场。刚跟你说的食堂,负一层是超市,这会儿肯定被新生家长挤爆了,你要买日用品出校门口往右走一百来米,拐进村里有很多小店。”
  逢云听话地点点头。


第19章 第 19 章
  邵明白带着逢云找到宿舍,四张床,下面是书桌,外面有阳台水池,每层楼两头分别是公用的厕所和淋浴间。
  “师兄歇一会儿吧。”逢云去开空调,遥控器里已经提前装好了新电池。
  “没事儿。”邵明白用T恤下摆扇几下:“我去给你借个扫把。”一会儿回来,带着扫把和拖把抹布,齐活。
  “谢谢明白师兄,我来吧。”逢云赶忙接手。
  邵明白帮着他打扫卫生,中途一个波波头的师姐领着另一个男生进来,这就是逢云的室友了。
  新室友是甘肃人,人高马大的西北小铁塔,叫何三录。
  师姐把人送到就走了,何三录放下行李来帮着拖地。
  宿舍通风采光都很好,地板拖一遍,风吹过就干,空调凉风细细,稍微关下门窗很快就凉下来。
  明白师兄略坐一坐,留下电话号码,又精神百倍地接车去了。
  “吃饭?”逢云问。
  何三录点点头。
  “对了,你还差什么要买的,明白师兄刚才跟我说了买东西的地方。”逢云从包里翻出一个半掌大的记事本,他在家里就已经记好了到学校要买的东西。马三录带的东西也不多,待会儿可以一起去买。
  “一些生活用品,盆子,水壶,要买条凉席,还有什么?”何三录掰着手算,一时又想不到这么多。
  逢云把自己记的东西给何三录看,让他对着想还要买哪些。
  何三录拿着逢云的小本本说:“噢对,还有洗衣粉,小桌板也要一个……”
  逢云先把明白师兄说的食堂那些话和他说了一遍,何三录倒没有忌口,两人在二楼随便吃点。
  还没有正式开学,忙着迎新的是大二,大三大四还有很多人没返校。食堂里好多是父母带着孩子坐一桌。
  何三录问:“你爸妈也没来送你?”
  “没让他们来。”逢云说:“我坐动车过来,六个小时,买的动卧,一早到T市。”
  “真好。”何三录羡慕地说:“我路上二十多个小时。”
  两人吃完饭,还不死心地去负一层看了一眼,果然超市里挤满了拿着凉席棕垫水桶的家长,付钱的队伍七拐八拐地绕到货架后面去好远。
  幸好有明白学长的指点,两人在学校外面不远处找到好多卖日用品的店。有些店铺其实原本并不卖杂货,服装店也有,饮品店也有,开学的这几天都纷纷在店门口堆了水桶水盆水壶,赚一笔新生费,过段时间再恢复正业。
  近年来许多老牌大学囿于中心城区地理限制,在扩充规模的时候纷纷选择新建校区,这些新建的校区往往都是郊区农村征地,周边一些自然村落受影响,村里的小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T大就是这样的学校。村里走一圈,很容易就能把东西买齐。
  何三录东西买得没有逢云多,却很仗义的把大部分重量都提在手里。回到宿舍,另一张床已经铺好了,一个剃着光头的男生从阳台进来,一笑八颗牙:“我来的时候卫生都弄好了,请你们喝东西吧!”
  逢云和何三录大热天在外面遛了一圈,嗓子冒烟,也没和他客气,接过冰冻的饮料咕嘟咕嘟灌下去大半瓶。
  这位室友叫荣舒,就是T市本地人。
  简单收拾,互相了解下,三人建了个群。荣舒回家,说是等后天再来。
  宿舍里就只剩逢云同何三录。到晚上,第四位室友还没出现,何三录说可能是放弃来T大报道准备复读的。
  先前领的文件袋里有各种新生指南,学生卡使用说明,图书馆入馆规定,医保卡使用和报销方法,选课技巧……两人看什么都新鲜,一直讨论到十二点。
  第二天何三录去楼下领三个人的迷彩服,逢云去营业厅登记办理宽带,费用包含在手机套餐里,只另外买个无线路由。
  通网,有空调,有床,不熄灯,万事俱备。
  军训一开始,男女分开,女生当男生使,男生当畜生使,烈日下一起暴晒的共同经历,让年轻人基于同仇敌忾迅速团结到一起,等半个月的军训结束,男生们互相之间已经混得很熟了。
  中间有天晚上,夜训结束后系里组织学生到大公共教室开会,主要目的是选班委,并且分派任务给教官们送行。
  逢云中途溜出来——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人的存在感是可以无限降低的,而高中教室少了日常出现的蚊子都会被班主任发现。
  T市夏季炎热,云层稀薄的晴天极多,夜里风大,气温降到二十七八度。高大的白皮柠檬桉散发着好闻的气味,逢云晒了一天,眼下脸颊有点隐隐作痛,心中却舒适又惬意,走在通向宿舍的小路上,心里什么都不用想,思维远远的顺着夜色飘到不知哪里去。
  韩联来电话,絮絮地说些军训的事,大学和大学之间,区别了了,翻山越岭,一板一眼的教官都像是同一套模板印出来的。
  人跟人的感情真的很奇妙,按说军训又苦又累,短短十五天,以后多半一生都不会再相见,可是学生和带训的教官之间往往有一种朴素感情,班委组织同学给教官写纪念册,军训结束那天,年轻的士兵们背着捆得一模一样的铺盖卷,一一跃上卡车,大群学生跟着送出校门,好些女生都哭了。
  修整一个周末,这次大学是真的要开始了。
  逢云率先发现宿舍园区附近活跃着好些野猫野狗,夜里上完课回来偶尔见到三五只狗成队疯跑,前头是只落单的猫。猫咪跑到宿舍楼下,轻易地跃上一楼窗台进去,狗就只能团团转汪汪叫,没过一会儿又被别的东西吸引走。
  到点该吃饭的时候,这些小东西往食堂门口的小广场一蹲,自有学生一边叫着“好可爱好可爱”一边毫不吝啬的投食,把这些原住民养得油光水滑,自在得不得了。
  逢云经前辈指点,习了一手认狗大法,每只狗在熟悉的学生中间都有固定的名字,女王小芳花尾巴,油瓶煤球沙老板……
  猫就要高贵冷艳得多,像当年的小狮,小时候还喵喵求投喂,长大后就很难看到,只偶尔在树丛里秀一段身影,特立独行的很。
  大一公共课居多,平时也不紧张,几个系混在大教室里,人越多安全感越强,越靠后排越自由散漫。
  何三录找了份在图书馆前台借书还书的工作,一周六个小时,时间安排可以商量,记工时,也有补贴。逢云顶着学生卡借阅上限往宿舍搬书,通俗小说,明清话本,人物传记,走在书架间一眼望去名字合心意就借来看,不挑食。荣舒在百团大战当天拿了好多宣传资料,仔细挑选后递了申请想加入交谊舞社。
  晚上何三录从图书馆下班回来,提前让逢云帮忙泡了面,一进门就见荣舒把面盗走一半,还说:“不要老吃方便食品,都是防腐剂,来我给你分担一下。”
  逢云洗了澡回来:“刚碰见学委,叫我催你们交高数作业。”
  “倒霉,等我明天先预习一下昨天讲的那章,PPT你们拷了吗?”何三录说。
  “我有我有!”荣舒吸口面:“一会儿发给你。”
  “我要绕着学委走了,”逢云说:“每次见他都没好事。”
  何三录把剩下的一半面吃了,邵明白推门进来。
  要说大学生活十大假象,迎新的师兄应该算其中之一。
  迎新当天热情利落的好前辈们,两天都用不了就变回人字拖花短裤胡子拉碴的原型。
  “明天和物机打球差个人。”邵明白说。
  “全天有课。”何三录在滋溜滋溜里含糊地回答。
  “看了你们课表,大学语文,文学院的老师最和蔼可亲,不会突击点名的。”
  “不去了,上次翘课人太多,我觉得老师要动手了。”逢云说。
  “我社团面试呢!”荣舒说。
  邵明白没找到人,又去了隔壁宿舍。
  “你进个教跳舞的社团还要面试?”逢云问。
  但逃课这种事,早晚都是要出现的,而且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新人们一开始还保留着高中的习气,过不多久就完全被老油条们带跑——
  荣舒翻个身:“八点了吗?”
  “八点二十,”逢云迷糊着看一眼手机,立刻又合上眼:“起床吗,骑快点这会儿还能赶上。”
  “算了。”荣舒脸捂在枕头上:“困死啦。三录去不去?”
  何三录床上传来均匀的鼾声。
  课是越逃越顺脚的,偶尔碰上本该出现在同一堂课里的同学,还要互相调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