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论仙侠大神如何混娱乐圈 >

第34章

论仙侠大神如何混娱乐圈-第34章

小说: 论仙侠大神如何混娱乐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何华虽然一直以来对外称是谢颐年的经纪人,但因着谢颐年的强势,凡事他都能自己决定自己解决,沈何华这个经纪人说起来却倒更像是助理。不过即使如此,徐奕也很有眼见地没有再给他安排一个经纪人,而是组建了一支辅助谢颐年的团队,凡事都以谢颐年的意见为准,想来徐奕也是觉得谢颐年不会听从一个经纪人的指手画脚。
    徐奕询问谢颐年要不要添一个助理,谢颐年摇头说不要,沈何华可以当作助理用。
    徐奕在微博上发布了谢颐年加入天宇的消息,谢颐年随即转发了这条微博。意料之中的,它很快就成为微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天宇给谢颐年开了一个个人工作室爆料之后,网络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
    '娱乐转转转':#谢颐年加入天宇#今天一刷微博看到谢颐年加入了天宇,小编吓了一跳,心想这位终于有主了!然后就看到天宇花巨资给谢颐年打造了一个个人工作室,小编忍不住猜想天宇这样力捧谢颐年究竟是看好谢颐年的实力还是因着谢颐年和徐总的交情?
    '天天话题':#谢颐年加入天宇#谢颐年拒绝多家经纪公司邀请加入刚刚进军娱乐圈的天宇是不是因为和徐奕的私交?
    '娱乐财经':#谢颐年加入天宇#谢颐年与天宇结合是互利共赢的选择。谢颐年在娱乐圈虽然还只是个新人,但这个新人一部《君臣》入围今年金花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人奖,一部《宁氏手札》红遍网络,成为同时间段收视最高电视剧。娱乐圈泰斗韩青老先生和圈内几位导演大咖都力挺这个新人,书画界大师对他甘拜下风。天宇选择这样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新人作为进军娱乐圈的冲锋军有其战略考虑。而谢颐年选择天宇,自然是因为天宇能给他最丰厚的回报。
    '明星那些事儿':#谢颐年加入天宇#恭喜谢小年和天宇喜结连理!小编觉得这次的结合会是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事(滑稽)
    媒体这边热闹非凡,网友们自然也闹翻天了。
    '谢颐年粉丝后援会':我们谢小年终于找到东家了!谢小年进天宇,年糕们就都放心了!
    '卫琴的头发丝':麻烦徐总好好照顾我们谢小年了!@'徐奕V'
    '与子同袍':谢小年你放弃其他经纪公司只选择天宇对徐总果然是真爱!
    '花非花':我只想说,这事真是喜闻乐见普天同庆啦啦啦啦'黑衣人':谢颐年个人工作室,谢小年你这是被包养的节奏啊!!
    '泸州月光':谢小年你为何不去乔殿家的华龙!!!
    '曲终人散':徐谢王道徐谢王道徐谢王道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summer':谢小年进天宇我也就放心了。
    ……
    网上的热闹丝毫影响不到谢颐年,他此刻正窝在家里和沈何华一起看工作室挑选出来的剧本和广告邀请。
    “颐年,”沈何华唤了一声,谢颐年抬头看他,挑眉示意他说下去。
    沈何华道:“你之前演的都是古装剧,想不想转型演一部现代剧?”
    这倒是和谢颐年想到一处去了,他道:“你觉得现代剧更好?”
    沈何华推了推鼻梁上装饰用的眼睛显出几分专业的模样道:“各有优劣吧。颐年你的形象气质确实很适合古装剧。现在你古装美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再接一部古装剧可以进一步加深这种印象。但如果一直演古装剧形象会比较固定,越到后面要接好的现代剧剧本就越不容易。”
    谢颐年点点头,指着桌上的六部剧本道:“那你觉得那部好?”
    沈何华道:“就剧本来说,我觉得《孤岛》和《那年花开》都不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孤岛》这个故事比较诡异,算是小众文化,但沈醉这个角色演好了也会是一个经典。《那年花开》虽然是比较常见的爱情剧,但它的剧情也不狗血,现在的年轻人最喜欢这个。”
    剧本是经过工作室精挑细选后才送到谢颐年面前的,那些质量不合格的早就被排除在外了。
    谢颐年自己对《孤岛》更有兴趣,这是一部心理悬疑片。
    
    第38章 新剧
    
    单亲、有社交恐惧症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沈醉毕业后找工作时处处碰壁,他对生活渐渐失去了信心,每一天都活的没有目的。然后有一天,沈醉意外卷进一起连环杀人案,其他所有被害者都死了,他却奇迹般幸存下来。凶手逃跑,警方询问沈醉是怎么活下来的,凶手有哪些特征,沈醉始终沉默。
    沈醉的沉默引起了遇害者家属的愤怒,他们严词谴责沈醉和凶手是一伙的。警方以为他是怕凶手报复,再三保证会确保他的安全,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沈醉却只是沉默摇头,最后被逼无奈,也只吐出一句,“我答应过不会向警方透露他的模样。”
    警方没有其他线索,很快的就发生了下一起案件。这一下子,即使沈醉不愿意,社会的舆论也将他逼到了道德的对立面,就连原先认同他沉默的父亲也开始劝诫,警方更是开始施压。
    沈醉原本也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大学毕业生,新逝去的生命自然会让他心里产生愧疚,所以他没有再坚持己见,终于违背了和凶手的约定。
    根据沈醉提供的线索,这次警方很快就抓获了凶手,作为协助警方破案的功臣沈醉并没有受到舆论的赞赏,反而因为他隐瞒了这么重要的线索而让最后一个受害者遇害的原因让群众更加有理由去谴责。
    沈醉并不在乎舆论怎么说,他去看了凶手李牧的庭审。李牧在被庭警带下去之前遥遥望了他一眼,他神色不变,却在心里暗自说了一句“对不起”。
    在李牧连环杀人案之后,沈醉放弃原本找工作的打算,自己潜心研读心理学,考上国内一所心理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研究生,很快又被保荐出国。
    五年之后,他在国外一直读到心理学博士,却又遇到了五年前相似的案件。这次他不是受害人,受害人是他的女友林瑜。
    林瑜死在一条雨巷里,浑身□□的女子心脏被挖走,□□被利器刺穿,尸体被凶手摆成诡异的姿势。
    警方第一时间就判断凶手是一个被女人背叛过的年轻男子,他这作案方式移情的痕迹太明显了。
    作为林瑜的现任男友,沈醉免不了被警方怀疑询问。林瑜死时沈醉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而且他是第一次谈恋爱,很快就被警方排除了嫌疑。
    沈醉是一个沉郁又孤僻的人,他能跟林瑜成为男女朋友是因为林瑜能和他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他们谈的是这个时代已无人相信的柏拉图式恋爱。沈醉知道林瑜的感情史和他一样空白,这是他怀疑警方判断的第一个理由。
    警方讯问他时曾给他看过林瑜死时的照片,凶手的手法很干净,尸体上就两处伤痕,心口和□□。尸体被打理得很干净,一头乌发被挽成发髻,即使经过雨水的冲刷也不显的凌乱。双臂交叉在胸口,如婴儿在母体中的姿势蜷缩着,双目闭合,神色不见痛苦,远远看着竟有几分安详的味道。这全然不像是报复背叛的女人的手法。
    警方虽然也有疑惑,但他们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这样有个性的作案手法首先能排除无序杀人的可能性,凶手必然是出于某种原因。既然推测凶手的作案具有逻辑,那他对对象的选择也倾向于有目的性。正如警方推测的移情,以一个背叛的女人作为影像,凶手心中很有可能确实存在这么一个人的影响。而杀人的手法和尸体造型的矛盾能说明凶手对心中影像的感觉就是矛盾的,纯洁与罪恶同在。
    再从作案手法的细节来看,这名凶手手法干净,处理尸体冷静而有艺术感,可以推测这人很可能不是第一次作案,那么凶手是针对林瑜这个人的可能性也减小了。这样内心极度冷静的人一种是像沈醉这样沉默寡言整个人看起来阴郁却心理疯狂的人。还有一种是外表优秀优雅,心理却和前者没什么差别的人。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失败者,一个是成功者,然而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们心中都有着莫名的高傲。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从尸体干净的伤痕还有造型上可以看出。凶手仿佛在嘲笑,看,那群愚蠢的人类,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们。
    沈醉想,如果是他,会出于什么样的缘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杀人呢?
    挖心,当初李牧也是挖了他们的心。李牧是个可恨之人,但沈醉却一直觉得他可怜。是的,可怜。他是个思想极其丰富的人,这世上活的最痛苦的往往是那些心思太过细腻的人,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就是这个道理。
    李牧没有什么太过坎坷的经历,只是他的想法和其他人都不同。尼采说:“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无法诉说的痛苦会将人逼疯,说出这句话的尼采最后也没能逃出这样的命运。李牧身边的亲人打着为他好的名义生生将他逼疯。沈醉一直记得李牧流着泪对他说:“他们是我的家人,我不能伤害他们……”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能伤害他们的好意,所以那些苦楚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李牧为什么会杀人?他说自己也记不清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但他分不清天堂与地狱。李牧挖心,因为他觉得人不需要有心,有心会痛。
    如果是沈醉,他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要挖一个人的心?那必然是,这个人对他来说是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人的心,谁在乎呢?照片上林瑜的妇人发髻和在母体怀里的宁静祥和的姿态让他想到了母亲这个词。
    林瑜的母亲是个很普通的中国妇女,一直在国内生活,凶手不大可能冲着林瑜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去的。而看林瑜的发髻,沈醉觉得凶手极有可能是把林瑜作为母亲的影像。林瑜身上有一种让人舒服的安静宁和的气质,凶手如果把她幻想成母亲的形象也不无可能。
    沈醉并没有把推测告诉警方,也没有想着要找出凶手。但就是他自己都没发现,在林瑜死后,他的言行举止都在一点点地向林瑜靠近。直到有一次他的同学在昏暗中看到他还以为是林瑜,大呼有鬼,沈醉这才怔愣地发觉了自己的变化。
    剧本的最后是沈醉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跳进河里,再也没有浮上来。
    在末尾处,镜头会留给一本从沈醉的抽屉里翻出来的日记,日记名为《孤岛》,里面是一些零碎的句子。
    “我的世界成了一个孤岛。”
    “我住在一个躯壳里,看着躯壳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笑,他们在哭,他们活着。”
    “我不会把心里话告诉别人,因为没人会试图理解你那些荒谬的想法,他们把这称为无稽之谈,他们不是觉得你精神有问题就是觉得你为标新立异而哗众取宠,他们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在悬崖边走了很久,道德与责任的护栏筑得太牢,我甚至意识不到这是悬崖。我被拘束在里面,我在期盼护栏崩塌的那一天。”
    “人性真是虚伪得让人讨厌,情感总是变化的太快。”
    “为什么不再执着?因为害怕拼尽所有还是达不到目标,你这个胆小鬼。”
    “有人问我,如果能够选择,下一世你选择做什么?啊,真是够了!为什么还有下一世?人死灯灭,消散于世吧!”
    “没有人必须对你负责,你是一个人。”
    “喜欢或不喜欢,是我说了算的吗?我在世界的规则里挣扎。”
    “如果世界是一个游戏,如果我们活在一个虚幻的梦境里,有关系吗?如果虚幻跟真实已经界限模糊,周庄梦蝶或蝶梦周庄又有什么区别?”
    “我的路一直是一个人走的,你们在我身边,中间隔了一层无形的结界。”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总会给你留一扇窗,窗在哪里?”
    “嘿,我说我在上帝的视角俯视你,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可笑?嗯,我也这么觉得。莫名骄傲,莫名自卑,你真是不可理喻。”
    “人越长大,越忘了曾经的纯粹,啊,我羡慕少年人的天真无畏。”
    “人为什么要繁衍?周而复始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个世界还剩下多少真诚的人呢?敢用一颗赤子之心直面世界的狂风暴雨?”
    “到底哪里才是出路呢?我已经迷路很久了……”
    ——李牧
    这部剧本的编剧李琰自述他想要表达的是这个年代人的心理问题。这个年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上的问题,只是大多数人忽略了它,而那些心思太过细腻的人就可能从心理问题变成精神病。他呼吁这个社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健康,最深的痛苦永远来自于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