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烽火1937 >

第42章

烽火1937-第42章

小说: 烽火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立刻用手势命令部下们停步,然后小心谨慎,悄悄靠近。当他们围住那里,一位下士将烧成焦黑,发出焦臭气味的木板猛然掀开,所有人都把枪口齐齐对准那处。
  怎料躲在里面的不是日本士兵,而是一个看似只有七岁大的日本男孩正紧紧抱住只有三四大的妹妹全身颤抖……他们满身淤泥和黑色焦土,衣着破烂不堪、骨瘦如柴。
  哥哥拼命捂住妹妹的嘴巴,但仍是阻止不了她的抽泣声流进霍斯顿的耳朵里。那个小女孩在看到几个叔叔气势汹汹地拿枪对着他们的刹那,再也忍不住,径直嚎啕大哭起来。
  “嘘嘘,没事了、没事了……我们不会伤害你们。你看!叔叔把枪收好了!”霍斯顿他们连忙收起枪。
  他用英语哄着两个孩子,并缓缓走上前,双手摊开以示自己毫无威胁。
  但是对于这两个孩子来讲,穿着军装全副武装的士兵们都是可怕的……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他们自己的军人。
  哥哥更用力地收拢双臂,抱着他仅剩的亲人往后挪,双眼惊恐地瞪着霍斯顿。
  美国少尉无奈地叹一口气,想了一想,掏出口袋里的半块巧克力,拆开锡箔纸包装,然后举到男孩面前。
  “看!这是巧克力!给你们,全给你们。它是属于你们的了!”为了让他们放下警惕,霍斯顿还特意咬了一口,表示这块巧克力没有任何问题。
  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男孩只能瞪着双眼看了看这个美国人,又看了看那块巧克力。
  良久,当霍斯顿的那条手臂举得有些发酸,男孩忽然起身从他的手中一把夺过巧克力,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甜甜的,又带些苦味的深褐色食物在口中化开,他顿时眼睛一亮,立马将剩下的全都喂给妹妹吃。长时间没有吃上如此美味的甜食,甚至已经数日连稀薄的米粥都快吃不上的女孩瞬间破涕为笑,她和哥哥高兴地狼吞虎咽起来,吃得满嘴都是巧克力。
  美国大兵们顿时松一口气,一个个也都笑起来。
  霍斯顿终于能够接近两个孩子仔细观察他们的情况,当他发现这对兄妹身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伤势时,不禁蹙眉。
  “快去把亚伯医生带来!”
  一位下士领命立刻匆匆跑开。
  注1: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这场战役在月19日渡过塞纳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注2:马里亚纳海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故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
  注3: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注4:硫磺岛是一座位于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的火山岛,为日本的领土,行政区划隶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村。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0千米,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而得名。
  (以上注解部分摘自百度)


第九章 :黎明前
  1945年3月26日
  没有穿着军装,一身白大褂的艾文让两个孩子心生好奇,将眼睛睁得大大地盯着英俊又漂亮的叔叔猛瞧。
  艾文瞅见他们这样看着自己,不由微微一笑,一反往日一味地追求高效高质量的治疗,而是放慢速度,温柔地为男孩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进行消毒。
  虽然几乎都是擦伤,但很多地方都出现轻微感染,这几日必须勤消毒,避免感染引起的破伤风等症状。
  “很疼吗?”艾文见男孩时不时地皱眉、瑟缩一下,便用英文问道。
  男孩看了看他,竟像是明白对方的意思似地连连摇头。即使消毒水碰到伤口疼得眼角噙泪,他也拼命忍着。哥哥坚强又倔强,不过只有三四岁大的妹妹可就忍不了了,医用酒精一触到她的伤口就哇哇大哭。艾文把她抱起来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毫不在意女孩身上有多脏,连哄带骗,耐心地为她处理伤口,而哥哥也跟着一起安慰妹妹。
  霍斯顿不禁感到有些好笑,要知道艾文平日里对伤兵可不会这般“好心”:一是因为战争时期伤员源源不断,根本没有留给战地医生思前想后,顾忌伤员有多痛苦的时间,二是因为一旦犹豫,可能就会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甚至错过救回下一位重伤士兵的机会。
  然而此刻艾文的心中无比沉重。一个多月,他几乎都待在“船”上没有下来,以为这座岛上早就没有平民,怎料当霍斯顿派人通知他赶来的时候,一路走来,除了那些日本士兵的尸体以外,居然还发现数个平民的尸体。
  他不明白,为什么明知这里即将开战,还对平民置之不顾。他们把整座硫磺岛建成要塞的时间都有,难道没有转移平民的时间?等他见到两个孩子身上的衣着后,艾文这才意识到更多的问题……没有金钱可以让他们离开这里,甚至快没有食物继续填饱肚子。
  他们种的稻米,他们捕来的鱼,全部给了军队,他们的父亲,她们的丈夫,他们的儿子全都上了战场,留下老弱妇孺无依无靠。
  ……战争、战争,你是那些人的野心。
  艾文抚着女孩的发顶,期盼、渴望这场战争再快些结束……再快些……
  海风如同清扫大地一般呼呼吹过这片焦土,并不是太大,却足以扰乱艾文的听觉。
  当伊藤浩司被美军押送而过的时候,他听见被风吹来的孩子的哭声。原本低垂着头,双手被绑在身后,只是跟随押送队伍走着的他,漫不经心地将视线投向远处被几个美国大兵围在中间的医生和两个孩子。
  瞬间,那阴郁的双眼像是被一束光射进里面似的,骤然发亮……
  即使他在崖上,他在崖下,伊藤浩司依旧一眼便认出了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
  “艾文……艾文·亚伯……!”
  比谁都安静,没有任何反抗的伊藤浩司忽然大声喊叫起来,使得押送他们的美国士兵顿时惊愕不已,连忙扑上去将他压在地上,用枪抵着他的后脑勺,并用英语命令这个日本人立即噤声。
  “艾文!艾文……!”然而伊藤浩司疯了一般地大叫,全然不顾脑袋后面的枪口。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所以正在努力试着忘记你,我想我快成功了,应该……就快成功了,可为什么又要让我在这里见到你!
  “艾文·亚伯……!”
  他的脸被死死压在地上,依然阻止不了他继续大喊。
  海风一直没有停歇,逆风下的声音根本传不到位于崖下的医生的耳朵里。
  求你回头,求你看我一眼。
  我伊藤浩司早就不屑于别人的关注,我只要你的关注……
  艾文·亚伯……艾文·亚伯……艾文·亚伯……
  一个士兵突然用枪柄朝他的后腰猛力一击,打得他一时间出不了声。
  在崖下的男孩忽然抬头望向崖上的那群人,满脸疑惑,但还是拽了几下医生的白大褂。
  艾文将视线投向身旁的小男孩问道:“怎么了?”
  只见孩子抬手指着山崖上方,急切地要他看那一边。
  艾文踌躇片刻,转头望去……
  似乎是有一名俘虏在拼命反抗。从他们这里看去,只能瞧见数个正在制服俘虏的美国大兵的背影,视线被挡住的艾文根本看不见那个挣扎的日本人到底是谁,况且对于一个战地医生而言,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他微笑着转回头对男孩道:“没事的,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不会再有人来伤害你们。”
  男孩凝视他漂亮的蓝眼睛,努力想听明白艾文说的话,良久,他突然重重地点头。
  是日,硫磺岛成为美军直接轰炸日本本土的跳板,甚至在岛上建起了军事基地
  同年5月2日,柏林被攻陷,苏联攻占国会大厦,本来打算一举生擒希特勒。但苏联红军没有发现希特勒本人,而是在一个弹坑中发现了一具被烧焦的尸体,这具尸体并没有被烧尽,通过牙医对希特勒牙齿形状的记忆确认是希特勒本人。
  5月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在柏林举行。
  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注1),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注2)投掷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震撼全世界。
  月9日,美军又出动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注3)。
  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注1: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注2:广岛原子弹爆炸是一件震撼世界的战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政府拒绝执行《波茨坦公告》,美国政府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彻底扭转战局,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注3: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以上注解摘自百度)
  PS:在这里说一下为什么当时美国没有将原子弹投掷到日本首都东京,原因之一:当时的广岛和长崎是日本的重工业基地,日本的大多数军工企业都集中在那,而且目标集中便于打击。原因之二:原子在环境气候符合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发挥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如城市周围有高山,不利于原子弹的冲击波。


第十章 :家
  1945年月20日,美国旧金山
  艾文提着箱子摁响阔别已久的自家门铃。
  当爱德华·亚伯出现在门口时,他不禁热泪盈眶,一把抱住了父亲。
  八年,艾文与他的父亲在八年间只用信件联系,八年,他的父亲已是两鬓斑白。
  八年前,爱德华只准许艾文在上海呆三个月,可曾想到那一去就是八年。然而在他收到唯一的儿子决定留在中国的信件后,却没有反对。孩子长大成人,既意味着该是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亦如他当年也去过上海,亦如即使家里反对,艾文的母亲却执意要嫁给他。
  可爱德华还是会想念儿子,盼着艾文早日回家。八年来,他全身心地投身于“亚伯”家代代相传的医院,借此来冲淡思念和当初刚失去妻子时的痛苦。直到双手再也拿不稳手术刀,腿部关节会因季节变化而疼痛开始,才放下伴随他半生的手术刀,并且离开了位于华盛顿的总院,回到老家旧金山的分院。
  爱德华想知道艾文在那里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儿子在信中从不提太多,只为报平安。而当他看见消瘦许多戴上眼镜的艾文时,千言万语,什么都不用多问,仅仅一句“回来就好”。
  “你的表弟皮埃尔当初也想去太平洋,被我和你的凯特姑妈拦下了。要知道你不在,唯一能管理起华盛顿总院的人就只有他一个。”爱德华坐在沙发里喝了几口咖啡道。
  “皮埃尔比我更懂得经营。”艾文微笑。
  皮埃尔·斯图尔特,爱德华的亲妹妹凯特·斯图尔特的儿子。虽然医术远不及艾文,但非常懂得经营。
  “爱德华(注2),如果有从中国寄来的信,请一定告诉我。”原以为父亲仍住在华盛顿的家,所以那时在离开长沙之前,留给陈雨辰的是他在华盛顿的住址。
  现今,爱德华的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艾文不可能再撇下他不顾。
  生怕信件被留在华盛顿的艾文,在回到旧金山前写了一封地址变更的信,寄给远在中国的陈雨辰。
  继去年长沙沦陷后,他便与陈雨辰失去了联系。寄往重庆的信全都石沉大海,鸟无音讯。艾文不知道对方发生了什么,心里的这块石头一直没有放下,只是战争让他无暇多想。
  而今大战结束,回到平静生活中的艾文越来越焦虑。
  “我正想,你这次必定会多带一个人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