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重生_Ar18-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徳劳因稍微抬了一下眼睛,用那种西方人特有的友好客气答道:“当然可以。”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韩竟于是道了谢,在他对面坐下来。这还算开了个不错的头,可紧接着,俩人之间就陷入了漫长的冷场。大导演仍是手握咖啡杯跟桌面死磕,根本当韩竟就是空气。
对话根本进行不下去啊!
韩竟嘴角抽了两下,分明感觉到扎在自己身上那几道视线,都多多少少带上了点嘲笑的味道。现在这个时间来柏林,大多都是电影圈里面的人,又有哪个没听说过徳劳因的大名?虽说柏林电影节官方是拒斥商业电影的,从来连个提名都舍不得给好莱坞,可再怎么说那是好莱坞啊。就算是擅长文艺片的欧洲人,谁能真心说自己一点不想赚钱、不想去好莱坞?
估计从徳劳因进到餐厅里的第一秒,周围想上去递名片的人已经排队排到门外了。之所以谁也不敢往上冲,就是因为德导那脸实在太黑,摆明了谁上去谁就是捅了蜜蜂窝,至于是能尝到蜜还是被蛰一脸包,全看个人的运气——不过这么看起来。被蛰的概率大概有99%,能尝到蜂蜜的概率,就是那1%的零头。
韩竟正好做了那个第一个去捅蜂窝的人。周围那些担心被蛰不敢上的,这会就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瞧瞧那个冒失鬼啊,我们都没上,就你偏偏要出风头,现在傻眼了吧?
韩竟想到这,倒把自己逗乐了。他心里之前一直砰砰砰跳得不行,现在真正坐到徳劳因身边来,紧张反而平复了不少。说台风眼处往往风平浪静,看来这回放在大鼻子老外身上,也没例外。
绷了整整一晚上,神经一放松下来,韩竟马上就觉得饿了。他低头开始消灭盘子里的东西,也没过分端着,该怎么吃就怎么吃,只当是一个人吃顿寻常的早餐。他边吃边拿余光打量着徳劳因。大导演还不到50岁,看起来相当年轻,身材颇为不错,身板有种西方人特有的壮实,又几乎没什么赘肉。徳劳因有1/4的蒙古族血统,不过到他这一辈,也只有从黑色头发和细长的眼睛,还能看出些许亚洲气质来。
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最基本的能力都是观察。韩竟明显能够感觉到,在自己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徳劳因的时候,对方也在注意着他。尽管两人没有目光的交流,但是相互的注意力,都有很大一部分落在对方的身上。
既然徳劳因浑身散发着一股“不想说话”的气场,韩竟也就顺其自然,一言不发默默吃东西。他无论动作还是神态都格外自然,等到吃完了,又稍微坐了一会,就朝徳劳因点点头,道:“那么,恕我失陪了。”
常年围绕在徳劳因身边的,基本都是些争着抢着想要巴结他的人。特别是演员,几乎无一例外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几个好角色,因此在他面前总会显出过剩的表现欲。像韩竟这样不急不躁全程自己吃自己的、压根当他不存在的演员,徳劳因还没怎么见过。果然韩竟起身要走的时候,大导演就沉不住气了。
“——请等一下。”他轻声喊道。
韩竟于是又坐下来,向徳劳因抛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徳劳因托着下巴想了好半天,开口倒蹦出一句极不标准的汉语:“泥——出背井靠氩吗?”
……哈?
不谦虚地说,美国导演这中文说得可比韩竟的英语烂多了,不仅是语调乱七八糟,吐字发音也很模糊,想听清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韩竟无奈地笑着,摊摊手表示自己并没听懂。老外死较劲,非得不说英语,又把那句中文翻来覆去说了好几次,每次跟每次都完全不一样,说得韩竟一头雾水。
他集中精力听了半天,总算灵光一闪,“你是想说北京烤鸭么?Peking Duck?”
老外猛点头,“对对,背静靠氩!”还让韩竟教他正确的发音怎么读,弄得韩竟哭笑不得。
外多人大多对“北京烤鸭”有独特的情结,似乎提到中国美食,唯一最好吃的、能统一全中国的食物就是烤鸭。事实上,莫说中国从没搞过哪道菜最好吃的评比,中国南北八大菜系,每一个菜系口味都不相同,拿来评比哪个能代表全中国,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而这样复杂的体系,老外大概是理解不了的。
徳劳因费了半天劲,其实是想问韩竟是否爱吃烤鸭。韩竟也费了半天劲才听明白,却没想通他这问题到底有什么深意。总说天才都是有些怪,难道说大导演不看演技,要凭一个人爱不爱吃烤鸭来决定演员的人选么?
……这跟Lit那个抛硬币猜不中不许入伙是商量好的吧?
韩竟无奈地想了一会,只觉得再想破头也没什么用。如果说这是考题那也实在出得太偏,谁也不可能料到徳劳因会问这个,提前去了解他在饮食上的爱好。所以也只能蒙一个碰碰运气。
他停顿了一下,摇摇头道:“烤鸭太油腻了,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相比之下,可能淮扬菜更合我的胃口,口味不是那么重,但是能够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
韩竟这话说到一半,就看出来这哥们大概是个吃货。徳劳因听韩竟提起淮扬菜,一直显得格外疲惫而冷淡的眼神第一次亮了不少,显然感兴趣得不是一点半点。
后面就变成了韩竟给徳劳因介绍中国美食的专场。老外听过烤鸭听过台湾煲仔饭,最多再知道一点四川九宫格,至于什么西北烤全羊东北三大炖,什么广东煲汤早茶什么云南过桥米线,一概听都没听过。这里面大部分的东西韩竟自己也不知道具体做法,可是吃过总听过一些其中的故事,讲故事那不是他老本行么?现场虽然只有西式早餐,韩竟光靠讲的就让老外直流口水,去拿了两大盘子吃的,最后全吃完了。
等到刘锐来的时候,这俩人已经建立了极其深厚的革命友谊。老外几次兴奋地说一定要去中国,让韩竟带他吃遍大江南北。韩竟当然一口答应,心里总觉得靠投喂一个吃货来拿角色,好像有点胜之不武。
徳劳因见到刘锐更是高兴,连连感谢他给自己推荐了这么好的演员。韩竟才知道徳劳因看过他主演的电影,已经对他的演技非常认可,这次见面,只是希望能更多了解韩竟的秉性。现在聊过之后,他非常确定韩竟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韩竟面上微笑着,心说这哪里不对吧,从喜欢吃什么真的能看出人的秉性么……
总之,大导演这关就是以这种无厘头的方式过去了。韩竟受《秘宝奇航》剧组邀请参加展映,在红毯上只稍微露了个脸。照片传回中国,通稿就直接发成了“好莱坞传奇导演凯文?徳劳因筹拍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传内地演员韩竟或为主演,徳劳因导演未否认”,韩竟扫了一眼,只道娱记捕风捉影的能力实在太强。
夏炎在家赶论文忙得不可开交,直到首映当天才赶来柏林。国产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毕竟是大事,韩竟跟周礼到机场去接夏炎,在出口就生生被一大排中国面孔的记者当在了后面。俩人挤不进去,也只好在后面隔着肩膀缝往里面瞅。
航班到达之后,过关还要将近一个小时。等夏炎那趟航班的乘客陆陆续续从里面往出走的时候,韩竟第一眼远远看见的,是那件老式的军大衣。
他摇摇头,特别无奈而开心地笑了起来。
第166章 柏林2
韩竟往后撤了几步,拿出手机拨了夏炎的电话,就见远处那个因为穿着大棉袄而格外笨重的身影停了下来,费劲巴拉地试图往出掏手机。
“机场里有空调,你穿这么厚不热吗?”他等那头好不容易把电话接起来,便笑着问道。德国纬度虽然比帝都还高,可是靠近海洋气候比较温和,冬天在户外也不到需要穿大厚棉袄的程度。这会夏炎还是在暖气很足的屋里,韩竟光看着都觉得热得不得了。
果然小孩在电话另一头也长长叹了口气,“还用问嘛,当然热啊……可是这玩意太大了,不穿身上行李又不好拿……你看就这几步路你不等我到了再说,非要打电话,我掏一次电话多不容易啊……”
韩竟仍笑着,拐到一个从夏炎的角度也能看见的空当,向他指了指等在出口那黑压压一片记者。“你现在可是大名人了,这待遇比我高不知道多少呢。就穿这衣服上电视行么?”
“呃我走的时候还在赶论文,来不及太仔细收拾东西,看这衣服在最外面就穿的这件——我觉得穿这衣服上电视也行啊,你看,多有纪念意义。”夏炎说到一半才想起来不服气,“不过现在就接受采访还是算了……能不能得奖还不一定呢,这阵仗搞得我好恐慌。”
韩竟想了想,“你穿成这样应该没人能认出你,那你麻利点出来,咱们开溜。”
夏炎点头答应,挂了电话又摸了半天,从一兜里摸出一副口罩带上,活脱脱地就像是个大街上扫马路的清洁工翻版。
果然穿成这样没人注意,夏炎低着头极其低调地从出口里走出来,愣是没一个人认出来他。等跟韩竟周礼他们会和,仨人脚底抹油,一溜烟从机场跑了,还留一群记者在那干等。
他们溜得虽快,但最后还是被拍到了几张照片。拍照的是雷鸣的人,照片传到孙维手里,因为有一张角落里拍到了韩竟,孙维还特意发消息问韩竟怎么处理。韩竟翻了翻那组照片,也不知是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觉得自己家小孩就是天生丽质怎么看怎么好看,就随便穿个破棉袄看着都那么有范儿。
韩竟欣赏了半天,才给孙维回了一句:“有我的那张删掉。其他等颁奖典礼之后发吧。”
这种照片最讲究一个语境。单看一件破棉袄,即便是穿在富二代身上也不会有什么可看的。如果能先让观众了解夏炎所拍的农村题材,再放出这几张穿军大衣的照片,则可能会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前提是,夏炎这次得拿奖才行。
至于到底能不能拿奖,说实话韩竟也没底,心里又期待又害怕,简直比他自己拿奖那时还要紧张。
夏炎从见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写不完了写不完了”,也不知到底是在跟韩竟周礼说,还是跟他自己自言自语。他一进屋就打开电脑开始飞快地打字,时不时停下来翻翻书咬两下嘴唇,一副几乎要被论文逼疯的架势。至于当天晚上自己电影的展映,当然是没时间去的。
韩竟临出门还又问了夏炎一句。夏炎没说话,打字的双手停了下来,两眼直直盯着屏幕。韩竟站在他背后,分明就看到夏炎手臂一直在不停发抖。
嘴上说是不需要别人来证明,可无论怎么说,夏炎都还只是个大四的学生。第一次导戏就能入围这种大奖,说他不紧张根本是不可能的。不去展映现场,大概除了忙论文以外,也有这个因素,不敢去看观众的反响究竟怎么样,不敢看到有人说不好,所以才想一时逃避。
韩竟把手放在他肩膀上,又默默陪了他一会,只说了一句:“放心吧。”
展映也是韩竟第一次看到《父亲》这部片子。之前除了在夏炎送他的短片里看过一些片花以外,连正式的预告片都没看过一个——夏炎好像也根本没剪过预告片这种东西。放映厅里的灯光黑下去的时候,韩竟只觉得有种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涌上来,仿佛终于实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愿望那般,无比轻松的慢慢舒了一口气。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夏炎所导的电影。
虽然两生浸淫电影,对于镜头语言到底怎么运用,有哪些套路和风格,韩竟其实研究得并不多。他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对于“演而优则导”这种事也不是那么认同。演戏和导戏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才能,坦率地讲,他自己也清楚,就算戏演得再好,导演的才能在他身上也是没有的。
比如现在,要让他去把夏炎那些镜头一个个掰开来,分析哪个好哪个不好这么安排是为了做什么实现什么效果,那他真心做不到。让他去看电影,跟大多数观众也没什么区别,就是外行看个热闹,看不出有什么门道。
然而拍电影的人,他却太熟悉了。从头到尾,韩竟都可以从那镜头里看到夏炎的影子。他的观察事情的角度,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他这个人作为导演的存在本身,都能从他的电影里,极其直观地展现出来。
这部电影,讲故事的视角太冷静了。甚至可以说,不是冷静,就是冷。
正因为冷,才能无比犀利地切中要害,将最震撼的效果直接送到观众心里。电影的故事本来就冷,而这种冷静到了极点不带丝毫同情的展现方式,又将这种冷推到了极致,让人不寒而栗。
韩竟无法想象,这竟是夏炎拍出来的作品,一个还没满20岁的学生,能够对镜头这样熟悉,把镜头运用到这种程度。
可是同时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