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夏当大王-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这一处小型玉矿并不在荒无人烟的偏僻之地,十里外就有一座城池百灵城,玉矿周边还有不少村落,即便鬼物夜间开采,用不了多久也会被发现,会引起一些麻烦。
杂玉虽然不值钱,可是玉矿中的上好美玉属于天材地宝,价值不菲,对于玉石矿藏,各国都是非常重视,一般都不会出售,死死攥在手中,禁止私自开采。
话虽这么说,可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财帛开道,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姚云将虎乙唤如宫中后,第二天熙国商队就赶赴出云国百灵城。
在熙国商队有意无意抛出大量收购玉石,无论美玉、杂玉统统都要收购的意向后,百灵城的地方豪强、大氏族们心思就活络起来。
玉矿珍贵,那是因为上好美玉价值不菲,杂玉一般是卖不出去,若是商队愿意大量收购,即便价格低廉,只比石材贵一些,可是杂玉量大,那无疑也是一笔难以想象的财富。
熙国商队见百灵城豪强心动,于是顺势将玉矿的下落透露给他们,要求百灵城豪强将玉矿中所有天材地宝级美玉卖给商队,为此,商队可以收购大量杂玉。
原本开采玉矿、售卖上好美玉就有很大赚头,值得冒险私自开矿,若是再加上杂玉也能卖钱,那利润就有些惊人了。
百灵城豪强士族受到巨大利益的诱惑,果然没有将玉矿的消息上报给出云伯,而是开始私自开采玉矿,与熙国商队“友好贸易”,至此,源源不断有玉石从百灵城走~私流向熙国。
有了“百灵城”的成功案例后,姚云、虎乙精神大振。
姚云可记得当年出云伯惦记上了熙国天材地宝矿藏,虽然是子虚乌有的,可是姚云亦颇为恼怒,若不是二长老舍了老本八百里轰杀出云伯,熙国可就走入绝境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形也发生了逆转。
以前是出云国惦记上熙国的天材地宝,自然矿藏,
这会是姚云对出云国的矿藏眼红,心动。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云干脆把勘探主力全部放在出云国,大肆扫荡出云国,下达了“搬空出云国”的命令。
能偷的偷统统偷走;不能偷的就勾结地方豪强,用贸易的手段,以白菜价疯狂掠夺玉石资源。
接下来两个月,就在南荒各国忙碌着春耕的时候,勘探鬼物大军陆陆续续在出云国发现了大大小小十一个玉石矿藏。
其中有六个玉矿位于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这自然不用多说,姚云随手调拨了一支支鬼物大军去偷矿。
还有五个玉石矿藏不好偷采,于是乎,熙国商队如法炮制,与地方豪强联手开采。
在这过程中,熙国为了混淆视听,熙国大大小小商队难免大举进入出云国,与其贸易往来,大量熙国资本涌入出云国,为出云国的繁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出云国发现,引起了出云伯的注意。
听到这个消息后,出云伯有些意外,出云国与熙国关系势如水火,按理说出熙国商人怎么也不会大举进入出云国。
出云王宫,出云伯惊疑不定,开口问国相云中鹤:
“国相,你说熙云侯这是什么意思?”
第七百五十五章迷之自信出云君臣!
第七百五十五章迷之自信出云君臣!
出云国新都王宫,面对国君的发问,出云百官窃窃私语,心中也是极其纳闷,百思不得其解。
出云国看着熙国纳八方商贾,商业活动繁茂兴盛,日进斗金,虹吸天下财富,早就羡慕眼红,想着坐上熙国的顺风车,发展商业贸,然而由于两国关系日渐恶劣,双方交流往来也随之日益缩水。
熙国与出云国虽然还有贸易往来,但是规模不大,属于小打小闹,一般都是熙国小商队进入出云国做生意,大的商队没人敢得罪熙国官府,去那出云国做买卖。
说白了,就是出云国想上车,但是熙国不带他们玩。
可是今年开春,情况发生了逆转,熙国大大小小的商队陆续进入出云国做买卖,为出云国带来了繁荣,这几个月,征收的商税(包括关税、市税)比往年同期翻了三倍,大大充盈了出云国库财政。
对于这惊人的变化,殿中百官三分震撼,三分意外,但更多警惕。
出云国相云中鹤见国相点名问自己,于是道:“大王,熙国有何意图,无从知晓。
不过据臣调查,这一次熙国商人之所以大举进入熙国,是由于熙国王宫麾下的几支大商队进入我出云,他们大量倾售的陶瓷器、茶叶、纸张、上好的锦缎丝绸、粮食、家具、食盐,与此同时,大肆收购天材地宝、玉石、生丝、铁矿石、木材、皮货、山货。
熙国商品的价值远远高于出云国,这一来二往,熙国商人就能源源不断赚其利润,大王,熙云侯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臣不得而知,可是若是论做买卖,熙国的行为很正常,有利可图,他们自然趋之若鹜!”
云中鹤说的很是中肯,出云伯与殿中群臣连连点头。
“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如此,熙国并没有暴露出什么企图,他们在我出云赚了不少财帛,我们出云也能从中获利,双方互利互惠,不过孤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此子年纪不大,可是心思很深沉,富有远见,也有谋略,总觉得熙云侯在算计什么。”
出云伯生性多疑,虽然没有证据,可是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不简单:“诸位爱卿,你们说熙云侯突然向我们出云示好,他图我们什么?”
云中鹤皱眉深思,没有接话,事实上,他心中也有些好奇熙云侯为何向出云示好,这显然不像是熙云侯的作风。
“大王,国相,以臣看,熙云侯的确是向我们出云示好。”殿中,有大臣站了出来,一脸笃定。
出云伯有了一些兴趣:“哦~爱卿何出此言?”
这位大臣一脸谄媚,行礼道:“大王,近年来,经过大王与国相励精图治,革新改制,出云国焕然一新,国力蒸蒸日上,国运昌荣,这些变化南荒各国有目共睹,熙国乃是有熙氏主脉,底蕴深厚,必有高深望气之术,一眼看出了我们出云国即将步入侯国之列,这才改变了政策。”
见到出云国与云中鹤频频点头,这位大臣备受鼓舞,滔滔不绝:“要是等我们出云国正式晋升侯国之列,到时候熙国就要受到我们与楚国的双面夹击,死死困在南荒一隅,熙国这算是识时务,提前向我们示好,以求我们日后网开一面啊,大王!”
“说的好!爱卿慧眼如炬,孤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出,出云国运大涨,【灵鹤羽卫】马上就要晋升五品精锐之师之列,到时候我们可就是南荒第五位霸主了!”出云伯一拍大腿,满脸红光,很是振奋:“对,熙国怕了,哈哈哈哈,他是在向孤示好,想让孤与他和解!”
这一年多来,出云伯与国相云中鹤君臣二人先是迁都,搬离出云老牌贵族盘踞之地,然后在新都大刀阔斧改革,先是以雷霆手段整顿了军队,尤其是镇国精锐之师【灵鹤羽卫】经历一次大换血后,牢牢掌控在出云伯手中。
掌控了军队强权后,出云伯就开始了一系列土地改革、奴隶改革、封君采邑制度改革,推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量选拔人才,鼓励农耕劳作。。。。。。
可以说,出云国的改革很是成功,国相云中鹤用他非凡的才能与手腕,将困在一方伯国几代未能突破的出云推上了新的高峰,出云国气运滚滚而来,一方侯国近在咫尺,朝夕就能突破。
手上有实力,说话做事自然有底气,想着出云国的前景,出云伯对这位谄媚大臣的话深信不疑,之前的困惑荡然无存,整个人都有些轻飘飘,志得意满,仿佛掐住了熙国命运的咽喉一般: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我们出云要不要与熙国和解?还是我们继续与楚国联手打压熙国,让熙云侯把之前吃下去的疆土吐出来?”
“大王所言甚是,如今是熙国有求与我们,仰我出云鼻息,我们肯定不能轻易放过熙国,若熙云侯诚意不够,我们联合楚国制裁他,两大五品精锐之师压境,就算他们有两大神祇强者坐镇也得求饶!”
“没错,我们决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一定要给熙国一个教训。。。”
“诶,和气生财,依我看,我们大可乘机向熙国要好处。。。。。。”
出云王宫大殿之中,君臣统统都高潮了,满脑子都在想日后出云国如何风光,熙国如何向出云低头。。。一个个唾沫横飞,激动不已。
国相云中鹤默然不语,他虽然也赞同熙国有意缓和关系的说法,但是他并没有那么乐观。
出云国成功晋级侯国之列仅仅是有了自保之力,若是想要以此打压熙国,强逼熙云侯低头,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想到这,唯一有着清醒头脑的国相云中鹤出列,给狂欢中的满殿君臣泼了一一盆冷水:“大王,熙国实力不容小觑,潜力无穷,我出云国晋升侯国后,与楚国联手的确能够压熙国一时,可是日后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情形再次逆转,事情就不好办了,眼下若是熙云侯有意和解,以臣之见,我们不妨顺手推舟,派出使者前往熙国,破冰言好。。。。。。”
出云伯一听顿时不乐意了,连连摆手,铁骨铮铮:“孤怎么可能主动派出使者向熙国示好,断无此事,莫说此刻出云占据上风,就算是穷途末路,孤宁死也不愿向他姚云小子低头!”
第七百五十六章膏稻熟了!五月天奇观
第七百五十六章膏稻熟了!五月天奇观
出云王宫发生的一切,姚云无从知晓,他整个人都投入到挖矿事业之中,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有矿人的快乐就是这么朴素无华且枯燥。
若是这矿是别家的,那快乐无疑是双倍的!
嗯,准确的说是超级加倍!
野花总比家花香,媳妇还是别人家的好。。。啊呸,玉矿还是敌国的好。
没事派出鬼兵鬼将在人家地盘寻宝,到处开玉矿,悄咪咪偷回家,这种快乐简直难以用言语述说。
什么偷菜比起偷玉矿、偷金矿,偷天材地宝,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爽感不在同一层次,飘飘欲仙,令人欲罢不能!
一连数个月,姚云除了日常处理朝政、炼气修行以及陪伴妻儿外,姚云闲暇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关注鬼物大军寻矿、开矿。
每次听闻手下鬼物在出云发现一个新玉矿,姚云就能乐呵半天,干啥都是精神奕奕。
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修炼也是大有裨益,在开玉矿的三四个月里,姚云炼气修为收获颇丰,不仅巩固了四品封侯境中期修为,修为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另一边,熙国也在既定轨道上运转,蒸蒸日上,一天一个样。
镇国精锐【凤凰师】在百里荒操练下,骁勇善战,纪律严明,越来越有五品镇国精锐风范;
天神窫窳残魂请入巫庙,得熙国气运供奉后,越发神异、强大,【窫窳神军】也随之发生了某种蜕变,越来越强大;
通往西荒诸国的商路开始大举开拓,一支支熙国的商队向着西荒进发,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一条成熟的商路就能开拓出来。
十位娲肠娘娘沉迷于熙国美食无法自拔,姚云每每见到十位娘娘,她们总是惊呼熙国美食太多了,吃都吃不过来,乐不思归,就连一开始心心念的文鳐鱼仿佛都忘记了。
娲肠娘娘忘记了文鳐鱼,不过姚云可没有忘记,他记得祥瑞文鳐鱼降临熙国的那一年,熙国各地百姓升腾起“若是年年有鱼就好了”的朴素愿望。
作为熙国大王,若是姚云能够做到,他非常乐意让百姓们梦想成真,年年有鱼,钟鸣鼎食。
一百亩膏稻试验田顺利栽种,这一次,不仅是熙国第一次耕种双季稻,而且是【当康金壤】第一次施肥入地。
当然,有了肥料【当康金壤】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施其他肥,事实上每亩地需要的【当康金壤】并不需要太多,一小半袋【当康金壤】即可,再辅以农家肥就能让庄稼产量大增。
当然,具体的比例姜禾、姜苗以及一众天问弟子正在摸索,试图寻求最佳的比例。
斗转星移,眨眼功夫就到了五月份,寻常的稻谷、杂交水稻【灵稻二号】相继栽种入地,秧苗茁壮成长。
赤水两岸,青苗油油一片,微风拂过,蔚为壮观,水田中,稻花鱼游弋,蝌蚪正变态成青蛙。。。一副蓬勃生长的气象。
然而在那一望无际的绿海中,一抹金色拔地而起,极其惹眼,与两岸平原青翠欲滴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赫然是膏稻,在其他稻种还在生长的时候,膏稻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了!
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熙国百姓们见到这惊奇地一幕,有的惊呼出声,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更是匍匐跪地,口中念叨着神神鬼鬼,虔诚无比。
“这才五月天啊,稻子竟然成熟了,老朽不会是老眼昏花,看错眼了吧,还是撞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