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夏当大王-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帝暮:“朕施展神通看破这点技艺自然不在话下,这纸张的确是好东西,寻常百姓就能大量生产,远超简牍与帛书。”
帝子启心思一动:“父王,既然如此,那帝都、甸服诸多地区也该兴建造纸作坊,如此一来就有更多人可以读书识字,培养更多治理国家的能人。”
天子帝暮点头:“帝子,你说的没错,嗯~姚云又立下大功了,不得不赏,既然熙国有精锐之师【窫寙军】,那便给姚云伯爵封爵,准许他开疆拓土,称伯一方,另外还有封地。。。。。。”
第三百三十六章督造书院!
第三百三十六章督造书院!
熙都,城中一处空地上,到处都是工匠、奴隶们忙碌的身影,在远处还有身穿贴身短衣的,健壮有力的甲士扛着石料、木料、竹料、砖头、瓦片走来,一茬接着一茬,源源不断。
整个场面很热火朝天,到处都响起劳动的号角。
堰者阿七站在工地上,手中拿着图纸与墨笔,组织工匠、奴隶们施工,这是堰者阿七在熙国得到的第一份差事——督造书院。
熙王准备在熙都创办一所书院,用于教授熙国幼童、青年读书识字。
堰者阿七在与熙王探讨机关之术,熙王便向他描绘了美好的愿景——终有一天,诸夏大地上的百姓人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他们人人学富无车,人人能言善辩,人人见多识广,人人都可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熙王说这些话时无比笃定,尤其是人人都可以指点江山的时候更是坚定无比,说什么日后人人都看书,看的书多了就不信书了,与至于每个人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什么事情都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发表见解,无论是非黑白,对错与否。
对于这些荒诞不羁,充满理想主义的说法,堰者阿七内心是不信的,不过他非常向往熙王所描绘地那个人人有书读,人人开智的时代。
而眼下熙王一回到熙国立即就堰者阿七督造学院屋舍,这让堰者阿七既意外又惊喜——原来熙王不只是单纯的幻想,而是立即付诸行动,眼下第一座书院便是伟大的开始。
堰者阿七深受感染——无论最终能够成功,堰者阿七都愿意追随熙王的脚步,不断地追逐。
堰者阿七精通机关土木之术,督造学院屋舍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不过他也没有丝毫马虎,兢兢业业,半夜都在准备督造事宜。
然而等他安排工匠、奴隶建造书院屋舍时,他很是意外,首先便是熙王对书院的支持力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工匠、奴隶乃至于熙都军队,足足数千人同时动工,这让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场面的堰者阿七有些吃力。
不过建造书院屋舍的过程出奇意外地顺利,与至于堰者阿七都有些发蒙。
熙都军队就不用说了,堰者阿七在沙场点兵、长途跋涉中见识过窫寙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只要熙王给予他调动熙都甲士的权力,熙都甲士对他的吩咐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一点都不打折扣。
熙都的工匠也比其他地方的工匠更为活络聪明,工匠们对于复杂、有些难度的工作丝毫不排斥,反而经常向他请教、学习,干起活来麻利又认真。
最令堰者阿七意外的是熙都的奴隶,这里的奴隶干活从来不偷懒,见到活总是抢先干,场上连一个拿着皮鞭、凶神恶煞的监工都没有。
每天劳作之后,分成一个个小组的奴隶们开始攀比谁干的活多,干的活好,胜出的奴隶们总是会发出欢呼雀跃之声,引得无数奴隶摇头叹息。
不时人群中还会有奴隶不服气,喊着明天他们能干的更好。
这一幕幕在堰者阿七看来荒诞无比的事情接连不断发生,看的堰者阿七目瞪口呆,惊呼不可思议。
他们堰者众师兄弟虽然如今才出山,可是从小就跟随老师游历四方,各国风土人情见识的也不少,从没有哪国的奴隶比熙国的奴隶更能干,更有活力,这让他印象中麻木不仁、混吃等死、偷懒耍滑的奴隶形象轰然倒塌。
若是眼前的奴隶是百姓,堰者阿七也丝毫不会怀疑,可是堰者阿七前去询问这才知道,他们都是奴隶。
“督造大人,我们真的是奴隶,不过以后可能不是了,至少以后孩子不再是奴隶了。”一位奴隶开口道。
堰者阿七惊诧问道:“这怎么说?”
奴隶:“督造大人,您刚刚来熙都不知道情况,大王有令表现优异的奴隶可以脱离奴隶,短短一年时间,熙都已经有数百奴隶脱离奴籍了,俺如今优分积攒的差不多了,只要今年在开荒中多出一把力,多耕一些田出来,到时候能够自力更生,俺也能成为熙都百姓了,以后说不定俺的娃也能进入这座学院读书,到时候俺就能骄傲的告诉俺的孩子,书院俺也出过一把力。”
奴隶的话一整天都在堰者阿七耳边环绕,既有惊奇又有几分震撼,熙都带给他的惊讶实在是太多。
在这种偏僻的小城,他见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就像是荒原中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是一片欣欣向荣。
“也许我这一辈子最英明的抉择就是投靠大王,熙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堰者阿七不由感叹,当即便穿梭在工匠、奴隶之中。
姚云与二长老巫通也在站城墙上静静地看着热火朝天的书院工地。
“大王,您这手笔可不小啊,这书院也太大了吧,若是老夫没有看错的话,这书院足以容纳上千学生,这对我们财政有不小的压力啊。”
之前姚云也曾让孙沐月开办学堂教人识字,带出了熙都第一批熟读律法的小吏,而眼下熙国国力蒸蒸日上,姚云这一次开办的学院声势便更加浩大。
姚云笑了笑:“教育兴邦,这些投入必然会有汇报,况且这书院并不大,熙都乃至于山中乡邑城镇,人口数十万,这么一个书院其实算是比较小的。”
二长老:“嗯,人人读书识字,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做到,哎,许多百姓终日为生计奔波劳累,家中孩童也算是半个劳力,学问一道学海无涯,读书识字对于百姓负担可不小,到时候施政时也要考虑周全,不然唯恐好心办坏事。”
姚云笑了笑道:“二长老说得有理,不过书院并不是贵人私塾,并不需要将每一个学生都教成翘楚大才,书院包罗万象,所教的学问不只是大学问,还有其他帮助名声的学问,农夫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工匠学徒向老工匠学习。。。。有些学生只需读书识字就行,若是有些学生天赋极佳,我们书院也可对其全力培养,符咒之术、炼气修炼、治国学问等等。”
“总之,书院士农工商,无所不含,孤需要的是能够强国的人才,未来书院都能源源不断地提供。”
姚云这边侃侃而谈,而这时候天边响起凤鸣之声,那是鸾凤清鸣,众人一看,赫然是天子的青鸟使!
第三百三十七章天问学院与有熙氏族人
第三百三十七章天问学院与有熙氏族人
青鸟使的到来出乎众人的意料。
曾经青鸟使是西王母的使者,而今则是诸夏天子的信使,它带来了诸夏天子的旨意。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有熙氏姚云,治国有方,熙国大治,兵强马壮,牧守一方,功劳甚大,今创造纸术,功德无量,着敕封为熙云伯,封关岭地带为封地,伯宰一方,仲裁一域,钦此。”
敕封姚云为熙云伯,封赏熙国南边的关岭地区当做熙国的封地。
这份封赏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姚云从国君宴回来后,二长老巫通便事先给姚云提起过,因为窫寙军的惊艳表现,天子帝暮可能会将他封为熙云伯,伯宰一方。
相比起男爵、子爵,伯爵不仅是荣耀与崇高的地位的象征,同样也有相应的权力与义务。
伯者,霸也,诸夏伯爵拥有开疆拓土权,争霸四方,除了诸夏有主之地,其余蛮荒之地可以尽情开拓。(事实上许多小国也会开疆拓土,只要能吃得下,诸夏都会默许。)
同时伯国在四方诸国中有仲裁列国的权力,话语权大大提高。
当然还有相应的义务,在面对异族入侵时,伯国与侯国就会成为主力,若是战事不利也会受到责罚。
这也是为何当初姚云即位时,继承的不是便宜父王姚宣的侯爵,而是最低级的子爵,不是天子吝啬,而是天子怕给了姚云侯爵而受到天子诸侯的非议。
没有侯国的实力而封侯,尤其是在寒苦不堪,战事频发的边陲之地,这不是荣宠而是杀人诛心。
眼下熙国在南荒列国国君宴上,窫寙军大放光彩,三品精锐之师,其军事实力隐隐接近伯国水平线,天子封姚云为熙云伯只在一念之间。
“二长老,没想到造纸术传的这么快,远在万里之外的天子都知道了,二长老,您说修为通神的天子看了一眼纸张就窥破造纸术的秘密?”
二长老巫通苦笑:“以老朽所见,天子若是施展神通窥破造纸术轻而易举,若是天子身边有树木,他点点手就能将树木变成一张张白皙的纸张,比我们造纸厂出来的纸张还要好,哎,说来亏大了,这伯爵是大王应得的,关岭地区更是毗邻空冥鬼域,不易占据,这帝暮一毛不拔,好生无耻!”
对于这个结果姚云并不意外,他参悟了【风神书】才明白,这些神灵参悟的乃是天地规则,一个法术就能完成普通人类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比如说姚云眼下区区一品修为就有御空飞行手段。
“哈哈哈,二长老不必气愤,天子帝暮如此吝啬证明他忌惮我们,这也印证我们熙国正在不断变强,再者说堂堂天子不会抢造纸的饭碗,到最后,造纸还是需要普通百姓们来召,论工匠、我们熙国也不怕他们,到时候我们的白纸还能畅销列国,其影响并不大。”
巫通神色缓和不少:“哈哈,大王说的是,纸张用途极大,乃是造福黎民之物,属于大王、属于熙国的功德天子也抹不去,天地为证。”
“哈哈哈,老朽前些日子观察熙国气运,发现气运越发昌盛,隐隐有青烟文运冒出,看来这就是纸张的缘故了,天子敕封凝为熙云伯的消息恐怕已经传遍天下诸侯,四方列国了,咱们熙国将再次万众瞩目!”
姚云看着巫通一脸激动的模样,当即也不由轻笑:“嗯,纸是好东西,不过也要看用在何处,若还是贵人们之间流传,最多只是让官吏们处理政事更加方便,对于诸夏苍生并没有太大作用。”
二长老又看了看正在兴建的书院,当下笑意盈盈道:“您说的是书院?”
姚云点头:“人族崛起正始于此!”
。。。。。。
时间一天天过去,书院在姚云大力支持下,很快第一批书院屋舍就建造完毕。
姚云规划的书院规模虽然不小,可是一开始并不需要一蹴而就,几个学堂建造起来后就能开始投入使用了。
姚云亲自担任学院第一任院长,另外聘请了堰者阿七、苏沐月、巫庙巫祝、熙国官吏、廖大师,木匠、铁匠、石匠、经验丰富的农夫、军中将领等等各方面的人才进入学院任教。
这是一所综合性学院,所教授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含,百家争鸣,所追求的是教授熙国百姓最为使用的知识,原本姚云想称其为书院,后来想想觉得不妥便改称为学院。
学院建在熙都天问山山下,姚云便称之为天问学院。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姚云依稀记得上一世屈原【天问】的开头,天问二字很是应景,意义深刻。
二长老、秃头龙、苏沐月等人对天问二字很满意,他们虽然不知道《天问》,可是听这名字就觉得很有气势,不明觉厉。
于是乎,天问学院便在悄然间诞生了,诞生之初的它很不起眼,只是在一城之地掀起一些浪花。
然而这座学院的缔造者姚云对它给予了厚望——这株幼苗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参天巨木,巍巍然于天地间。
一连半个月,天问学院创办的如火如荼,一到农闲时刻,无论是孩童还是青壮年都会进入学院学习,或是学习读书识字,或是学习工匠农桑技艺,许多上进的奴隶都在学院外偷偷听课,充满着上进心,学院的人也并不会驱逐奴隶,默许奴隶们跟着学习。
而某些有天赋资质的孩子,姚云更是出资让他们进行全日制学习深造。
整个熙都因为天问学院的问世而更加富有活力,未来可期。
而就在这时候,熙都迎来了远方的客人,他们不是慕名来熙国经商的商贾,也不是邻近国家友好拜访,而是一支打着熙国旗帜的车队。
准确地说,类似于熙国旗帜——鸾鸟凤凰,不过比起熙都的凤皇旗帜,这些旗帜逊色不少。
他们赫然是有熙氏族人,在上一代天子帝熙的招抚下建立起国家,曾经与熙国分道扬镳,如今又一次出现在熙国国土上。
第三百三十八章有熙氏诸国的馈赠!
第三百三十八章有熙氏诸国的馈赠!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