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51章

山沟皇帝-第51章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下的民众就算膨胀到了现在的两千多人,但是这两千多人一个个都是把自己当成了土匪,丝毫没有作为一个普通大唐子民的觉悟。
 而这样的大唐王朝是绝对不可能存活多久的,哪怕是能够挡住下一次的明军进攻,但是绝对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的击败明军。
 而大唐王朝只要战败一次,那么就绝对死翘翘了。
 所以,军制改革是必须的,而要实行军制改革,李轩就得先推动官制改革,只有明确的文武官员等级制度,才能够建立军队的指挥体系,军队有了指挥体系后,才能够称得上是一支军队。
 如今的大唐王师,不过是几个土匪头子带着一群土匪瞎打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指挥体系可言。
 诸多的原因都让李轩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官制体系!
 当李轩在朝堂上说起官制改革的时候,下头的柳八苟、钱梦久、王文华三人是一脸的惊讶,显然是没想到李轩会突然说这些。
 反倒是方东全、陈屠夫他们有些无所谓,在他们看来,官制改革无非就是改一改大家的官名罢了,实际影响不大。
 但是在柳八苟他们这几个读书人出身的文官看来,意义却是大不同。
 当即柳八苟就是站出来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大唐初立之时多有匆忙,未能建立完整之官制,如今局势稍安,我大唐又实力大涨,这官制的确是要确定下来了!”
 王文华也是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千年不出之圣君,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我们大唐现今之不足!”
 钱梦久看了看王文华,目光了露出了一丝鄙视,这个王文华就知道拍马屁,但实际上屁话都没说。
 当即他道:“不知陛下欲采用何等官职?”
 李轩道:“纵观历朝历官制已不适于我大唐,古之三省六部早已经作古,伪明之六部亦多有欠缺,朕遍阅周礼之文,意立九部!”
 听到李轩这么说,方东全他们依旧是一脸楞逼,他们这些人大字不识,那里知道什么官制啊,这个时候他们虽然带了耳朵来,但实际上和聋子差不多。
 但是听不懂详细内容没有关系,李轩的话里头,有那么几个字还是能听懂的,比如说六部的‘六’,九部的‘九’。
 下头的陈屠夫当即就是朗声道:“陛下英明,九比六大,我们大唐的官制自然比伪明的更好!”
 一旁的方东全也是道:“不错,伪明有六部,我们大唐的就要有九部,比他们多了三部,还看那伪明以后怎么嚣张!”
 黄学仁和蔡二虎也是跟着附和,说着陛下英明,九部有多好多有,但是你问他们九部怎么就比六部好了?
 他们就一个理由:九比六大!
 这听的旁边的三个文官是一脸黑,就算是坐在龙椅上听着他们吹捧的李轩都是面露尴尬之色。
 这官制优劣,还能用数字大小来比较的?
 此时柳八苟开口道:“陛下,不知何为九部制?”
 李轩一边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官制章程一边道:“九部,乃从六部扩展而来,除旧有之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外,增设农、税、察三部。”
 “吏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诸事。”
 “礼部掌管五礼、科举、教化、外交往来。”
 “户部掌管户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器械打造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农部掌管农林矿商事。”
 “税部掌管税赋、俸饷事。”
 “察部掌管纠察百僚,弹劾不法事。”
 “各部设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两名,部下设各司,有郎中等。”
 李轩简单的解说着九部制度,而他这么简单一说,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这三个读书人一下子就听明白了,这九部和以往的六部相比,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户部被一分为三,从掌管天下所有土地,农商,赋税,俸饷等事务的大部门,变成了只管民众内政事务的部门,而赋税被单独列出来成为税部,农商也是被单独出来为农部。
 至于察部,这玩意虽然少了一个字,但是一听就知道是都察院。
 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度,乃是参考了明朝的六部制以及后世近代国家的内阁制度,不至于太惊世骇俗,又有改良,不说有多少,但是用着先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个九部制,简单来说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六部制度,只不过是多增加了三部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多增加三部,李轩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只是他现在是不会对柳八苟他们说为什么的。
 此外,其实陈屠夫他们说的也不错,伪明既然有六部,他们大唐王朝自然要比他们的六部多,而且多一部两部还不够,要多就得多三部!
 因此,九部正好!
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
 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虽然看似和后世的内阁类似,但和后世的内阁制度不同的是,这个九部制上头没有内阁总理,也没有丞相什么的,九部之上,就是他这个皇帝。
 李轩之所以这么搞,自然是为了亲自掌控权力,少了丞相或内阁总理这一级的话,他这个皇帝就能直接管辖九部了。
 身为一个皇帝,李轩在制定官制的时候,自然是倾向于皇帝集权的模式,朱元璋这个放牛和尚都知道为防止丞相权重而废除丞相,他李轩自然不会犯傻,再搞个什么丞相出来。
 至于说事必亲躬会不会很累,忙不忙的过来,这大唐王朝就两千多人,就算把所欲鸡毛蒜皮的事都拿出来讨论,也不可能有多忙。
 至于说等到以后大唐王朝地盘扩大了,治下民众多了实在忙不过来,到时候再改就是了。
 而如果真的有忙不过来的那么一天,李轩做梦都能笑醒,因为那代表着大唐王朝的规模已经扩大,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王朝了。
 至于现在,李轩只是想要弄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头,顺便给这些土匪们灌输正式官制的概念。
 不过为了安抚柳八苟他们几个,圆一圆他们的丞相、首辅的梦想,李轩大笔一挥,又下令设立六大殿大学士,封柳八苟他们为大学士。
 这大学士在伪明,那可是阁老的象征啊,听的柳八苟他们是心花怒放,但是李轩可没有打算复制明朝的内阁制度,让大学士参赞机务呢,这大学士实际上就是一个兼职的头衔。
 李轩弄出这个九部制以及大学士这些东西,背后还有着一个尚未对人说过的目的,那就是等大唐王朝规模扩大以后,事务开始变得繁忙之后,他就会在九部之外,再搞出来一个嫡属于皇帝私人的秘书机构们,也就是类似于清朝军机处这种机构。
 军机处这种机构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先不说对国家好不好,但是对于皇权的集中却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军机处,可是皇权集中巅峰时期的产物,李轩没道理不拿来用。
 文官机构的确定,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为啥,因为大唐王朝到目前为止,一共就三个文官而已,而李轩大手一挥,把这三个人都封为大学士,满足了他们的阁老之梦,柳八苟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文官机构之外,自然还会有军事机构。
 对于军事机构,李轩更重视,他参考了唐宋元明等朝的军事机构,又结合了后世近现代的军事机构。
 最后古今结合,建立了枢密院掌军令,而军政事,则是归属兵部管辖。
 简单说,枢密院掌管训练、打仗、调防等事务,而兵部则属掌管招兵、人事、军械供应等事务。
 简而言之,就是把军权一分为二。
 其次,李轩没有设立枢密使这种枢密院的负责人之类的职务,换句话说,这个机构他是直接统辖的。
 而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依旧还是为了分权,避免下属某个将领或机构的权力过大。
 枢密院下设各司,统帅大唐王师各军,有常备军前后左右四军、镇西军、近卫军。
 其中近卫军直接嫡属于皇帝,属于天子亲军。
 本来李轩还想着趁机直接用数字番号的,比如搞个什么第一军,第二军之类的,但是考虑到这样过于惊世骇俗,所以也就弃之不用了,反正现在大唐常备军的规模小,也用不着什么数字番号,等以后有了几万大军后再来搞。
 枢密院的建立,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真正的作用就一个,那就是方便皇帝直接统辖军权。
 如果仔细分析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枢密院,那么就会发现,其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皇权集中’。
 可惜的是,李轩的野心在这大唐王朝里,没几个人能够看的出来!
 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都是读死书的那种,不怎么开窍,看着李轩写出来一大堆的官制条例,看是看得懂,但是你要让他们说出这背后有什么深意,那就太勉强了。
 至于方东全他们,他们连字都不认识,看都看不懂,只能是听李轩说,而李轩说的时候,自然是避重就轻,可不会傻乎乎的告诉他们:以后老子要统管军事大权,你们只要负责带兵打仗就好了,其他事别管。
 一番忽悠后,满朝大唐文武重臣们,就是一致赞同了李轩的官制改革计划,甚至还不断的吹嘘李轩多么圣明。
 搞的李轩都不好意思了,以后如果等你们变聪明了,发现我搞出来的官制实际上是为了集中皇权,不知道你们会作何感想?
 这官制讨论了一整个上午,期间还顺便确定了官员等阶制度,也就是九品制,这个九品制倒是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了,基本效仿了伪明的九品制度。
 不过就算搞出来了官制,但是让人尴尬的是,现在的大唐王朝连九个尚书都凑不齐。
 没办法,大唐王朝里的人才稀少,能够断文识字的文官一共也就那么三个人,不过大唐初立,正是需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时候,所以李轩大笔一挥,把原本跟着柳八苟他们几个做事,勉强能读书写字的人也封了官。
 甭管他们何不合格,先给他们个官当当,反正如今的大唐王朝那么小一点,也不需要什么满腹经纶的人来当官,能认得字就行了。
 于是乎,大唐王朝里凡是能读书认字的人,哪怕是只认得几百个字,写起字来扭扭曲曲的人全都一夜之间翻了身,成为了尚书、侍郎、少卿,最差的也是一个正五品郎中。
 至于五品之下,不好意思,大唐王朝太牛逼了,所以不设这么低级的官!
 一天忙下来,众人都带着升官的喜悦回去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盘算着后续的计划。
 今天的官制改革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才是重点,那就是军制改革,而这个军制改革也不是今天所说的军令军政,而是军队的详细编制。
 而军队的编制可以直接影响到军队的装备、作战模式,这后续能不能挡住明军的进攻,李轩可就指望着军制改革能不能成功了。
 要不然的话,靠着如今打仗就是一窝蜂冲上去的土匪模式,李轩是看不到任何挡住明军的希望!
第一百零二章 军制改革
 搞定了官制改革后,李轩并没有急着立即就推动下一步的军事改革,而是继续一门心思的扑在了他的近卫军上头。
 为何?
 因为要搞军事改革,尤其是编制,战术这些东西,总得有个章程吧,而这些东西可不是李轩自己随便想一想就能够想出来的,就算是能够想出来,但是李轩也不敢乱来啊。
 编制,战术这些东西关系着大唐王朝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他李轩能不能活下去,那是半点都不能马虎的。
 因此李轩还是决定先以近卫军为试点,先把基础编制搞出来再说。
 “陛下,之前我们近卫军有五十二人,分为六个小队,每队五人到十人不等,如今遵照陛下圣旨,又招募了三十人。”王丹旭站在李轩面前,恭恭敬敬地回报着近卫军的情况。
 李轩道:“嗯,不错,既然人数够了,那么就尽快展开下一步的编制和训练!”
 王丹旭道:“臣遵旨!”
 说罢后,王丹旭抬头看了看李轩,然后道:“陛下,如今我军火枪缺乏,现在就编练二十多人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轩却是摇头道:“才二十多人,不多!”
 “可这火枪装填慢,打的也不准,还不如把火枪都换成弓箭呢……”王丹旭还想继续说,但是李轩却是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李轩是不懂什么战术,但是眼前的这个王丹旭更不懂,所李轩宁愿相信自己前世从影视剧里看到的战术,也不相信这个土匪头出身的侍卫将领。
 他给近卫军搞出来的编制,有些类似近代军队,但又不像。
 按照他的设想,他是准备以长矛兵和火枪兵作为主力,搞多列纵深的线列战术,中间乃是长矛兵,两翼是火枪兵,这两者的比例应该是一比一的。长矛兵以三十人为一队,一共六队,居于中军。两翼个有九十名火枪兵,也是分为六队。
 但是很可惜,黄竹山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火枪,根本无法做到李轩设想中的比例,所以他只能是降低要求,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