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第1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马车产业已经是非常完善了,整个帝国有着无数的马车厂商,有些是中大型企业,而有些只是一些小作坊。
这些人面对汽车的出现,反应不一。
有些人看到了机会,一个马车升级转型的机会,而有些人看到了危机,觉得汽车会冲击马车产业,最后导致自己破产之类的。
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些人开始说阴阳怪气的话,就和当年有些人在蒸汽机出现的时候反对蒸汽机一样,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基本没啥用处,因为官方肯定不会反对,顶多就是民间的相关利益产业反对一二。
至于官方,向来是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
当你知道大唐的贵族体系里,有着科研贵族这么一个东西,很多顶级科学家都是贵族,其中不乏伯爵、侯爵甚至公爵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大唐官方在支持科学这一道路上,已经是一去不回头,甚至都无法扭转了。
当一项事务和利益阶层结合起来的时候,除非彻底打破现有的利益阶层结构,不然是别指望能够打破该项事务的发展了。
汽车在面试之后,第一时间就获得了支持,而不是和地球原时空那样受到诸多限制,这就是因为大唐整个社会体系的特殊性。
这种大环境下,部分看的更透的马车厂商已经是琢磨着主动融入进去了。
于是乎,帝国最大的马车生产企业,金陵马车公司就是悄然找到了皇家理工学院,拿到了汽油发动机的专利授权,准备搞他们的汽车了。
马车公司搞汽车,这也是符合技术发展的的,同时也能够给庞大的马车产业一个顺利升级转型的路子。
避免整个马车行业大规模的动荡。
毕竟大唐发展马车数十年,而马车已经是深入到了大唐社会的每个角落,马车的相关从业者是非常多的。
大唐搞的现代化马车,从一开始作为载重货车使用,后续军用的四轮载重马车更是典型。
后来则是普遍成为载客使用,乃至到私人民用,最后又演变为马拉轨道车辆,最后甚至演变为火车。
如今火车的轨距,那可就是根据当年的马车轨道车辆的轨距而制定的。
在如今的大唐社会里,马车是作为最重要的两种陆地交通工具之一,承担了巨大的任务。
大唐的陆地运输体系里,甭管是货运还是客运,中短途用马车,长途用火车已经是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为了让马车更好的行走,大唐甚至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搞路面硬化,以至于现在出现水泥官道或沥青官道,松江府的那一条上百公里的高等级沥青马路,就是马车运输在帝国运输体系里重要性的象征。
当年开始修这条沥青马路,可不是为了跑汽车的,而是为了跑马车的。
在江南道部分地区,尤其是松江府内的主要道路都已经是完成了水泥化或者沥青化,众多马车穿梭运输各种商品。
马车的巨大影响力,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到了中原汽车公司和杭州动力机械公司,都是不约而同的以现有的四轮马车作为基础来制造汽车。
这也是两款车为什么带有浓郁的马车风格的原因。
不过这种马车风格,也和李轩印象中历史上的欧洲先出来的原始汽车都是三轮,或者简便四轮不太一样。
大唐的四轮马车、尤其是私人四轮马车和原时空里的欧洲的同级别马车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座位安排上就不一样,比如说空间上。
同时权贵们为了舒适性,都会选择比较大比较长的车厢,普遍采用四马!
其实如果可能的话,这些权贵们甚至都想要用五匹甚至六匹马的马车,那样车辆可以做的更加豪华舒适。
但是!
大唐有明确的礼仪规定,天子驾六,诸王驾五,臣民驾四,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圣天子驾十二。
严格上来说,只有圣天子车驾才能采用六匹马,各郡王亲王的车驾可用五匹马,其余人等,最高只能使用四马,再多那就是逾越了。
大唐毕竟是一个君主制帝国,而且还是一个自诩秉承周礼,以孝治国的国度,所以在礼仪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不过,这种马匹的限制只局限于私人马车,载客用的公共马车,运货的货运马车等车辆,不在限制之列。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双轮自行车
大唐很多城市的公共马车线路里,有一些公共马车公司也会打造超大型的六马马车,以单趟运输更多的乘客,以乘客乘车难的问题。
如果你有钱,完全可以找马车公司租上一辆这种超大型的公共马车,然后一个人坐在上面享受天子驾六的感觉。
只是这种行为在当代大唐人看来算是非常的丢脸,非常的不体面的,真干了,官方懒得找你麻烦,但是你以后自己都很难混了。
一个失去了体面的大唐人,在当代的大唐社会里是很难混的。
最近几十年随着国力的提高,子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吊打全球所带来的国民自信大幅度提高,让大唐人开始注重一些以往根本不会去注重的事。
尤其是礼仪方面,更是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
随便个普通人出门,都会换上一套职业装或者长袍,把头发梳理的干净整洁,带上一杆手杖或者折扇。
因为这些年文人雅士们一直在鼓吹,着装整齐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穿的一身邋遢去拜访好友,放在以往的某些时候,兴许会说你有什么君子之风,不拘小节。
但是现在,人家会觉得你这是在羞辱他!
怎么说呢,如今大唐整个社会都把体面两个字挂在嘴边,说白了就是吃饱了撑着!
以前天天饿肚子,现在能吃饱饭了,就开始想要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酒足饭饱思啥啥也!
这马车,在最近二十年里,同样也是大唐社会里‘体面’的一个象征。
能不能拥有私人马车,能拥有什么样的私人马车,这几乎就是判断此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最直接标准,普通人自然是别指望能够拥有私人马车,他们大部分甚至日常都舍不得乘坐公共马车,因为公共马车或者公共火车的价格虽然不算太贵,但是经常做也坐不起。
普通中产阶层,日常出行实际上也是只能依赖公共马车或者公共火车之类的,当然了必要时候他们也能乘坐出租马车。
但是,哪怕是收入比较高的中产家庭,也很难拥有一辆私人马车。
而愿意并不是说因为马车本身有多贵,其实马车有贵有便宜,除了专门面向中产和富豪接触的高端马车外,普通马车其实不用多少钱,不外乎就是木架子加两个车轮而已,广阔的农村地区一大把的各种简陋马车。
但是一个体面的士绅,是绝对不会去乘坐那些简陋无比的马车的,他们宁愿乘坐公共马车或者乘坐出租马车,实在不行,走路也比这好!
通常来说,在大唐里,一辆比较体面的双轮马车,最少也需要上百唐元。但是有了车还不行,你还得还有马,还得请一个专门的车夫兼顾马夫。
这一匹马购买的价格不便宜不说,吃的还贵。
车夫兼马夫的薪资也不低。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的花销可大了去。
此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养马你得有马厩,仅仅是这一点,对于没有独立庄园的人家来说,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对比之下,这年头想要拥有一辆马车,可比后世想要买一辆宝马奔驰难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大唐社会里,中产阶层很难拥有一俩私人马车的缘故。
一般只有富豪阶层,才能拥有一辆私人马车。
在当代的大唐社会里,判断一个家庭是不是真正的上流士绅家庭,其实很简单的。
首先看他住那,士绅家庭一般都不会住在真正的市中心或者商业区里的,人家一般都是住在比较僻静的部分地区,又或者干脆就是郊区。一个标准的上流家庭,通常在市区有备用的豪宅,嗯,这个是当旅馆用的,一般不住,只有进城办事的时候才住一下。
他们日常都是住在郊区或者更远的乡下老家。
因为他们不想死……
大唐的诸多城市,尤其是越发达的城市雾霾也就越严重,这个雾霾问题已经是引起了大唐各界的注意,很多地方城市已经是开始着手解决环境问题了,比如迁移污染严重的工厂,减少居民的煤球使用量,但然并卵!
大唐的整个工业体系,乃是社会体系,都是建立在蒸汽机之上的,建立在煤炭之上的。
每天所消耗的无数煤炭,才支撑起来了大唐的无数工厂在运转,无数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才能生火做饭烧水,不让或者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至于说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污染力度,同时还能不大幅度增加成本,你也太高看大唐的科学技术了。
因为城市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再加上华夏传统的乡绅居于乡的,因此富豪们的日常住所,通常都是在郊区或者更乡下的老家,当然了,那都是大宅院,富丽堂皇的很。
除了郊区豪宅、市区住宅外,通常还会在外地,尤其是风景好的地方购置度假专用的宅院。
富豪如此,中产也会尽可能的住在郊区,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带着家人外出旅行。
至于一年到头住在城市的,那都是社会里中底层的人,因为他们无法逃离城市。
马车数十年的发展过程里,很多方面都是看出来大唐整个社会的变迁的。
现在的汽车,同样也是大唐整体社会变迁的一个具体象征,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汽车也只是马车的升级版本而已。
这个变迁过程里,有人恐惧,有人害怕,有人欣喜,有人期待。
而汉阳府,汉阳府内最大,同时也是大唐帝国内唯一拥有双轮踏板自行车的技术专利,在五年前推出了踏板自行车后,彻底引领了整个中产阶级年轻人潮流的‘李氏自行车公司’内。
一个年轻人看到报纸上的汽车描述之后,整个人的眼睛都是发亮了!
“就是它,就是它,这才是我的双轮自行车需要的!”
“蒸汽机太笨重,煤气机不安全,只有这个汽油机,才是唯一的解决方安!”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们的成家立业
李育博拿着报纸兴奋的大喊起来:“有了它,我就能够造出真正的双轮自行车了,不需要脚踏就能够自己跑起来的自行车!”
不用多久,李育博就是拿着报纸出现在一间办公室内。
办公室内,李氏自行车公司的老板李阳东看着在个年轻次子,听着他说什么真正的双轮自行车,但是内心里却满是失望。
他这个儿子过于痴迷什么真正的自行车了,甚至为此都荒废了学业,去年为了折腾这个,躲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一个多月都没去学校报到,以至于被湖广大学勒令退学,这事传遍了整个汉阳上流阶层,简直丢尽了他李家的所有脸面。
他李家好歹是士绅之家,在整个汉阳府里那都算得上是体面人家,他李东阳更是年轻的时候考入过陆军武学堂,在军中一直服役到三十多岁,最后以上尉军衔退役,退役后一度进入行政部门任职,不过没几年就是辞官回乡,最后接管家业,并且还创办了李氏自行公司。
他李阳东前半身的履历,才是一个标准的上层社会子弟的人生经历。
少年读书,青年报考军校,然后从军,等到中年时期退役从政或者从商,这个经历几乎是当代绝大部分上流家族子弟的标准经历。
其中从军经历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倒不是说他们愿意从军,实际上很多人也并不是真的想要从军,毕竟哪怕是去当军官那也是辛苦累人的很,而且还会被派遣到边疆或者干脆到海外服役。
其中的辛苦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但是,大唐如今这个社会,从军却是上流社会子弟所必须有的一个经历,尤其是那些贵族继承人们,更是一个个都是想尽办法在军中立功。
因为大唐帝国里的贵族制度,采取的是减等世袭,哪怕是有极少数功臣会有承袭原爵数代的优待,又或者是减等至勋爵或男爵、子爵等世袭罔替。
但是这些获得优待的贵族是极少的,大唐如今有贵族五千多人,获得承袭原爵两代或三代的贵族,只有区区数十人,而减等世袭到勋爵等能够世袭罔替的,不足十指之数。
上述的每一个家,那都是帝国开国功臣,而其他的绝大部分贵族都是减等世袭后直接削爵。
当然了,李轩也是给了自己的臣子们一个方法,那就是每年都会特地恩准少数爵位继承人能够原爵承袭。
但是条件也非常的苛刻,那就是该爵位继承人必须是于国有功。
不管你是去当科学家搞出科研成果,还是说从军立下功勋,都得立下大功才可以。
要不然的话,只能是减等世袭,而一个爵位减等世袭几次之后,那可就减无可减变成平民了。
帝国三十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