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哀叹了许久,直到他发现,新调来的这些官吏,比自己之前的那一批还要杰出,司马懿这才连忙写信,感谢荀彧,奈何,荀彧还是没有回信。
这一次的吏治,除却孙权,荀彧没有让任何人插手,群臣也只能看着一批一批的官吏更换,却无法开口,新制的好处之一就是这个,让那些没有权力插手的闭嘴,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是个人就要表达一番自己的想法,吹捧某个自家的年轻人,或者打压一番某个杰出的后生。
当然,对于荀彧的这些安排,庙堂群臣的感受并不深刻,也不觉得这样大规模的官吏变动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反而,有不少的大臣上奏庙堂,希望能让荀彧停止这样的行为,按着他们所说的,荀彧这样的行为,不仅是没有半点的好处,反而是会扰乱当地的局势,危害新制。
厚德殿里,郭嘉眯着双眼,看着这些指责荀彧的奏表,将这些都放在了一旁。
随后,拿起了笔,开始逐一的答复。
“臣以为荀公之行为,乃是在地方上安插亲信,绝不可取!”
“荀令君之任免,乃是经过天子及侍中台审核方才施行的,是有着政绩衡量标准的,我倒是怀疑,你是哪个傻子安插在庙堂里的傻子亲信?上奏之前,要多想想,我倒是希望荀彧能够随意安排自己的亲信,这样,他就能把你这样的蠢物给踢出庙堂了!”
“臣以为,地方更换官吏,是会危害到地方稳定的,地方官更换,百姓心里惶恐,对地方不熟,又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情,所有的官吏都被更换,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听闻,愚蠢的人一生才能做到的事情,聪明的人只需要一个月,这次安排的官吏,无疑都是官吏中的翘楚,我相信他们会做的比原先的蠢物更好,另外,既然你这么担心地方的安危,我这就告知孙仆射一声,让你去贺州为稳定地方做贡献。”
“臣以为,荀公这样随意罢免官吏,安排官吏的行为!!定然会让群臣离心,心生恼怒啊!”
“哦?所以呢?你的意思是你对荀彧的想法不满,故而要谋反麽?好的,稍后袁尚会找你谈话的。”
看着郭嘉下笔如风,迅速的回复着一批又一批的奏表,刘熙坐在胡椅上,很是惬意,他注意到了郭嘉那有些狰狞的表情,不由得问道:“郭令君?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罢?”
“陛下,不必担心,是一些亲信被撤职的蠢物,在这里想要挑拨陛下与荀彧的关系呢!交予我便好了。”
刘熙点了点头。
很快的,郭嘉便回复了诸多的奏表,起身,舒展了一番身子,又坐了下来,立刻就有官吏上前,拿走了这些奏表,郭嘉显得有些疲惫,揉了揉额头,方才问道:“陛下,你为何不让我对荀彧找到的那些官吏进行审核呢?荀彧虽忠心,可也不见得他找到的全部都是他那般的啊。。。”
刘熙摇着头,说道:“朕信任荀令君,他既然放心的举荐这些人,定是有他的道理,延康十年大策,已经要过去一年了,朕希望这些能人早些到达地方上,十年大策,定要让大汉存下足够的力量。。。”
郭嘉点点头,又说道:“我听闻,孙权近日内大病了一场,劳累所致,太尉公险些就去闯荀府了,好在被曹司徒所拦下,荀彧这厮,也颇有些昔日曹司徒的风范了。。陛下或许该劝一劝他,若是他倒下了,陛下可就找不到这么好的尚书令了。。。”
“哈哈哈,没想到,郭令君竟如此的担心荀公,看来,说你们两人不和的传闻,是不实的啊。”
郭嘉淡然的摇着头,说道:“不,陛下想错了,我只是担心他被累死了,若是他累死了,下一个担任尚书令的肯定就是我,自然,下一个被累死的也就是我了。。。”
。。。。。。。。。。
一行马车,通过驰道,迅速的进入了豫州的疆界。
坐在马车内,袁耀是分外的恶心,对外面也失去了好奇,不再观望,行驶了如此之久,他实在是有些难受,诸葛亮也是,并不急着带他赶往豫州,反而是在中原几个地区绕圈子,去了兖州,徐州,乃至荆州的新野等县城,方才带着他又回到了豫州。
袁耀实在是想不明白啊,师君不是担任豫州牧麽?不老老实实的赶往豫州,非要在周围瞎转?转个什么啊?
终于,这颠簸还是停止了,马车停了下来,袁耀迅速冲下了马车,站在地面上,只觉得一阵的反胃,险些又吐了出来,马车颠簸,真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而让他更加痛苦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路途中,诸葛亮依旧没有放弃让他做那些试卷。
袁耀真的是欲哭无泪啊,心里咒骂着诸葛瞻,当自己回去,一定要宰了那小子。
诸葛亮给他递了一壶水,袁耀这才停止了心里的咒骂,拿起了水壶,一饮而下,顿时好了一些,他抬起头来,笑着说道:“师君,多谢。”
“不谢,日后若是再难受,便喝些水,会好一些的。”
袁耀点着头,笑着说道:“水真的好东西啊,恩泽万物。”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老子》所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另外,孔圣也曾对此有过看法。。。”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荀子》有言: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你给我解释一番这些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另外,说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另外,我希望你能告知我,为何这记载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两个答案,孔圣对于老子的想法是保持着怎么样的看法呢?你自己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诸葛亮认真的询问道。
袁耀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伸出手来,朝着自己的脸上狠狠抽了一个耳光。
让你多嘴。
第0781章 诸葛豫州
袁耀正在胆颤心惊的回答着诸葛亮的问题。
“我觉得他们之所以都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天下不同,故而对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我个人的看法,我是觉得,既然前人都发表了言论,那就老老实实的记下来,学会就好了嘛,何必再提出新的观点呢?闲的没事非要折腾后世的考核生干嘛呀??”
袁耀说着,诸葛亮出乎意料的没有生气,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然道理不是千载不变的,每一世,自然都有人会提出相应的看法,就比如公羊的三世论,从创立到如今,进行了无数次的革新,最新的一次,乃是你的阿父袁子。。。这样罢,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这三世论。。。”
“师君!你看!!”
袁耀指着远方,忽然惊叫道:“师君,你看!”
正要讲解公羊三世论的诸葛亮停了下来,转头看去,远处,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一行人马,能看得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官吏,他们穿着新制后的官服,领着一群更卒,正朝着这里赶来,足足有数十人,极为的浩大,周围的百姓们都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很快,他们就已经赶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亮皱着眉头,看向了这些人,说起来,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大排场,这是哪位太守呢?为了迎接自己而大费周折,这可不是好事情,诸葛亮正想着,群臣却已经行礼拜见,口呼:“拜见诸葛豫州!”,诸葛亮朝着他们回礼,一旁的袁耀也是像模像样的朝着他们回礼。
此时,那几位方才靠前,其中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形形色色,只见走出了一人,笑着说道:“属下颍川郡太守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县人,拜见诸葛公。。。”,此人算是众人里较为年长的,诸葛亮即使心里有些不满,也只是恭敬的回礼,毕竟这年纪摆在这里。
此人却转过头,指着身后的众人,说道:“这位唤作吕虔,字子恪,任城人,任鲁郡太守。”
那人肃穆的朝着诸葛亮行礼,拜见了他,言行之中,颇有些军旅气息,诸葛亮好奇的问道:“吕太守可是曾在军中任职?”
“属下出身北军,因伤而返,让诸葛公见笑了。”
“这位唤作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年少有为,乃是故光禄勋杜畿之子,熹平七年的考核生,担任陈郡太守。”
“这位唤作傅嘏,字兰石,北地郡泥阳县人,担任汝南郡太守。”
等到刘馥全部介绍完,诸葛亮方才明白,这并不是某个太守为了迎接自己而弄出的大排场,而是整个豫州的太守们全部都来拜见自己了,这么说来,这个排场还算是小的,诸葛亮与这些人聊着,一同前往了安城,安城乃是豫州之治所。
“吾等都是近期内方才被提拔至此,早些得知消息,诸葛公将要前来,按着古制,州牧前来,各地太守应当前往相见。。。”,刘馥年迈,却没有老态龙钟,反而,话语极多,不过,诸葛亮并不讨厌话多的人,反而是很欢喜,这人的言语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好不容易得到了个开口的机会,诸葛亮急忙问道:“豫州的新制,施行的如何啊?”
“诸葛公不必担心,吾等赶到之后,便开始在地方改制,豫州是第二个完成改制的,第一个,乃是兖州,兖州为何会比我们更快呢?因为他们的州牧到了啊,而州牧何人呢?州牧正是那司马懿,与诸葛公齐名啊,我听闻他出身东宫群臣,对了,当时的东宫群臣真的都是孝宪皇帝所提拔的么?”
刘馥疑惑的问道。
诸葛亮呆愣了片刻,这人跑题是相当的严重啊,从新制都能扯到孝宪皇帝去。
“嗯,的确是孝宪皇帝所为。。。。”
“孝宪皇帝是如何得知这些人未来的才能呢?真的是令人吃惊啊,对了,孝康皇帝也是如此,一脉相承,能识人,对了,我听闻啊,吏府仆射孙权最善识人,不知太尉公的身体如何啊?”
“这。。。。我。。。”诸葛亮看了他片刻,点了点头,也不言语,看向了一旁的杜恕,问道:“咳咳,那豫州还有什么问题呢?”
一行人聊着天,总算是到达了安城。
一路去向了州牧府,原先的刺史府,此刻被空出来,成为了诸葛亮的办公地点,诸葛亮接见了此处的诸多官吏,方才领着众人,坐在了议事厅内,诸葛亮坐在主位上,其余人则是按着年龄,依次的坐在了他的两旁,袁耀有些疲惫,便去休歇了,诸葛亮同样,也很是疲惫,可他还不能去休息。
这些太守难得的聚在一起,趁着他们还在,安排一些任务,最是合适。
诸葛亮皱着眉头,看着众人,说道:“当今之务,乃是十年大策,想要施行大策,就要对豫州足够的熟悉,我看,这第一件事,就是查清豫州的各方面,从户籍,税赋,耕地等方面,做到对地方了如指掌,方才能够施行大策,而且,不能糊弄,一定要如实。”
“诸葛公有所不知!”,吕虔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说道:“豫州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豫州与别处不同,这里的世家大族乃是真正的豪强,有两个一等世家,二等三等更是数不胜数,对这些大族而言,隐藏户籍,耕地,乃至私藏军械,都是常见的事情。”
“而他们彼此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地方亭里全部都是他们的亲信,若是贸然动手,只怕会让豫州大乱,何况,这些人几乎也找不到什么罪证,不能无端的动手,庙堂里还有他们的靠山,尚书令。。。嗯,诸葛公应当是明白的,总之,豫州的事情,全部都要看当地的大族如何。”
“要查清豫州真实的情况,就必须要让当地的世家豪强低头才是。”
吕虔说着,眯着双眼,说道:“我到达豫州后,整编了一批更卒,没有遣散,若是诸葛公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带着他们动手。。。”
诸葛亮并不怀疑此人的能力,从北军返回的将领,领着一帮子农夫都能轻易的击败这些豪强,不过,诸葛亮的确是不能无端的动手,光是庙堂里,就有着他都不能抵御的人物,此事,看来还是得好好的商谈啊,诸葛亮说道:“此事,我自有办法,诸君不必慌张,只管去了解情况便是了。。。”
“谨喏!”,众人信心大增,拱手拜道。
诸葛亮面带笑意,然而心里却没有那么的轻松,他得早些办法对付这些人,不然,豫州明里暗里两个州牧,这像话么?他不能辜负陛下的厚望,这些大族嘛。。。。还是想弄出个万全之策啊。
众人正在商谈着,忽有更卒慌张的走了进来,说道:“禀告州牧!!”
看到更卒慌张的冲了进来,刘馥还没有言语,吕虔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