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原来如此!”
“你是个诚实君子!善,有郑公之风啊!”天子极为满意的点着头,贾诩心里更苦了,他没有想过,说实话会让天子更加的看重自己,他与别人不同,他没有太多的志向,能够安稳一世他便知足了,可是半君如伴虎,若是可以,他多麽希望,天子能够将自己打出去,永不录用。
看着贾诩有些紧张,天子握着他的手,说道:“你不必畏惧,朕认为,你是大贤才,将来,也定然能是朝中栋梁,三公之列。。。”,两人聊了许久,贾诩莫名其妙被天子所看重,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天子跟他聊了许久,又问了他一些政事,他所答,没有甚么不合理的地方,同时也没有甚么太惊艳的地方。
当谈及可能在幽州爆发的军事,贾诩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陛下,若是从幽州动兵,武器补给,从雒阳赶往幽州,虽有水运驰道,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此时正为农耕之时,若是动用民夫,只怕对农桑不利。。。”
“哦?不知文和可有甚么建议?”
“陛下不知,但凡世家大族,都在府内蓄藏了大量的护卫家奴,装备武器,犹如私兵部曲,尤其豫扬青等地,此等行为更是严重,陛下可令世家大族派人,带领这些护卫,进行补给运输,充民夫之用。。。。”
天子忽然咧嘴笑了起来,拍着手,说道:“此举大善,正该如此!”
“还有,陛下,近些年,耕田暴增,粮草充足,世家大族亦然如此,此些护卫之储备粮,可令世家自行出之,不必动用国库。。。。”
“善!”
“陛下,自官学出现,此些世家大族,却未曾派遣子弟前往官学进学,大多与府邸之中,私自教学,这是不将治学六篇放在眼中,是对于何公与陛下之不敬,陛下可强令世家子弟,前往官学进学,不可私自教学,那些与府邸之中教导同族子弟的大儒,便派到缺少教师的边陲官学之地任职。。。”
“。。。。善。。。。。”
“陛下,臣对于探查纠察之事颇为了解,如今绣衣使者,虽有明察暗访,却不能辨别善恶,可以百金悬赏,令群臣互相揭发,若是有家奴家丁等,不论身份,只要肯揭发不良,亦然重赏,而揭发之人,可由绣衣使者保护,不泄露其姓名,如此一来,吏治定然更加清明。。。。”
“。。。。可以。。。。”
天子茫然的看着他。
次日,当天子的一连串政令下达之后,世家大族,以及世家大族出身的朝中百官,都是抱头哀嚎,不仅护卫保不住了,还要贴上粮草所用,家中书籍堆积成山,不能擅自教导弟子,还要去远方任职?家中子弟还要与寒门子弟一般前往官学进学!
妈耶,吾等是造了什么孽??
随后,最恐怖的,就是张郃笑嘻嘻的公布了新的政令,检举有重赏,无论身份,可以互相揭发,这政令一出,百官相会,都不敢再信任对方了,在自家的府邸之中,都不敢谈及甚么政事,百官闻之色变,在数日之内,张郃便借着有人检举的由头,抓捕了三位大臣。
至于是谁检举的,张郃说道:“要保护举荐者的安危,不能示众!”
百官茫然,也就是说,你想抓谁就抓谁?还不能说出理由?
朝中百官正在哭泣的时候,到达幽州的张温却是非常的开心。
因为,天子应允了他的上奏,要求他早日解决幽州的匪患,并且要彻底清除朝鲜地区的贼寇之事,张温等这一天,已经等了许久,不过,唯一不太开心的,是天子没有答应他,动用南北军,只是答应让董卓与皇甫嵩听令与他,张温虽然更想直接动用南北军,迅速的平定贼寇。
不过,新军倒也足矣,毕竟,对方不过弹丸之地罢了。
当听闻张温赶到之后,皇甫嵩却是不这么开心,他虽然希望张温能够发起这一场战争,获取更多的军功,可是他希望来的是段颎,张温身为太尉,却没有段颎那般威名赫赫,也没有甚么战绩可言,他自然希望能够在善战的帅才帐下,不过,汉军精锐,倒也无碍。
董卓也是迅速的回军幽州,运河之事,他因功劳,追封为了县侯,做到了护匈奴中郎将的位置上,也算是一方大吏了,不过,他是不会放过任何能够立功的机会,他带上了自己的精兵悍将,其中,也包括了太史慈等勇士,到达了幽州,便是要直接去拜见张温。
皇甫嵩先前拜见了太尉一次,之后便没有再见过,一直在等董卓到来。
这一日,听闻董卓到来,皇甫嵩连忙前往迎接,两人在营外相见,皇甫嵩笑着拱了拱手,说道:“拜见董侯!”,董卓大笑,连忙扶起了皇甫嵩,说道:“君何必如此,卓何德,让君在此等候!”
两人寒暄了片刻,方才一同前往拜见张温,同时,也将自己帐下的诸多勇士带上了,在大营之中,张温打量着周围这些军侯司马,他们大多是些壮健的汉子,目不斜视,分别站立在董卓与皇甫嵩的身后,董卓大笑着,说道:“太尉前来,定然是贼寇全无,境内清明。。。。”
“不知太尉何时愿意出兵?”
张温抚摸着胡须,说道:“吾等还需等待粮草,方能出战!”
“可是雒阳要运输粮草前来幽州,那可还要等待数十日啊。”急于立功的董卓皱着眉头说道,张温大笑,摇着头,说道:“非也,朝中有一人提议,说,既然是为朝鲜三韩除去匪患,当然要三韩出粮为汉军所用。。。”
皇甫嵩与董卓惊愕的互相看了看,这是甚么样厚颜无耻的人才能提出来的建议啊,要对方出粮食来资助自己去征伐他?
“敢问张公,何人出此。。。。良策?”
“闻人公也。”
哦,原来如此,董卓与皇甫嵩了然的点了点头,面色也逐渐平静下来,闻人公之策啊,那便没有甚么好惊讶的了。
“我需一能言善辩之士,为我前往三韩。。。。不知,诸君可有良选?”
众人互相看了看,这些都是军中莽汉,行军打仗都是可以,但若是说能言善辩,他们似乎还真办不来,正在思索着,忽然有一壮士从人群之中走出,对着张温大拜,说道:“属下愿意前往!”
看着面前这雄赳赳的猛士,张温心里大喜,连忙问道:“这位壮士,何人耶?”
“属下新军军侯吕布!”
第0256章 文士吕布(修)
“好壮士,赐之卮酒!”张温兴奋的叫道。
董卓没有听出甚么,可是皇甫嵩却剧烈的咳嗽起来,吕布拱手,说道:“且等我成事归来,再饮公之美酒!”,张温更是大喜,起身,打量着面前高大威猛的壮士,抚摸着胡须,不禁的点头称赞,看着皇甫嵩,说道:“此真壮士耶,君帐下人才济济。”
“壮士勇猛不假,却也不能让他独自前往。。。”一人说着边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朝着张温大拜,说道:“臣太史慈,愿护送吕君前往三韩。”
“哈哈哈~~”张温抚须大笑。
董卓有些复杂的望着太史慈,一方面,他知道太史慈挺身而出是为了自己的颜面,他觉得很庆幸,可是在另一方面,他又担忧太史慈出了甚么意外,毕竟,双拳难敌四敌,他们不过两人,若是出了甚么意外,自己就算攻破了三韩,也是得不偿失啊!
太史慈比起吕布,身材稍微小一些,不过,也是个魁梧汉子,面相刚毅,吕布转头,看了看他,说道:“多谢君之好意,可,布毋须护送,一人足矣!”
“好了。。便由你们二人一同前往罢。。。”
张温看了看众人,说道:“皇甫君,董君,还有两位壮士,留与帐内,其余人,可自行告辞!”,皇甫嵩与董卓帐下的诸多中层将领纷纷离去,整个营帐内就剩下了五人,张温等着众人离去,方才缓缓说道:“诸君,东北之地,北部为我大汉四郡,南部为三韩。。。”
“马韩,辰韩,弁辰。。。”
张温从案下拿出了一份舆图,放在了木案上,让众人前来观看,他指着舆图,说道:“此为马韩,乃是三韩之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他们共立马韩之首为辰王,立国都与支国,尽王三韩之地也!”
“马韩在最西,有五十四国,一国为县耳,其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与倭为近亲属也。。。”
“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同族之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与倭亦为近亲之属也。”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
“此番出征,乃是为了平定匪患,驻军与三韩,自然,我所想的,便是要驻军与其都,支国!”,张温冷冷的盯着舆图,他张了张嘴,想要说甚么,却又停了下来,看着众人,忽然问道:“诸君以上士待我,我不愿欺之。。。。”
“三韩有民众五六十万,占据良田沃土,却不知耕耘,荒废弃之,不知礼仪,无有长幼男女之别,我大汉顺应天命,当控制此处,以为我大汉之土,驻军支国,控制三韩。。。移民此处,列入幽州。。。。”张温冷冷的说着,董卓与皇甫嵩早就猜到了他的想法,并没有任何的惊异。
可是太史慈与吕布就有些震撼了,他们本以为,大军前来就是单纯的为了平定贼寇,没有想到,原来这些都不过是些由头,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吞并了三韩之地,奴役。。。不对,是教化其民!
“你们前往三韩,不必触怒他们,只要让他们得知,我大汉前来,是为了能够平定贼寇,建立通往倭国的商路,另外,要让他们知晓,此事,对他们,只有益处,而没有的损害,我们是要去保护他们,是为了教化他们。。。。”张温眯着眼睛说道。
“定然不辱使命!”吕布拱手说道。
张温与他们交了底,便让吕布与太史慈休歇一日,明早,便赶路前往三韩。
夜里,太史慈与吕布同住与一处,商讨明日的路途等等。
聊了片刻,两人也很快熟悉了起来,吕布对他的重孝深感佩服,而太史慈也对吕布的勇气折服,两人言谈甚欢,太史慈与他聊了片刻,方才有些羡慕的说道:“奉先真令我羡煞。。。”,他无奈的说道:“我少读书,自幼舞刀弄剑,空有一身武艺,却是不如奉先啊!”
“子义谬赞,我也不通文事。。。。”
“奉先谦逊了,能言善辩之士,岂能不通文事,不知奉先曾拜在哪位大儒门下听课?”
“这。。。。并未拜师。。。。”
“原是自学成材,深感佩服啊!”
“。。。。。”
第二日,拿了干粮,换了马匹,带上了七位随从,吕布便与太史慈赶往了三韩之地,所行的路途,张温早已为他们选好,他们从辽东一路往东,过渔阳,过乐浪郡,直接到达马韩境内,为了能够彰显大汉之威严,张温赠送了他们上好的马匹,宝剑,仪仗等。
吕布穿着一身订做的儒生长袍,带着进贤冠,不知为何,只觉得十分别扭,他有些羡慕的看着一旁带着盔甲,受持长矛的太史慈,太史慈抚摸着身上闪着寒光的铠甲,极为开心,他注意到了吕布的目光,笑着问道:“怎么,奉先,我穿着可还合身?”
“哈哈哈,英武至极,不知。。。”
“恩?”
“我们换下服饰如何?”
“奉先莫要打趣,你可是饱读诗文的士子,自然要文士打扮。。。”
“唉。。。。”
他们告别了张温的众人,便开始了路途,一路上,凭借着身份,他们能够随意在任何一个驿站里休歇,他们得到了驿站最高规格的迎接,路上的一些官吏,也会款待他们,不过,吕布与太史慈并不愿意多待,每次都是急匆匆的告别离去。
驰道修建之后,穿行幽州也不再是那么的困难,吕布与太史慈赶路还是相当的快,那几个随从都已经累的半死,只有他们两人精神焕发,毫无疲惫之模样,终于,经过了数十日的赶路,他们总算是出了大汉的境内,到达了三韩之地,也就是最靠近大汉的,其中最强大的马韩。
刚刚踏入马韩的领地,他们就发现了与大汉截然不同的情景,这里,没有任何的道路,不是没有驰道,是完全没有道路,只有荒野,也没有发现甚么耕地,少有人烟,有不少的野兽出没,这算是唯一的好事了,因为这让他们再一次吃上了肉食。
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去找到那甚么支国了,还好,在他们的随从之中,有当地的土著,那人本是被董卓俘虏的土著民,后来因为表现良好,才被董卓召到了帐下,可是,他也并不知道如何前往支国,他只知道,顺着海岸一路前进,便能找到大国。
所谓的大国,就是有超过一万人口的县城。。。恩,应该是乡。
他们只能先找到这个大国,再让他们为自己带路,到达支国,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0257章 到达三韩
走在道路上,吕布与太史慈闲聊着,那几个随从缓缓跟在他们身后。
正值炎夏,气候酷热,可是太史慈却没有卸甲,也没有任何衣冠不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