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六零小仙女 >

第101章

六零小仙女-第101章

小说: 六零小仙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除夕夜,大家放开了肚皮吃,饺子过后还有各种守夜的小菜,瓜子花生炒豆板栗等零嘴直接成堆地堆在桌子上,谁想吃就去抓。
  新年的第一天,荣锦是被炮竹声震醒的,本想猫进温暖的被窝里继续睡,却被李婆子叫了起来,穿戴整齐后和陈向阳一起去当家里的福娃娃。
  早饭过后,村民们就陆续上门了,挨个进屋拜年,顺便奉上特意给他们的小仙女准备的年礼。
  荣锦和陈向阳穿着一身簇新的衣裳,坐在堂屋的两个太师椅上,面对一众来送红包的乡亲们,荣锦毫不吝啬地还以大大的笑脸,让大家都开心开心。
  这项活动持续了一上午才停下,等到最后一个村民离开,荣锦都快被红包埋了,陈向阳眼含兴味地将她拉了出来。
  新年收获不菲,荣锦荷包鼓鼓,甚至连小伙伴的压岁钱都给坑蒙拐骗过来了,比家里其他几个小的多的不是一点半点。
  李桂花全程看得直流口水,心道不愧是大佬,小小年纪就知道敛财了,这要是等她抱上了神大腿,岂不是可以跟着喝点汤了?想想就鸡冻啊有木有。
  可惜目前她这个小透明暂时还引不起荣锦大佬的注意,只能先努力吃饭长大了。
  于是等到开春后脱了厚厚的冬衣换上单薄的春装时,王月琴发现自家龙凤胎大变样了,不,应该说大变的只有龙凤胎中的小闺女。
  往常小闺女吃的比小儿子多,她是知道的。
  但是只以为是冬天冷消耗多来着,而且小儿子本来就有点挑食娇气,两个孩子饭量有差异,她也没多想。
  谁知现在猛地一看,同一天生的孩子,闺女如今竟然比儿子大了好几圈!
  “你说你,即便因为福娃的原因更喜欢闺女,你也不能饿着咱儿子,看看,就过了个冬天,儿子和闺女比起来都瘦成啥样了。”李治民抱着相对来说瘦巴巴的小儿子很是心疼。
  王月琴感觉自己巨冤,天地良心,两个孩子中,她照顾的最多的就是那个‘饿瘦’的小儿子好吧,小闺女都是放养的,可以说是全家人一起帮忙养到现在。
  不成想用了心的孩子看着弱唧唧的好像虐待了他一样,没放多少精力的闺女倒是吃的又壮又结实,个头儿还比她小弟弟猛了几指!
  王月琴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感觉不知道是被小儿子还是小闺女在背后捅了一刀,心塞塞。
  李治民可不听她语无伦次的解释,事实胜于雄辩,他决定接下来自己带儿子几个月,先把小家伙养胖点再说。
  剩下屋里的母女俩大眼瞪小眼,一个疑惑不解想不通,一个满面无辜装傻充愣。
  开春后,李老头赶着毛驴去县城供销社给家里两位小神仙买东西,回来时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县城建好的化工厂终于开始投入生产,准备向周围的村子招工啦。
  李家村正是在工厂辐射的范围内!


第128章 
  李老头再次去县公社开会时; 见到来的生产队长里面换了好多生面孔。
  听说上回那些胆大包天地敢在粮食产量上谎报瞒报的人; 现在基本都被卸了乌纱帽,事情传开后更是在村里乡亲们面前丢尽了人; 被大家伙痛打落水狗; 可谓是罪有应得。
  新来的队长们之间倒是和谐很多,毕竟是县领导们亲自选出的翘楚,大都是心里装有老百姓一心为老百姓好的领导者; 绝对不会再出现上次那种荒谬之事。
  这次开会; 主要目的还是为化肥厂招工那一块儿。
  早前; 化肥厂历经半年终于建好了; 经过上头来的技术员检测; 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而生产; 没有人手是不行的。
  因为化肥厂的位置就在县城边上; 招工首要的选择是县城里尚且没有工作的职工家属; 然后吃不下的名额才会分配给下面的村子。
  但就是这样,名额也不算少,各个大队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多给自己大队争取几个。
  李老头心里也不免火热; 要是能去化肥厂上班,那就相当于吃上了商品粮; 不仅有票证拿; 还倍儿有面子。
  虽然以李家村现在的富裕程度; 不在乎那么每月几十斤的口粮就是了; 但是身份不同啊; 在大家伙眼里,当工人可比当农民光鲜有前途。
  所以接下来争夺名额时,李老头很是积极地撂下去几个其他队的大队长,成功为李家村大队争取到五个指标。
  而其他生产队,少的一个没有或者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多的也就三四个。
  李家村占据着粮产次次第一、交公粮最多最积极的优势,拿了这么多,旁的人即使羡慕嫉妒也不会多说啥。
  李老头在一群人的恭贺声中谦虚地保持着平静的表情,让县领导们刮目相看,等到坐上驴车回程时就忍不住喜气洋洋起来,到了村里立马去和老族伯通气商议。
  当晚,李家村大队全体队员在打谷场上开了场大会,重点是讨论要怎么分配化肥厂做工名额的事情。
  首先,李老头家是肯定要有一个的。
  这个不仅是看在小仙女的份上,也是对于李老头辛苦争取来这么多名额的奖励。
  剩下的四个,全村几十户人家分。
  其次嘛,家里的首要壮劳力和当家的就不用争了,自动退出吧,他们要是去化肥厂做工,家里的田地和活计咋办。
  前面一条大家没什么意见,后面那项令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人十分同意,有的人却有些不满。
  李治国先上台去起了个带头作用,将他们家中唯一的名额直接落到二弟李治富头上,抑制住了某些想抗议的声音。
  大多数村民们都觉得,既然大队长这么定规矩,肯定有他的一定道理,他们不用多想,跟着他的决定走就可以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名额竞争啦,这个才是重头戏。
  “为了公平公正,咱们投票决定,想要名额的队员都上台来做个自我介绍,说说自己有啥优势……”李老头说完安排之后就退到了一边,和老族伯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当裁判。
  大家伙早就在下面按耐不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是兴奋。
  荣锦留在家里没去看热闹,正趴在自己的小床上昏昏欲睡,李婆子进来给她掖了下被角,很快又出去忙碌去了。
  屋里昏黄的灯火晃了晃,稍后重新恢复了平静。
  刚才还在另一边床上熟睡的陈向阳,此刻已经挤到荣锦的小木床上,搂着她陷入沉眠,好似根本没醒过来一样。
  外面院里,李婆子坐在屋檐下的小板凳上,正和儿媳妇们端着簸箕选粮种,为麦收后的播种做准备。
  “娘,你说咱们家谁会去化肥厂上班?”钱春娥干活途中眼珠子转了转,手上功夫麻利,嘴里却忍不住问道。
  李婆子瞥了她一眼,“那我哪知道,看你们爹咋安排,再说就咱们家这样的条件,上班不上班有啥区别。”
  不上班,好好当个农民种好地就有吃有喝,农闲时乐得自在。
  上班了,难道还能给转成工人身份不成?不还是农民嘛,到时候天天往化肥厂跑,地里的活肯定顾不上了。
  若是化肥厂发的工资比得过队上的工分还好,要是比不过……呵呵,还不如在家种地滋润呢。
  李婆子心里早就把这点扒拉清楚了,只是没当着三个儿媳妇的面说,就看她们是咋选择的。
  “娘,我们可是不要的。”没想到最先出声的是一向胆小性子弱的王月琴,她先把这等好事给推了,表示三房退出。
  王月琴想的好,反正上头还有大哥二哥两家,怎么着也落不到他们两口子头上,落上了有俩孩子也走不开啊。
  还不如先表明态度,卖给大嫂二嫂一个面子。
  赵凤仙和钱春娥诧异之后确实对她挺感激的,心道不枉她们之前帮着三弟妹坐月子带孩子辛苦那么一场。
  李婆子挑挑眉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赵凤仙和钱春娥互看一眼,虽不至于火花四溅,但也隐隐别上了苗头,在她们两个看来,这么好的机会,肯定是不能往外推的。
  如果是自家男人争取上了,以后那就是吃商品粮的工人了,自己在村里也倍儿有面子不是。
  到时候无论是在婆家还是娘家,自己腰杆子都能挺直不少。
  两人想的是好,可惜等李老头他们开会回来,立马打破了她们的这一美好想法。
  “啥工人?农民工人还差不多,不给转户口,只是去进厂做工,叫那啥…”李老头皱着眉头仔细想,忘词了。
  “叫临时工。”李治国在一旁提醒。
  “对,临时工,进去说是要先签字画押,按时上班干活就给每月发工资。”李老头抚掌解释了其中的真实情况。
  听上去确实面子光鲜,但里子嘛,估计还没有在他们村种地强,就看选上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了。
  “不是签字画押,是签合同,爹你当时回来说了这个词儿。”李治国不忘提示道。
  李老头摆摆手,那啥签合同的实际上还不是签字画押嘛,就跟旧社会的地主找长工一样,差不离。
  赵凤仙和钱春娥这下有点懵,那这么一算的话,其实去化肥厂上班得到的实惠还没在家种地来的强,那还去做啥。
  “面子好看,名声好听呗。”李治富晃悠着腿总结了一句。
  村里被选上的人一旦去了化肥厂做工,走出去人家问小伙子干啥的,回说在化肥厂上班,那绝对面上有光,走路带风。
  如果正好是还没有结婚的小伙子,那么一来,估计家里要被媒人踏破了门槛去,行情肯定不一般。
  “咱家又没有小伙子急着说媒,要哪个干啥,你想再娶一个咋地?”钱春娥听后有点嫌弃,也不打算跟大嫂争了,转头跟丈夫计较起来。
  赵凤仙笑了笑,看了眼依然像往常般稳重镇定的自家男人,心里大概有了谱。
  “咱们家选的谁去?”李婆子动作麻利地筛选着粮食,满不在乎地问道。
  李老头爷仨顿时都将目光看向了李治富,人选不用多说了,就是他。
  李治富嘿嘿一笑,朝大家摇了摇手,表示以后驴车就归他早晚专属了,早上拉去,晚上再拉回来。
  不然村里距离县城不近,光靠腿走路,他可赶不了一个来回。
  “那不中,驴车不光是在家帮着运东西干活,我平常还得乘着去县供销社给福娃买东西。”李婆子当即就不同意。
  别说只是去化肥厂上个班,就是正式成了工人,也不能耽误她给宝贝孙女买好吃好穿的回来。
  李治富摊摊手,没办法的话不然就把名额让出去呗,他虽然有兴趣进化肥厂转转,但也不是一定要去的。
  李老头摇头,名额不能让。
  他们家出一个人,实际上是代表了队长家在此事上对上对下的态度。
  对上,让领导们看到他们对于化肥生产的积极性;对下,也给村民们做个好榜样,在化肥厂起个带头作用好照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爷们几个皱起了眉头。
  王月琴张了张嘴,左右看了一圈,最后忍不住说道,“这有啥难的,找个人早晚接送一趟不就好了,就像大哥每次送爹去县里开会一样。”
  “对啊,村里不是还要四个人的嘛,大家肯定都要解决上下班问题,大哥干脆早晚拉上驴车接送,其余时间还是回来该干嘛干嘛。”李治富拍了一下巴掌恍然说道。
  李老头照他头上狠狠敲了一记,臭小子,让亲大哥去接送他上下班,很有面子是吧?!
  “肯定不是白接送的啊,自家人就算了,其他四个得付出点东西,比如一次两分钱,一个月一块钱……”李治富一边抱头鼠窜着躲避老爹的胖揍,还一边不停地提着建议。
  “单单四五个人太少了吧,要是再加上村里想去县城逛逛买东西的……”赵凤仙看了眼丈夫,额外补充道。
  其实这么算算的话,每天来回跑一趟,貌似还有得赚呢。
  等到第二天老教师来家里一趟后,李老头直接拍板定下让大儿子以后驾着驴车往县城来回跑的事。
  因为家里的两位小神仙在学堂表现太太太优秀,老教师手一痒就往上举荐了。
  他们俩要去县城上学啦!


第129章 
  荣锦要去县城上学了; 她自己稍后才知道这事。
  本来是不想去的; 不过看着家里人全都殷切期待又自豪的模样,索性就随他们的意了。
  李婆子为此特意带着两人去县城转了一圈; 先是看了下将要就读的县小学环境; 然后去供销社买时髦的屎黄色帆布包和军绿色水壶当上学的基本配置。
  “帆布包放课本笔纸,当书包用好看,水壶平时装开水喝; 生水喝了拉肚子。”李婆子将每一样都安排好了。
  其实以荣锦的意思; 背以前做的书包就可以; 不用另外多花钱票。
  但是李婆子不愿意啊; 说是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