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道理说小僧能持不应该这么冒失,盲目突击几乎等同于找死,但是当时战场上的情况却不一般,E10的注意力被T34引开了,如果不尽早前插。一旦T34被消灭,那小僧能持的部队也会被打爆。
小僧能持认为,必须赶紧前插,不管是引开E10的注意力也好,还是真的绕到侧面去袭击敌人也好,都不得不做。更何况小僧能持认为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他认为敌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那么小小的体量,又要维持正面很强的装甲防御力,那很有可能敌人侧面的防御力就不咋样了。BTR43的30毫米主炮虽然不能击穿敌人。但是胜在射速超级快,如果绕到侧面,完全可以用连珠弹雨猛敲敌人,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呢!
而且小僧能持绝不是那种逞匹夫之勇的人,他选择前插还是有秘密武器的,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BTR43跑得飞快,感谢平坦的波兰平原,在这一片起伏不大的平地上轮式车辆的速度优势是展现无遗。在小僧能持的亲自驾驶下,他的BTR43足足跑出了接近40公里/小时的越野速度,这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健步如飞了。至少对于固定炮塔的E10来说。基本没有可能准确的瞄准这种高速目标。
小僧能持带着四辆BTR43几乎毫发无损的就绕到了E10的侧面,然后用30毫米自动炮对准敌人的侧面猛烈的开火。一时间战场上响彻了咣咣咣的射击声。
射速快、距离又比较近,自然的命中率就高,E10的成员们立刻就感到自己的车体在不断地颤动。就跟一个铁桶套在头上用榔头敲似的,那滋味真心是酸爽无比。
德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立刻就分配出一部分E10专门来对付BTR43,它们快速的转动车体,试图去瞄准小僧能持和他的小伙伴。
小僧能持也立刻做出了反应:“打十几炮就转移,不要在一个地方恋战!”
这下德国人就郁闷了。他们转动车体的速度自然是跟不上BTR43转移的速度,而BTR43的30毫米自动炮虽然威力小,但是老话说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滴水尚能穿石,何况是实打实的穿甲弹?在连续的打击下,E10的装甲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金属疲劳,而这种疲劳累计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积量变为质变。很快就有那E10的侧面装甲在打击中大面积的崩落。
这还是个开始,前面说了,小僧能持手里还有秘密武器的,什么秘密武器呢?那就是BTR43搭载了火箭筒手,拉近到一定距离之后,火箭筒手就可以大有作为了,不管是打开头顶的舱盖探出半截身子射击,还是干脆打开舱门跳下车射击,只要让他们得手,E10就必死无疑!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一辆接着一辆的E10爆炸起火,德国人撑不住了,他们立刻挂上倒挡释放烟雾然后高速撤退。然后小僧能持就目睹了让他惊奇的一幕:一开始德国人跑得很快,那真心叫一溜青烟,将E10的机动性展现无遗,但是很快就有部分高速逃跑中的E10陡然间停了下来,不一会儿,其成员就跳出车体一哄而散。
一辆E10出现抛锚还没什么,可能是机械故障,但是两辆三辆,甚至在战斗结束之后,小僧能持前出侦察的时候发现更多的E10被遗弃在路边或者野地里时,引起了他的重视。
“问题不是出在发动机或者变速箱,它们都完好无损。E10的问题是其悬挂系统,”小僧能持后来回忆道:“液气悬挂性能确实很理想,但是在野战条件下显得太娇贵了,容易泄露液压油,或者干脆破损变形……德国人只能很无奈的放弃掉它们……”(未完待续。)
PS: 帮朋友的新书打个广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支持一下新人的科幻小说《绝境战线》。
鞠躬感谢gb831027、寄生虫之血吸虫、第一近卫坦克旅、补刀王和尤文图斯同志!
470耍赖
不得不说德国人在工业产品上的设计思维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过于讲究精雕细琢的他们总是搞不明白一个道理——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就拿E10/25系列来说,其核心主旨其实就是:高度通用化、技术白菜化、生产简单化。整个产品都要围绕这三点展开,除此之外的一切设计都是不必要的。
德国人似乎也是准备这么干,E10/25系列上看不到什么奇葩的电传或者天马行空的想法,一切器件都是货架产品。但是临了临了德国人还搞出了一点幺蛾子或者说是画蛇添足,这就是那个液气悬挂。
前面说过,液气悬挂好不好?自然是好的,性能相当不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未来不代表现在,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液气悬挂实在是有些好高骛远了。加工困难、可靠性也相当成问题,这玩意儿哪怕是过了五十年,能玩顺溜的国家都不多,仅仅有几个在坦克上的门外汉,比如说日本、韩国抢先吃螃蟹,然后问题一堆堆。真正的门里人,根本就不轻易用高大上的液气悬挂,扭杆悬挂一样用得飞起。
而二战中的德国人就是这么有意思,明明E10/25都属于抵挡的炮灰车,就是用来拼消耗的,简单成熟的技术最重要,结果搞到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塞进去一个液气悬挂。这等于是赛扬的CPU硬配个液冷散热,简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反正,进入到生产程序之后,施佩尔就发现出来问题,液气悬挂问题一堆堆,而且成品的合格率实在是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战场上使用之后可靠性真心让人汗颜。总而言之,液气悬挂很快就被证明是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只不过等这些反馈全部汇总到施佩尔这里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那已经是1944年10月。那时候苏联红军已经打到了德国边境线上,再去更改设计已经是毫无意义了。
除开要命的液气悬挂,E10和E25还是比较成功的,终于获得了面对T34和T35的一定优势。只不过这种优势已经来得太晚了。因为到了1945年,红军已经全面停产T34和T35,转而生产T54/55,这种优势仅仅是昙花一现的优势,毫无意义。
红军在大踏步的前进。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就像两把尖刀狠狠地刺入了波兰腹地,两年多之后红军再次看到了华沙,这意味着战争前期丢掉的地盘,红军已经基本抢回来了。
此时,德国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东线被打得千疮百孔,西线也是摇摇欲坠,盟军即将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消息对德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唯一需要猜测的就是盟军什么时候从哪里登陆。
英美两国历史上进行的那些欺骗工作,在这个时空也一样管用。在精心设计的种种圈套下,德国人想不上当都难。一直到5月15日,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晚上,随着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行动开始了!
截止到5月17日,盟军已经彻底的在诺曼底各滩头站稳了脚跟,而这时候希特勒才迟迟的将西线宝贵的装甲部队交给龙德施泰德。实话实说,这真心是晚了。
不过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不能完全放松,大功还未告成,在面对德军驻扎在大西洋壁垒的二线部队时。他们都显得很吃力。尤其是在德军的装甲部队抵达战场之后,英美两军都陷入了虎豹恐惧症。
而德国坦克兵说实话在西线那是过得太滋润了,比如刚刚抵达西线没多久的黑豹车长金克尔就回忆道:“我们乘坐平板车匆匆从华沙调往法国,仅仅在巴黎稍微停顿了十几个小时候就运往了卡昂前线。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一场血战……呃,至少按照我们的传统思维,英国人和美国人应该比俄国人厉害一点,他们工业更发达,必然能够制造出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反正我们以为会像1941年那样患上T34、T35或者T54恐惧症,但事实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在卡昂郊外的一个小村子。请原谅我已经忘记了它的名字,在那里我们第一次遇到了英国装甲兵,他们大摇大摆的开着丘吉尔坦克就冲了上来。说实话,这是一种很糟糕的坦克,比乌龟还慢但又没有厚厚的龟壳,我们可以十分轻松的瞄准他们,然后毫不费劲的一一将其打爆!”
“英国坦克手慌乱的从起火或者冒烟的坦克里跳出来,一般在这种时候我们都不介意再赏他们一顿机枪子弹。反正这些可怜虫简直不堪一击,这么说吧,想象中强大的英美装甲兵并没有出现,如果没有空军的支援,我们就能像猎兔子一样杀光他们,像1940年一样将他们赶下海喂鱼!”
“在卡昂的时候,我们这些装甲兵天天都在祈祷,希望天气能够糟糕一点。因为只要天气糟糕,敌人的空军就没办法出动,而没有空军的支援,这帮蠢货一步也走不动……不是我小瞧英国人和美国人,实在是他们的坦克很糟糕,跟我们在东线碰上的俄国人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位面的存在。如果俄国人也像他们一样该多好!”
“整个五六月份,我和我的小伙子们都在愉快的狩猎,我的车组大概摧毁了二十辆坦克和十几辆装甲车,期间我的黑豹仅仅因为敌人的空袭被打坏了一台发动机,而这在东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以至于在6月底因为东线吃紧我们被调走的时候,小伙子们都显得非常沮丧,因为跟天堂一样的西线相比,东线简直就是地狱……”
是的,盟军成功的登陆诺曼底之后,就是一系列的不顺利,尤其是进入六月之后,糟糕的坏天气让登陆场上的百万盟军寸步难行,没有空军的支援,盟军的装甲兵根本就不是德国同行的对手。而这也引发了盟军内部研发新式坦克的呼声。
“75毫米火炮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只能给德国人挠痒痒,而我们的M4就像郎森打火机,一打就着!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加强M4的防御性。堆沙袋、堆轮胎或者把成箱的补给品和备用履带堆在炮塔周围,不过这么做意义并不大,我亲眼见过一辆被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M4在两千米外被虎王打爆,穿甲弹毫不费力的就穿透了沙袋和钢板,然后那辆坦克就炸上了天!”
美国人被吓得够呛。因为英国人至少还有萤火虫能够凑合着用,而他们却没有任何一款坦克能够威胁虎豹的生存性,美国人只能靠空军或者干脆使用人海战术,通过不对称的数量优势搞定虎豹。
美国人急了,立刻就加快了M26的研发速度,希望这款以“战神”潘兴(对美国人来说就是如此)命名的坦克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当然,后来我们知道,M26也就是那么回事,算不上成功。
一度的美国人甚至将主意打到了苏联盟友那边,希望花高价紧急引进一批T54应急。当然最后是不了了之。倒不是苏联不卖,而是美国陆军部的大爷们丢不起那个人,他们强烈反对引进T54,就像他们一年多以前否定生产美国版的T34一样,认为M4(M26)比T34(T54)优越得多。按照他们的说法,M26就是救世主,而这个救世主很快就将降临。
只不过后来的发展让美国人更加没有面子,他们的装甲兵只能靠数量和空军的对地支援去打赢德国在西线的少数装甲部队。而在战胜德国之后,当他们面对比德国人更加强大的红军铁流时,几乎要窒息。
算了。不揭美国人的痛处了,一直要到8月份,他们才能突破卡昂这一线。不过他们在西线的行动还是给德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参加过一战的德国老兵老将们赫然发现他们又陷入了类似一战的两线作战的泥潭。而且比上一次世界大战糟糕得多的是。这一回的对手更加的强大了!
很快一股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的思潮就在德军内部悄然蔓延,越是高级将领就越认为局势不妙。包括隆美尔在内的一批将领都认为,是时候丢开元首为德国谋求一条生路了。
当然,这在五六月份还不是特别明显,因为法国战场的局势还不是那么糟糕,这些思潮还仅仅是小火苗。燃不起熊熊大火。但是这些小火苗已经足够引起李尔文的重视了,一直在巴黎活动的她,很快就察觉到了德军中高层的躁动心态。
她很快给丘吉尔打了一份报告,详细的论述了策动德国内部的反希特勒份子“终结”战争的可能,并着重的强调了这种办法的重要性。
她道:“纳粹的支柱就是希特勒,这个疯子一旦死去,纳粹就将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而且一旦德国内部反希特勒的势力得手,必然会造成一战中列宁颠覆沙俄的同样效应,德国将选择投降,如果能进行一番诱导,这种投降很可能是仅仅面向西方世界的。”
李尔文的言外之意就是德国仅向英美投降,而将苏联挡在波兰,这无疑是极大的维护了“自由世界”的利益,也完全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丘吉尔对这份报告相当的感兴趣,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责成李尔文全面负责这是一事项。很快李尔文就同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取得了联系。
这个弗里德里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