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茨以及再加最多一两艘战列巡洋舰。谁想到,德国人从战列舰到重巡洋舰都一窝蜂的冒出来了,这得是多疯狂啊!
很快,奥尔洛夫就为戈尔什科夫担忧了,从编队数量上说,戈尔什科夫占据绝对的上风,但是在质量上却处于绝对的下风。两艘拜仁级能招架得住德国群狼吗?一旦有个闪失,这损失就太大了!
奥尔洛夫忧心忡忡地问道:“库兹涅佐夫的舰队现在在什么位置?”
“刚刚离开冰岛。”
奥尔洛夫在海图上量了量,心里又凉了半截,哪怕是库兹涅佐夫全速前进,其主力舰恐怕都赶不上这场战斗了!难道说这场海战的胜负将完全交给航空母舰和战斗机?
奥尔洛夫实在不敢信任航母和飞机的组合,作为一个老海军他还是更加信任战列舰上的巨炮。不过现在的情况后悔也已经晚了,除非取消这次行动,否则就只能照着剧本来了。
当然,取消行动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次行动是经过军委讨论通过并得到政治局授权的。哪怕他是海军总司令也无权取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前方的将士们祈祷了。
“北大西洋的天气怎么样?”奥尔洛夫又问道。
“根据库兹涅佐夫将军的汇报,风浪比较大,气候条件不算理想。”
这又是一个奥尔洛夫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天气对海战的影响太大了,有些时候天气情况甚至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更何况,航母和飞机对气候更加敏感,北大西洋上的大风大浪将让航空兵的运作变得无比的困难。
不光是奥尔洛夫注意到了这一点,库兹涅佐夫和苏霍伊一样也注意到了,而且作为当事人,他们的感觉更加的直观。离开冰岛没多久,他们就撞上了一股从北冰洋来的寒流,风浪一度高达6级,气温也降低到了零下七度。
“弹射器又被冻住了!”苏霍伊愤怒的骂了一句。
库兹涅佐夫撇撇嘴,但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弹射器被冻住一点儿都不奇怪,根据之前出海训练的经验,这种全新的蒸汽弹射器性能没得说,能够将十二吨的飞机在百米长的轨道上瞬间加速到90节左右,两台弹射器配合得当的话,可以让满油满弹的战机以更快的速度升空作战。这在关键时刻是相当的理想。
但是这种蒸汽弹射器也有问题,汽缸和活塞之间的开口和缝隙不管怎么样都会泄露蒸汽,而这些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很快凝结。也许在中低纬度和温带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高纬度的寒带,这真心是有些要命。这些凝结在甲板上的冰块是战机的天敌,一不留神就会酿造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一开始海军内部是不太同意给航母装备蒸汽弹射器的,不光是因为上述蒸汽泄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这些蒸汽弹射器重量大,维护麻烦,而且造价颇高。在苏霍伊看来,这些蒸汽弹射器根本就是华而不实的废物,哪怕没有它们,战机也能轻松的在甲板上起飞,而且就算是需要照顾某些紧急起飞的状态,现在更加成熟和可靠的液压弹射器也更好用。
不过这一切在某仙人那里根本说不通,某人固执要求必须立刻研发和装备蒸汽弹射器,并且将其优先级放得颇高。在列宁格勒级航母的中期改装中,蒸汽弹射器就是重点设备。
在这次中期改造中,列宁格勒级航空母舰不光是装备蒸汽弹射器,还进行了相当激进的全面改造,这么说吧,整艘战舰被改得面目全非。具体的改造工程有:将原本的舷内升降机改为舷外升降机,在舰桥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台最大起重能力为二十吨的升降机。
对这样的改造苏霍伊也是不满意的,他觉得舷内升降机用得好好的,根本就不需要改,而且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恶劣气候下,舷内升降机也比舷外升降机好用。这种改造根本就是莫名其妙么!
不光是升降机改了,甲板也从直通式改为了带斜角甲板的直通甲板。左舷增加了一段外飘的甲板,右舷也增加了部分配重。这段8度的斜角甲板苏霍伊同样也不喜欢,他认为这让航母变得很丑,同时认为其意义不大。
不过他的反对依然是然并卵,某仙人硬是将同时起飞和降落战机当成必备的功能写入了航母的发展规划。今后所有的航母都必须装备斜角甲板,比如说正在建造中的42型航空母舰,斜角甲板更大,达到了14度。
唯一让苏霍伊赶到高兴的设备,那就是中央光电设备研究局研发的光学助降设备,这种名曰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助降设备让飞行员在航母上的降落变得更加容易,让起降阶段的事故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
经过这一番改造之后,列宁格勒级航空母舰的最大排水量接近五万吨,最大航速30节,最大载机量84架(不算吊挂在机库顶端的备份机,约12架)。其中雅克3K战斗机36架,Ro2多用途攻击机36架,Ro3多用途攻击机12架。
可以看出,红海军的航空母舰上战斗机的配置比例相对较高,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红海军很重视海上防空,这和当时主流的配置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那时更加重视攻击机的数量,战斗机数量较少。
按照红海军的标准作战程度,航程更大速度更快的Ro3一般承担侦察任务,而Ro2则承担打击任务。这一次也不例外,四艘列宁格勒航空母舰哪怕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也弹射了8架Ro3起飞侦察。
“这也就是弹射器唯一的好处了,”苏霍伊叹了口气,说道:“有牵引和轨道固定的他们,在大风大浪下还能发挥作用,就是太贵也太笨重了!”
库兹涅佐夫耸了耸肩,对于技术性问题,他暂时没有兴趣,他更有兴趣的是战术性问题:“你觉得德国人现在会在哪里埋伏戈尔什科夫的舰队?”(未完待续。)
304遭遇
“你觉得德国人会在哪里埋伏戈尔什科夫的舰队?”
这个问题说容易也容易,因为戈尔什科夫的航线基本上是死的,从摩尔曼斯克到斯卡帕湾就那么两条航线,德国人伏击的区域就定死了。但是说不好猜也真的不好猜,因为海洋太大了,哪怕是德国人的选择不多,但是那一片海域也足够大,想要在那一片区域里找到德国舰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毕竟现在这个年月机载雷达又不普及,也没有预警机,也算是大海捞针吧!
“我猜不出来,也不想猜!”苏霍伊冷冷的回答道,“我现在只希望那边的天气能好一些,否则,接下来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这是实话,恶劣的天气必然影响视野,侦察机漏掉海上的目标这一点儿都不奇怪,甚至当天气恶劣到一定程度时,侦察机就是瞎子了。
库兹涅佐夫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想了也白想,因为这得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属于客观的不可抗力。
不光是红军关心天气情况,德国人也一样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天气对他们的影响一样大,甚至他们还不如库兹涅佐夫那边。毕竟航母的起降能力更大,能起飞更多的侦察机,而他们的战舰上装备的水上飞机,一旦遇到了恶劣天气,就根本没办法使用。
不过老天爷很赏脸,挪威北部海域的天气还是很不错的,不说艳阳高照,至少没有大风大浪,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些微的有些雾气。为了扩大搜索范围,西里阿科斯采取了更富有攻击性的行动,他命令四艘驱逐舰暂时跟主力舰编队分离,组成一道侦察幕墙向东北方向搜索前进。
这一举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当天早上八点,Z25号发现了一道烟柱,来自于苏联货船艾维拉号,该船当时刚刚将油料送往冰岛基地,正在返回摩尔曼斯克的路上。
Z25号驱逐舰立刻加速追击,她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掉艾维拉号,避免这艘两千多吨的铁皮罐头泄露了舰队的踪迹,要是引起了苏联舰队的警惕那麻烦就大了。
Z25号不费吹灰之力就追上了慢悠悠的艾维拉号,二话不说五门150毫米火炮就是一通猛轰,笨拙的艾维拉号一面试图躲闪,另一面也进行了英勇的还击,船员们拿起步枪和机枪不断地向Z25号射击,发出最后的吼声。
当然,这种抵抗意义并不大,几千米之外的Z25完全超出了子弹的有效射程。不过就算在有效射程之内,步枪和机枪也奈何不了小巡洋舰一般的Z25号。
仅仅用了15分钟,发射了150发炮弹之后,艾维拉号带着满身的弹洞缓缓第沉入了北大西洋。仅仅有五名水手最后获救。
收拾了艾维拉号之后,德国驱逐舰继续前进,在预定拦截海区进行反复拉网式的搜索。只不过,他们一直未能发现红海军的踪迹,截止到下午三点,驱逐舰燃油告急,不得不退回到主力舰编队中进行补充。
提尔皮茨号等四艘主力舰分别开始为四艘驱逐舰补充燃油,也就在这个时候,西里阿科斯收到了一份来自挪威德国驻军的错误情报,该情报声称海军的行动已经泄露,红海军的编队已经提前掉头返航。受此误导,西里阿科斯觉得既然俄国人已经跑了,那继续这场行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万一宝贵的战列舰被敌人的航空兵发现,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在下午四点,西里阿科斯命令舰队开始返航,准备返回特隆赫姆。然后搞笑的一幕就发生了,当西里阿科斯刚刚掉过头,往回走了一百海里的时候,来自海军司令部的情报又到了。
德雷尔告诉他:“红海军编队一共有二十艘舰船,正在向特罗姆瑟方向开进……”
西里阿科斯立刻就抓狂了,这不是玩儿他么,一边说俄国人怂了,一边说俄国人还在继续前进,该听谁的?
那么究竟谁的情报更准确呢?德雷尔才是对的,因为他的情报直接来自于邓尼茨的潜艇部队,U123号一直在挪威北部海域活动,正好就发现了戈尔什科夫的动向。而挪威陆军的情报则来自于空中侦察,他们错误的将QP9商船编队误认为是戈尔什科夫的编队(当时该船队正在向摩尔曼斯克前进)。
西里阿科斯不得不再次向海军部确认情报的准确性,在得到了德雷尔的确认之后,他不得不再次下令舰队掉头,这一来一回不仅仅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更是让燃油本来就比较紧张的驱逐舰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这也给德国海军后面的战斗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当西里阿科斯的舰队重新转向北面的时候,戈尔什科夫的舰队正准备缓缓转向西南方向,根据海军司令部拟定的计划,他将驶向特罗姆瑟海军基地。在那里他将同等待已久的35型重巡洋舰莫斯科共青团员和列宁格勒共青团员以及36型轻巡洋舰布列斯特号和尼古拉耶夫号汇合。然后那12艘36型护卫舰将进入特罗姆瑟海军基地“躲避”,而由4艘驱逐舰、两艘轻巡洋舰、两艘重巡洋舰和两艘战列舰组成的编队将继续向西南方向开进。
用李晓峰的话说,戈尔什科夫的这支舰队是用来打扫战场的,看能不能找到在海军航空兵毁灭性打击下的漏网之鱼。不过戈尔什科夫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他不相信飞机能解决德军的舰队,在他看来飞机仅仅能起到牵制和骚扰的作用,当德军舰队被飞机严重削弱之后,将由他的舰队发动致命一击。
看起来,戈尔什科夫的想法跟日本海军在二战之前的九段渐减邀击作战很类似,实际上他也确实受到了联合舰队作战思想的影响。只不过,戈尔什科夫规划得再好,但到了实战中,他的美好设想很快就破灭了。
首先是从摩尔曼斯克驶往特罗姆瑟的途中,突击者号航母的事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等戈尔什科夫重新整顿好编队继续前进时,已经浪费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在抵达诺尔辰角附近时,十月革命号战列舰的减速齿轮组突然又出现了故障,导致整个编队不得不降低航速到12节左右。
这么说吧,前前后后,戈尔什科夫比预定时间晚了至少8个小时才抵达特罗姆瑟外海。而之前驻扎在特罗姆瑟的4艘驱逐舰、两艘轻巡洋舰、两艘重巡洋舰则是按照计划时间提前出海。而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种极其糟糕的情况发生了!这八艘舰艇提前同德军的编队撞在了一起!
不得不说,红军的运气很糟糕,航母上的Ro3并没能发现德军编队的踪迹,哪怕是苏霍伊一度将四艘航母上的48架Ro3全部派出去进行侦察,将挪威沿海底朝天的搜索了一遍,也没能找到德军舰队。
原因不是Ro3的性能太差,而是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当西里阿科斯向北航行时,红军的侦察机一直在德军舰队的屁股后面搜索,而当红军的侦察机转向北面加强搜索的时候,西里阿科斯又被错误的情报误导而掉头南下。当不死心的苏霍伊再次命令侦察机一寸寸的向南搜索时,西里阿科斯又重新折向了北面。于是乎双方总是差之毫厘的错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