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小驸马 >

第27章

三国小驸马-第27章

小说: 三国小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众人面前。

峡谷入口由姜丁领着亲信家丁守护,黄光提前得到通知,早在入口处等候,众人见姜述下马,连忙上前行礼问安。姜述让众人各司本职,带着糜竺、典韦、姜丁、黄光四人进谷。

峡谷东部入口已经让乱石封死,谷内占地约有千余亩,盖有百十间房屋,收拾得十分洁净。房舍南部借山溪弯处修建一处平塘,用石堤修了一条道路,恰好隔开山溪,池塘内堆满竹子,部分已经开始腐烂,看起来已经放了很长时间。

黄光介绍道:“竹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新竹需在水中浸泡百日方可使用。”

平塘旁边盖有一大间奇形怪状的大房子,上面竖着一个诺大的环形烟道。黄光道:“这是大人设计的烘房,采用夹壁结构,能保证纸张烘干均匀,所出纸张厚薄匀称,减少废品率,又能保证纸面干净。”

黄光接触姜述日久,新名词说得十分顺溜,领着众人走近烘房,接着介绍道:“下面采用火龙,烧得是从兖州运来的石炭,烘房温度很高,出纸效率很快。”

众人转了一圈,见东面建有一处小池子,里面浸满石灰。黄光指着石灰池介绍道:“根据大人提供的秘法,小老儿多少琢磨出一点门道,刚才新制一炉纸,明日才能看到效果如何,但是可以肯定比上炉纸要好得多。”

姜述见糜竺已基本了解造纸新工艺,道:“之所以选择此处,除了保密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此次距离官道较近,石炭、竹子运输成本节省不少。”

糜竺问道:“徐州产竹,造纸工坊如果建在徐州,成本是否会低些?”

黄光在侧答道:“如果按照路程计算,石炭的运输成本要比竹子高得多。”

糜竺想了一会,道:“既然如此,就在此地建厂。大人多寻些人手,尽快让竹纸批量生产出来,为兄立即派人返回徐州,让家父安排相关人员过来。”

姜述道:“此间保密工作为重中之重,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新来之人须是最为信任之人。”

糜竺笑道:“兄明白其中利害,在家信上写明,家父自会安排妥当。”

第一批一千刀竹纸在半月以后上市,高出蔡候纸两倍价格,结果当天被抢购一空。竹纸的诞生,让天下彻底告别了竹简时代。黄光在稳定了竹纸工艺之后,按照姜述的指点,又开始研究宣纸的制作工艺。

接下来一段时间,计划中的几位主要人员先后赶到临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姜家另一个秘密合作伙伴苏双,从鲜卑贩来千匹良马,秘密运达辽东,在辽东太守姜东的配合下,在辽东东南偏僻处选择草场养马。依照姜述告知的大概方位,经历数月时间秘密探查,铁矿、石炭矿先后找到,召募的大批工匠、矿工,分批秘密赶赴辽东。

长山岛上的海盐基地,采用晒盐法晒出了白花花的海盐,生产周期虽长,但是产量很大,而且质量很好。因为盐铁属朝廷管制,青州人烟稠密,不像辽东地广人稀,路上关卡林立,姜述派人从海路将盐运去辽东,通过苏双的**渠道销售牟取暴利。

为了应付未来战乱,除了在新购置的长山岛上建设粮仓房舍之外,姜家粮铺开始秘密筹备粮草,云门山一处天然山洞被改造成秘密粮仓,长山岛和云门山两处储备基地粮草如山。分布各地的姜家族人,按计划一拨拨迁往青州、辽东两地。

在姜述的周密策划下,表面上十分平静,并无异常情况发生,一切进展十分顺利。姜家族人得知将要发生战乱的预警,又信服姜述天授神识的神通,在重新建国的信仰支撑下,积极配合家族的安排。

按照计划,姜述近日在去颍川学院。启行以前,任红昌突然寻上门来,说任南山病重。任红昌就是青州文会时那痊弹琴的小姑娘,虽然只是相隔年余,但是已经长开,相貌倾国倾城,比艳丽的甄姜还要美上一分。

姜述自去年开始跟随任南山学琴,一年多来琴艺长进实在不小。姜述与当世人观念不同,在他看来任南山是后世的音乐家,虽然未曾正式拜师,但是对任南山非常敬重。任南山漂泊一生,历尽沧桑,为这份诚挚的尊重所感动,教授琴艺时尽心尽力,毫不藏私。时间一长,姜述与任南山的师生之情渐生,姜述闻知任南山病重,弃了其余事情,使人火速通知华佗,与任红昌急忙先赴任家。

任南山十余年一直体弱多病,这次病情来得十分沉重,服了华佗开出的中药也未见好,心里明白大限已到,让任红昌将姜述叫来,准备交待后事。

姜述来到任家时,任南山躺在病榻上,意识已经昏沉,见姜述进屋,强打起精神,说道:“我的大限已到,有些话藏在心中多年,今日讲给你们听。任南山不是我的本名,我本名叫做任洚,字子蕴,出身太原任家,从小喜欢琴艺,因此遍请名师,在太原城中小有名气。同城王家一位小姐名唤青英,与我因琴结识,志同道合,相互爱恋。王家是太原大姓,青英又是嫡出,我托人去王家提亲,数次皆被王家拒绝。无奈之下,我变卖了家当,带着钱财细软与青英私逃,到五原郡九原城落户。后来青英怀孕产下一女,正是红昌,青英产后体弱,花了无数银钱医治,但还是在红昌三岁那年病故。青英去世以后,我悲痛万分,要追随青英而去,又挂心红昌而不能行。后来我大病一场,病中又让恶奴卷走银两,病好后只得变卖家产度日,后来为生活所迫,无奈之下当了乐工糊口,辗转流落到了临淄落户。如今我大限将至,有两个心愿希望你帮我达成。我在世间只有一个女儿,我了解你的心性,定然不会亏待她,今将她托付给你。红昌在太原有位嫡亲叔父,名叫任鸿,我混得如此狼狈,也无颜回去探亲,不知现在情形如何,若有机缘,让红昌回去认祖归根。青英死前感觉私奔愧对父母,若有合适时机,带红昌去王家认亲,顺便替青英向王家道歉。那个忘恩负义的恶仆名叫任三,生得五短身材,扁饼园脸,左唇上方有颗大痣,说话口吃,现今应该四十出头,这个奴才是个家生子,我任某对他不薄,在我艰难时落井下石,实在可恶。述儿少年闻名,久后必成大器,若得机缘寻到此人,且要为我出口恶气。”

任洚又叮嘱任红昌,道:“昌儿,为父要去了,以后跟随师弟,好生照顾自己。”说到这里,一口气喘不上来,顿时背过气去。

华佗正好匆匆赶到,见状连忙取出银针,上前扎了数针。任洚回过气来,望着姜述,吃力地说道:“红昌……交给……”

一句话还未说完,任洚头一歪,再也没了气息。姜述抬眼望了华佗一眼,见华佗摇了摇头,知道任洚已经去了,陪着任红昌大哭一场,强压住悲伤之意,起身安排后事。

虽未正式拜师,姜述仍以弟子之礼操办后事,待到各项事务办完,已经耽误十余天时间。月底,姜述将任红昌在姜府安置妥当,带着典韦、史阿等十余人赶往颍川。

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一路上倒没生什么波折,顺利赶进颍阳郡治地阳翟城。进入城中寻和富楼住下,和富楼掌柜早得到消息,虽然大小姐信中并未说明这位少年身份,但见其护卫个个剽悍,大小姐又是如此重视,知道绝非一般人物,当下亲自张罗安排。

此时天气正热,用过晚饭,姜述摇着蒲扇缓步走出大堂,来到外边院落。和富楼布局皆以清雅整洁为上,小路上是清爽的硬土地,空气弥漫着小雨初过后的淡淡泥土气息。右手一溜牲口棚,拴着马匹,左手边却很清静,姜述自然而然拐向左边。

沿着石子路缓步前行,夕阳坠落,酷暑消散,偶尔一阵温热的凉风穿堂而过,吹得院内大桧叶子一阵哗啦啦作响,落下许多半黄的叶片和蜕皮的虫壳。

典韦自从受聘到姜府,姜述费心为他在官府销案,又迁他到临淄安顿,其间百般照顾,让他十分感念姜述的恩德,一向忠心耿耿。此时跟在不远处,望着姜述缓缓踱步,不时环首观察周围环境,确实是位忠义勇猛的好汉。

第一卷姜述篇第40章书童孙仁

“小姐,明日还是启行吧,时间拖得久了,家主定会生气。”一个粗心粗气的声音焦急地说道。

“我不回去,整天闷在家里,都快憋死了,这次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怎能现在回去?”蛮横的语气说明这位小姐在家中十分娇惯。

“这可如何是好?家主让我来荀家办些事务,如今事务已妥,不可能停留太长时间。”粗声粗气的声音又说道。

“黄叔叔,看您急成这样……”微停一下,这位小姐又说道:“这样吧,我听说颍川书院天下闻名,不若你想法让我混进去呆上几天,我们再回去成不成?”

“那怎么成?颍川学院天下闻名,从不收女弟子,这事万万不成。”那粗声粗气的声音想必就是黄叔,此时越说越急。

“黄叔,知道你最疼我了,你知道我的脾气,若我偷着跑了,看你如何回去交待?”看来这小姐确实不好对付,一个劲地胡搅蛮缠。

“好,好,我想法送你进学院,不过只能待三天时间,时间长了可不行。”黄叔最终还是妥协下来。

听到这里,姜述知道犯了偷听机密之嫌,急忙向旁边岔道走去,还没走出几步,只见南边路上蹦蹦跳跳出来一位少年,年约十来岁,眉目清秀,眼睛灵动,细看一下却是女孩,不用猜便知道此人就是方才那位刁蛮小姐。

后面一位短须猛汉在后面追着,一边喊道:“慢点,别摔着。”

这女扮男装的少年跑了几步,见前面不远处有位年纪相仿的少年,便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她见姜述扭头看了一眼,继而往前慢慢走去,不由生出一种被无视的感觉,两道淡淡的眉毛慢慢竖起,俊俏的鼻子也皱了起来,喝道:“哎,那个少年,叫你呢!”

姜述听她喊了几句,慢慢转过身来,道:“这位姑……公子好,也出来透气吗?暑气刚消,夜风清凉,树下漫步,真是一件乐事。”

少女嘴角翘了起来,讥诮道:“想不到是位小书呆子,你是颍川学院的弟子吗?”

姜述笑道:“今天还不是,明天说不定就是了。”

少女眼珠子转了几圈,忽然上前拉住姜述的胳膊,道:“这位小哥哥,有件事情我想请你帮忙。”

姜述何等样人?一猜便知她的问意,道:“我只是一个学生,又能帮你什么忙?”

少女道:“你明天去颍川学院,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姜述笑道:“去颍川书院读书需要人推荐,我好不容易拿到荐书,怎能带着你一起进去?”

少女说道:“不如我扮成你的侍女,一道进去可好?”

姜述不由大笑不已,见少女变了脸色,不敢再逗她,道:“你明明是位少年,又如何扮成侍女?”

少女见姜述方才大笑,本来已是怒上心头,到了爆发的边缘,听姜述这么一说,知道方才不经意间露了破绽,神态立时恢复常态,连忙改口道:“扮成你的书童如何?”

姜述道:“你是何人?我为什么要帮你?”

少女道:“我是长沙孙仁……仁义的仁。”

姜述不由恍然大悟,心道原来是那位主儿,怪不得如此刁蛮,黄叔应是孙坚四大家将之一的黄盖。姜述转了一个念头,道:“带你去也不是不可,可是你会干活吗?”

此少女不是别人,正是孙坚幼女孙仁,又名尚香,孙家男丁甚多,嫡出只有这一个女娃,从小被惯得不成人样,一向天不怕地不怕,此次黄盖来荀家送一封书信,她听说后偷偷在路上等候,黄盖硬是送不回去,只得派一名从人回去报信,带着她一同赶来颍川。不料这位小祖宗玩疯了,黄盖百般央求,只是不走,黄盖差点让她逼疯,但又无可奈何。

孙仁想去颍川学院,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学院大大有名,进去大闹一番,定然妙不可言。待看到姜述年纪与自己相若,谈吐彬彬有礼,又认为去学院学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听到姜述这般问她,不由答道:“会干,不就是磨墨铺纸吗?”

姜述有心逗她,道:“打扫房屋、浆洗衣物,还有许多杂活,可会吗?”

“会,会,当然会了。”孙仁忙不迭地回答。

“你家大人同意吗?”姜述又问。

“怎么会不同意?黄叔,你同意吗?”孙仁向不远处的黄盖喊道。

黄盖见孙仁与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搭话,倍觉清静,也没理会他们谈些什么,见典韦身材魁伟,是一条好汉,上前攀谈起来。不过此行姜述隐瞒身份,典韦只说是青州姜家人,至于姜述的身份,也统一说是姜家族人姜艺。

黄盖听到小姐呼喊,道:“同意什么?”

孙仁人小鬼大,抓小放大,道:“我要与这位小公子,一同去颍川学院见识一下,你同意吗?”

黄盖刚才攀谈,听闻是青州姜家人,晓得是大族人家,也被这个小祖宗烦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