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小驸马 >

第162章

三国小驸马-第162章

小说: 三国小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继宗略微迟疑一下,道:“我们还有两道防线可用,还未到短兵相接的时候。”

“我们的勇士比汉军差吗?年轻的战士渴望战功!我不想汉军嘲笑我们。”部将孟仁道。

李继宗摇头道:“我们的战士不缺少勇气,但是不到必要时候,没有必要牺牲勇士的性命。若是不出意外,扶余的援兵很快就会赶到,我不想在击败汉人之后,高句丽再无与扶余争雄的实力。”

孙尚香、祝融夫人、蔡姬、王异、樊璃五女跟随姜述前来,蔡姬三女皆未圆房,昨夜与孙尚香和祝融夫人一箭双雕,常人肯定精神不振,如今姜述习练玄术已有根基,采阴补阳,不仅没有神情萎靡,反而精神勃发。

姜述来到帅帐,见诸将已经在此候命,问道:“有什么情况?”

“神鸟传来消息,扶余援军已经进入高句丽,高句丽国内援军也往南郡赶来。”典韦道。

“斥侯有无消息?”姜述问道。

赵云恭声答道:“昨日属下斥侯探到南郡太守金铁组织百姓撤离,一伍斥侯昨夜在南郡西北发现一支援军,共百余人,兵器粗劣,一触即溃,想是高句丽勤王之师星夜赶来。”

高句丽合国之兵不过五六万,并未放在众人眼中,但是扶余兵马不少,又皆是骑兵,不容小视,众将不由面色凝重,一齐看向姜述。见姜述笑容显得很轻松,众将心头阴霾尽去,只听姜述哈哈笑道:“本想吃一只鸡,如今有人将猪也送来了。好消息,真是好消息!”

说到这里,姜述下令道:“传令下去,各部依令行事,随时向我禀报消息,不得有误!”众将应诺一声,各自下去准备。

高句丽上空的阳光似乎比中原的太阳少了许多暖意,但是出奇的明亮洁净,正是日出之时,远方的山峰被金黄的阳光勾勒出起伏的山脊。阳光下,李继宗部下精兵身上的铠甲也泛起金黄色的光芒。

兵马从城门到河边,形成一条金黄色的巨龙,龙首位置立着一杆鲜明的大旗,上书“镇南将军李”五个大字。军旗之下,主将李继宗却满面忧郁,正在皱眉沉思。

第一卷姜述篇第242章征高句丽3

“要和汉人决战了!”

“对,到了决战的时候了!”

高句丽士兵们在将领们的激励下,似乎天大的功劳可以唾手可得,行军途中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在他们眼中,李继宗是高句丽的军神,决战时刻已经到来,这次战斗不仅可以赶走汉人,而且可以取得一次万民景仰的大捷。

李继宗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悲观,汉军兵力倍于守兵,皆为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又有五雷**等道法相助,这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在与附近各族征战中几乎战无不胜,但对汉军却有深深的畏惧。军人皆向往胜利,李继宗此时却找不出任何胜利的理由。合郡之兵倾巢而出,无异于孤注一掷,三道防线已失其一,依仗帽水地利固守,也许可以阻住汉军的步伐,但是现在讨论胜利实是为之过早。

奔流不息的帽水水流湍急,寻常人根本无法渡过,唯一可以通过的小石桥成了阻击汉军唯一防线。

此时,姜述现身带来巨大轰动,汉军大营沸腾起来。刀枪铿然,战马嘶鸣,各色旌旗争相招展,三军将士吼声如雷。各营人马都在积极准备,今日到了建功立业之时。

汉军大帐内,没有接到军令的将领皆披挂停当,齐聚帐前听令。姜述表情相当轻松,守军主力聚集帽水大营,那就让他们品尝一下大炮的威力,高句丽人来的越多,死的越多。

姜述从营帐出来,巡视各军,不得不承认赵云练兵的确不同凡响,部下虽然多是身经百战之辈,但大战前如此镇定从容、有条不紊,确实不可多见。

“呜呜呜!”突如其来的号角声响起,安详宁静的清晨一下子被惊醒。

高句丽军号角声响起以后,帽水南岸的汉军突然响起密集的号角和震耳欲聋的战鼓!

李继宗不理汉军的号鼓声,命令左右用族语指挥,各军依照旗令,很快排好一个方形大阵。对于只有通过小桥才能前进的汉军来讲,这种密集防守的阵形最为有效。

坐在高处观战的姜述,右手一挥,旗手随即用旗语传达军令,正在山腰上待命的甘宁远远望见,大呼道:“点火、隐蔽、掩耳!”

早已瞄准的炮火开始发射,威力巨大的实心弹密集射向高句丽军摆好的军阵。面对五十门大炮的射击,高句丽密集的军阵成了一个笑话,一颗颗炮弹落地之后,随之从坚硬的土地上弹起,形成威力巨大的跳弹,在军阵内犁出一道道血红色的色彩,绘成一幅让高句丽大军为之丧胆的恐怖画面。

李继宗愣住了,那群心气奇高的部将们愣住了,那些想建功立业的士兵们愣住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威力如此强大的武器,他们惊呆了,甚至没有想过要逃跑。

炮兵临时指挥官甘宁,丝毫不会耽误任何一分一秒,大声发令:“左向25度,西北二,全体都有,点火……”

第二轮炮弹洒向敌军最密集处,冰冷的炮弹碰上内心已经冰冷的高句丽士兵,却迸发出火热的绚丽色彩。李继宗的双眼红了,军人的荣誉决定了他不可能不战而退,他只能不断下达军令,让后面的士兵去补充军阵空缺的位置。

李继宗忽然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敌人的兵马并未上前,现在损失的只是己方的士兵,而且部下的损耗速度远远超过了激战。两轮炮弹过后,已经有千余士兵倒在血泊里。

李继宗内心忽然变得苍白无力,他机械地下达军令,旗手机械的发出旗令,士兵们机械地依照旗令行动。而炮火似乎没有休止,炮弹再一次落向密集的兵阵,将整齐的军阵搅碎,如同用手揉碎薄纸那般简单。

李继宗在四轮炮弹过去以后,这才发现军阵内已是残肢满地,士兵们不敢违抗军令,闭着眼睛战战兢兢站在原地,无情地杀戮早已夺走了他们的士气。

已经减员一半了,若是平常的军队早已四散而逃,李继宗如今甚至渴望部下逃个一干二净,仅仅将他自己的生命留在这里。但这是李继宗的部队,是他的嫡系部队,用残酷军纪训练出来的部下,很可能会战到一兵一卒。

第六轮炮弹发出以后,大炮的炮筒已经红了。姜述望着减员超过大半的敌方军阵,忽然感觉眼前这位敌将是位大才,只余不到三成的士兵竟然没有逃兵,很难有将领能够做到这一步。

大炮在用水降温,汉军士兵经过短暂震惊后早已恢复过来,正在将校的口令下做着各种准备动作。姜述的军令没有下达,他意识到部下与眼前这些接近于疯狂的敌兵交锋,定会损伤不少。与其这样,不如静观其变,或等敌军撤退之时追击;或等待敌军主动进攻,借助布置好的立体防御有效杀伤对方;最好敌军这般静止不动,等大炮再送给他们几轮炮弹。

李继宗麻木的大脑终于反应过来,他明白了敌军的用意,出于一位军人的荣誉感,他没有下令部下撤退,而是下令全军冲锋。士兵们已被方才发生的一切吓得失去了理智,听到军令以后,许多士兵一动不动,最后在队友的推搡和提醒下才行动起来。

原本用于阻击汉军的小石桥,如今成了与汉军短兵相接的障碍,高句丽士兵行到小石桥时,士兵们排成三排,开始往河南岸冲来。

只听驽箭声响起,汉军天下无敌的强驽有了用武之处。在这狭窄的空间,强驽的威力丝毫不下于大炮。小石桥上很快就堆满了高句丽士兵的尸体,不时有尸体落于水中,染红了大片水域,随着湍急的水流漂往远方。

“上巨盾,弓箭手掩护。”李继宗终于下达了今日最理智的军令。

“亲卫营全体听令,手雷准备,按列依序掷出!”强驽威力虽大,但是穿不破巨盾,对其后的高句丽将士杀伤力不大。列在阵后观战的亲卫营士兵依令上前,持盾排成数列,距离小石桥二十余步时,从腰间取出一个黑黑的物体,狠狠抛向敌军。

只听“轰轰”几声巨响,黑物体的威力超出了强驽,前方的巨盾手被炸死,连数张巨盾都被炸碎。没有巨盾掩护的高句丽士兵下场是十分可悲的,强驽再次发威,收割着高句丽士兵的性命。

短短一个时辰,万余高句丽精兵只剩下不足两千,还有一半伤者。李继宗看到这个情况怔在那里,不知军令如何下达,进攻无疑是自寻死路;撤退?在虎视眈眈的敌骑追击下,相信没有太多活命机会。

在严酷的军令下,高句丽士兵如飞蛾投火般,以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军人的尊严。姜述不由有些动容,他对李继宗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小声嘱咐了典韦数句。

“全军撤退。”李继宗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为时已晚,近万精兵只剩余千余。

“全军追击。”看到敌军开始撤退,姜述也下达了军令。

“将军!将军!将军快走!”绝望的部将不顾插入身上的利箭,对脸色惨白的李继宗大叫道。

高句丽人似乎被吓傻了,似乎变了行尸走肉,听到撤军的命令以后,知道逃命的不足三成,许多人似乎失去了意识,在汉军骑兵的利刃之下,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汉军砍瓜切菜般将哀号逃命的高句丽人一一解决掉。只有数位部将拿出武器,但是对上一马当先的典韦、许褚、赵云这等勇将,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两个亲卫将李继宗强行推上战马,拨转马头企图逃命,忠诚的亲卫一左一右代李继宗奋力抵挡进攻的汉军。典韦、许褚、赵云三名一流战将,几乎同时将目标锁定在李继宗身上,早已有备的典韦比其余两人更快,一刀便在李继宗坐骑上划开一条血口子。赵云长枪一抡,生生别住了马脚,战马一个踉跄,李继宗身躯便往前掠去,重重地跌在地上,手中武器飞出老远。

这一摔似乎让李继宗恢复了理智,他翻个跟头缓冲一下力道,立起身来忽然往前疾奔。李继宗方才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他要进京告诉东川王,一定要举国投降,因为高句丽根本没有与汉军为敌的实力。

城池近在咫尺,李继宗奋力奔跑几步,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下子跌倒在地。李继宗感到钻心的疼痛,他狼狈地立起身,忽然发现面前出现一匹健马,马上坐着一位魁伟健壮的将军,手持双铁戟。

典韦看着李继宗,并未再行出手,呼喝亲兵道:“把他捆起来,送到大将军处。”

第一卷姜述篇第243章征高句丽4

一股浓浓的黑色烟柱从南郡城里升起,汉军顺利攻陷了防守空虚的南郡城,姜述对这个美好的开端十分满意。风声掠过,南郡城传来凄厉的惨呼,午时太阳的色彩暗了下来,如同鲜血般的暗红。

“大汉威武!大汉威武!”成千上万的汉军将士一齐呼喝。

万余高句丽精兵尽殁此役,在城中跪地乞降的降兵,大多是附近郡县赶来的勤王者。这是高句丽的一场灾难,在此处流尽了血,折断了脊梁!而汉军的伤亡微乎其微,死亡三人,十九人重伤,轻伤者不足百人。

诸将骑在马上,跟随姜述缓缓巡视战火已息的战场,这是仔细品尝胜利果实的一种方式。对于统兵将帅来说,胜利给予人的满足让人意气飞扬,但这不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歼灭战,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对手虽然非同一般的强悍,但是在热武器的淫威下,只能成为大汉雄起的铺垫。

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兵纷纷向姜述施礼,阵亡者的尸体已用战袍毛毡裹好,准备放入挖好的大墓穴。姜述停下来,跳下马,敬重地向逝者行了一个礼,让左右奉上笔墨,郑重写下:为国捐躯之英烈,又问了牺牲将士的生命,认真写好灵牌。

姜述坐在镇南将军府内,望着前方这位高句丽军神,道:“李继宗将军,听说你是李牧将军之后?”

李继宗暗淡的眼神亮起,昂首道:“不错,先祖正是李牧。”

姜述接着说道:“你身上流着汉人的鲜血,为何要让部下杀害汉人?”

李继宗沉默一会,道:“秦国人也是汉人,赵国人也是汉人,秦军为何要坑杀四十万赵兵?”

姜述无言以对,李继宗所言很对,死在汉人手中的汉人,或许比死在异族手中的汉人要多得多。黄巾之乱,诸侯混战,死在汉人手中的汉人少吗?

李继宗接着说道:“我是李牧之后,我的先祖族人有的投降秦国,过着奴仆般没有尊严的日子。而我的先祖宁愿与蛮人为伍,也不愿意过没有尊严的日子。”

姜述道:“你在东川王手下为将,有尊严吗?”

李继宗沉默良久,长叹一口气,道:“汉人在高句丽人眼中,与高句丽人在汉人眼中一样,属于异族。凡是异族人,只能用之为刀,不可能令之掌刀。”

姜述点点头,十分认可李继宗的观点,道:“难道你没有回归大汉的想法吗?”

李继宗忽然神色激动,道:“自从大汉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