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758章

战隋-第758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嫡子,则形势就远比之前预估的要严重,己方必须立即对战局做出新评估,拿出新对策。

乙支文德核实了敌情后,当即下令,暂停攻击,全力防守,同时召集各部统军将紧急军议,并急报大王高元,平壤高建武和鸭绿水防线的姜以微。

高句丽军队不攻,中土军队当然高兴,轻而易举就赢得了喘息时间,这对精疲力竭的安东将士来说太宝贵了。

五月初十,李风云率选锋马军杀到平壤城下。平壤震骇,惊恐不安。

高建武意识到形势危急了。如今高句丽的西部重镇辽东、乌骨诸城都在敌军包围之中,姜以微和他的西线守军则被敌军牢牢牵制于鸭绿水一线,而乙支文德和青川守军则被长途奔袭而至的敌军牵制于大定河两岸,这种不利局面下,平壤做为大后方,防守力量已严重不足,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敌纠集东胡、靺鞨诸虏数万马军又杀到平壤城下,虎口掏心,给了平壤致命一击。

高建武临机决断,乘着敌军尚未完全包围平壤之前,派出多名使者赶赴长安和青川两地,分别向大王高元和乙支文德报警。

高建武对坚守平壤并无信心,目前平壤不仅防守力量不足,投降派和反叛者也是蠢蠢欲动,尤其反叛者,隐藏很深,一旦阵前倒戈或举兵哗变,则平壤必失,所以高建武警告高元,务必加强长安城的防御,特别要小心内部叛逆,不要疏忽大意被宵小所乘。又恳请乙支文德,当前若想逆转危局,唯有在大定河战场上击败对手,只要击败这支长途奔袭而来的敌军,则包围平壤的敌马军失去支持,必定解围而去,因此高建武向乙支文德提出建议,不惜代价倾力一战,哪怕把青川守军打完了也在所不惜,毕竟敌军“要害”十分明显,己方胜算很大,当前双方比拼的就是时间,而敌军缺少的就是时间,所以高建武向乙支文德做出保证,短期内他有把握守住平壤,十天半月不成问题。敌军在粮草武器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根本坚持不了十天半月,胜利一定属于高句丽。

然而,高建武无论如何也没到,他坚守“十天半月”的美好愿望竟然在敌军包围平壤的第一天晚上就破灭了。

五月初十晚上,消失已久的呼延翦、安北海,走进了李风云的军帐。

年初,呼延翦等秘兵兄弟与五百天狼精骑卫,奉李风云之命,乔装成栗特商队的护卫,在栗特巨贾安特尔的带领下,长途跋涉赶至高句丽,有惊无险地进了平壤城。很快,中土开始第三次攻打高句丽,烽烟再起,归途断绝,安特尔的这只商队不得不滞留于平壤,于是也就顺利完成了潜伏任务。

现在他们终于盼来了李风云和安东军,接下来就是里应外合攻打平壤。

双方稍事寒暄后,李风云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地问道,“早在年初,某就说过,你们此行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直接决定了安东存亡。现在,某如约而至,而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某,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呼延翦和安北海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点头,不过,他们眼里却流露出踌躇担心之色,这不禁让李风云的心陡然悬了起来。

“任务的确完成了?”李风云再一次问道。

“兄长安心,任务我们的确完成了,只是”呼延翦略作迟疑,继续说道,“只是结果与明公的预期有较大出入。”

李风云眉头紧皱,心念电闪间已有所估猜,“何解?”

“高元的叔父高陵,曾为高句丽使者,数次赶赴大漠牙帐,因此与安特尔相识,且双方有利益往来。”呼延翦说道,“我们完成任务的关键便是这个高陵。”

李风云心领神会,当即问道,“是高陵主动找到安特尔,还是安特尔积极游说高陵?”

安北海立即回答道,“双方先期试探后,遂一拍即合。”

李风云微微颔首,沉吟少许,问道,“高陵有甚条件?”

“存家留国。”呼延翦言简意赅,就四个字,直白说就是保全高句丽王国,保全高氏王族的根本利益,而这与李风云的预期完全相反。李风云的预期目标是摧毁高句丽,屠灭高氏王族,彻底抹杀高句丽一族。

李风云笑了,笑得很冷,让呼延翦和安北海暗自惶恐。

“高陵凭什么相信某的承诺?”李风云直奔“要害”。

呼延翦沉默不语。安北海看到呼延翦没有开口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因为安东的存亡。”

李风云目露质疑之色。

安北海继续说道,“明公倾尽安东之力攻打高句丽,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安东就完了,明公就前功尽弃了,而明公率军

第1040章历史已经改变

五月十一,大定河战场,休息一天的安东大军为配合李风云攻打平壤,主动向敌军发动了攻击。

乙支文德目标明确,拖,你攻我守,你攻得越猛,距离败亡就越近。

但就在这天下午,从平壤传来急报,中土数万马军神兵天降,包围了平壤,形势骤然险恶,丞相高建武为此恳请乙支文德,不惜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击败敌军主力,唯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拯救高句丽。

乙支文德焦虑不安,面对危局,面对强大对手,他亦是一筹莫展,唯一办法就是在大定河战场上击败敌军,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施展拖字诀,切切不可冒险决战,所以不能急,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冷静,必须沉住气,按照既定策略稳步推进,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十二,安东大军的攻势更为猛烈,李子雄坐镇前线指挥,韩世谔、罗艺诸将身先士卒,齐王亦是亲临前线督战。

乙支文德暗自窃喜,判断敌军是最后的疯狂,很快便要因粮草不继而深陷绝境。

五月十三,双方继续鏖战,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将帅的心理亦随着血腥战斗逐渐改变。

乙支文德愈发自信,期待着转折一刻,而齐王、李子雄等人却是心忧如焚,粮草武器即将断绝,若李风云不能迅速攻陷平壤,以缴获所得补充军需,则必败无疑。

五月十四,凌晨,李子雄、韩世谔接到李风云急报,选锋军在高句丽投降权贵的配合下,已于五月十二夜攻陷平壤,并以最快速度向大定河战场上主力大军运送粮草武器。至此,大局已定,高句丽已败,中土第三次东征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接着,李风云告诉李子雄,安东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乙支文德和青川敌军,而乙支文德可能比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乙支文德眼看大势已去,必然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因此李风云要求李子雄,不要与乙支文德决战,想方设法拖住他,只待选锋马军杀到青川,置乙支文德于腹背受敌之绝境后,便可四面围杀,如此当可报萨水大败之仇,为死去的十几万中土将士报仇雪恨。

乙支文德的确比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平壤失陷,乙支文德有所预料,毕竟高句丽与中土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高句丽能坚持三年已经是奇迹了,失败亦在情理之中,只是不能接受的是,平壤不是被敌人攻克的,而是被自家叛徒拱手相送的,高句丽不是被中土打败的,而是被自家叛徒出卖的,这让他出离愤怒,绝望心死。

五月十四,凌晨,乙支文德召集似以不韪、盖宝闻等统军将领,宣布平壤失陷。

这一仗终究还是打输了,接下来高句丽面临两个命运,一个是最惨结果,亡国灭种,一个是最好结果,王国存留,种族保全。

乙支文德当然要争取最好结果,而平壤投降权贵主动献城,为王国存留、种族保全创造了最好条件,乙支文德所要做的便是“锦上添花”,便是最大程度保留高句丽的军队。只要高句丽军队在,高句丽尚有一丝元气,高句丽就有东山再起之希望,反之,若高句丽没有军队了,元气断绝,王国转眼即灭,种族亦在不远的将来灰飞烟灭。

“投降吧,投降得越快,中土人血腥杀戮的机会就越少,高句丽保留的元气就越多。”乙支文德平静说道,“中土人对我恨之入骨,势必杀之而后快,所以你们投降的时候,呈上我的头颅,以解中土之恨,如此可大大增加我高句丽的生存机会。”

五月十四,上午,高句丽军队全线后撤,似先不韪和盖宝闻率先撤到大定河南岸。

五月十五,李风云率选锋马军主力西渡萨水,兵临青川,与齐王、李子雄所率的步军团主力一起,对乙支文德和青川敌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正当李风云杀气腾腾,准备围杀乙支文德时,似先不韪却带着乙支文德的头颅向齐王投降了。

当日晚上,李风云向安东诸军下达命令,掳掠平壤,洗劫高句丽财富,抢在宇文述和东征主力大军抵达平壤前,完成此次远征的预期目标。



五月十六,鸭绿水,高句丽大将军姜以微派出使者赶赴西岸,向中土军队投降。

右候卫大将军郭荣、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和左武卫大将军崔弘升接到这一消息,均是一声冷笑,嗤之以鼻。从战争爆发开始,三年了,高句丽一次次投降,一次次出尔反尔,中土这边早就不相信了,尤其现在安东大军杀进了高句丽腹地,正在青川一线发力猛攻,平壤岌岌可危,这种局面下高句丽遣使投降,目的无非就是实施拖延之术,中土又岂能上当?

不过高句丽投降使者既然来了,见见也无妨,或许还能打探到一些平壤现状。

郭荣、薛世雄和崔弘升懒得出面,于是请武贲郎将裴仁基做代表敷衍一下。三位大将军对此事均不上心,注意力都放在安东大军身上,且都焦虑不安,因为安东大军已经给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最好战机,但宇文述却坚决执行圣主和中枢之决策,宁愿放弃战机,也不愿立即渡河支援安东大军,如此一来,安东大军孤军深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与高句丽人打个两败俱伤。只是,李风云有这么愚蠢?如果李风云有这么愚蠢,还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异军突起?李风云必有后招,然而,三位大将军每日沙盘推演,均是看不到逆转之可能,这让三位大将军忧心如焚。

就在三位大将军沙盘推演之时,裴仁基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安东军攻陷了平壤。”

三位大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笑了。

“琅琊公,高句丽人的谎言,你也相信?”薛世雄揶揄道,“叫你不要上当,你不听,非要当耳边风。”

“姜以微就在对岸津口。”裴仁基躬身说道,“只要三位大将军许可,姜以微立即渡河投降。”

三位大将军笑容顿敛,面面相觑,接着同时望向沙盘。这怎么可能?从沙盘推演看,安东军不要说攻打平壤了,就连攻陷青川,切断平壤和鸭绿水的通道都难以完成,怎么一转眼安东军就攻陷了平壤?

“平壤何时失陷?”郭荣问道。

“五月十二深夜。”裴仁基说道。

“安东军何时包围平壤?”崔弘升急切追问。

“五月初十。”裴仁基回道。

“好快的速度。”薛世雄拍手赞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齐王和李子雄于五月初七率军抵达大定河战场,也就是说,安东主力于同日东渡萨水攻打平壤,五日后便攻陷了平壤,太快了。”接着他望向裴仁基,问道,“那位高句丽使者可知平壤失陷的具体经过?”

“据说是高陵举兵叛乱,打开了城门。”

“高陵?”郭荣摇摇头,与薛世雄、崔弘升互相看看,三位大将军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裴世矩,想到了裴世矩的秘兵队伍,想到了李平原为何兵行险着,不惜代价也要孤军深入,千里迢迢奔袭平壤了,原来平壤城内有内应,原来只要把乙支文德诱出平壤城,安东就有绝对把握攻陷平壤,之前的所有疑惑都在这一瞬间有了答案。

平壤失陷,青川战场上的乙支文德,鸭绿水战场上的姜以微,都失去了后援,失去了粮草武器的支持,再也无力回天,于是只有投降,而投降得越早,高句丽军队就保存得越多,高句丽的元气就保留得越多,高句丽的未来也就更有希望。

第三次东征打赢了,以最快的速度打赢了,圣主和中枢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而安东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借助第三次东征迅速发展壮大了。

这是圣主和中枢没有想到的,虽然他们借助东征的最终胜利逆转了改革派在政治上的颓势,但接下来的政治局势对他们十分不利,因为李平原和安东实力的急骤扩张,因为南北战争的呼啸而来,以裴世矩为首的政治势力将在最高决策层赢得更多话语权,以五大超级豪门为首的山东政治集团亦将在与关陇、江左政治集团的斗争中赢得宝贵优势,如此一来,以圣主为首的改革派就陷入了更大孤立,对朝政的控制就愈发艰难,因为不论是关陇政治集团的保守力量,还是山东政治集团和以裴世矩为首的中间力量,都必将借助李平原和安东崛起对中土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