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714章

战隋-第714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和安东大军有任何危及到圣主、中枢乃至中土利益的不轨举措,裴世矩及其所属势力必将付出巨大的、难以估量的甚至是全军覆没的代价。

裴世矩为何要接受李风云的胁迫做出这种牺牲?

李风云一目了然,裴世矩不是为了个人感情冰释前嫌,也不是为了补偿当年决然抛弃李平原的过失,而是为了打赢南北战争,只要中土在目前这种困境下守住长城防线,甚至击败突厥人的入侵,就能保证中土利益不受损失、保护中土的统一大业和保护千千万万中土平民免遭涂炭,如此圣主和中枢就能逆转危局,力挽狂澜,他裴世矩个人也能保全既得利益。

当然,至于李平原和安东大军的生死存亡,就不在裴世矩的考虑之中了。中土招抚安东是为了什么?圣主和中枢向出塞叛贼妥协是为了什么?裴世矩向李平原低头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吃干榨尽这股新兴力量吗?所以李平原和安东大军如果战死于南北大战的战场上,那是死得其所,对大家都有好处,反之,将来必定是鸟尽弓藏,兔死烹,秋后一定要算帐,不但圣主和中枢要清算,他裴世矩也要清算,否则如何摧毁套在他脖子上的“政治绞索”?

裴宣机看到李风云面无表情、无动于衷,而预想中的李风云欣喜若狂、叩头跪拜、感激涕零、师徒言和的画面一个都没出现,这让他非常吃惊,很愤怒,感觉匪夷所思。自家大人做出如此巨大牺牲,李风云竟然连个谢字都没有,岂有此理!

“这依旧不能满足你的**?”裴宣机面如寒霜,不加掩饰地冷哂道,“你依旧妄想做个松漠之王?”

李风云冷漠地看了他一眼,不予理睬,然后冲着高踞上座的裴世矩躬身一礼,平静说道,“某会兑现承诺,希望明公亦能信守诺言。”

“兑现承诺?”裴宣机手指李风云,厉声质问道,“你能兑现什么承诺?你知道你将来要兑现什么承诺吗?”

李风云望着裴世矩。裴世矩神情漠然,一言不发。

李风云转头望向裴宣机,一字一句地说道,“某从未背叛中土,即便某被中土抛弃,亦无怨无悔,誓死相报。”

“你没有背叛中土?”裴宣机怒极而笑,“你现在是什么身份?你是白发贼,是中土第一反贼,你还敢说你没有背叛中土?”

“某从未背叛中土。”李风云没有理睬裴宣机,而是再次望向裴世矩,盯着裴世矩的眼睛,郑重其事地说道,“某过去忠诚中土,现在忠诚中土,将来亦会忠诚中土。”

裴宣机怒不可遏,刚想出言责叱,却看到裴世矩轻轻点头,竟然对李风云的话做出了回应,顿时一愣,慌忙又把嘴巴闭上了。

裴世矩稍作沉吟,问道,“若召你东征,是否尽力?”

李风云躬身应道,“只要明公亲自坐镇安东,某将倾尽全力。”

“倾尽全力?”裴世矩有质疑之意。

李风云微微一笑,“十万大军远征高句丽。”

“十万大军?”?宣机吃惊了,根本不相信,“你敢做出承诺?”

裴世矩冲着裴宣机摇摇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某可以保证安东的安全,但某更要保证南北大战的胜利,所以,你给某一个理由。”

显然,裴世矩并不认同安东十万大军远征高句丽,但李风云又不可能信口胡说,这里面必有玄机。

李风云毫不迟疑地问道,“请问明公,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是以灭亡高句丽为目的,还是以武力逼迫高句丽臣服为目的?”

裴世矩顿时了然,裴宣机也是豁然顿悟。

圣主为了雪耻,为了争回颜面,为了挽救威权,当然想灭亡高句丽,只是,圣主想得到的,就一定能得到?

中枢至今未能形成第三次东征之决策,阻力重重,为什么?当然,圣主也可以“一言堂”,只是没有中枢的支持,上至中央府署、十二卫府下至地方官府、鹰扬府,如果大家都有默契地阳奉阴违,阻挠掣肘,甚至背后下刀子,第三次东征必定以失利而告终,到那时圣主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

所以第三次东征肯定要中枢决策,而中枢里的反对者也不会与圣主“死磕到底”,迟早都会做出让步,只是,只要拖到三月,第三次东征即便形成决策,也难以实施了,原因很简单,来不及了。东征不论是军队、民夫的征召,还是粮草武器的调运,都需要时间,等到万事俱备了,最佳攻击时间也错过了,而远征军只要未能抢在雨季到来前渡过鸭绿水赶到平壤城下,那么就不可能有充足时间攻打平壤,如此高句丽人只要坚持到冬天,坚持到大雪来临,他们将再一次笑到最后,而圣主和中枢的威权将再一次遭受重创。

现在是正月底,中枢尚未就第三次东征做出决策,不过形势已经很明朗了,第三次东征的结果已经很不乐观了,接下来要么圣主接受事实,果断放弃第三次东征,要么就做好失败的准备,行险一搏。当然,也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退而求其次,坚持第三次东征,但改变东征的目的,也就是给中土和高句丽找个握手言和的台阶,高句丽主动求和,继续臣服于中土,而中土则忍气吞声,屈辱地接受高句丽的“投降”。从圣主的角度来说,拿到这个结果聊胜于无,总比背着东征失败的耻辱灰头灰脸地返回东都要好。

现在李风云告诉裴世矩,他要以十万大军远征高句丽,要以灭亡高句丽为目的,那就不仅仅是倾尽全力了,而是不惜代价拯救圣主和中枢的威权。这个政治利益就大了,一旦变成事实,安东大军以一己之力灭亡了高句丽,不但圣主和中枢的改革派大获其利,李平原和安东也同样大获其利,而更重要的是,此事将有效改善圣主、中枢改革派和李平原之间的不信任关系,这显然有助于中土在南北战争中增加更多胜算。

“善。”裴世矩的脸上露出一丝浅笑,“你有什么要求?”

“若明公出任安东大都护,请明公给予某最大信任,而某必不负明公之期望,为中土抛头颅洒热血。”



二月初一,韩曜、李珉、郝孝德、刘黑闼、孙宣雅等联盟长官率十几万军民抵达方城,举城欢庆。

与此同时,甄宝车、澹台舞阳、霍小汉、韩寿等率后卫军团越过古北口,顺利进入安州。

至此,飞狐留守军民安全出塞,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北上转战,与先期出塞作战的联盟主力大军胜利会师,联盟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当夜,联盟高层齐聚大总管府军议。

陈瑞具体述说了飞狐留守军这半年来的艰难困守,袁安详细介绍了联盟主力出塞征伐的经过,而杨恭道则把回归谈判的全部过程做了一番详实呈述。

接着李风云以安东为支点,以南北对峙为主线,对当前天下大势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未来发展之趋势,并做出大胆预测,南北战争极有可能于明年春夏之际轰然爆发,所以联盟看似发展壮大了,也有了一块立足地盘了,但实际上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更严重了。

过去不论在齐鲁还是在幽燕,不论在蒙山还是飞狐,联盟的敌人只有一个,官府,现在出塞了,占据了安东,好像可以天高任鸟飞,自由翱翔了,但四下一看,环境更恶劣,敌人更多,不但有长城内的官府,还有大漠上的突厥人,甚至就连已经俯首称臣的东胡诸种,还有远东的高句丽、靺鞨等诸虏都是潜在的或公开的敌人,四面受敌啊。

怎么办?还是那句话,实力决定一切,联盟实力还是太弱,必须抓住机会拼命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否则南北战争一旦爆发,弱小的联盟必定被巨大的风暴席卷而去。

“这就是我们接受东都的条件,参加第三次东征的根本原因。”李风云大手一挥,郑重说道,“我们唯有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自身实力。”

杀了高句丽,洗劫高句丽,用高句丽来养肥安东,这就是李风云的如意算盘。



第九百七十七章鼠目寸光

二月初四,甄宝车、澹台舞阳率后卫军团抵达方城,联盟高层全体出城相迎,欢庆鼓声响彻天地。

当夜,联盟所有高层汇聚于大总管府,继续商讨远征高句丽一事。

昨夜李风云已经把联盟必须参加第三次东征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了,其一这是东都招抚安东的前提条件,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其二这是联盟快速发展的最好捷径,如此天赐战机不可错过;其三这是为联盟未来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因为南北大战结束后,不论中土胜负如何,联盟都不可避免地走上割据自立之路,为此必须未雨绸缪,而眼下借助东都的力量灭亡高句丽,不但可以进一步开拓东北疆域,也彻底摧毁了这个将来必然会威胁和阻碍到联盟发展的远东霸主。

然而,很多豪帅对第三次东征之决策颇有争议,一则他们刚刚抵达安州,尚未喘口气,又要远征高句丽,尚未享受到横扫安东的战果,又要为未来去冲锋陷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为继,二则以联盟现有力量,以联盟现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危险处境,倾尽全力去远征高句丽,未免不自量力,极有可能顾此失彼,一旦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甚至被圣主和东都所算计,全军覆没于远征战场,那就是自取其祸了,所以他们不想参加第三次东征,但联盟参加第三次东征是东都招抚安东的前提,而回归中土又是他们改变叛贼身份和黑暗处境的唯一道路,因此在这件事上没有讨价还价余地,只能退而求其次,派出部分军队去参加第三次东征,以应付差事,敷衍搪塞。

远征高句丽的具体计策,正是今夜商讨的主要内容,而讨论的重点正是派遣多少军队东征。

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率先提出建议,以部分军队东征,并详尽阐述了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

首先从军事上来说,第三次东征的时间已经不够了。正常情况下,东征决策做出之后,尚要数时间进行军队和民夫征召、粮草辎重的运输囤积等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如果第三次东征的决策于去年年底做出,那么经过三到四个月时间的准备,于初夏展开攻击,于夏末秋初的雨季之前杀到平壤城下,远征军就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赢得充足的攻城时间。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圣主和中枢至今没有做出第三次东征的决策,于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就算圣主和中枢于本月底之前做出东征决策,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东征准备,远征军也肯定会错过最佳攻击时间,也肯定没有足够时间攻打平壤城了,第三次东征十有**还是功亏一篑。既然如此,联盟还有必要倾尽全力参加第三次东征?

其次从东都当前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困局来说,圣主和中枢当务之急是攘外必先安内,是先解决国内危机,而不是继续进行对外征伐,所以第三次东征明显就是个错误决策。由此可以证明,东都亡我之心不死,东都以参加第三次东征做为招抚前提条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借助第三次东征来达到遏制和削弱安东之目的,因此联盟不能上当中计,派出少量人马敷衍一下就行了。

再次,撇开东都,仅靠安东的力量,远征高句丽,能否一鼓而下,能否实现以灭亡高句丽来养肥自身之目的?如果不行,还必须借助东都的力量,必须借助东都发动的第三次东征,那么安东就是与虎谋皮,其中存在的风险太大,而收益却不确定,两者不成比例。

最后,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拿出了一个对策,以确保联盟能够实现摧毁高句丽和割据自立两个目标,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先是将计就计,既然东都要安东参加第三次东征,那就参加,派少量军队参加,如此既兑现了承诺,又逃避了中土的陷阱,保存了实力。而中土对高句丽的第三次攻击,不论能否达到灭亡之目标,结果都一样,鸭绿水两岸已赤地千里,一片废墟,这就给了安东横扫辽东之机会。

“我们相信大总管对天下大势的推演,对南北大战的预测。”代表河北籍豪帅做呈述发言的郝孝德,志得意满地说道,“明年夏秋南北大战爆发,其主战场肯定在代北、灵朔一线,而东都也必然把全部力量投到主战场上,如此一来,大漠对安东的威胁就将到了最低,而辽东的镇戍力量亦严重不足,恰是我安东横扫辽东的最佳机会。”

“当初在飞狐,知世郎曾有一个设想……”郝孝德手指王薄,大声说道,“如果我们拿下了安东,又占据了辽东,那么就可据东北疆而称霸,就如两百余年前的冯氏燕国,其疆域便由幽燕、辽东和安东所组成,而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一设想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即将爆发的南北大战对我们来说可谓天赐良机,南北双方必将在这场大战中损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