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644章

战隋-第644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推及,安州战局应已尘埃落定,叱吉设和碛东南牙旗大军要么没有杀进安州,要么在安州打了败仗,总之叱吉设如果已经完成了出兵安州的预期目标,他就不可能支持或者纵容奚族再次攻打契丹,所以奚族再次攻打契丹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土人已经完全占据安州,并乘胜北上攻击,而投降中土的阿会正和奚族五部便成了中土横扫弱洛水两岸的急先锋。

当步利设把这一推断说出来后,牙旗决策层的另外两个重要官员,吐屯阿史那扎兰和达干阿史德特古尔,均是神情严峻,倍感棘手。

步利设的推断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松漠牙旗如何应对?

松漠牙旗建立时间较短,其建立缘由说起来还与中土有一定关系。十几年前,突厥汗国分裂衰落,大漠牙帐对东胡诸种的控制力迅速下降,尤其契丹,因为与高句丽结盟,日益壮大,与奚族、霫族形成鼎立之势,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不但频繁侵掠中土辽西,对衰落中的宗主突厥汗国亦是不屑一顾。圣主登基之初,汉王杨谅叛乱,北疆混乱,契丹与高句丽联手侵掠辽西,韦云起奉命巡边,目标瞄准契丹,于是跑到突厥借兵。此刻突厥人正好要巩固和加强对东胡诸种的控制,而中土要稳定边陲,双方各取所需,随即一拍即合。突厥人出动两万余控弦,与韦云起默契配合,以假道伐虢之计,打了契丹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契丹。

两强联手,杀鸡儆猴,东胡诸种当然害怕,畏之如虎,于是突厥人轻而易举就加强了对东胡别部的控制,而尤其重要的是,突厥人乘机建立了松漠牙旗,把自己的军队派驻到东北。此举意义重大,在东北之地建立牙旗,派驻军队,不仅加强了对东胡别部的控制,更在政治军事上宣示了自己的主权,这等于告诉其他王国尤其是中土,东北是突厥汗国的疆土,东胡三族是突厥汗国的别部,都是有主之物,就不要再起觊觎之心了。

所以九年前对契丹的那次打击,看上去中土达到了目的,韦云起也大出风头,建下了功勋,但实际上便宜都给突厥人占了,实打实的好处都让突厥人不动声色地收入囊中。中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圣主当时的政治处境非常不好,内忧大于外患,韦云起能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利益,巧妙利用以夷制夷来缓解外患,稳定边陲形势,实属不易,即便让突厥人乘机大占便宜,也是无可奈何。

松漠牙旗建立之初,有上万驻军,耗费很大,虽然粮草辎重由东胡别部负责解决一部分,但关键是突厥控弦常年戍边在外,远离家园和部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东北局势逐渐稳定之后,牙旗驻军人数也就迅速下降,最少甚至只剩下三千余控弦,也就起一个威慑作用。启民可汗辞世,始毕可汗继位,牙帐权力斗争随之激烈,激进主战派占居上风,这种局面下,持保守主和立场的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咄尔,就被哥哥始毕可汗“打发”到了远离权力中枢的碛东南牙旗和松漠牙旗,而随着这两位权贵及他们支持者的到来,两个牙旗的军事力量也迅速得到加强,尤其松漠牙旗,突厥控弦的人数翻了一倍多,达到了六千余骑的规模,只是在牙帐所属的众多牙旗中,松漠牙旗却是实力最弱的一个。

牙旗驻军多了,东胡别部的负担就重了,就要定期上缴一定数量的牲畜草料等军需物资,于是牙旗与别部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激烈。此刻奚族阿会正已经崛起,奚族五部联盟背靠中土,实力强悍;同时契丹大贺咄罗也崛起了,契丹八部联盟与高句丽携手,实力亦很强劲。这两大别部都要发展壮大,都雄心勃勃,都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当然与牙旗愈行愈远。恰好中土发动东征攻打高句丽,做为高句丽的盟友,契丹亦遭打击,陷入孤立无援之窘境,这给了松漠牙旗和奚族出手打击契丹之机会,一个要杀鸡儆猴,加强对东胡别部的控制,一个要打击和削弱契丹,壮大自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一个暗中支持,拉偏架,一个则倾尽全力攻打契丹。

松漠牙旗如愿以偿,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眼看控扼“两虎”的目的就达到了,谁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土人突然杀出,一口吃掉了奚族,如今又北出松山,乘胜出击,要吃掉契丹,直接把松漠牙旗推到了无路可退的绝境。

“我们已无路可退。”吐屯阿史那扎兰叹道,“如果我们消极防御,坚守弱洛水北岸,任由中土联合奚族重创契丹,不予救援,不兑现承诺,则契丹即便不亡,其残余力量亦不会为我们所用。而弱洛水南岸广袤土地一旦被中土所控制,大兵压境,我们就被动了,牙旗实力有限,霫族诸部恐慌之下必然动摇,如若倒戈,则大事去矣,牙旗将失陷,牙帐将失去对东北别部的控制,大汗国的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失。”

步利设阿史那咄尔二十多岁,正是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的年纪,突如其来的重压不但没有让他紧张和畏怯,反而鼓起了他无穷斗志。

“我们为什么要退?敌人已经杀到弱洛水,已经危及到牙旗安全,我们的别部已陷入覆灭之危,骤然恶化的东北局势已严重损害到我大汗国利益,我们怎么能退?敌人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要把我们赶出东北,要从我们手里夺走东北,我们又能往哪退?我们唯有一战,我们唯有击败敌人,才能守住东北,才能在大漠援军到来后,转守为攻,夺回安州,重建奚族别部。”

此言一出,牙旗决策也就形成了,吐屯阿史那扎兰和达干阿史德特古尔都表示支持,但现在知己不知彼,不知道安州局势的最新发展,不知道奚族控弦后面是否有大量中土军队,也不知道契丹遥来部的生死存亡,还有托纥臣水东部的出伏部和迭剌部是否对突变的局势做出了应对,等等,总之牙旗虽然决心主动迎敌,但也不能仓促出战,尚需做一些准备,打探一些消息,争取对当前局势有个全面的正确判断,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我们的推断是对的,叱吉设在安州战场上打了败仗,碛东南牙旗短期内已无法对安州形成威胁,安州已无腹背受敌之危,那么中土就可以集中力量北上攻伐,中土和奚族联合出兵攻打契丹就难以阻挡。”

达干阿史德特古尔做为牙旗的军事参谋,马上以现有讯息为基础,对安州及弱洛水两岸的局势进行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和推演,最后得出结论,“中土若想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攻击目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最快速度击败我们。牙旗大败,甚至全军覆没,必将给契丹和霫族以巨大震慑,诸种部落股战而栗,纷纷投降,东北易主,中土随即以最小代价完成征服。”

步利设面如寒霜,杀机毕露。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四章你瞎了吗?

十一月初十,红水河,长汉城。

奈曼青川、奈曼督畔率遥来部残军,日夜疾行赶到红水河,向契丹八部联盟盟主、出伏部酋帅大贺咄罗求援。

出伏部栖居于红水河两岸,自大贺咄罗崛起后,历经数年征伐兼并,如今已有十几万族众,上万余控弦,不但在契丹是第一大部落,即便在弱洛水两岸的诸种部落里亦是首屈一指。

两天前大贺咄罗就已经接到了奈曼青川的求救,当时他非常吃惊,形势的突变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之前遥来部曾有消息说突厥人杀进了安州,而出伏部亦从自己的秘密渠道中证实了这一消息,所以他对安州局势的发展很期待,只要突厥人和中土人打起来了,安州烽烟四起,很快就会成为一片废墟,奚族夹在两大强者之间根本讨不到好处,一蹶不振是必然。当然,危机也事实存在,如果中土人在安州战场上打赢了,接下来必定北上攻打弱洛水征伐诸种部落,占据东北拓展疆土。所以为防患于未然,大贺咄罗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暂时放弃吞并遥来部,派出使者赶赴松漠牙旗向突厥人示好,进一步加深与迭剌部的兄弟关系,加固加强契丹八部联盟的核心力量。

然而,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一眨眼的功夫,奚族大军竟然又杀出了松山,再次包围了落马城,而已经饱受战争重创奄奄一息的遥来部,在措手不及之下,在其部分兵力还是花道帐与室得部激烈交战的不利局面下,无论如何也阻御不了敌人的进攻,更无法给兄弟部落的救援赢得足够时间。

大贺咄罗吃惊之余,亦对形势有了悲观预测。突厥人终究还是打不过中土人,危机已扑面而至。契丹刚刚倾尽全力击退了奚族的入侵,八部联盟的将士们刚刚洗去身上的血迹,一个更强大更凶悍的敌人就呼啸而来,出伏部抵御不了,八部联盟亦难以阻挡,生死存亡之刻已到,契丹人若想活下去,唯有死战。

大贺咄罗立即派出斥候军火速赶赴托纥臣水一线打探消息,同时紧急召集部落核心层商讨对策。

出伏部四大姓,大贺氏、拔里氏、敖汉氏和库伦氏的首领们,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有严重分歧。大贺咄罗及其支持者较为悲观,建议立即征召各家控弦做好战斗准备,所有族众立即做好撤离准备,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果断放弃长汉城,而大部分首领则认为大贺咄罗过于悲观和谨慎,形势远没有想像得糟糕,没有必要慌乱,更无需匆忙撤离,建议再观察一阵,看清形势以后再做决策,毕竟整个部落的撤离影响太大,损失也太大,不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不能做出这一冲动而不负责任的决策。

仅仅过了半天,部落决策层还在激烈争论的时候,奈曼青川再传噩耗,落马城失陷,灭族之祸已降临遥来部。

形势骤变,急转直下。落马城距离长汉城三百余里,这一路都是大平原,中间的河流亦已冰封,虽然皑皑白雪尚未消融,但对控弦大军来说,这就是一马平川,毫无阻碍。

出伏部的决策层大惊失色,人人自危。大贺咄罗对形势的悲观预测是正确的,而他所做出的撤离决策也无需争论了。如果不撤,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出伏部击败对手,但必将付出惨重代价,而军队一旦损失过大,出伏部实力骤降,随即成为一头肥美羔羊,只能任由其他部落宰割了;要么出伏部重蹈遥来部的覆辙,大败,迎来灭族之祸。

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整个部落的大撤离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但相比军队的惨重损失,相比灭族之祸,这个损失就不算什么了,完全在接受范围内。

但事出突然,诸家万帐措手不及,十几万族众,不计其数的牲畜,全部撤离红水河两岸,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为了争取到足够的撤离时间,最大程度保全部落族众和财富,出伏部的控弦们就必须出战,必须迟滞或阻挡敌人的攻击步伐,于是大贺咄罗下令,所有控弦火速集结,主力随他西进阻敌,余者则保护族众向东撤离。

大贺咄罗又以契丹八部联盟盟主的身份,向遥辇、迭剌等部落派出信使,紧急求援。战争再次爆发,族群再陷危难,请诸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再次携手作战。

最后大贺咄罗又以突厥汗国契丹别部颉利发的身份,派出信使飞驰松漠牙旗,向步利设阿史那咄尔求援。虽然突厥人未必会信守承诺,出手救援,但事关族群命运,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初十这天,出伏部的控弦尚未集结完毕,红水河两岸诸家万帐的撤离工作也刚刚开始,长汉城气氛紧张,人心惶惶。就在这时,奈曼青川带着一千余残军逃亡而来。大贺咄罗闻讯,飞马赶到城外相迎。

双方见面,一个沮丧绝望,一个惶恐不安,心情都极度恶劣,而大贺咄罗尚未说出寒暄的话,奈曼青川就已经急切告知,“莫弗,敌军正急速杀来,距离红水河不过百余里,形势万分危急。”

大贺咄罗微微点头,眼里掠过一丝无奈。

他已经接到斥候军的急报,知道敌军上万控弦正风驰电挚而来,摆明了就是打出伏部一个措手不及。遥来部已经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奈曼青川带着一千余骑逃了出来,但遥来部的灭亡已既成事实,就算神仙来了也无力拯救。现在轮到出伏部有灭族之灾了,而出伏部即便早早接到报警,做出的撤退命令也很及时,但无奈敌军的攻击速度太快,根本不给出伏部撤退的时间。

对手太厉害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好手段,而契丹人不要说没有防备,就算有防备,但因为之前已经与奚族打得两败俱伤,诸部落实力损耗很大,此刻面对对手犀利的攻击,也是难以招架。

出伏部已无路可退,唯有死战。只有死战,只有不惜代价阻挡敌人前进的脚步,给部落族众赢得足够的撤离时间,这样即便控弦大军损失惨重,出伏部即便实力骤降,也能留下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本钱,否则就是重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