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554章

战隋-第554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速度如果缓慢,对牙旗就始终是个威胁,这种情况下牙旗尽遣主力东进追杀,有腹背受敌之危。

还有更重要的,刀既然已经顺利杀进奚地,中土就必然把借刀杀人计发挥到极致,在竭尽全力帮助刀攻占奚地的同时,挑起刀与突厥人、东北三族之间的角逐厮杀,未来东北之地的战斗越激烈,死伤越多,消耗越大,对中土就越有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土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控制东北之地、遏制和打击突厥人的目的,所以从突厥人的立场出发,现在肯定不能仓促进入东北战场。以免陷进战争泥潭出不来,白白让中土人占尽了便宜。当务之急是先冷静下来看清形势,先把主动权抓在手上,不动则已,一击就要致命,一击就要打破中土的阴谋,这才是正确的处置之道。

阿史那咄捺心领神会。当即与阿史那思摩形成了默契。

对于牙帐保守派来说。非常需要阿史那咄捺在碛东南“拥兵自重”,阿史那咄捺的实力越强,对牙帐最高决策的影响就越大,但碛东南这个位置,在大漠上的军事地位,要远远低于南北对峙的正面战场即以阴山为中心的碛南,以及与西突厥对峙的以大金山为前线的碛北,所以牙帐对碛东南的投入较少,阿史那咄捺即便有心拥兵自重。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他也只能偏守一隅过着清贫日子。

碛南地区是大漠南部前线,有两个牙旗。其统帅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和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都是牙帐的激进派,而碛北是大漠的核心地区,是牙帐所在,有六个牙旗,其中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的实力最为强悍。

阿史那苏尼失是已故启民可汗的同母弟弟,是现任始毕可汗的叔父,他的牙旗位于金山西南麓。要同时面对西突厥、西域诸强以及中土的河西、灵朔两大军团,对手太多太强,他的实力也必须强大,所以他帐下的控弦之士不计其数,其统辖的部落号称五万家,牙帐对他的支持更是无上限,但他是启民可汗的忠实支持者,是牙帐保守派中仅次于可贺敦义成公主的权威存在,而如此一个权势倾天炙手可热的牙帐大权贵,却站在始毕可汗的对立面,那么显而易见,遏制和打击接踵而来,牙帐对他的支持迅速下降。

牙帐中掌握军权且坚持保守立场的权贵并不多,所以牙帐保守派在最高决策层的话语权随着阿史那苏尼失的“失势”而迅速减弱,在高层博弈中处于劣势,压力倍增,尤其在以始毕可汗为首的牙帐激进派在南北关系上一改启民可汗时代所坚持的“主和”立场,以“主战”思维积极进行战争准备,结果导致对外关系迅速紧张,对内不论是突厥本部落之间还是宗主与附庸之间的矛盾都日益激化的大背景下,牙帐保守派尤其需要掌握更多军队,以强大武力增加自己在牙帐最高决策中的话语权,竭尽所能让牙帐在主战的道路上走得慢一些,让大漠有更多时间发展壮大,让突厥人在南北战争这个历史宿命中赢得更大胜算。

那么,牙帐保守派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今天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总算抓到了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说起来还是由敌人拱手相送。

接下来他们只要让刀杀进奚地,让中土把借刀杀人计发挥到极致,让整个东北之地都乱起来,那么东北就必然成为大漠和中土激烈博弈的“大棋局”,而在这个大棋局中,刀和奚、霫、契丹、室韦、高句丽、靺鞨等东胡诸种都是棋子,唯有大漠和中土才是弈棋者。

如此一来,碛东南的位置就重要了,碛东南牙旗的军事地位就提高了,而牙帐为了阻止中土乘机控制东北之地,阻止中土在南北对峙中赢得较大优势,必定给予碛东南牙旗以前所未有的支持,而阿史那咄捺的实力必将因此在短短时间内骤然暴涨,这又有助于牙帐保守派在最高决策层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这实际上就是养寇为重,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此计的利弊得失有截然不同的判断。在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看来,此计既可以增强自身实力,增强牙帐保守派的话语权,影响到牙帐最高决策,还能借助东北之地的混乱,给大漠侧翼造成威胁,延缓南北战争的爆发,继而给突厥人赢得更多发展壮大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当然,弊端也事实存在,一旦中土如愿以偿地占据了东北之地,确立了在南北对峙中的优势,那么突厥人在南北大战中的胜算就小了。但此时此刻,牙帐保守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已经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在利弊权衡中,把个人和集团利益放在了首位,有意识回避或者故意忽略此计的弊端可能给大漠整体利益所造成的不可挽救的伤害。

阿史那咄捺考虑良久,忧心忡忡地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牙旗的损失,牙帐更在意东北之利,所以史蜀胡悉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阿史那思摩微微一笑,问道,“史蜀胡悉曾信誓旦旦地说,刀与裴世矩早已反目成仇,你是否相信?”

阿史那咄捺轻蔑摇头,“信口雌黄。我可以肯定,他自己都不相信。”

“事实证明,刀还是中土的刀,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刀都不会背叛中土。”阿史那思摩叹道,“刀对中土忠贞不贰,这一点就连我们都深信不疑,更不要说中土了,所以,我们所预见的东北乱局肯定会发生,中土为了达到目标必定给刀以坚决支持。”

阿史那思摩说到这里,看了若有所思的阿史那咄捺一眼,继续说道,“中土给刀的支持无非两个,一个是齐王在燕北方向的牵制,一个是涿郡留守府在幽州方向的支援,如此一来,我们一旦尾随追杀进入奚地,首先就是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无法集中全部力量增援奚族,而我们两线作战的后果很严重,增援奚族的军队极有可能与刀打个两败俱伤,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更严重了,我们没有更多力量继续维持东北之利,只能将其拱手让于中土。”

阿史那咄捺颔首赞同。这番话听上去是劝他冷眼旁观,以不变应万变,任由刀与奚人打个两败俱伤,先保全自身实力,然后耐心等待机会,一击致命,但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为了养寇自重,有必要纵容刀祸害东北。

“我们需要一个一击致命的机会。”阿史那咄捺沉吟少许,目露忧色,“机会在哪?是在战场内,还是在战场外?”

阿史那思摩笑了,意味深长。阿史那咄捺听懂了他的意思,也接受了,但养寇自重之策若想顺利实施,最大阻碍不在外面,而在内部,在史蜀胡悉,只要史蜀胡悉不走,此计就无法实施。

“史蜀胡悉说了,刀已与裴世矩反目成仇。”阿史那思摩说道,“另外,齐王突然出塞攻击,给我们造成了重大损失,中土总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阿史那咄捺豁然省悟,“将计就计。”

中土说刀是白发贼,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贼;史蜀胡悉说,刀与裴世矩反目成仇,两人之间没有合作关系。既然如此,那就请史蜀胡悉出面,以牙帐使者身份赶赴中土,与中土共议围杀白发贼之计,实际上就是以“守信”来胁迫中土断绝对刀的支持,一旦中土背信弃义继续暗中支持刀,那就坐实了背叛盟约之罪名,双方反目成仇,南北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土有两个选择。如果中土妥协了,齐王必定因擅自出塞而离开燕北,同时刀也与奚人打得两败俱伤了,幽州方面看到刀难以为继,前景悲观,即便还会支援,也十分有限了,如此突厥人可心无旁骛,集中全部力量杀进奚地,一击致命。反之,如果中土不妥协,胡搅蛮缠,阳奉阴违,非要与突厥人争抢奚地,那么南北双方反目成仇,南北大战随时都有可能打响。

这两个结果都符合史蜀胡悉的意愿,而目前形势对突厥人也的确不利,仓促出击后果难料,如果史蜀胡悉逼得太狠,极有可能激怒阿史那咄捺,激化牙帐内部矛盾,倒不如适当退让一下,出使中土斡旋谈判,反正此行不论成败,其结果都有利于牙帐激进派,既然如此,史蜀胡悉何乐而不为?

“甚好。”阿史那咄捺笑道,“为了争取时间,你我兵分两路,我率军尾追贼寇,而你拉着史蜀胡悉出使中土,两不耽误。”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八章真真假假

九月十七,安州,鬼方。

鬼方城全民皆兵,老弱妇孺齐上阵。城墙上,大纛飞舞,旌旗飘扬,甲士林立。烽火台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更有道道狼烟直冲云霄,把湛蓝天空涂鸦得面目全非。

城内气氛虽然紧张,但士气旺盛,以辱纥王部为主力的奚族五部卫戍将士夷然不惧,战意盎然。

奚族是东胡诸种之一,诞生于荒芜贫瘠的远东森林,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奚族不但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中顽强生存下来了,还在南下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今天更是与霫族、契丹并称东北三霸,鼎足而立,所以对于奚人来说,战争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杀戮是他们生存的本能,他们在鼓号中出生,在烽火中长大,一代代人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着族群,捍卫着先辈的荣耀。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为族群而死,不能为荣耀而亡。

城楼上,鬼方戍军的将帅们一边远眺城外敌情,一边低声讨论着,大多数人表现得泰然自若,轻松写意,并没有把城外敌军的威胁放在心上。

天亮之后,敌军在阳光下无所遁形,包围鬼方的突厥人只有四五千控弦,昨夜的“灿烂星河”不过是突厥人的虚张声势而已。

真相大白,虚惊一场,奚人暗自松了口气,事实证明突厥人突袭围城的目的,就是胁迫奚王阿会正马上撤军。以便迅速恢复东北地区的稳定,而不是要攻陷鬼方。要与奚族撕破脸大打出手,如此危机就在可控范围内,鬼方短期内尚不会有存亡之忧。

当然,如果阿会正看穿了突厥人的意图,将计就计,利用鬼方拖住突厥人。继续率军征战于托纥臣水。拒不回援,形势就会恶化,危机就会升级,恼羞成怒的突厥人极有可能大量增兵,猛攻鬼方,甚至有可能置阿会正于死地,给奚族以重创。但即便如此,突厥人想灭亡奚族还是很困难,因为中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绝对不允许突厥人攻占奚地直接威胁到中土东北疆的安全。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眼前局势有不同的解读。鬼方城的副帅阿会川就认为鬼方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拖住突厥人,给阿会正击败契丹攻克落马城争取更多时间。阿会川是奚族契个部的都督,奚王阿会正的庶出弟弟。理所当然站在奚王府的立场上考虑利弊得失,所以他对俟斤辱纥王云所作出的决策持有异议,当敌情大白后,他就忍不住了,极力劝说云马上改变决策,立即派人杀出包围,赶赴松山要隘截住孟坝。

“此次攻打契丹的机会千载难逢。一旦失去,悔之莫及。”阿会川竭尽所能列举了一大堆理由,远东霸主高句丽遭受重创,它的两个盟友契丹和靺鞨也受到连累,契丹由盛转衰,正是下手的好机会,而中土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碛东南的突厥人最近又被一股出塞的中土叛军所牵制,短期内亦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奚族,另外奚族与契丹的这一仗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双方损耗较大,战局亦到了关键时刻,此刻谁咬牙坚持到最后,谁率先打破僵局,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反之,谁率先撤兵,谁先坚持不住,谁就败了,而这一败,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一旦周边列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群起而攻之,则奚族即便不死也是奄奄一息,再难称雄。

阿会川的想法得到了莫贺弗、木昆、室得三部都督的支持,这倒不是因为他们都站在奚王府的立场上,有意忽略了辱纥王部的切身利益,而是因为奚族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越来越险恶,急需逆转突破。这些年中土、大漠和高句丽都日益强大,虎视眈眈地盯着东北这块“肥肉”,奚族首当其冲,随时有覆灭之危,好在这些强者们自己先打了起来,中土抡起大拳就把远东霸主高句丽打趴下了,这等于拱手送给奚族一个逆转突破的机遇,如果错过了,接下来奚族在中土和大漠的两虎相争中,无法独善其身,必定被卷进去,结果可想而知,难逃败亡之命运。

既然未来前景十分悲观,现在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当然要行险一搏,岂能消极应对,被动等死?

辱纥王云耐心听完了部属们的意见,然后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句,“谁有证据证明,城外这些突厥人的控弦,就是此次攻打鬼方的全部人马?”

鸦雀无声。这显然是个关键问题,而这个关键问题显然被大家有意识地忽略了,不是因为过度自信,而是因为对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