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495章

战隋-第495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联盟核心层当即被这个精心谋划的计策震动了。同样是出塞作战,但段达的目标仅仅是打击突厥人,诛杀李风云和遏制齐王,这必然会激化南北矛盾,进一步恶化南北关系,渔翁得利的“利”并没有想像得多,而裴世矩的目标就多了,既可以收复安州,洗雪前耻,又能重创奚、霫和契丹东北三族,给奄奄一息的高句丽人以沉重打击,同时还能威慑北虏,吸引和钳制突厥人,断绝大漠牙帐对远东之利的痴心妄想,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一举逆转中土在整个北疆镇戍中的劣势,大大增加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胜算,由此不难想像中土获利之丰厚。另外它还能推动齐王、李子雄和李风云这三股势力的展,未来圣主和中枢为了打赢南北战争,一旦认可和接受了这三股势力,把它们变成镇戍北疆的强悍力量,那么双方也就有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基础,然后一切皆有可能。

大堂上的气氛再度热烈,大家的情绪也都很兴奋,讨论声哄然四起,但很快,激动的心情就没了,情绪也迅冷却。头脑冷静了,人也理智了,再仔细研究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策,现根本就是画饼充饥的“饼”,中看不中用,自欺欺人。事实上这个计策和段达的借刀杀人计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画面”很漂亮,很绚丽,乍一看有“惊艳”之感,而段达的借刀杀人计不过就黑白两色,一眼看得通透而已。

中土人出塞作战,受制条件太多,否则南北冲突就不会成为中土历朝历代的梦魇,更不会成为贯穿整个中土历史的“大动脉”。眼前就有个鲜活的例子,第一次东征以惨败而告终,第二次东征也迟迟没有渡过鸭绿水,撇开方方面面、纷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粮草不继。没有粮草谁敢出塞作战?没有源源不断持续供应的粮草谁敢在塞外长久征战?粮草受制,兵力就受制,战斗力就受制,而中土战马少,骑士少,不擅马军作战,本来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很吃亏,如果再加上粮草不继兵力不足,出塞作战岂不是自寻死路?

就联盟目前的实力而言,即便有齐王北上支持,即便段达在圣主和中枢的默许下给予一定数量的粮草武器的支援,出塞作战也是有败无胜,退一步说,就算创造了奇迹,击败了突厥人,也是两败俱伤之局,联盟最后能否安全撤回长城,能否生存下来都尚未可知,更不要说长途跋涉一千余里去收复安州了,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大堂上的讨论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然后就是寂静,人人冷肃,个个沉闷,寂静得让人恐慌,让人惊悚。

从中土的大利益出,中土必须赢得南北战争,而目前西、北两疆同时陷入危机,两京政局也陷入危机,中土内忧外患,腹背受敌,整个“大环境”非常不好,这种不利局面下,如果南北战争在未来两三年内打响,中土胜算很小,但圣主和中枢败不起,中央集权改革也败不起,为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时间内逆转危局。

这就是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策“粉墨登场”的背景,只要“背景”不变,联盟未来的命运也难以改变,所以联盟也要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北疆局势,为此李风云和李子雄别无选择,但对联盟豪帅们来说,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

第六百八十五章说服

豪帅们在做出选择之前,要弄清楚一件事,李风云和李子雄为何会接受这一计策?李风云年轻,又屡创奇迹,狂妄自大乃情理之中,但李子雄是本朝开国元勋,历经大风大浪,如果没有一定把握,他会自寻死路?裴世矩所画的这个“饼”,内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韩世谔率先提出质疑,如果出塞作战,胜算有多大?如果胜算超过五成,具体措施又是什么?如何保证这些具体措施能够实施成功?

李风云沉默不语,李子雄也是神情冷峻,一言不发。

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首先谁也不知道齐王能否如期北上,其次冀北和幽燕豪门世家是否会在安乐郡的古北口长城给予接应和支援,同样是一无所知。而这两个条件恰恰是决定联盟出塞作战能否取得预期战果的决定性条件,现在这两个决定性条件都不能掌控,都受制于人,后果可想而知。至于李风云部署的“后手”,都是秘密,不能泄露,实际上即便泄露了,也决定不了出塞作战的胜利,最多只能增加一些胜算或一些生存几率。

李子雄看到李风云根本就没有回答的意思,不禁暗自苦叹。李风云有忠实的追随者,有忠诚的部下,只要其一声令下,便有数万将士赴汤蹈火,一往无前,所以他根本就不屑解释,他也根本不需要韩世谔这支军队,相反韩世谔的加入对他来说是个累赘,会增加他的出塞作战中的风险,而李子雄孤家寡人一个,若想利用出塞作战建立功勋,就必须说服韩世谔,相比江左人周仲、来渊,李子雄更信任河洛人韩世谔。

“某在封龙山曾说过,北上的目的是生存,而生存的唯一手段就是杀虏,出塞杀虏,建立功勋,以功勋换取生存,而在长城内自相残杀则只会加速我们的败亡。”李子雄目视联盟高层,缓缓开口,“出塞作战就是杀虏,收复安州就是建功,而以安州故地换取的生存,不但主动权在我们手上,亦能给我们赢得切实所需的利益,有尊严、有荣耀的活着,才是真正的生存。”

停了片刻,李子雄继续说道,“不劳楸获是毫无意义的奢望,嗟来之食要以尊严和屈辱为代价,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选择,唯有用手中的刀,杀出一条血路。当前危机重重,生死悬于一线之间,我们已不能心存幻想,也不能寄希望于上苍,我们只能紧紧抓住最后一线生机,破釜成舟,背水一战,死中求生。危在旦夕之刻,我们必须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唯有逆天改命,才能在血风腥雨中活下去,顶天立地的活下去,而不是苟且偷生,苟延残喘,像野狗一般活着。”

大堂上一片肃穆,气氛非常沉闷。

大道理人人都懂,大义当前人人都有舍身赴死之念,但在失败和死亡面前,在切身利益面前,绝大部分人都退缩了,都畏惧了,都不敢直面失败和死亡,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和身体力行的,完全不一致。李子雄的说教和鼓动并没有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在很多人眼里,这只是一个日暮西山、年事已高、人生惨败的老者在绝望之余无意义的絮叨,他本人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没有人愿意重蹈覆辙,更不想因为一时冲动而身死族灭。

众人冷漠、不屑的表情一一落入李子雄的眼中,让他倍感焦虑和无奈。他并不关心吕明星、郭明等联盟豪帅的想法,这些人自芒砀山举旗就跟着李风云,对李风云不但忠心更盲目服从,李风云有他们这些人已经足够完成出塞作战,而李风云之所以拉上他李子雄,心甘情愿平分功劳,是因为李风云有野心,李风云着眼未来,并不贪图眼前这点蝇头小利。李子雄心知肚明,为此他必须赢得韩世谔、周仲等人的支持,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来看,他们对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李子雄失望之余,不得不竭力挽救。

“从目前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发展趋势来推断,之前联盟的预测是正确的,南北大战即将爆发。中枢有同样的判断,并决策积极进行战争准备。”李子雄继续说道,“中枢为何有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裴世矩为解决西疆危机而远赴西土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李子雄随即把裴世矩西行使命,中土与西突厥巩固和加强联盟,西突厥与波斯人的激烈冲动,东、西两部突厥都有挑起和发动南北战争的强烈意愿和动力做了一番详细阐述。

这种机密只会源自中枢,李子雄也没有胡说八道的必要,所以大家都接受了南北战争即将爆发的结论,而这一结论对联盟来说意味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虽然渡河北上前和在封龙山上,李风云都多次做出过这种预测,甚至以这种预测来“绘制”未来蓝图,但终究是预测,是李风云个人的预测,它对联盟高层的“冲击”,与中枢结论所产生的“冲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中枢为进行战争准备拟制了一系列决策,其中重点就是明年发动第三次东征,以完全征服远东诸虏来扭转北疆镇戍的被动局面,继而建立中土在南北战争中的优势,确保中土赢得战争的胜利。”李子雄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看众人,然后叹息道,“很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在最短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而是仅仅壮大实力,那即便有所发展,也始终是棋称上的棋子,逃脱不了被人操控任由宰割的命运,最终依旧灰飞烟灭,一无所有,所以若想生存下去,获得应有的利益,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命运,而若想控制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掌控主动,不能被动挨打,而要做奕棋者,不做棋子,就当前形势和未来南北关系的走向而言,目前唯一的机会就是东进出塞收复安州。”

众人神情严肃,陷入沉思之中。大堂上的气氛悄然发生变化。

李子雄的话终于产生作用。现实很残酷,对联盟来说被动防守是死路,因为南北战争马上爆发,齐王和联盟都来不及发展壮大,必然成为牺牲品,必然被战争碾碎,心存幻想心存侥幸的确不切实际,必须要积极应对,要主动出击,正如李子雄所说,要做奕棋者,而不是棋子。但若想做奕棋者,首先就要逆天改命,逆天改命就要付出代价,就要破)成舟背水一战,别无选择。

“东进出塞收复安州有没有胜算?胜算有多大?”李子雄大有深意地看了韩世谔一眼,又看看众人,冷声质问道,“这对我们来说,重要吗?”

“重要的是机会,是逆天改命的机会,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失败了又如何?同样是死亡,但在死去之前,我们没有遗憾,我们努力了,我们是敢于逆天的勇士,而不是胆小畏怯的懦夫。”

李子雄振聋发聩的一声喊,终于激起了大家心中的热血,虽然大堂上依旧安静,但气氛已明显发生了变化。

“某愿出塞作战!”周仲突然站了起来,冲着李子雄深施一礼,神情决绝,“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来渊迟疑了片刻,也站了起来,“某愿出塞作战!”

周仲是中土名将周罗喉之子,如今他辱没了先祖声名,能够不让先祖蒙羞的也只有杀敌建功了,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他是否还有第二次机会?他不知道,所以他只有义无反顾,舍身赴死。实际上之前他就想主动请缨了,但顾及到来渊、虞柔等江左人的利益,他不好自作主张,但现在李子雄已经把利害关系说得很清楚了,而且李风云自始至终不说话,吕明星与徐十三等联盟“老人”也一直不表态,这实际上就是表态,一群叛贼都敢出塞杀虏,一群自命不凡的权贵却贪生怕死,这让以名将之后自居的周仲倍感耻辱,再也沉默不下去了。

来渊与周仲关系不错,理解周仲的“冲动”,而他做为来护儿之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如日中天的来护儿丢脸。如果说之前参与杨玄感的兵变是被逼迫的,被陷害的,那现在出塞作战呢?你不去杀虏,不去收复安州,除了贪生怕死还如何解释?这可是真正的打来护儿的“脸”,打来氏家族的“脸”,不忠不孝,无耻之尤。来渊别无选择,唯有马革裹尸,以死明志。

韩世谔的脸色难看了,内心激烈挣扎。他是中土名将韩擒虎之子,又是河洛世家中的杰出之辈,在卫府中亦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如今却在出塞杀虏收复安州的大计面前却步了,这是耻辱,尤其江左人都主动请缨了,当面羞辱他,更是让他分外难堪。

李子雄欣慰而笑,目光望向韩世谔,咄咄逼人。

=

=

第六百八十六章排兵布阵

八月二十,凌晨,飞狐城,联盟大总管府。

盟高层通过了东进出塞收复安州之决策,随即商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联盟兵分两路,一路出塞作战,一路留守飞狐。出塞大军由李风云、李子雄统帅,由虎贲、风云、骠骑及中路总管府辖下联盟第一至第五军,韩世谔、周仲所率军队,共十军四万余将士组成;留守大军由甄宝车为帅,陈瑞、郝孝德、王簿、李珉为副,由骁骑军及前后左右四路总管府辖下诸军,共二十个军大约八万余将士组成。

现在联盟军队的数量的确可观,但真正具备战斗力的将士不足三成,如今李风云把嫡系主力全部带走出塞,这导致留守飞狐的各路豪帅和随军平民的生存难度大为增加,一旦段达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趁虚而入,痛下杀手,则飞狐有失陷之忧,留守军团有覆灭之祸。

问题如何解决?关键还在于齐王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