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331章

战隋-第331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下;以老越国公杨素为首的一帮大权贵们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下;其实力已达到了一个让人“高山仰止”的地步;尔今;它竟然背叛了圣主;背叛了与它血脉相连的皇族;谋反了;兵变了;为什么?目的又是什么?这里面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弘农杨氏谋反的目的无非就是换一个人做皇帝;要么在亲王中选一个;要么自立;而自立的风险太大;历史上的教训卩七皆是;当年先帝做北周大丞相的时候;刚刚露出一丝篡国的苗头;便立即遭到了尉迟炯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反击;差一点就身死族灭;再说当前的两京政局也不允许弘农杨氏有这样的“野心”;杨玄感也应该有自知之明;所以新皇帝的最佳人选必定是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中的一个。

但杨玄感在黎阳举兵的同时并没有举起新皇帝的大旗;这就给未来的东都政局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变数。

杨玄感为什么没有举起新皇帝的大旗?虽然看上去他似乎有意在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中选择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以给自己赢得最大最多的政治利益;但这个风险太大了;一旦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都不上当;都把矛头对准他;他就完了;最终成了天大的笑柄。

以杨玄感的才智;绝无可能行次下策;所以这肯定是一个局;一个陷阱;如果想当然地认为杨玄感狂妄自大昏了头;甚至有篡国自立的念头;那就上当了;必定中计;必定被杨玄感生吞活剥了。

于是李子雄就成了关键人物。

东都知道李子雄已被圣主秘密下诏拘捕;但他为何突然出现在黎阳?可以解释为他中途逃亡了;在来护儿派人将其押送行宫的途中逃亡了。李子雄与老越国公杨素的关系、与齐王杨喃的关系天下皆知;既然李子雄出现在黎阳;与杨玄感一起谋反;那么齐王杨喃必然牵涉其中。

新皇帝是齐王杨喃?

齐王杨喃虽然在“失德”一案后被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抛弃了;但他终究是圣主唯一的嫡嗣;是唯一合法的皇统继承人;政治上的优势得天独厚无人可比;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理念正符合以关陇本土和河洛两大政治集团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利益;所以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再次支持齐王杨喃是必然的选择;关键就在于能否与河洛贵族集团达成政治上的妥协。

至于年幼的代王杨侑;做为圣主的皇孙之一;实在是没有任何优势;尤其在目前这种特殊时期;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把他推上皇位;首先会遭到齐王杨喃的“攻击”;其次西京肯定无法在政治利益上满足杨玄感和河洛贵族集团;结果是反目成仇;最终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圣主和改革派;甚至白白便宜了齐王杨喃;所以西京无论如何也不会愚蠢到自寻死路的地步。

既然这场军事政变的目的是更迭皇统;是把齐王杨喃推上皇位;而河洛贵族集团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又能在政治利益上达成一致;为何杨玄感在兵变之初却没有举起齐王杨喃的大旗?难道仅仅就是为了麻痹东都;给他们攻陷东都赢得足够的时间?



第四百四十八章无奈的樊子盖

危机已经爆;能否在危机中击败对手;关键是分析和推演出对手的目的和为达到目的而所做的相关布署;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拿出对策予以反击;否则雾里看花;两眼一抹黑;无目标的乱杀一气;必死无疑。

越王杨侗和樊子盖等中央大臣利用有限的讯息;竭尽所能进行分析和推演;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和争论;最终达成共识;杨玄感动兵变目的是为了更迭皇统;所以他肯定要打东都;拿下东都他就有了与西京讨价还价的“本钱”;只待双方在新皇帝的人选和政治利益上达成一致;接下来就是携手合作;以关陇为后盾;以中原为战场;与圣主及其支持者决一死战。

于是针对性的对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先是不惜代价坚守东都;只要坚守两个月;圣主和远征军就能从辽东战场返回东都;双方实力对比迅生变化;局势即刻逆转。而杨玄感迟迟拿不下东都;迟迟确立不了自己的优势;与西京的谈判也就迟迟没有结果;等到形势即将逆转了;西京必定改弦易辙;毅然抛弃杨玄感;旗帜鲜明的支持圣主;于是杨玄感就完了;这场风暴也就基本结束了。

其二;不惜代价阻挡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进入东都战场。这一目标目前看来实现的难度太大;杨玄感包围了东都;东都军队都被困在城内;指望荥阳的郇王杨庆和荥阳都尉崔宝德肯定挡不住气势汹汹的齐王杨喃;指望瞻前顾后鼠两端的莘国公郑元寿亦阻挡不了实力强悍的西京大军;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都会进入东都战场;而他们一旦进入东都战场;这场风暴的性质便由军事政变迅转化为皇统大战。

当然了;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都不是四肢达头脑简单的“匹夫”;他们身边智囊众多;肯定不会像头疯狂的野公牛一般轰隆隆地冲进东都;而是要等待一个合适的妥当的确保攫利的最佳时机。在东都看来;这个时机必定是杨玄感攻下东都的那一刻。那一刻杨玄感基本上控制了东都;横扫中原也不过时间问题;就此拥有了对抗圣主的本钱;也有了与各大政治势力进行利益交换的资本。那一刻不论是齐王进京;还是代王进京;实际上都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局势的展了;真正掌控中土命运的是西京;如果西京愿意倾力支持齐王杨喃;杨喃就如愿以偿了;反之;若西京力挺代王杨侑;与杨玄感联手绞杀齐王杨喃;杨喃就两头落空;既夺不到皇位;也无法赢得圣主的信任;最后只能凭借手上的武力与所有对手玉石俱焚、同归于尽了。

所以从齐王杨喃的处境来分析;齐王要么胆子大一点;行险一搏;轰隆隆冲进东都战场;先与杨玄感联手攻陷东都;先把自己与杨玄感牢牢捆到一起;这样西京就被动了;要么胆子小一点;谨慎再谨慎;看了再看;忍了再忍;等到杨玄感与西京在新皇帝人选上达成一致了;决定把他推上皇帝宝座了;他再进京;这样他就主动了;所获利益也会比预料得多。

那么;齐王最终会做出何种选择?东都分析认为;齐王已经失去了圣主的信任;鉴于齐王政治上的保守立场;指望圣主再给他一次机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加上齐王自以为是、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性格和他擅自“逃离”东都居外展甚至以武力要挟圣主等一系列“叛逆”举动;还有他与李子雄的关系足以证明他与这场军事政变是逃不了干系的;他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有那些追随他的、与他的未来紧紧捆在一起的诸如韦福嗣、李浑、董纯等军政高层权贵们为了自身利益唯有殊死一搏;等等众多事实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齐王走投无路了;他没有选择;只有义无反顾地冲进东都战场;誓死一搏;用手上的刀去夺取皇统;去赢得自己的生存;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如此一来坚守东都的难度就大了。以东都目前的卫戍兵力;再加上东都坚固的城防;即便城内有人给杨玄感做内应;但只要高层几大政治势力齐心协力;抵挡一个杨玄感;坚守两个月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假如东都对齐王的分析是准确的;齐王就如一头疯狂的野公牛;轰隆隆地冲过来;那东都所承受的压力不仅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城内大量立场不坚定的权贵在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极有可能转而支持齐王;纷纷倒戈;于是东都必然走向坍塌式的崩溃。

子夜之后;尚书都省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现在看来杨恭仁还是有先见之明;或者说他是知道一些秘密的;他一开始就预测这场风暴极有可能演变成皇统大战;所以要倾尽全力阻御齐王杨喃和代王杨侑进入东都战场;为此他毫不犹豫的夺取卫府军权;试图控制东都卫戍军;把卫戍主力放在荥阳和潼关两个方向;但功亏一篑;他失败了;而且还背上了夺取军权的罪名;当然了这一罪名未必会置其于死地;却肯定能摧毁他本来十分辉煌的前途。

好在杨恭仁并非寻常之辈;危急时刻并没有因此而颓丧;亦没有意气用事甩手而去;而是继续竭尽所能拯救东都

“如果齐王先进京;西京是否会紧随其后杀进东都战场?”樊子盖率先打破了沉默;询问杨恭仁。

“西京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是一盘散沙;相比东都;西京的博弈更复杂;更激烈;更混乱;有时甚至令人窒息;让人绝望。”杨恭仁摇手道;“尤其重要的是;在这场风暴中;西京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兵变的成败;所以西京肯定要等到形势基本明朗了;也就是东都已经失陷;杨玄感已经可以据中原而对抗圣主;并且已经向西京做出了政治上的妥协;西京可以确保自身利益且基本上可以稳操胜券了;它才会进入东都;公开支持杨玄感。”

“如果西京暂时不会进入东都战场;那么我们的对手只有齐王和杨玄感。”樊子盖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以最快度加固东都防御;以最快度在最短时间内充实含嘉和回洛两个国仓;确保城内军民所需;同时把所有卫戍军集中于城内;背水一战。”

杨恭仁一听就明白了樊子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樊子盖害怕了;要收缩防守;要把所有军队撤进城内;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杨玄感动这场军事政变不可能是临时起意;肯定谋划了很多年;肯定有很多盟友;有周详细密的布署;城内城外遍布他的人手;如果不加以甄别和防范;必被小人所乘;东都必失。

“兵在精而不在多。”杨恭仁语含双关;“能否守住东都;关键不在兵力多寡;而在于人心齐整。”人心不齐;各怀心思;甚至背后下黑手捅刀子;再坚固的城池也会瞬间易手;反之;人心齐;泰山移;凭借东都数十万军民的坚强意志;不要说坚守两个月;坚守两年都不成问题。

樊子盖微微颔;同意杨恭仁所说;随即提出建议;“兵分两路;观公在城外指挥卫戍军阻击叛军;某在城内拘捕所有与杨玄感、李子雄、王仲伯等叛逆有亲密关系的人;不论男女老幼;亲朋好友、门生故吏;统统羁押;以防不测。”

杨恭仁稍加沉吟后;转目望向杨浩、崔赜、元文都、韦津、韦云起、独孤盛等军政大员;征询他们的意见;毕竟东都的贵族官僚太多了;牵一而动全身;再加上讯息不透明;谣言满天飞;大肆抓人甚至拘捕一些牵涉其中的高级官员;后果实在难以预料;有可能会引灾难性的暴乱。

“调军队进城。”独孤盛断然说道;“皇城和宫城由某的军队负责;调李公挺的军队进入北郭;调费曜的军队进入南郭;凡蓄意滋事者、公然对抗者、造谣惑众者;杀无赦。”

樊子盖一听不乐意了;为什么不调周仲的军队进城?这明显就有“猫腻”;是故意给我抓人设置障碍;岂有此理

“调周仲的军队进入南郭。”樊子盖神情严肃;语气强硬;不容商量。

独孤盛冷笑;大手一挥;断然否决;“周仲是江左人;用江左人抓关陇人;你想过后果吗?你想让东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吗?”

“周仲是江左人;但周仲帐下的卫士都是关中人;都是河洛人;这也是事实。”樊子盖据理力争;拒不退让。

独孤盛嗤之以鼻;冷森森的威胁道;“如果你愿意承担所有可能引的后果;甚至包括东都的失陷;某就鼎力支持。”

樊子盖哑口无言;他不是畏惧独孤盛;而是担心有人在背后下黑手;一旦东都大乱乃至暴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要杨玄感动手;东都自己就失陷了;被暴乱的贵族官僚们攻陷了;这个责任他承担不起。

“东都局势急骤恶化;大运河中断;东征已难以为继;某必须十万火急奏报圣主。”樊子盖不再争了;换了一个议题;“事已至此;如果继续隐瞒不报;将来追究下来;我们难辞其咎。”

韦津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在东都城外看到杨玄感了?抑或看到打着杨玄感旗号的叛军了?”

樊子盖勃然大怒;忍不住都想骂人了;我已经满足了你们的要求;在每日报于圣主的奏章中都刻意隐瞒一些重要内容;但现在东都危机已彻底爆;东征已难以为继;如果我继续隐瞒;危及到的可能是几十万远征军将士的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就要如实上奏;我倒要看看你们可有胆子故意阻挠我上报圣主;但旋即想到这帮人手段毒辣;无所不用其极;当真翻脸了;他们甚至连杀人毁书的事都做得出来。

樊子盖忍了;望着韦津;问道;“武阳公;是否也要瞒着西京?”

这纯属挑衅了;但还是有些作用;杨恭仁、崔赜和元文都等人的目光顿时都转向了韦津。

韦津站了起来;冲着越王杨侗深施一礼;“大王;东都危急;臣愿火赶赴西京求援。”



第四百四十九章两京恩怨

众皆无语;就连年幼的越王杨侗都觉得韦津这个民部侍郎做得太过了。

东都和西京的矛盾太大;迁都的背后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是关陇贵族集团及关陇地区利益的损失;是关陇人、山东人和江左人之间的激烈博弈;还是改革和保守、中央集权制和门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