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297章

战隋-第297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军方对局势的发展并不乐观;对越王和留守府做出的决策并不认同;对当前局势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消极防御就足以保证京畿安全;反对以攻代守。

军方有军方的职责和立场;他们坚持原则乃理所当然;无可指责;也指责不了;所以越王杨侗和东都留守樊子盖马上约见河南郡的赞务裴弘策。

圣主迁都洛阳;改洛阳为东都;而洛阳所在的河南郡便成为京畿所在。河南郡的北面是大河;东面是荥阳郡;南面是襄城郡;西面是弘农郡;这三郡就是京畿外围;其中荥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置最重要;处在京畿天堑关防以内;所以名义上荥阳郡也算京畿重镇;其太守一职一般由亲王出任;视东都政局情况;或虚领;或实职。而真正意义上的京畿河南郡的太守却绝对是个虚职;是个象征着权力和荣誉的官职;过去由储君元德太子虚领;元德太子薨亡后;则有距离储君位置最近的齐王杨喃虚领。既然是虚领;那就没有实权;而掌握实权的便是河南郡的行政副长官;一郡之赞务。

京畿有卫戍军镇戍;京畿行政长官当然没有统兵权;但圣主远征期间;考虑到东都和京畿之安全;考虑到特殊情况下不但要征召京畿乡团宗团地方武装;可能还要紧急征募地方青壮为兵;所以圣主特意授予河南郡赞务裴弘策临时统兵权;允许他在危急时刻调集京畿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力保东都不失。

裴弘策出自河东。河东与东都、西京隔大河相望;人杰地灵;豪门世家众多;其中以裴氏、柳氏和薛氏为最。因为地域、历史、利益等等复杂关系;河东与以长安为核心的关陇地区、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的联系都很密切;但自关陇兴起;中土进入三足鼎立时期后;以军功崛起的新兴贵族集团;开始向以山东五大豪门和鲜卑八姓勋贵为首的汉虏两大老贵族集团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在激烈的冲突中;新兴贵族集团中的关陇人、河东人、河洛人自然抱成了一团。然而;随着中土一统;政治格局也就变了;新兴贵族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与老贵族集团联手阻挠大一统改革;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中央集权必将摧毁门阀士族的特权;所有很多有识之士锐意改革;支持圣主加快改革步伐;于是不论是新兴贵族集团还是老贵族集团;其内部都陷入了分裂和争斗。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关陇人、河东人、河洛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对立;而河东人因为在政治上更偏重于改革;其中河东裴氏更是成为圣主激进改革的有力支持者;使得河东人成为改革势力中的重要力量。

圣主远征期间;当然要安排自己的亲信留守东都和京畿;樊子盖守内;裴弘策御外;可谓万无一失。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越王和樊子盖都无法说服和调度军方的不利局面下;军事上的一些行动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裴弘策了。

裴弘策一口答应;马上召集郡府官僚;紧急部署征召乡团宗团地方武装以及征募大量青壮组建军队;他给出的期限是;五天内;必须建立一支万人大军。

裴弘策一声令下;京畿所有县镇立即忙了起来;一支支全副武装的地方部队紧急赶赴集结地;东都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樊子盖稍稍松了一口气。虽然军方不配合;但裴弘策还是顾大局;五天内组建一支万人大军;这给了越王杨侗和留守府以很大底气;有了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在当前危局下就不会倍受军方掣肘了。然而;局势变化太快;快得让樊子盖头晕眼花;几欲窒息。

荥阳、东郡和济阴三郡先后奏报;近期河南局势骤然恶化;不但济水以北的封丘、匡城、济阳等众多城池遭到叛军围攻;就连东都首府白马城都被叛军包围了;而白马城的对面就是黎阳仓;就是永济渠;如果叛军乘机渡河;蜂拥北上;必然危及到南北运输大动脉;可见当前形势已万分危急;为此他们恳请东都火速出兵;以最快速度剿杀叛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樊子盖疑惑了;不知道贼帅李风云祸乱河南兵临大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要渡河北上打黎阳仓;还是配合豫州方向的贼帅韩相国;声东击西?

贼帅李风云的叛逆联盟在大肆掳掠通济渠的同时;或许是因为惧怕东都出兵;也或许是担心竭泽而渔伤及自身;始终没有断绝通济渠;但叛贼太多了;裹挟的难民亦是不计其数;有限劫掠通济渠肯定解决不了粮食短缺危机;所以他们盯上黎阳仓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此刻贼帅韩相国已经打到东都的南大门;两股反贼东西夹击;已经对京畿形成了钳形攻势;这种局面下李风云突然以主力北上兵临大河;做出渡河进入河北;威胁黎阳仓和永济渠之态势;就让人难以理解了。难道他要吸引东都的注意力;以酎合贼帅韩相国突破伊阙口?但以贼帅韩相国的实力;怎么可能主动招惹东都;自寻死路?难道是声西击东?贼帅韩相国不知死活的攻打伊阙威胁东都;是为了吸引东都的注意力;以帮助贼帅李风云渡河北上攻打黎阳仓?

樊子盖越想越觉得贼人可能是“声西击东”;正想急书黎阳警告杨玄感;不料杨玄感的求援书信先到了。

杨玄感书告樊子盖;考虑到当前通济渠两岸局势日益恶化;贼人越来越猖獗;贼帅李风云极有可能渡河北上攻打黎阳仓;所以他打算征召汲郡及其周边郡县的乡团宗团地方武装;以加强黎阳仓和永济渠的防守力量。当然;如果越王杨侗和樊子盖能够说服军方;派遣一支数千人的卫戍军增援黎阳;那就更好了。

樊子盖苦笑无语。杨玄感求援是假;征求意见也是假;以他的权势和威望;征召汲郡及其周边郡县的地方武装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之所以告之东都;一则是出于礼节;二则是警告东都;不要让贼人渡河;假若永济渠因此中断;东征因此失败;责任就大了;是要掉脑袋的。

樊子盖马上赶赴越王府;把这一最新形势禀报越王杨侗和王府长史崔赜;共商对策。

樊子盖怒火中烧;恳请越王出面向军方施压;向荥阳施压。

现在武贲郎将费曜就在浚仪城;荥阳都尉崔宝德也在浚仪城;而荥阳太守郇王杨庆也带着一支由地方乡团宗团组成的三千多人的军队陈兵于浚仪和封丘一线;也就是说;当前在荥阳、梁郡和东郡交界之处;至少部署有上万官军。然而;令人愤怒的是;不论是军方还是地方官府;均以各种借口按兵不动;任由贼人劫掠通济渠;任由贼**乱河南;任由贼人攻打东郡首府白马城。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杨庆、费曜和崔宝德继续这样不作为;让贼帅李风云渡河杀进黎阳;断绝永济渠;导致东征失败;那事情就严重了;他们三个固然要掉脑袋;我们三个也完蛋了。



第四百零一章迷雾

面对当前复杂局势和樊子盖的怒火;年幼的越王杨侗明智地保持了沉默;唯崔赜马首是瞻。

崔赜的心跳有些快;情绪有些激动;风暴终于要来了;自己“幸运”地站在风口浪尖上;面对惊天动地的狂风暴雨;面对恐怖的生死大劫;能否坚持到最后?

“如果白发贼渡河北上;攻打黎阳仓;胜算有多大?”崔赜不动声色地问道。

樊子盖当然知道答案。圣主让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粮草;表面上看是委以重任;是对他的信任;但实际上是挖了个坑;是把利剑悬在杨玄感的脑门上;只有粮草供应出了问题;第一个开刀问斩的就是杨玄感。这是要“拿下”杨玄感的“前奏”;是要迫使杨玄感及以他为首的保守势力不得不倾尽全力支持东征;所以;白发贼祸乱河南;兵临大河;最紧张的应该是杨玄感;而从杨玄感紧急征召汲郡及其周边郡县的地方武装来看;事实也的确如此;为阻止白发贼渡河;杨玄感要拼命了。

“既然大河对白发贼来说不可逾越;为何他还要做出北上态势?当真是声东击西?”樊子盖手抚长髯;皱眉说道;“韩相国刚刚叛乱;实力有限;绝无可能突破伊阙口。”

“如果他突破了呢?”崔赜反问道。

樊子盖本欲嗤之以鼻;忽然脑际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什么;立刻谨慎起来。

如果韩相国突破了伊阙口;距离东都仅剩百余里;旦夕即至;一旦兵临东都城下;后果就严重了;虽然军方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但对越王;对自己这位东都留守;还有河南郡赞务裴弘策来说;亦是一场无法逃避的灾难;越王肯定要因此失去皇统继承权;而自己和裴弘策的仕途也到了终点;更可怕的是;第二次东征假若因此功亏一篑;那对圣主和中枢的打击就大了;是不可承受之重;政治上的损失难以估量。

樊子盖思路大开;他想到了对皇统垂涎欲滴的齐王;想到了西京磨刀霍霍的关陇人;想到了要摧毁大一统改革的保守势力;突然心神震颤;冷汗“唰”的透体而出;阴谋;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要摧毁东征反击改革的阴谋。

“声东击西;果然是声东击西。”樊子盖的声音有些颤抖;如果没有崔赜的提醒;如果自己中计上当了;把注意力放在大河方向;如果盲目相信军方;以为有卫戍军的防守伊阙口就固若金汤;那麻烦就大了;很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崔赜暗自叹息;没办法;形势太复杂了;对手太多了;未来的变数更是不可预测;而越王和自己这边的实力又太弱;至于樊子盖;盟友太少;可供利用的资源太贫乏;等同于孤军奋战;基本上指望不上;所以只能自保;只能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东都;力保东都不失。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反贼身上;也不要过于关注京畿外围战局;所谓的钳形攻势在某看来不过是某些居心叵测之徒故意制造出来的迷雾;目的是混淆视听;蓄意欺骗和麻痹我们;让我们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以方便他们实施不可告人的阴谋。”

崔赜看了一眼有些心神不宁的樊子盖;正色告诫道;“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守住东都;若东都陷落;不要说第二次东征必定败北;就连圣主都无家可归;形势之恶劣可想而知;反之;只要我们守住了东都;守住了根本;则不论形势如何恶劣;圣主都能逆转乾坤。”

樊子盖心领神会;连连点头。他从崔赜这句话里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东西;崔赜肯定知道些什么;否则他不可能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局势下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更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坚守东都。东都是什么地方?就算京畿外围有一些叛贼;也丝毫影响不到东都的安全;所以正常情况下即便是他这位当朝宰执、东都留守;也不可能产生东都陷落这等疯狂且匪夷所思的念头。樊子盖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在自己没有看到隐藏在当前局势背后的真相之前;不要擅自决策;虚心听取崔赜的意见;唯越王杨侗马首是瞻。

“计将何出?”樊子盖主动问计;以探虚实。

“以不变应万变。”崔赜淡然说道;“负责镇戍东都的是公和莘公;圣主既然委他们以重任;当然是信任他们;而圣主信任的人;我们又岂能怀疑他们的忠诚?”

言下之意;我们不要于涉军方事务;但近期樊子盖被日益恶化的局势所蒙蔽;对军方事务于涉较多;使得军政长官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显然不利于危急情况下双方携手合作。

樊子盖不同意;“我们必须预作防备;必须拿出反击之策。”

崔赜双手一摊;无奈叹道;“我们除了加固东都防御外;还能做甚?但东都防务是军方的事;我们于涉不了。”

“裴赞务正在组建军队。”樊子盖提醒道。

崔赜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樊子盖望着崔赜凝重的表情;迟疑了片刻;眼里情不自禁地掠过一丝郁愤;一丝悲哀;一丝杀气。如果裴弘策都不值得信任;那李浑和郑元寿又能信任多少?如果形势恶化到如此程度;东都岂不只有束手待毙?

五月下;黎阳;杨玄感接到了一份来自行宫的密信;密信的内容给了杨玄感当头一棒。

远在辽东战场上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密告杨玄感;圣主下诏;命令水师总管来护儿拘捕李子雄;并将其押解到行宫受审;又命令卫尉少卿李渊;日夜兼程赶赴西北;拘捕元弘嗣;并由李渊暂领弘化留守;主掌陇右十三郡诸军事;为西北军最高统帅;全权负责处置西北危机。

这两道诏令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兵变的秘密暴露了;但东征已经开始;圣主不愿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于是心存侥幸;先秘密拿下李子雄和元弘嗣;先把两个手握军权的敌人解决了;然后再顺藤摸瓜;逐一“收拾”其他对手。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便能在赢得东征胜利的同时;顺利铲除这伙政敌;当然了;如果运气不好;那就太糟糕了;但圣主非常自信;他在二次东征之前已经考虑到了内乱;预感到有政敌可能要铤而走险;关键时刻给自己致命一击;所以预先做了防备;比如以亲王和宰执留镇两京就是预防措施之一;他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一切魑魅魍魉一扫而尽。

杨玄感急召胡师眈、王仲伯、赵怀义;还有刚刚从西京秘密赶来的弟弟杨玄挺、杨积善商议;商议的结果只有一个;提前举兵;马上发动兵变;而攻击目标就是东都;唯有拿下东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