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268章

战隋-第268章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子雄虽然与杨素、杨玄感关系密切;与弘农杨氏亦是政治盟友;但他毕竟还是陇西李氏;他的政治利益还是侧重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所以对杨玄感等河洛人配合圣主和改革派“摧毁”齐王杨喃之举非常不满;再加上他受齐王连累而“下台”;自身利益损失太大;更加重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彼此间的隔阂;所以在军事政变这件事上;李子雄虽然很积极;甚至到了水师之后就秘密谋划;但始终没有告之杨玄感等同盟者;原因就在如此;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已经不够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是;李子雄倾向于高举齐王杨喃这杆大旗;并把政变所得的政治利益归于齐王杨喃;但这显然得不到以杨玄感为首的河洛人的支持;而没有杨玄感等人的坚决支持;李子雄一厢情愿;剃头挑子一头热;兵变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所以当齐王杨喃坚决拒绝之后;再加上李风云的一番分析和推演;李子雄基本上也就放弃了兵变的想法。

然而;他放弃了;不代表杨玄感就放弃了;而杨玄感一旦发动军事政变;做为同盟者;李子雄于情于理于利益都要为之响应;都要生死与共、荣辱与共;这就是李子雄获悉杨玄感留镇黎阳督办东征粮草;李风云的预言得到验证之后;他主动联系杨玄感的原因所在。

结果他从杨玄感那里得到了更多机密讯息;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李风云预言的准确性;现在他基本上相信了李风云对未来几个月中土局势的推演;也就是说;再过两个多月;仅仅两个多月后;兵变就要爆发了;然而;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杨玄感也没有做好准备;齐王就更没有丝毫准备了;所以他迫切要见到李风云;具体商讨未来对策。

韦福嗣仿佛预感到了什么;第一时间告之李子雄;与李风云的秘密会晤;必须两个人一起;否则后果自负。



第三百五十七章上了贼船

李子雄反复权衡后;不但答应了韦福嗣;还把董纯和李善衡都拉了进来。

从杨玄感的信中可以估猜出;杨玄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此证明;李风云对兵变的预言是正确的;由此推及;他对兵变失败的预测也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兵变失败;进入东都战场的齐王杨喃就危险了;极有可能在某些居心叵测者的诱惑和唆使下;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便是一场灾难。齐王灰飞烟灭;李风云的未来谋划就不得不推倒重来;而隐藏在李风云背后的东都中立政治势力对中土未来的布局将遭受重挫;中土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中可能一败涂地。

李子雄对兵变失败的后果非常清楚。只要兵变爆发;他和杨玄感等人的秘密同盟也就暴露了;而兵变失败后;同盟中的所有人都会死;还会累及亲眷家族。为未雨绸缪;李子雄密遣亲信返回东都;远赴陇西老家;先行安置亲眷家族;虽然未必能拯救他们;但最起码有一线逃生的机会。

李子雄还没有想好自己的退路;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对兵变的成功依旧抱有希望。如果兵变成功了;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局面;这也是他急于会晤李风云的原因所在。他听韦福嗣说过;李风云不但对第一次东征做出过准确预测;还对东征过程做出过详尽推演;而事实证明他的推演大部分是正确的;这不但说明了李风云有非同凡响的智慧;在预测推演方面也有着卓绝天赋;于是李子雄就有了一个念头;他想利用李风云的这个天赋;在东都战场上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李子雄马上就要与齐王分道扬镳;就要与齐王划清界限了;如此一来李子雄就很难影响到齐王的决策;所以他毅然决定;把韦福嗣、董纯和李善衡统统拉上自己的船。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机密统统告诉你们;然后不管你们愿意不愿意;你们都成了我的同谋;如果兵变成功了;我们都是功臣;反之;你们的性命;包括齐王的性命;都握在我的手上;我要你们死;你们就休想活下去。可以预见;李子雄一旦卡住了他们的脖子;捏着了他们的要害;在未来一段时间;尤其兵变前后;李子雄就可以通过他们来间接影响甚至控制齐王的决策;让齐王按照他的谋划一步步走下去;如此便可确保在东都战场上最大程度的掌控主动权;而主动权的掌控;不但决定了兵变的成败;还决定了自身的存亡。

听到李子雄还要把董纯和李善衡拉着一道会晤李风云;韦福嗣的不详预感就更为强烈了;但好奇心害死人;他明明知道李子雄可能是兵变的发动者之一;明明知道李风云有意利用这场兵变牟取利益;自己一旦过度接近真相;必会被真相所连累;却无法控制自己;一步步陷了进去。

董纯接到李子雄的邀请后;毫不犹豫就去了。他已经被李子雄拉上了船;现在他的未来不仅与齐王紧密相联;还与李子雄休戚相关;他没有选择;唯有誓死一搏。

李善衡接到李子雄的邀请后;一度有些犹豫。他同样有不详预感;因为之前他听韦福嗣说过;李子雄不但识破了李风云的真实身份;还与李风云秘密商谈了很久;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关于兵变的事;虽然韦福嗣和他考虑到齐王的安全;都蓄意隐瞒了;但齐王与李子雄的关系天下皆知;与李风云也是越走越近;若李子雄和李风云都参与了这场兵变;对齐王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兵变一旦失败;齐王何去何从?然而;事已至此;李善衡也没有办法;韦福嗣去了;董纯也去了;自己若拒绝;非要独善其身;最终必受其害。

当夜;五个人在匡山山脚下一片幽暗的密林中会面。

董纯和李善衡都是第一次看到李风云;但相比从前;现在的心态已迥然不同;毕竟这是个以出身定尊卑的年代;李风云出自山东五大豪门之一的赵郡李氏;声名显赫的安平公李德林之子;身份太过尊贵;不论是韦福嗣、李子雄、董纯还是李善衡;在贵族等级上都无法与其比肩。当然了;此时此刻;贵族等级暂时放在一边;过去的恩怨也没必要再提;当前最重要的是利益;尤其对四个老家伙来说;李风云能带给他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李风云的背后不仅有赵郡李氏;有山东贵族集团;还有朝堂上那股庞大的持中立立场的政治势力;这些力量汇合到一起;产生的影响力难以估量;而这正是李子雄极度重视李风云的原因所在。

李风云看到四个老家伙一起出现;当即明白了李子雄的“心思”;心里顿时便涌出不安之感。

自己严重低估了李子雄;李子雄远比想像得更厉害;“赤手空拳”便控制了局势;如今他左手握着齐王杨喃;右手抓着自己;两柄神兵利器在手;虽不能说想于什么就于什么;但最起码可以掌控主动权;影响甚至控制齐王和自己的决策;以便为他牟取最大利益。如此强悍人物;果然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如今算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辱了;好在自己有天然优势;未来李子雄还要借助联盟力量;自己尚可顺势而为;还有引导局势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机会。

寒暄闲聊之后;李风云便“满足”了李子雄的要求;依其暗示;把自己对未来几年中土形势和东都政局的走向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推演;然后做出了预测;东都要发动军事政变;二次东征要无功而返;东都政局将进一步恶化;而更严重的是;南北关系将迅速破裂;南北大战将在未来两年内爆发。

这些预测李子雄已经听过了;所以他处之泰然;而韦福嗣早在去年就听李风云说过了;李善衡也知道;虽然当初他们都觉得很荒诞;但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事实告诉他们;李风云就是一个妖孽;他的预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未雨绸缪为好。至于董纯;尚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十分震惊;但李风云的分析和推演有理有据;不由得不信;而李子雄、韦福嗣和李善衡三个人的表情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于是董纯收起了轻视之心;一边凝听一边思考;渐渐的他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性。

东征劳而无功;圣主和中枢所实施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后果肯定是南北关系紧张乃至破裂;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陷入分裂和战乱;北虏必然入侵;南北大战必然爆发;但问题是;中土做好了抵御北虏入侵的准备吗?今日的长城防线和北疆镇戍军是否有能力阻御北虏于国门之外?董纯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是卫府老帅了;对第一次东征大败之后;北疆防御力量的急骤削弱一清二楚;而这种削弱短期内难以弥补;因为东征严重损耗了国力;国力是国防的基础;国力不够了;国防也就难以为继了。

董纯逐渐接受了李风云对未来中土局势的推演后;便发现东都兵变是导致中土局势恶化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够把这场兵变扼杀于萌芽状态;让圣主赢得二次东征的胜利;那李风云的预测将不会变成现实。然而;今日李子雄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已经清晰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兵变一定会爆发;已不可阻止;为此;只能在兵变中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出现了两个可能的结果;一个是兵变成功;一个是兵变失败;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中土都有可能陷入分裂和战乱;南北战争都将爆发;而中土必将在这场战争中失败。

今日五个人坐在一起;实际上要商讨的问题是;如何阻止中土的分裂和战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商讨兵变爆发后的对策;至于兵变成功与否根本不重要。

董纯不禁要问了;到底谁要发动这场兵变?

到了这个时候;李风云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李子雄已经表态了;已经把韦福嗣、董纯和李善衡都拉上“贼船”了;再也没有隐瞒的必要;更没有必要担心三人泄密。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贼船”上;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泄密也逃脱不了“同谋”的罪名;最终追究下来还是死;还会连累家族灰飞烟灭。

结果李风云的预测让韦福嗣、董纯和李善衡“震撼”了;虽然他们有所估猜;但那毕竟是漫无目标的瞎猜;当不得真的;如今李风云说出了真相;而这个真相又由李子雄佐证;那种剧烈的冲击还是让他们有了强烈的窒息感。

礼部尚书杨玄感;河洛贵族集团;这牵涉到多少贵族官僚?如果失败了;要死多少人?当年汉王杨谅造反;政治清算的时候;前后死了几十万人;同比起来;杨玄感这次兵变假若失败了;即便死不了几十万;最起码也要死上十几万;而且事发地还在东都;中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门阀士族、权贵官僚最为集中之地;杨玄感先杀一阵;接着圣主赶回来;又杀一阵;然后谁赢了谁还要政治清算;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必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等到这场风暴平息;中土也元气大伤了;尤其统治阶层和权力高层;更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到那时改革也停滞了;国力也不济了;国防也不行了;还拿什么抵御北虏的入侵?

终于;李子雄说话了;他的话再次给人以强烈冲击。

“我们的目标是;兵变成功;并在最短时间内结束内战。”



第三百五十八章谁来做皇帝?

李风云立刻便有骂人的冲动;李子雄太奸诈了;搞了半天他还是要全力一搏;还是想帮助杨玄感赢得兵变;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自己已经分析过了;已经做出推演了;李子雄也认同了自己的分析和推演;为何还是出尔反尔;还是顽冥不化、固执己见?

李子雄久居高位;掌控全局已成为他的习惯;任何时候他都要做个博弈者;而不甘于做个任人宰割的“棋子”;然而;出乎他的预料;这一次他失算了;不要说李风云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韦福嗣、董纯和李善衡同样不愿

李风云毫不犹豫;当即对李子雄的决策提出了质疑。

杨玄感的兵变若想成功;最核心的一环就是更迭皇统;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新皇帝;有一杆代表了正统和利益的大旗。李子雄有意把齐王杨喃推上皇位;但杨玄感是否同意?退一步说;就算杨玄感同意了;齐王杨喃是否同意?再退一步说;就算齐王杨喃同意了;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是否同意?发动军事政变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解决政治危机;而旧的政治危机尚未解决;又爆发了新的政治危机;这场军事政变的胜算还有多大?

李子雄毫不迟疑;一一给予解释。在这件事上;李子雄有把握说服杨玄感;而齐王杨喃实际上没有自主权;他的命运完全被李子雄、杨玄感、韦福嗣等人所掌控;只要兵变者把齐王杨喃的大旗高高举起;不论齐王杨喃是否同意;他都变成了这场军事政变的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难办的就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可以预见;在政变之初;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肯定是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只待局势明朗了;便拔剑出鞘;也就是说;谁占据了优势;他们就倒向谁。由此推及;能否赢得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支持;就要看以杨玄感为首的兵变者能否在战场上击败圣主;就要看齐王杨喃能否在这场军事政变中牢牢掌控全局;而李子雄很自信;他认为大家只要精诚团结;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